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無心之語也會讓產後媽咪情緒潰堤,準爸爸必學4招正確陪伴老婆,減緩產後憂鬱症狀
(2021.04更新)有位在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的爸爸說到,明明月子中心餐餐都吃好、天天都穿暖,自己本身過得很愉快,但奇怪的是,為什麼老婆總是莫名其妙悶悶不樂,有點焦慮又有點暴躁……,有一次爸爸看到放久了的母奶,無心隨口說句:「老婆,這放久了,不新鮮,該丟了。」不料,媽媽聽了隨即崩潰大哭,認為那是他忍痛努力擠出來的怎麼可以說出丟掉這麼傷人的話。
產婦容易產生「憂鬱」與「情緒低落」的症狀,所以這時候爸爸千萬不能狀況外喔,早點發現,平常更該多點關心,才能夠越快治癒喔!
是什麼造成產後憂鬱
產後憂鬱症發生的原因目前仍不明,有些人認為是生理性的,例如身體的一些轉變,比如說荷爾蒙的轉變。儘管有些研究指出,在懷孕時或產後期間的荷爾蒙轉變能觸發情緒的變化。但事實上,只有一部分的媽媽會患有產後抑鬱症。所以荷爾蒙的轉變不大可能是此病的唯一成因。
其他學者則認為其成因是關於以前的經歷和社會環境的。很多學者則認為有不同的成因綜合起來而導致產後抑鬱症。
以下這些情況會令媽媽們更容易患有產後抑鬱症:
1.過往曾有心理健康問題
2.缺乏支持
3.曾經受到虐待
4.自尊心低
5.窮困或居住環境欠佳
6.經歷一些生命中重要的事件(例如: 生子、家庭中有人死亡或患病、一段重要關係的破裂、搬家、失業等…..)
產後憂鬱的治療
媽媽們的產後憂鬱不只是單純的心理問題,但不管原因如何,憂鬱症終究是一種大腦內分泌物不平衡的表現,因此治療上應以藥物治療為主,再輔以心理治療及動用社會支持網絡,協助排除外在壓力事件,通常有70-85%的病患,可獲得明顯改善。
藥物治療
早期的抗憂鬱劑雖然效果不錯,但副作用較多,病患較不易接受。最近精神醫藥的發達,新一代的抗憂鬱劑,如百憂解(Prozac)、克憂果(Seroxat)、樂復得(Zoloft)、無鬱寧(Luvox)、速悅(Efexor)及歐蕾思(Aurorix)等,副作用極少,且長期使用,對身體(肝腎功能)也很少會造成損害。有人甚至把這一類藥物,稱為心理整型劑,意即此類藥物不僅能治療憂鬱症,且治療後,甚至可能改變某些不適應和缺乏彈性的性格。
心理社會治療
協助重新思考並分析問題,提供情緒舒解管道及方法,並進一步改善適應不良的性格,治療模式包括個別心理治療、團體心理治療及家族治療等。
預防復發
抗憂鬱劑治療,通常需二至三星期,才能發揮效果,且需足夠劑量。憂鬱症若未經適當治療,常導致慢性化且容易復發,因此適當的預防有其必要。通常第一次發病時,持續藥物治療時間,約需半年至一年;若多次發作或病症嚴重,則需更長時問的預防性治療。(推薦閱讀:了解產後憂鬱症及治療)
關於媽媽的情緒障礙,爸爸有任務了
4個任務幫助媽媽脫離產後憂鬱:
1.展現同理心,成為媽媽最強後盾
當媽媽鼓起勇氣分享煩惱,其家人或朋友,應試著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幫媽媽講出說不出口的感覺,就是最基本的同理技巧,很多時候藉由同理媽媽的感受,就能讓對方感到滿滿的支持。
2.耐心傾聽而非成為指導者
當他人分享自己的煩惱,我們有時會不小心落入「指導者」的角色,跟對方說明解決問題的方法,或只說一些加油打氣的話語,例如:「想開點」、「放輕鬆」、「振作點」,但這些話語無助於安慰產婦,反而容易間接形成「指責」,加重壓力。產後憂鬱的媽媽不缺乏指導,而最需要傾聽與陪伴,只要聆聽對方抒發情緒,陪伴在身旁,就能給予良好的心靈慰藉。
3.關注寶寶之餘也要多多關心媽媽
當媽媽經歷完辛苦的生產歷程,親朋好友來拜訪,焦點卻全在新生兒身上,自然會感受不佳。因此,家人、朋友可多主動給予一些關心,肯定其付出,多給予媽媽精神上的支持。
4.陪伴媽媽就醫
社會對於產後憂鬱仍抱持許多偏見、誤解,難免會使媽媽對於就醫治療感到彆扭,家人、朋友應主動陪同就醫,除了能幫忙注意醫師所叮嚀的事項,也能給予媽媽安全感,陪伴度過產後憂鬱的難關。社會上也有很多心理資源及實質資助可以運用,媽媽必要時可以詢問當地衛生局或社會局以獲得協助。
憂鬱症的產婦除了低落情緒外,會覺得自己沒有價值、充滿罪惡感、對一切都失去興趣、無法應付生活也沒有能力照顧孩子,嚴重者會有自殺想法。
這種時候枕邊人的作用更是至關重要,若是媽媽的狀態良好才有餘裕妥善照顧新生寶寶。(推薦閱讀: 「媽媽這個角色從來就不會一次到位!」正視一些不完美,別讓產後憂鬱找上身)
經歷產後憂鬱是非常辛苦的過程,如前文所說,很可能因為旁人無心的言論就出現極端的情緒反應,通常不單單是產婦本身的壓力也很容易影響到周遭他人。新手爸媽應在生產後就應積極的注意自身的身心狀態,除了親力親為以外,也是可以互相幫助的喔,而在罹患後憂鬱的當下也千萬不要吝於求醫,醫生才能給予最專業的醫療協助。父母都有好的狀態才會有健康的寶寶喔!
(推薦閱讀:產後憂鬱不纏身,媽咪需要的是家人的心靈雞湯,而不是「妳想太多!」)
(推薦閱讀:Blue不要來 認識產後憂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