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食品自己吃,爸媽這樣準備最安全!還有「這個地雷」千萬不能添加在食物裡!
文章目錄
從弄懂握住食物、啃咬所需的協調性,到實際上能抓握著叉子和湯匙進食,寶寶的學習全視是否有機會能學習新的事物,以及是否有許多時間來練手。提供他能處理,外加一些對他有挑戰性的食物就能在他研究新技巧時給他機會,讓他對已經擁有的本事生出信心。
關於副食品,嬰兒主導的離乳方式的核心理念
- 寶寶主導:讓寶寶自己決定何時吃、吃多少,不強迫進食。
- 手抓食物:提供適合寶寶抓握的固體食物,如條狀或塊狀的蔬菜、水果、軟質蛋白質等。
- 跳過泥狀食物:直接讓寶寶嘗試固體食物,訓練口腔肌肉與咀嚼能力。
- 家庭共食:讓寶寶與家人一起用餐,學習進食行為與社交互動。
寶寶成長發展提供食物表,副食品這樣吃
寶寶成長發展提供食物表 |
||
年齡 |
發展 |
提供哪些食物 |
約6~8個月起 |
●伸手摸東西,用手掌抓握 ●最初寶寶會用整隻手掌來抓食物――但是他還不會打開手掌,看看自己拳頭裡面是什麼東西 ●食物要切成長條形(或像青花 菜小花一樣本來有個柄」),這樣他觀察的時候才能握住一端,另一端送進嘴裡咬 |
棒形或條狀。大的棒狀形食物。適合的食物大小大約是長5公分、寬1〜2公分 ●可以嘗試 目家製作的小肉餅或漢堡肉,軟嫩的肉切成條狀,水果以及稍微煮過的蔬菜(軟到可以輕鬆咬下),手指大小的土司麵包,煎熟的蛋包、各種體積較大的義大利麵形狀(註:義大利麵包括各種通心粉類和長麵條) |
約7~9個月起 |
●拳頭可以打開握起來 ●寶寶開始能抓一拳頭滿滿的柔軟食物了,會去把食物推或擠到嘴裡,滑溜的東西也能握得比較好了 ●可能會想嘗試沾棒,或許還會多一點咬和咀嚼的動作,因此他可能會喜歡稍微有點脆度的食物 |
和上面一樣呈棒狀或條狀的東西,外加:成團狀的柔軟食物。像是絞肉、有黏性的米飯、粥;滑溜的食物,像是大的義大利麵沾醬汁;小一點的柔軟食物,像是草莓和稍微有點脆度的食物,,如生的青椒和麵包棒 ●可以嘗試 芹菜管以及其他可以吃的沾棒,以及流質食物像是鷹嘴豆泥或優格 |
約8~10個月起 |
●使用手指 ●可以開始用手指頭來拿東西了,而不是用整隻手,比較會兩隻手一起用 ●開始能握住沾棒,可能可以試試芹菜管 |
已經列在本表中的所有食物類型,外加小一點的塊狀食物,像是米飯、煮軟的豆子和葡萄乾 ●可以嘗試 可以用叉子叉起來的扎實小塊狀,可以用湯匙沾食的流質食物 |
約9~12個月起 |
●抓握的技巧已經精進了 ●寶寶開始可以用大拇指和食指拿起很小體積的食物(例如米粒和麵包屑) ●很多父母親也注意到,寶寶開始更有目的性的進食,也比較不會對食物進行探索實驗 |
幾乎什麽都可以──目標是要包括種類廣泛的各式健康的食物,形狀和材質要多些變化 |
約11~14個月起 |
●使用餐具 ●寶寶這時候對於餐具的練習可能很感興趣,一開始或許會發現用叉子戳比用湯匙舀容易 ●如果寶寶在一段時間後又時常回頭去用手指頭抓也不要感到驚訝 |
所有健康的食物,記得要包括各種不同的形狀、材質、口味和顏色 |
寶寶主導式離乳法,吃副食品的安全守則
1.寶寶在吃東西時,一定要確定他身體是坐直的──不能癱在椅子上或往後靠。對臀部四周進行支撐可以讓他保持在中心(如果坐的是高椅,可以用捲起來的毛巾固定,坐在你腿上時,可以用你的手支撐)。
2.除了寶寶自己,別讓任何人把食物放入他嘴中(要注意好心想幫忙的其他幼兒!)。
3.不要提供會讓他有明顯嗆到風險的食物。小小的圓形水果,像葡萄、李子和櫻桃都要切對半,把籽拿掉。肉類的小骨頭、軟骨和皮(包括香腸)都要拿掉,避免給他堅果類的食物(除非磨過或做成糊狀。)
4.讓寶寶專心──不要讓他分心,或是在他擺弄食物時催他。
5.絕對不要讓寶寶一個人單獨和食物在一起。把這些守則解釋給所有照顧你家寶寶的人(保母、照顧者或親友)。
寶寶成長所需副食品黃金守則
在寶寶已經開始探索食物很久之後,採用寶寶主導式離乳法產生的經驗優點還會繼續浮現,特別是當你能牢記以下這幾則黃金守則時:
.繼續把健康的食物分享給寶寶。
.提供,但是不是直接給:讓寶寶從你提供的食物中選擇要吃什麼。讓他自己決定他想吃多少食物,要用多快的速度吃。
.盡可能讓餐食多變化,他非常喜歡或極為討厭的食物不要做太多,讓他的偏好保持廣泛。
.不要把甜食變成「款待」,或成為賄絡寶寶吃其他食物的手段,又或是特定方式的舉動,以避免把「吃」變成情感上的事。
.用餐時間保持輕鬆愉快。
確保飲食健康
優良食物來源表 |
|||
營養 |
功能 |
優良食物來源 |
飲食提示 |
蛋白質 |
成長並修復所有身體組織、構造及器官 |
家畜和家禽的肉、魚、蛋、奶製品、堅果、穀物(也就是燕麥、小麥、藜麥) |
把豆類和谷物一起吃可獲得最均衡非動物性蛋白質 |
脂肪 |
大腦和神經能健康發揮功能,也是能量,特别是小孩能量的重要來源 |
飽和脂肪: 奶製品(全脂牛奶、鮮奶油、奶油和乳酪)、蛋、家畜和家禽肉 單元不飽和脂肪: 酪梨、堅果(尤其是榛果)、橄欖油和葡萄籽油、蛋、家畜和家禽肉 多元不飽和脂肪( omega 3和6 ): 堅果(尤其是核桃)、種籽和堅果油(尤其是葵花籽油、亞麻油、麻油) |
對與每一類型脂肪的需求,寶寶需要的比成人多,所以給他們「全脂」而不是「低脂」的產品。避免給他們人工的氫化脂肪和反式脂肪,那是很多加工食品都會使用的,這類脂肪對健康會造成風險 |
營養 |
功能 |
優良食物來源 |
飲食提示 |
碳水化合物 |
能量,身體和大腦用,幫助 蛋白質分解並對抗毒素 |
新鮮水果、米飯、麵包和麵食、燕麥、甜玉米、藜麥、庫司庫司(couscous)、馬鈴薯和甘藷 |
加工程度稍微沒那麼高,以及更複雜的碳水化合物──在全穀、麵食、豆類、水果和蔬菜中──比較有營養,釋放能量的速度比精緻和加工過的碳水化合物慢(後者如白麵粉、糖和白米)能以較緩慢速度釋放出能量的碳水化合物(有時候被稱為低升糖指數glycaemicindex或是低GI的碳水化合物)比較容易讓我們產生較長時間的飽足感 |
礦物質 |
整體的健康狀況以及所有身 體細胞和系統的功能,尤其是血液和骨骼
|
鐵 鋅 似乎常與鐵質一同存在,但是榖物、種籽(尤其是芝麻和南瓜籽)以及小扁豆中也有 鈣 奶製品(像是牛奶、乳酪、優格),小魚的骨頭、豆腐、鷹嘴豆、青花椰、芝麻、杏仁和深綠色的葉菜 微量礦物質 在各式不同的食物種類中有豐富的含量 |
孩子攝取的食物中如果含有鐵、鋅和鈣,通常所需的其他礦物質也會一起涵蓋了。如果同一餐所吃的食物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那麼鈣質的吸收會更好 採取素食餐的寶寶會需要補充鐵和鋅 |
營養 |
功能 |
優良食物來源 |
飲食提示 |
維生素 |
整體的健康狀況以及所有身體細胞和系統的功能:眼睛、皮膚、骨骼、大腦、神經、血液、消化和免疫 |
維生素A:胡蘿蔔、杏桃、桃子、西瓜、綠色蔬菜、肝臟、全脂奶製品 維生素B群:肉類、魚、堅果、蛋、奶製品、全麥麵包和麥片 維生素E和K:在許多不同的食物中含量都很豐富 |
我們每天都需要一些維生素C,但是它在儲存或烹飪的過程品質都會劣化,所以盡可能以攝取新鮮食物或是略煮的方式補充。用吃整顆水果的方式攝取維生素C,把水果打成果汁喝容易讓牙齒崩壞 我們大部分的維生素D都來自於陽光,但是在北歐日照不足的國家,務必要從食物中攝取,這一點很重要 |
纖維素 |
健康的腸道功能 |
燕麥、水果(尤其是百香果、無花果和柑橘類),蔬菜(尤其是酪梨、抱子甘藍、甘藷和豆子)、鷹嘴豆和豆腐 |
寶寶需要很多纖維素,不過太多高纖食物,卻對他們不好 |
均衡的飲食能使骨骼、牙齒、皮膚、血液、內臟、免疫與消化系統健康並使腦部發育達到最佳程度,它還能提供精力,讓寶寶好好成長。不同的食物即使屬於同一群組,還是含有不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要確保寶寶飲食健康,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提供多樣化的食物。
舉例來說,水果和蔬菜擁有的顏色範圍很廣泛,不同類型的穀物和蛋白質食物也是一樣,這樣可以幫助寶寶取得所需的全部微營養素。此外,有些食物是應該要避開的,這一點很重要,最起碼要保持一個最低的量,舉例來說,像是、糖、垃圾食品和即食餐點、沒主食的蛋、蜂蜜和某些類型的魚。
你喜歡的食物寶寶很可能不會全都喜歡,實際上,她還很可能會愛上你主動傳遞出討厭意思並傾向於避免的食物。事情偶而超出你的理想範圍也不要害怕,只要給他較為廣泛的飲食經驗就好。長期下來,她喜歡或不喜歡的東西很可能會跟你不一樣。專注在提供豐富多變化的東西也有助於免除你自己總喜歡相同老味道的習性,這個習慣會讓用餐時間變得容易預期,樂趣減少,也可能會限制了所能攝取的營養範圍。寶寶在一歲之前體驗的口味和食物材質愈多,未來整個童年期和以後的日子繼續吃得好的機會就愈高。
過敏兒怎麼吃副食品?
除非寶寶的父母親或兄弟姊妹有很確定過敏的食物種類,否則通常沒必要延後將任何特定食物介紹給孩子的時間,也不必一次只介紹一種食物給孩子,只為了要「預防萬一」。現在的研究顯示,當孩子面前有範圍廣泛的不同食物時,從離乳期開始,一次少量提供,有可能是避免日後過敏的最佳方式。如果你對於過敏的風險有所疑慮,可以請教醫師或是營養師。
建議所有寶寶從六個月起到五歲為止,都要補充維生素A、C和D,餵母乳的寶寶從出生起就應該每天補充維生素D。要採取素食餐食的寶寶很可能需要補充數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其中還包括維生素B12。
寶寶喜歡探索食物,也愛跟家人一起坐在餐桌上。分享寶寶的喜悅,並讓用餐時間保持輕鬆可以幫助他與飲食建立起長久的健康關係。
關於副食品,應避免給寶寶吃的東西:鹽巴!
要提供健康的餐食給寶寶食用,其中一部分就是要認識什麼東西不要提供,或限制提供。
鹽是最需要擔心的東西,下方表格會列出其他對寶寶不好的成分、為什麼會形成問題,以及如何維持在最低程度的方式。
寶寶的腎臟每天無法處理1公克以上的鹽,高於這個分量腎臟就會有長期受損的風險。所以寶寶的餐食中最需要避免的成分或許就是過多的鹽。如果你從食材開始就完全自己親手處理,要做到這點並不難,但是在購買材料時還是要多加注意。我們每天會吃的食品,如火腿、起司、燻魚甚至麵包,雖然相當營養,但是鹽的含量都可能高得令人驚訝,尤其是在市面上購買的醬汁、高湯與醬料。
Tips.如何讓家人擁有低鹽的飲食
1.所有罐頭、玻璃罐和袋裝食物的標籤都要仔細閱讀
選擇鹽含量最低,或完全沒有的。要小心:鹽有時會以「鈉」(sodium)的方式表示,鈉的數量乘以2.5才是等量的鹽。舉例來說,0.5公克的鈉其實就是1.25公克的鹽。
2.號稱「減鹽」的食品也要注意
它之所以標示減鹽可能只是和該食物先前的版本對照而已。「低鹽」可能也會誤導,所以還是檢查一下真正的含量。
3.自己製作無鹽的高湯,或買鹽分最低的湯塊或新鮮高湯。
4.購買麵包時,檢查一下標籤上的鹽分,或要求購買鹽分最低的選項。
5.煮東西的時候不要加鹽並限制提味醬汁,像是醬油的使用。成人可以自行在餐桌上添加。
6.選購罐頭食品時,選擇以水或油保存,而不要鹽水的。罐頭或瓶裝的蔬菜使用之前要清洗乾淨。
7.如果餐食裡面放了無法避免的加鹽食物,如乳酪
請提供大量的蔬菜給寶寶,並給他一些水來伴著餐食一起攝取。每天提供的加鹽食物不要超過一道。
8.不要給寶寶垃圾食物、外帶食物或盒裝冷凍餐。
9.看一下我們食譜中的鹽分檢視資訊
如何開始由嬰兒主導的離乳方式?
.當寶寶開始坐得挺,會用手抓東西放嘴巴的年齡,大約六個月大前後。
.家長可以把各種天然食物,切成適當的形狀及大小,讓寶寶吸、玩、舔。
.初期只是啃啃咬咬、嘗嘗味道,這樣就夠了,不需要刻意計算吃進去的量。
副食品,由嬰兒主導的離乳方式的好處?
.幫助寶寶發展與生俱來的能力,包括眼手協調以及咀嚼能力。
.從離乳過程開始,就與家人一起共餐,學習成人的飲食方式。
.讓寶寶以自己的步調來實驗食物,鼓勵他發展獨立性。
.讓用餐時間變得更加愉快,不容易產生爭執。
當全家人一起在餐桌上進食,讓小孩有機會模仿、學習大人的用餐方式,只要準備足夠份量的食物,並注意減少鹽和油等調味,全家就可以一起吃進自然健康的天然食物。當可以順應孩子自然生理發展的進食方法,準備好適合寶寶用手抓的食物,讓寶寶坐著自己手抓食物餵自己。自己決定要不要吃?吃多少?可增加寶寶對食物的興趣,改善挑食、避免過度餵食,練習咀嚼能力及消化系統發展。透過自己抓著吃培養寶寶的咀嚼技巧、手的靈敏度、手眼協調、本體覺,並藉由與大人一起用餐學到重要的社交技巧。他會非常享受,因此,用餐時光對他而言就是既快樂又自信。
特別提醒:絕對不要讓寶寶單獨與食物在一起
寶寶在進食時,絕對不能單獨與食物在一起,因為這不僅關乎飲食習慣,更涉及窒息風險、安全問題及心理發展。以下是關鍵原因:
1. 預防窒息與意外發生
寶寶的吞嚥與咀嚼能力尚未完全發展,尤其在6個月至2歲期間,氣管較狹窄,若食物卡住,可能導致窒息。即使是看似安全的食物,如小塊水果或餅乾,也可能因寶寶吃得太快、邊吃邊玩或突發咳嗽而嗆住。大人在旁監督,能即時反應,避免悲劇發生。
2. 防止錯誤的進食行為
寶寶正在學習如何吃東西,可能會塞滿嘴巴、邊玩邊吃、甚至躺著吃,這些行為都可能導致嗆咳或吞嚥困難。家長陪伴時,可以即時引導寶寶正確進食,例如教導「咀嚼後再吞」、「不要邊跑邊吃」,幫助養成良好飲食習慣。
3. 促進社交與飲食學習
用餐是家庭互動的重要時刻,寶寶透過觀察大人進食,學習如何正確咀嚼、咬合、使用餐具,並建立對食物的興趣。若長時間獨自進食,可能影響其飲食社交發展,甚至導致偏食或挑食行為。
4. 避免過量或進食不足
寶寶無法準確判斷自己吃多少是足夠的,若單獨進食,可能因為專注玩耍而吃得過少,或因為沒人控制份量而吃得過量,影響消化與營養均衡。家長陪伴時,能適時調整進食速度與份量,確保寶寶獲得適當的營養。
如何確保寶寶吃副食品的安全?
- 始終陪伴:即使短暫離開,也應確保另一位成人在場。
- 正確坐姿:讓寶寶坐在高腳椅或穩固的椅子上,避免邊跑邊吃。
- 選擇適合的食物:提供軟質、易咀嚼的食物,避免堅果、葡萄等易噎住的食物。
- 觀察進食狀況:確保寶寶咀嚼完再吞,不要一次塞太多食物。
寶寶進食時,家長的陪伴是關鍵,這不僅關乎安全,也影響健康與飲食習慣的建立。千萬不要因為一時忙碌而讓寶寶單獨進食,確保每一餐都是安全、健康、充滿愛的學習機會!
參考資料
書名/寶寶主導式離乳法全彩示範食譜大公開:99道成長食譜,讓寶寶透過自己的手盡情探索與學習怎麼吃!
作者/吉兒.瑞普利/崔西.穆爾凱特
出版社/新手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