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家又沒做什麼…」「只是陪小孩玩…」 全職媽媽最討厭聽到這些話!
有一陣子,我突然很怕「被嫌」。例如,我洗澡洗到一半,女兒就在外面吵著要找我。我心急的隨便沖沖,想著趕快出來拍個化妝水,就把孩子接到手上來。沒想到,我才一開浴室的門,先生就把女兒一把塞過來,嘴裡還唸:「怎麼會有人需要洗這麼久?」天知道,比起婚前小姐時期,我已經濃縮洗澡步驟,搞得自己膽戰心驚了,但卻連洗好澡、擦乾頭髮的餘裕都沒有,就迎來「洗太久」的抱怨。
先生的質問,好像都是在怪罪我做的不好又或者女兒晚上跟著自己睡,卻老是睡不好。三四點時,小傢伙突然鼻塞醒來哇哇大哭,怎麼樣都沒有辦法哄。我無奈地抱著女兒走來走去同時,還得面對家人被吵起來,且一一走出房門來關切:「都半夜了,怎麼還讓她哭成這樣?」女兒吵到家人,我也是膽戰心驚,而此時若是先生也跟著不解與不耐煩,我的脾氣也會跟著上火。
「你也拜託教一下,好嗎?我好不容易下班回家,還要聽孩子哭?」先生叨唸。
「我難道平常沒教嗎?你想休息,我不想休息嗎?」我忍不住回應。
「白天不都我媽在顧?你洗澡也洗很久!你自己要把休息時間用掉的。」
又來了!感受「被嫌」的那一瞬間,我心裡有好多反駁的話想說:「我洗澡是我必須要花費的時間,跟放鬆、滑手機才不一樣!你工作,我也在工作。為什麼孩子晚上鬧,你想休息,我就得負責哄?」我有很多情緒一湧而上。那些先生有意、無意地質問與指責,都好像在怪罪我做得不對、不夠好,我所有的付出跟犧牲都被抹煞了,於是,隨之而來的委屈與不滿,馬上就變成尖銳的回嘴與辯駁。
哪來的想法,覺得全職媽媽很輕鬆?
我急著想用舉例來證明自己有多辛苦,但卻一次次的被否決。「在家又沒什麼……」「只是陪小孩玩……」「我在外面賺錢很累……」這些不太需要經過思索就蹦出的話,殺傷力是很強大的。
難道在家就很輕鬆嗎?當我們列出主婦一整天的工作清單,你會發現媽媽一整天下來,要在陪伴孩子玩耍的同時,顧及安全,還得抽時間把家務完成,且過程中還得精算孩子的作息時間。精準地在用餐時間準備好孩子的食品,並且在好不容易把孩子哄睡後,急急忙忙地轉身,將衣服收回,一一摺好。(推薦文章:《三十而已》全職媽媽算不算獨立女性?引爆微博熱議!母親頭銜是種選擇,還是失去自我?)
折騰下來,一天居然也過去了,然後又得慌亂地在孩子醒來後,張羅他的點心,並且思索如何在先生回家前,先把孩子洗乾淨,備好晚餐,等先生回來。而這只是到晚餐先生回到家前而已,但就已經好令人喘不過氣來了,對嗎?
偏偏這個時候,先生回來,還順口說了一句:「幫小孩洗個澡,怎麼浴室亂成這樣?」我想,這就足以讓媽媽的心,被直直敲入谷底。
太太希望自己的辛苦,先生可以「看見」
我突然可以理解那些來到我面前的夫妻,為什麼會突然在先生一個挑眉,或是一個疲憊的扶額動作後,太太就馬上氣得拍桌,邊哭邊指控:「你沒看到的時候,我累得像條狗一樣!你就只會在那邊指手畫腳、嫌東嫌西!」因為太太覺得好不公平呀!她都這麼辛苦了,先生卻還對她不滿意。
是什麼原因讓媽媽變得如此緊繃?甚至連親密伴侶的一句話或是一個舉動,都好像是在挑釁自己:「你哪有那麼辛苦?」「這不是你應該要做的嗎?」而逼得太太要用激烈、跳腳的方式來為自己辯護、討公平?我想起自己「被嫌」的那段時間,我連晚上陪孩子睡覺,都會不自覺地一直用line傳訊息給先生:「妹妹半夜睡不好,一直抓我頭髮、討抱抱。」「妹妹鼻塞一直打呼,明天帶她去看醫生好了。」「好崩潰,三點又起來夜奶。」
和老公分享育兒,渴望情感支持,卻變成流水帳
我好像流水帳似的向先生報告,而如果隔天早上起床,沒有聽到先生回應:「昨晚還好嗎?」而只是已讀不回。那麼,我會在接下來的幾個晚上,繼續用line訊息實況轉播。仔細想想,若是我先生隔天早上才打開手機,那些雪片般飛來的訊息,應該就像連珠砲般的轟炸吧。
我發現那是自己面對獨自帶孩子時的微妙心理。好像看似不吵醒先生,讓先生可以好好睡(事實上,爸爸們幾乎都有內建呼呼大睡、吵不醒的功能),但卻又希望先生也能感受到「原來,連陪孩子一起睡覺都這麼累」。
正是因為這樣的情緒沒有被看到,因此讓每次夫妻之間的衝突,不知不覺地吵到後來,都在計較公平。
夫妻越爭越瑣碎,越去計算,越容易撕破臉。我甚至有過跟先生爭執洗澡到底要洗幾分鐘,還有晚上顧孩子睡覺的時數,應該也要算進分攤時間裡,才算公平。事後想起來,雖然覺得荒唐,但當下的我們,都被挑起自我防衛的機制,並且渾身帶刺地拚命尋找對自己有利的證據與條件,攻擊對方、保護自己。不過,這對我們的衝突毫無幫助。問題沒有解決,在育兒的任務上,也更加分歧。
太太也是渴望被呵護與照顧的小女人
其實,我只是希望他能看到我的「犧牲」而已。「犧牲」是個摻雜很多細膩情感的付出行為。對媽媽而言,我的確在屬於我自己的生活中,選擇了切割大部分的時間,而決定好好地以孩子為主。我只看著孩子,並為孩子做任何事。雖然這個行為是我自己選擇的,但卻也是我拿自己的時間、原本可以有的外在成就,甚至是用來自我照顧的愛與心力去換來的。
我固然無私給予,但深信這樣的付出是值得的。因此,當付出耗竭的時候,我也希望有人可以同樣的用愛與支持來灌注、滋養我。於是,當我的另一半將我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甚至讓我感受到「你應該要更好」的時候,這便讓我的匱乏更加的無力。作為一個堅強、能幹的母親,但我的內在不過是個渴望也被呵護、照顧的小女人呀。
可是,「犧牲」這個詞也很容易挑起另一半的怒火。「如果你不甘願,那就不要做呀!」「那我這個當先生的苦,有人看見嗎?」好像自己默不吭聲地在外承擔,也被自己的伴侶視為應盡的責任義務。
先生拙於承接太太的負向情緒,急著想幫忙解決問題,卻被說成不理解、不貼心。明明先生也是在意這個家,才想要出意見、出主意的,但一出聲,太太的激烈反彈又把自己說得好像獨裁指揮官,讓太太覺得先生不公平,但先生也是為了家庭付出呀。這中間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讓夫妻雙方都陷入計較付出多寡與爭論輸贏的衝突,並讓愛消失殆盡呢?
太太希望有人可以「理解」她的努力
如果,我們沒有好好覺察「自己的犧牲需要被看見」這件事,很多人都會誤會問題出在「有了孩子」上頭。許多夫妻來到我的面前,總是哭訴有了孩子前後,彼此態度的落差。質疑對方是否變了心,以及自己心境疲憊與無奈的變化。但當我自己也有孩子之後,我才深刻地感同身受。當我出現「犧牲」的感覺時,我並不是真的在抱怨,而是希望如果有人可以理解,我會很願意再繼續努力。這是我的選擇,我沒有不甘願,也不後悔,但是我更希望對方也能站在我這邊,我會變得更有力氣堅持下去。(推薦文章:何妤玟婚變,都是一點點不起眼小事的累積:「我覺得我值得被愛、被呵護,身為媽媽,我希望每個女人都是自己的公主。」)
「感到犧牲」與「我願意去做」是互不相斥的兩件事,而透過看見彼此的苦,這件苦差事可以被堅持下去,甚至能夠苦盡甘來,看見孩子健康長大,或是終於擁有一家三口的小套房,而感到值得與欣慰。許多人當上了爸媽,重心就繞著孩子打轉。一旦孩子難搞、不配合時就容易引發衝突,然後怨懟另一方,沒有善盡「父母」的職責,卻忽略了我們也是彼此的「伴侶」、共同打拚的「隊友」。明明我們都想為了這個家好,卻總在爭執中,迷失方向,變得互相拉扯與爭輸贏。有幾件事,我覺得可以提醒伴侶,如何從對立的關係走回攜手合作。
一、安撫伴侶的情緒,比安撫孩子重要
我的心理師夥伴黃柏嘉曾問了我一個問題,當時震撼地扭轉了我的慣性思考:「如果另一半跟孩子同時在哭,你會先去抱誰?」多數的先生,甚至包含太太本人,都會自動化的反應認為孩子需要先去抱,甚至有的還會在心裡嘀咕:「大人有什麼好哭的。」
但站在媽媽的角色時,我卻發現自己好渴望「我先被安撫」。
如果孩子半夜哭啼,先生醒來,關心我,且問我:「還好嗎?」在那一瞬間,我其實就有了力氣跟他說:「不要緊,我來就好。」
因為,我會感到自己是被陪伴的。我不需要花力氣,一邊顧孩子,還要一邊對抗先生的指責或不理解。
安撫另一半的情緒,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我們視孩子是脆弱的,而成人有能力解決問題,但卻忘了,「照顧對方情緒」這件事,讓你可以先將這個有能力的人拉過來,成為自己的隊友,然後你們就可以共同一起來協助脆弱的孩子。
孩子有時的確就是個小麻煩,沒有SOP,可以一招搞定,但急著先把責任推到對方身上,不會幫助孩子止住哭泣,但是獲得一個隊友,可以讓我們有更多力氣,一起面對孩子哭泣造成的壓力。
二、情緒上頭不去談公平
有些媽媽應該會很苦惱,要是先生看不懂第一點,該如何是好,難道還要媽媽去安撫先生的情緒嗎?其實,「關係」是互動出來的結果。願意先改變的人,不是認輸,而是代表我想要讓關係能夠更好一點。彼此的脆弱,會在衝撞的時候,變成利刃傷害對方,因此如果我願意先做承接,對方變得柔軟後,也會長出互相照顧的能力。
因此,若是先生帶孩子出去玩,結果跌了一跤回來,我能先給予穩定的回應,例如我問先生:「孩子大哭的時候,你還OK嗎?」而非「怎麼你帶出去就這樣?」或「上次我帶孩子受傷,你就罵我,現在你自己還不是這樣?」就能先終止老是在衝突時計較公平的惡性循環,並開始累積親密關係中「我看見你的努力」的基礎,甚至增加彼此的能力,去聆聽雙方在關係緊繃時候的內在需求與脆弱感受。
三、我們擁有共同目標
也許,這次我跟先生的衝突無解,但我可以開始決定不先去談公平,而是努力聚焦在「共同的目標」上,比如:「我也擔心孩子吵到大家,你先幫我關門窗、泡奶,我來帶孩子回房間,讓她安定下來。」而不是急切地指責:「那你怎麼不趕快去泡奶?」透過穩定、清楚明確地表達共同目標,我們也在帶領情緒上頭的另一半,跟自己一起朝一樣的方向合作,無須先浪費力氣在彼此的抗衡上。
當孩子穩定下來後,通常父母雙方的情緒也都冷靜了一大半。理智恢復後,我們才有機會再去溝通,例如,討論之後可以如何分工,或者彼此需要什麼樣的幫忙。在當爸媽之餘,也別忘了彼此還是夫妻。孩子長大了,終將會離開,而另一半才是得一起牽手走下去的那個人——開始看見彼此的付出,我的犧牲才會變得值得。
書名/你實在太累了,不是不會當媽媽
作者/陳彥琪
出版社/寶瓶
(延伸閱讀:金智英:「我想回去工作。」全職媽媽返回職場看似容易其實很困難)
(延伸閱讀:媽媽熬的不是夜,而是自由!全職媽媽Amber從手作中學會愛自己,開啟創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