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專欄> 焦點話題> 醫路相伴孩子成長的朱德明醫師:充滿喜悅與感動 讓人樂在其中

醫路相伴孩子成長的朱德明醫師:充滿喜悅與感動 讓人樂在其中

內外婦兒科是早年醫學系畢業生的熱門選項,如今卻不若「五加皮(五官科與皮膚科)」有吸引力;而兒童內分泌科則是過往兒科的冷門次專科,不過,這些年卻因生孩童長發育問題受到父母重視而變得受到注目。對三軍總醫院小兒部兒童內分泌科主治醫師朱德明來說,這樣的冷熱變化只是反映時代價值觀的變遷,他所衷心期盼的,始終是所照顧的孩子都能快樂成長。


過去,在軍醫院體系憑成績選科的體制下,如果沒有優異成績,只能與當時熱門的內外婦兒科無緣。在這樣的限制下,想要隨心所欲地選科其實並不容易!然而,三軍總醫院小兒部兒童內分泌科主治醫師朱德明喜歡小孩,又能順利選擇兒科發展,正是靠著優秀成績讓他得償所願。

 

冷門次專搖身變熱門.看診氛圍像家人

在三總兒科部完成住院醫師訓練後,朱德明醫師遠赴美國四年半取得博士學位。返國後,受限於醫院編制,能選擇的次專科有限,在喻永生主任〈現為振興醫院兒科主任級醫師〉的指導之下,投入兒童內分泌科發展,主要是看甲狀腺、糖尿病、長不大或過早發育等問題,在當時,這算相當冷門的科別,如今卻炙手可熱,「孩童生長發育的問題一直存在,只是在少子化的今日,性早熟或長不高更是受到父母重視,所以讓兒童內分泌科變得熱門」。

相對於其他科別主要以治療疾病為主,內分泌科的病童不少是為了長不高而來求診,治療這些孩子多不需使用藥物,而是要在生活中持之以恆地維持好的習慣,如:跳繩、早睡、少吃炸物等,因此,診間的氛圍不太一樣,「父母跟我抱怨孩子不好好照做,在看完診後的一週和回診前一週才乖乖跳繩,希望我好好念念孩子;孩子則是無奈地說著自己的難處……」,大人向他「告狀」,小孩對他「訴苦」,彼此有如一家人般地閒聊,不只拉近了看診醫師與病童和父母的距離,也營造出不一樣的醫病關係。

他透露一個小秘辛,「自己在看診過程中,不敢站起來」,因為朱德明醫師的個兒高,只要一站起來,不免牽動家長盼望孩子長高的念想,然後開始「碎念」小孩就是怎樣怎樣,所以長不高……。

 


長期追蹤看診建立信任關係

而不同的看診對象,回饋朱德明醫師的感受也有所差別。他說,有個身材矮小的男孩,原本預估身高163公分,但幾年後,男孩路過診間,主動向他問好,再次見到男孩已長到173公分,看到長不高的問題獲得改善,朱德明醫師內心充滿莫名的喜悅,這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所帶來的喜悅!

另外一種是來自糖尿病病童的回饋!這是個一兩歲就發病的病童,小小年紀就必須面對病痛,學會自己打胰島素,因為必須長期追蹤疾病,所以,他一路看著病童長至成人。有天,這位資深病人帶著小孩來打預防針,看到治療多年的病成家生子,內心又是一陣莫名的感動,「雖然從小就罹患慢性疾病,但控制得宜,之後依然能順利成長、成家,還孕育出下一代」。

朱德明醫師表示,這些自小就有糖尿病的孩子,即使長大了,也不願到轉到成人的新陳代謝科就診,依然坐在兒科候診區當「最老的」病童,等待從小一路陪伴自己的兒科醫師繼續幫忙看診,「長期追蹤回診建立了彼此信任的醫病關係」,而這樣的就醫模式與互動關係可說是兒童內分泌科的日常。

 

讓家鄉父老得到醫學中心等級的服務

身為道地澎湖人的朱德明醫師,高中畢業後,來台北就讀國防醫學院,「讀軍校可以減輕父母的負擔,也有能力幫助家裡」。之後,除了待過美國和服役的駐地外,幾乎所有的時間都在台北行醫。直到民國99年,奉命接任三總澎湖分院院長一職,才再回到澎湖。

朱德明醫師說,「這是行醫最踏實的時候」,他謙稱「不是回饋鄉里,只是用專業解決家鄉的醫療問題,對於澎湖的發展不無小補」。但有件事卻讓他引以為傲,就是落實「病人不動,醫師動」的醫療目標,他說,「澎湖是我成長的地方,長期以來,醫療資源缺乏,許多時候,患者必須到台灣就醫,但跑這一趟並不容易,病人累,陪同的家人也累,還必須負擔交通費、住宿費等等,可說是心力交瘁」。

因此,他落實「病人不動,醫師動」的醫療模式,也就是說,當病人的狀況複雜、緊急時,不用轉院,而是由總院機動派醫師到澎湖分院支援,就在總院長官的大力支持下,讓在澎湖生病的人,在地就能得到與台北相同醫療水準的照護。曾有醫師為這樣的醫療服務深感自豪地說,「可能申請緊急醫療後送直升機的公文還在跑流程,我們去支援的醫師已經在馬公機場,準備搭車去醫院動手術了」。朱德明醫師更是強調,「只要飛機有飛,醫師一定到」!

軍職退伍後,朱德明醫師轉為民聘醫師,繼續在三總總院服務,並堅持每兩週到澎湖看一次診,「澎湖也有長不高、性早熟、糖尿病的孩子,過去要來台灣看診,現在由我去就好了」。每次到澎湖看診,他總要在早上5點20分出門搭機,「很累,但很高興,因為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不忘兒科醫師基本功

身為資深兒科醫師,看著後輩醫師紛紛在經營網路社群,打響自身的知名度,他認為,這的確是很好的溝通工作,但無論如何不要忘記了醫師的專業是要幫助病人解決問題,隨時充實自己,才能好好分析並解決問題,並落實基本功,畢竟現在不少病人具有掌握專業資訊的能力,不再是以前醫師說了算的年代。專業之外,還需要親和力,與病人及家屬建立和諧的醫病關係。

 

三總小兒部的王德勳醫師、朱德明醫師、王富民醫師與林建銘醫師(由左至右)共同入榜「2020 百大兒科大賞」Top 100。
 

三總小兒部提供小而美的次專醫療深受網友肯定

在《媽媽寶寶》與《良醫健康網》合辦的「2020百大兒科大賞」投票活動中,放眼由網友票選的Top 100,多是基層診所醫師,但三總小兒部以醫學中心之姿,共有4位醫師名列前50,成績斐然。朱德明醫師說,直到現在,仍有很多人訝異軍醫院竟然有兒科,「跟其他醫中相比,我們的兒科規模雖然不大,卻做一樣的事,提供多項次專醫療服務。能在票選活動脫穎而出,謝謝大家看到並肯定我們長期以來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