長輩罵1歲孫不會走路,吳鳳:不要說孩子笨!每人成長速度不同,羞辱式比較會摧毀信心
一句話,真的會改變孩子一生!藝人吳鳳在路上遇到一位阿嬤帶著一名孫子,忍不住讚美孩子:「很可愛。」沒想到阿嬤卻說:「沒有啊!他很笨,但現在還不會走路,不像你女兒1歲就會走路。」別對孩子羞辱式比較,恐摧毀他的信心!
常常聽到長輩說:「我朋友的孫子,2歲時就會背唐詩,你的孩子怎麼還只會說一些基礎詞彙啊?」這種話阿公阿嬤、爸媽都常下意識說,但聽在孩子耳裡句句都是傷害,甚至連大人聽起來都很抓狂!藝人吳鳳在路上遇到一位這樣的阿嬤,有感而發在臉書發文。
吳鳳當場愣住,瞬間不知道要說什麼才好,老太太還重複說了2~3次,他認為,小孩才1歲左右,在別人面前被抱怨笨,實在不是很好的一件事!「也許這位老太太不是故意,或者自己覺得沒什麼,但是小朋友的心理是脆弱的。不管怎麼樣,父母或長輩還是不要說自己孩子笨!不要以為他們聽不懂,一句話都可能讓他們一輩子忘不了。」
吳鳳強調,不要把孩子跟其他孩子比較,「每個孩子的發展速度不一樣,有人比較晚走路,或者比較安靜不代表有問題。」
他以自己小時候數學不好為例,「我從來沒有聽過爸爸說我笨,或者拿我跟其他人比較。」吳鳳說,有時候一些孩子比較慢開始培養興趣,但一旦開竅後甚至遠遠超越別人,所以不需要給孩子任何壓力,更不要形容孩子笨或懶惰!
「教育最基本的概念就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持跟鼓勵。因此我們很需要花比較多時間認識自己的孩子,知道他們的興趣跟優點。」身為爸爸的吳鳳,希望大家多鼓勵自己孩子,少抱怨他們的表現。「教育是一輩子的一條路,千萬不要很早就阻塞自己孩子的路。您的一句話會改變他們的未來,但是同樣的一句話也有可能破壞一切。」
衛福部表示,若孩子某些面向真的發展較慢,可在遊戲或活動加入相關能力練習,邊學邊玩,獲得成就感,例如:照顧者陪孩子看故事書,引導孩子自己說故事。給予孩子支持與鼓勵,每天找一件事稱讚孩子!
如果發現孩子確實有發展遲緩的現象,可儘早帶到醫療院所進行諮詢和評估,依據孩子的需求接受不同專業的療育介入。孩子接受療育這件事,是提供孩子一個適度發展的機會,爸媽需用平常心看待。用正向教養和愛,教出快樂、有自信的孩子!
姚以婷心理師進一步說明,當父母總是回應孩子的呼求,寶寶會因為感到對這個世界具有些微影響力而初步發展出自信,並感覺自己是有價值的,反之,若哭泣時總沒有得到回應,會讓寶寶認為自己被忽略、無價值感,不但無法讓自信心萌芽,更會對自己產生負面印象,也相對影響未來正面思考力的養成。
姚以婷心理師提醒,給孩子回應並不等於無條件滿足,而是讓孩子知道父母的傾聽與理解,例如:當寶寶哭泣著討抱,爸媽可以抱著他一會兒再放下,並將他放在距離身邊不遠的地方,讓寶寶知道爸媽就在旁邊。
姚以婷心理師表示,孩子也許無法完整表達自己的感受,但內心仍可強烈感知周遭人事物並發展出基本看法,在這兩個案例中,小靜與小倩會在與環境和人的互動中逐漸建構自己對世界的認識並形成自我概念,小靜會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大人是可以信任的、這個世界是有趣且溫暖的,而小倩則會覺得自己是沒價值的、大人是危險的、這個世界是令人害怕且不友善的。
姚以婷心理師強調,小靜與小倩的例子雖然較為極端,但卻充分說明孩子內心對世界的看法是如何形成的過程,因此,要讓孩子培養正面思考的能力,除了環境之外,爸媽的身教也同等重要,若爸媽能保有積極樂觀的特性,培養孩子的幸福力將更輕而易舉。
(推薦閱讀:吳鳳感謝爸爸「這樣」教育,讓女兒能自己向3C產品說不!)
(推薦閱讀:教育的目標,是要給予孩子「愛」,而不是急著要他「改」)
吳鳳:父母或長輩不要說孩子笨!一句話都可能讓他們一輩子忘不了
吳鳳提到,前陣子和老婆在外面遇到一位老太太帶孫子出去,他讚美:「孫子很可愛。」沒想到她卻馬上說:「沒有啊!他很笨,現在還不會走路,不像你女兒1歲就會走路。」(延伸閱讀:幼兒園男童大便在褲子,長輩當面丟地上並說丟臉、髒死了!孩子淚訴:媽媽我很笨對吧)吳鳳當場愣住,瞬間不知道要說什麼才好,老太太還重複說了2~3次,他認為,小孩才1歲左右,在別人面前被抱怨笨,實在不是很好的一件事!「也許這位老太太不是故意,或者自己覺得沒什麼,但是小朋友的心理是脆弱的。不管怎麼樣,父母或長輩還是不要說自己孩子笨!不要以為他們聽不懂,一句話都可能讓他們一輩子忘不了。」
吳鳳強調,不要把孩子跟其他孩子比較,「每個孩子的發展速度不一樣,有人比較晚走路,或者比較安靜不代表有問題。」
他以自己小時候數學不好為例,「我從來沒有聽過爸爸說我笨,或者拿我跟其他人比較。」吳鳳說,有時候一些孩子比較慢開始培養興趣,但一旦開竅後甚至遠遠超越別人,所以不需要給孩子任何壓力,更不要形容孩子笨或懶惰!
「教育最基本的概念就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持跟鼓勵。因此我們很需要花比較多時間認識自己的孩子,知道他們的興趣跟優點。」身為爸爸的吳鳳,希望大家多鼓勵自己孩子,少抱怨他們的表現。「教育是一輩子的一條路,千萬不要很早就阻塞自己孩子的路。您的一句話會改變他們的未來,但是同樣的一句話也有可能破壞一切。」
即使是發展超前的孩子,也可能因為不能持續得到稱讚而產生壓力!
衛福部指出,很多人都喜歡拿孩子的發展來做比較,請避免對孩子羞辱式比較,這會摧毀孩子的信心!即使是發展超前的孩子,也可能因為不能持續得到稱讚而產生壓力。吳鳳認為,「有時候因為家長給的壓力,或者給孩子負面的影響,小朋友反而放棄學習,也有可能排斥本來有興趣的事。」(延伸閱讀:連結與同理孩子心意.用耐心成為教養助力)衛福部表示,若孩子某些面向真的發展較慢,可在遊戲或活動加入相關能力練習,邊學邊玩,獲得成就感,例如:照顧者陪孩子看故事書,引導孩子自己說故事。給予孩子支持與鼓勵,每天找一件事稱讚孩子!
如果發現孩子確實有發展遲緩的現象,可儘早帶到醫療院所進行諮詢和評估,依據孩子的需求接受不同專業的療育介入。孩子接受療育這件事,是提供孩子一個適度發展的機會,爸媽需用平常心看待。用正向教養和愛,教出快樂、有自信的孩子!
從0歲就要開始培養孩子正向思考的能力
父母的引導具有莫大影響力,寶寶看似不懂,其實正偷偷的觀察學習,只要把握黃金期,正向思考力就能穩穩紮根。6歲之前.紮根黃金期
正面思考的能力不完全是與生俱來,反倒是幼兒時期的啟蒙方式,可以主導該能力的培養結果,杏語心靈診所資深治療師姚以婷表示,從出生到6歲之前,是寶寶正向思考最容易紮根的黃金時期,只要爸媽能在生活中正確的引導,便能幫助孩子培養樂觀正面的特質,在未來成長路上也能勇於迎接人生的各種挑戰。0~1歲半.即時回應需求
寶寶1歲之前,是對人產生信任感與信心養成的萌芽階段,當寶寶哭泣時,爸媽的適時回應十分重要,姚以婷心理師解釋,對寶寶而言,父母或照顧者就像是一個回應體,當他因為需要而哭泣時,爸媽的問候與關照,能讓孩子覺得被傾聽,而在相信照顧者會回應自己的同時,寶寶也會發展出對人的信任感。姚以婷心理師進一步說明,當父母總是回應孩子的呼求,寶寶會因為感到對這個世界具有些微影響力而初步發展出自信,並感覺自己是有價值的,反之,若哭泣時總沒有得到回應,會讓寶寶認為自己被忽略、無價值感,不但無法讓自信心萌芽,更會對自己產生負面印象,也相對影響未來正面思考力的養成。
姚以婷心理師提醒,給孩子回應並不等於無條件滿足,而是讓孩子知道父母的傾聽與理解,例如:當寶寶哭泣著討抱,爸媽可以抱著他一會兒再放下,並將他放在距離身邊不遠的地方,讓寶寶知道爸媽就在旁邊。
1歲半~3歲.建立孩子的自我印象
1歲半到3歲是孩子開始形成對自己看法的年齡,當孩子2歲半時,對許多事情已經可以有相當程度的明白,例如:自己是個好孩子還是壞孩子、我是個有能力還是沒能力的孩子、這個大人是會鼓勵我還是挫敗我等;此時,父母的言語與教導都是寶寶日後自我概念形成的依據,因此,若能在此時期建立孩子對自己的良好印象,對於培養孩子的自信自尊會產生很大的助力。3~6歲.自我概念與人我觀念的形成
3~6歲孩子會逐漸形成對世界的看法,姚以婷心理師以差異較大的兩個例子說明:案例1
小靜在期待中出生,有一對溫暖的父母,喜歡畫畫,爸爸媽媽常常稱讚她的作品,小靜在幼兒園跟同學相處融洽,老師也很喜歡她,當小靜參加幼兒園活動時,全家都會想辦法出席,周末爸爸媽媽也會帶她出去玩。案例2
小倩的媽媽在19歲時生下她,媽媽因為未婚懷孕被趕出家門並與第二任男友同住,小倩從小看媽媽酗酒、被家暴,她也因為媽媽無暇照顧而瘦小,衣服也時常髒兮兮的,幼兒園的小朋友因此不喜歡接近她,也影響她的學習意願,回到家更常常被媽媽及她的男友嘲笑。姚以婷心理師表示,孩子也許無法完整表達自己的感受,但內心仍可強烈感知周遭人事物並發展出基本看法,在這兩個案例中,小靜與小倩會在與環境和人的互動中逐漸建構自己對世界的認識並形成自我概念,小靜會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大人是可以信任的、這個世界是有趣且溫暖的,而小倩則會覺得自己是沒價值的、大人是危險的、這個世界是令人害怕且不友善的。
姚以婷心理師強調,小靜與小倩的例子雖然較為極端,但卻充分說明孩子內心對世界的看法是如何形成的過程,因此,要讓孩子培養正面思考的能力,除了環境之外,爸媽的身教也同等重要,若爸媽能保有積極樂觀的特性,培養孩子的幸福力將更輕而易舉。
(推薦閱讀:吳鳳感謝爸爸「這樣」教育,讓女兒能自己向3C產品說不!)
(推薦閱讀:教育的目標,是要給予孩子「愛」,而不是急著要他「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