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生產> 產後> 掌握4招心法 剖腹生產也能成功餵母奶

掌握4招心法 剖腹生產也能成功餵母奶

剖腹生產的媽媽,在產後常會等麻醉藥效退了之後再開始哺乳,但是麻藥退了,又得承受傷口疼痛不適,無法下床的痛苦!在床上躺了兩三天之後,乳房已經硬得像顆石頭奶,新手媽媽就算再努力,乳房都已被擠成了「黑青奶」,產出的奶水還是少得可憐……面對這些接踵而來的狀況,對一心想要哺乳的媽媽來說,就像是無形的打擊,哺乳之路也變得困難重重,最終只得以失敗收場。究竟,剖腹產媽媽怎樣才能順利哺乳?

文章目錄

經歷了懷胎十月的努力,產後媽媽們都希望能用最天然的營養─母乳來哺餵寶寶。對採取剖腹生產的媽媽而言,產後哺乳的新生活,就像是一場充滿障礙的馬拉松比賽,如果沒有超乎常人的毅力和決心,想要成功哺乳,真的不容易。

亞東紀念醫院護理部護理長廖淑媛表示,自然分娩的產婦,產後恢復比較快,只要寶寶生命徵象穩定,媽媽狀況良好,通常產後就可以開始實施親子同室,媽媽也很快就能下床活動、進食,奶水也會來得比較順暢。

反觀剖腹產媽媽,產後必須等待麻藥消退,下半身才能恢復知覺、之後還必須等到排氣了才能進食,產後第一天身上都還插著點滴和尿管,麻藥消退之後仍會感覺到傷口隱隱作痛……這些難以想像的產後狀況,都會增加剖腹產媽媽們哺乳的困難度。

如何幫助剖腹產媽媽順利哺乳?除了想要哺乳的決心之外,廖淑媛護理長提供4招心法,並針對各種常見狀況提供解救妙方,就是希望每位媽媽都能成功用母乳哺餵寶寶。

第一招~親子同室

產後4小時開始實施

準媽媽對於「親子同室」這名詞應該不陌生,為了推廣母乳哺餵,國內許多醫療院所都推行產後親子同室措施。廖淑媛護理長表示,只要媽媽們在母嬰親善醫院生產,不論是剖腹生產或是自然產,寶寶出生之後,觀察體溫穩定、生命徵象穩定,就可以跟媽媽同處一室,觀察到寶寶有想吃的慾望,就可以親自哺餵。寶寶可以睡在自己的小床,也可以和媽媽同睡大床,尤其在夜間當寶寶有需要時,即可採側臥或半坐臥姿做哺餵,可以避免重複起身和彎腰的辛苦,護理人員也會在旁指導媽媽哺餵的技巧、協助調整哺餵姿勢,讓媽媽回家之後可以更快上手。

不過,剖腹產媽媽在術後並不會立即到產後病房,而是會在恢復室觀察,約產後2小時才會被送到產後病房。廖淑媛護理長表示,很多媽媽以為必須等到麻藥完全退了,下半身恢復知覺才可以開始哺乳,產後4小時雖然麻藥藥效未退,雙腳未恢復知覺無法移動,其實並不會影響執行親子同室和母乳哺餵,親子同室的目的就是要其他的家庭成員一起參與寶寶的照顧,讓媽媽能感受到生孩子餵奶不是只是女人的事,爸爸也可以共同參與和協助的,所以在媽媽還不能移動的同時,爸爸就可以協助媽媽完成讓寶寶吸吮乳房的工作。

有尋乳反射就可以哺餵

她說:「通常在術後8小時,剖腹產媽媽下半身才會逐漸恢復知覺,但是,乳房越早刺激,奶水才會更快分泌,因此,在產後4小時,雖然媽媽們還無法起身活動,還是可以在家人或護理人員的協助下,嘗試讓寶寶吸吮。」她進一步補充說,其實,剛出生的寶寶因胃裡面還有一些的羊水,不一定會有飢餓感或想吸吮的意願,媽媽們不需過度緊張和擔心,當寶寶出現尋乳動作,如:舔嘴角、嘴張開、頭可能會轉來轉去睡不安穩,尋找媽媽的乳房,也可以運用尋乳反射來觀察(媽媽用手指輕觸寶寶口腔周圍肌膚,寶寶會出現張嘴想要吸吮的自然反應,就是尋乳反射),配合寶寶的需求餵奶,剛出生的新生兒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與調整,若超過4小時寶寶都沒有想吃的需求,可以拍拍他叫醒他,觀察是否有想吃的意願。

狀況:無法親子同室時,該怎麼餵?

產後親子同室,有助於提高媽媽成功哺乳的機會,因為新手媽媽可以把握住院期間,學會各種哺餵和育兒技巧,家人也可以參與學習,回家之後才不會手忙腳亂。然而,護理人員卻常碰到媽媽們因為身體疲累,想要休息,因而要求將寶寶送回嬰兒房,廖淑媛護理長表示,除非寶寶有狀況不適合親子同室,否則還是儘量鼓勵親子同室。

學習用手擠乳方法

萬一寶寶有狀況,必須送到嬰兒室,醫院為方便媽媽們哺餵母乳,嬰兒室的哺乳室沒有限制哺餵時間及次數,24小時全面開放。廖淑媛護理長舉例說,還是有早產兒因過小必需住在保溫箱,無法讓媽媽親餵,媽媽們就必須學會用手擠乳以維持母乳的分泌,學會用手擠乳是非常重要的功課,尤其是初乳比較黏稠,不像成熟乳汁那麼容易吸出來,所以產後一週內,建議媽媽們用手擠乳會比用吸乳器來得容易,將擠出的乳汁裝入奶瓶送到嬰兒室。媽媽們並不需要自備奶瓶,可以直接向嬰兒室取得消毒過的奶瓶。

另外,有些寶寶雖然被送到嬰兒室觀察,但媽媽們仍然可以親餵,建議媽媽們可以下床之後,就儘量到嬰兒室親自哺餵。如果是剖腹產後第一天,媽媽們身上常還留有點滴、尿管沒拔除,若評估媽媽術後狀況穩定,護理師也可以協助媽媽以坐輪椅方式到嬰兒室學習親餵

親餵能刺激奶水快快來

為什麼一定要親餵呢?廖淑媛護理長表示,產後儘早親餵寶寶,能促使媽媽體內的催產素、泌乳激素作用,讓奶水快快來,親餵寶寶是最好的方式,沒有其他方式可以替代,所以會建議媽媽們儘量親餵。但提醒媽媽們要注意,術後第一次下床可能會有頭暈不舒服的現象,這是身體狀況還沒有完全恢復,血壓或血色素偏低而引起的頭暈,媽媽們記得要放慢動作,慢慢起身下床,如果還是會感覺到頭暈就不要勉強,可以改用手擠乳的方式,請家人將奶水送到嬰兒室。

第二招~心靈支持

產後不適會加重心理挫折感

除了媽媽本身的意願和信心,來自家人、護理人員的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功心法。廖淑媛護理長透露,在哺乳的道路上,如果只有媽媽孤軍奮戰,缺乏家人的支持,再加上產後身體不適,會加重媽媽的心理挫折感,讓哺乳之路走得更艱辛。

她說,常有家屬認為應該讓產婦好好休息,特別是剖腹生產之後,應該等媽媽休息一兩天,體力恢復了再來餵奶,但是,產後兩三天都沒有讓寶寶吸,這時候乳房已經開始脹奶,甚至變成了硬梆梆的石頭奶,寶寶吸不出來會哇哇大哭,媽媽還得承受脹奶不適,多重打擊之下,就容易讓人想要放棄,因而提高了剖腹產媽媽哺乳的失敗率。

醫護人員的態度是最有力的後盾

廖淑媛護理長有感而發的說:「常碰到家屬認為,麻藥都還沒有退,應該讓媽媽好好休息,不必要馬上就開始親子同室。這時候,醫師和護理人員的態度就非常重要,常見護理人員只是一句鼓勵的話或貼心的問候,就能給予媽媽們正向的力量,就能幫助媽媽成功哺乳。」所以,醫護人員也必須具備正確的哺餵知識和觀念,做新手媽媽最有力的後盾,讓長輩了解到母乳對寶寶的好處,支持媽媽以母乳育兒。

狀況:婆婆媽媽觀念不同調,該怎麼做?

新時代媽媽都了解母乳對寶寶的好處很多,在懷孕期間多已具備正確的觀念和知識,但是寶寶出生後的真實狀況卻無法想像,想要哺乳卻得不到長輩的認同,難免心力交瘁。「有時候遇到這種狀況,我們會跟新手父母和家屬溝通,住院期間有護理人員協助,若有任何問題可以抓緊機會問,若是在住院期間想要休息可以推回嬰兒室,但回家後又能推給誰來照顧?」

產後第一天最難熬

產後第一天是最難熬的時刻,只要熬過去了,媽媽們就能有繼續走下去的力量。她分享一個成功個案的哺餵過程:「我們就曾碰到一位新手媽媽,堅持想要用母乳餵寶寶,產後第一晚這對新手爸媽幾乎沒有睡,寶寶一直有吸吮的需求,但吸吮的時間卻不長,媽媽都是坐著餵奶,一整夜下來早已疲憊不堪。第二天婆婆來探視之後,就說應該要讓媽媽休息,不要把寶寶推出來,但是,如果這個摸索適應的過程沒有度過,乳房已經在脹奶,又把寶寶移開,沒有吸吮移出母乳,等到乳房變硬了奶水更難擠出來。護理人員說完,這位媽媽聽了眼淚就快掉下來了。」

她繼續說:「我們鼓勵媽媽再嘗試看看,因為坐著餵容易腰痠背痛不舒服,媽媽也沒辦法好好休息,所以我們建議媽媽學習躺著餵奶,躺著餵讓媽媽和寶寶有肌膚接觸,能感受到寶寶的體溫,和寶寶同蓋一條被,就算媽媽睡著了也沒有關係。
剛開始寶寶會哭也不要放棄,媽媽和寶寶一定會經過這樣的磨合,才能找到最契合的點,哺餵的姿勢不一定要照書本上的姿勢這麼標準,只要寶寶能吸得到奶水,媽媽感到舒服就可以了。調整了姿勢,媽媽又覺得可以繼續走下去了。婆婆在旁邊看著,也可以感受到媽媽的意願和信心,態度也有了很大的轉變。」

第三招~肌膚接觸

手術檯上即開始肌膚接觸

自然分娩的媽媽,寶寶出生之後第一時間就可以和媽媽做肌膚接觸,讓媽媽感受到寶寶已經出生了,寶寶也能感受到媽媽的心跳,即使離開了子宮也不會感到不安。至於剖腹生產,廖淑媛護理長表示,現在多是半身麻醉,讓產婦能保持意識清醒,因此,剖腹產媽媽在手術檯上也會做第一次肌膚接觸,但接觸的時間較短,至少10分鐘左右,有些媽媽因為麻醉藥會有想吐的不適感,可以告知護理人員,隨時可將寶寶移開。

學習躺餵 媽媽也能好好休息

母乳哺餵常常和媽媽無法休息畫上等號,廖淑媛護理長表示,這是錯誤的印象,媽媽們只要學會躺著餵奶的姿勢,在哺餵寶寶的同時,自己也能好好休息。尤其是坐月子期間,媽媽也不會因為寶寶日夜顛倒,而沒辦法休息。此外,術後媽媽身上還掛著點滴、插著尿管,不方便起身或下床,也可以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用躺餵的方式成功哺乳。這時候,建議爸爸在一旁學習,幫助媽媽和寶寶調整姿勢。

狀況:擔心壓到寶寶?

躺著餵奶好處多,但是,很多媽媽擔心自己會壓到寶寶,廖淑媛護理長表示,其實產後媽媽是很敏感的,一旦寶寶哭了就會感覺到,而且有家屬陪伴在旁,還是鼓勵媽媽和寶寶一起睡。因為儘早的吸吮,可以促進奶水早點分泌,如果缺少寶寶的吸吮刺激,在供需原理之下,奶水就晚到了。

第四招~善用工具

適度支托避免壓迫傷口

剖腹生產,在腹部和子宮都多了一道傷口,傷口長約8~10公分,廖淑媛護理長表示,束腹帶是剖腹產媽媽必備的用物,一來有助於術後加壓傷口,幫助止血,二來可避免傷口牽扯的不舒服,媽媽下床時就可以綁上束腹帶,若想咳嗽或更換姿勢時,則建議稍微用手輕壓著傷口或使用小抱枕加壓傷口,能減緩腹部用力所引起的不適。

此外,為了讓哺乳更輕鬆,不妨使用具有支撐作用的靠墊,例如L型枕,可靠背支撐,若無法躺著餵,可以嘗試坐著餵,坐著餵時可使用U型枕,將枕頭環抱媽媽的腰部,幫助支撐寶寶身體,同時也可以避免寶寶壓到傷口。

術後4小時就可以打止痛針,但因為
止痛針是肌肉注射,有些媽媽不想再挨一針就會選擇忍耐,等排氣之後就可以服用口服止痛藥,幫助減輕疼痛不適。

乳房護理step by step

適度的熱敷、按摩乳房,可以幫助乳腺暢通,減緩因脹奶所引起的不適。廖淑媛護理長提供以下步驟教學,讓媽媽們能自行用雙手按摩,或請新手爸爸幫忙。
步驟:
1.清潔:用溫水毛巾,水溫約41~43℃,擦拭整個乳房,清潔乳頭上的乳痂、及乳暈周圍外的污垢,乳頭部分勿用肥皂做清潔,容易導致乾燥、破皮。

2.熱敷:(1)將長條型毛巾弄濕、擰乾,環繞乳房一圈包住做熱敷,不要覆蓋住乳頭及乳暈,將兩條毛巾做交替使用,約2~3分鐘更換一次,反覆熱敷雙乳10~15分。

(2)將50~60℃熱水倒於玻璃奶瓶中,將玻璃奶瓶放置於乳房上做環形滾動亦可達到熱敷目的,但要注意水溫,避免燙傷。

3.按摩:將嬰兒油塗抹在乳房周圍,增加潤滑效果減少摩擦,記得避開乳頭及乳暈,按摩乳房所需時間不一定,可視脹奶情形調整。按摩的方式有很多種,每種方式都可以嘗試看看,以舒服及自在為原則,按摩直到乳房硬塊消失即可。記得按摩時,應由乳房外圍逐漸往乳暈、乳頭方向推進,才能幫助乳腺暢通、移出乳汁。

(1)環形按摩:雙手托住乳房上下左右來回做數次。
(2)螺旋按摩:一手固定乳房、另一手由基底部向乳頭循序按摩。
(3)擠壓按摩:以雙手置於乳房兩側由基底部向乳頭擠壓。
資料提供/廖淑媛護理長
4.家人也可以協助按摩媽媽的頸部及背部,幫助媽媽放鬆。
5.每次餵奶前,媽媽可以自行用手指指腹輕輕按摩乳房,畫小圓或是由乳房基部往乳暈方向推壓,或是用手托起乳房輕輕搖晃,都可以促進奶水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