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懷孕> 孕期百科> 認識產房 輕鬆迎接寶寶來臨

認識產房 輕鬆迎接寶寶來臨

「產房」對於新手爸媽而言,真是一個充滿興奮又令人緊張的神秘區域;透過本文帶你直擊產房現場,讓媽咪們能對生產環境多一分了解,減少分娩前的不安與擔憂,快樂迎接寶貝的到來。

隨著孕期即將結束,懷胎十月的心肝寶貝終於要出來跟大家見面了。但媽咪們對於即將生產的地方─「產房」,究竟了不了解呢?待產的流程是如何?又會接觸到哪些設備呢?別煩惱,現在就一起去瞧瞧吧!

《現場一》檢查室

When

嚴格說來,檢查室並不隸屬於常規待產程序中。不過,因為每個孕婦狀況不一,在門診時間以外常會遇有出血、破水、非足月早產等特殊狀況時,此時就會先安排到檢查室做進一步確認,判斷是否需要立即住院。


What

檢查室內備有超音波掃描機和內診檢查檯。超音波掃描機可以用於判斷胎兒是否有心跳、胎位是否正常,以及胎兒體重與羊水量多寡;若有較多量的陰道出血,則可使用超音波來探測胎盤的位置,看是否有前置胎盤或胎盤早期剝離現象。
至於內診檯則是用來判定子宮頸口軟化及打開程度。如果懷疑有破水而不能確定時,則可使用鴨嘴(陰道擴張器)來看子宮頸是否有羊水流出,或藉由試紙顏色的變化來確定是否有破水。


Memo
一般而言,初產婦從規則陣痛開始一直到子宮頸口打開至10公分(子宮頸全開),初產婦約需8~16小時,其中在最開始的0~4公分階段(潛伏期),是最為漫長的產程時間,如果媽咪陣痛時間還不夠規律密集、或是子宮頸口尚未軟化、開的幅度太小〈低於3公分〉時,此時醫院通常會要求回家待產,以免在醫院虛耗時間增加身心緊張。

《現場二》待產室  

When

當陣痛過了潛伏期進入活動期,此時子宮頸口擴張速度會逐漸增快,初產婦約每5分鐘有一次陣痛;經產婦(第二胎以上)約每隔10分鐘有一次陣痛,或破水情況出現時,媽咪就會進入待產室待產。

What

進入待產室後,護理人員會先測量生命徵象(體溫、脈搏、呼吸、血壓),之後進行抽血,抽血的目的在於確認產婦是否貧血,尤其是剖腹產的產婦可能因貧血而在開刀時造成缺氧,故抽血同時檢驗血型、備血,以防不時之需。
因胎兒心跳在待產過程中變異很大,故胎兒心跳監視器是待產室中不可缺的設備,若胎心音有變化時,左側臥及氧氣都能給予很大的幫忙,因此氧氣設備也是必備的。監視器除了監測胎兒心跳狀況,同時也能紀錄子宮收縮的強度與密度,搭配護理人員不定時內診,方能正確判別進入分娩室的時機。
此外,如果沒有產道的特殊問題時,為了加速產程進展,還會施打含有催產激素的點滴;若是超過預產期進行催生的產婦,除了點滴之外,亦會使用幫助子宮頸軟化的塞劑,以利產程能夠順利推進。
 
Memo1 待產室
待產室依每間醫院條件不同,從單人、雙人至多人不等,床與床中間會用簾幔區隔,通常僅能容一位家屬陪同。若是擇日剖腹的產婦,則比照一般住院辦理直接在病房內待產,等開刀時間到再直接進開刀房即可。

Memo2 破水、胎頭下降
進入待產室後,破水前仍可下床稍事活動;一但破水,為免細菌感染或羊水過度流出、臍帶脫落造成危險則須臥床不可走動。此外,生產的進程除了看子宮頸開的速度與大小,胎兒下降多少也是一個指標,因此每3-4小時須定時解尿,避免影響胎頭下降。

Memo3 灌腸
待產時原則上不須禁食,但最好少量多餐以清淡飲食為主;此外,多數的醫院都會有灌腸的步驟,若媽咪覺得不需要,也可以和醫護人員討論,不一定非要灌腸不可。

Memo4 無痛分娩
想要自費施打無痛分娩的媽咪,建議在子宮頸口開約4~5公分時進行麻醉注射,避免太晚施打而造成產程延長。如欲催生除諮詢主治醫師個人情況外,原則上最好等超過41周後再進行催生,以免因催不動而延長陣痛時間與增加剖腹機率。

《現場三》分娩室

    
When 子宮頸全開

當子宮頸快開全,或已開全之後,產婦會被送入接生室準備生產。


What 產檯

接生室的產檯有坐式與仰臥式兩種不同設計,依各家醫院需要而定;產檯兩側有手把、床尾有腳蹬讓產婦方便施力。在產婦快要生產時,要做會陰部的清洗與消毒,同時會剃除靠近會陰部的毛髮以利後續縫合。
剪會陰
接著鋪上消毒好的鋪巾,並將生產器械按序排列,做過會陰部的局部麻醉後,以剪刀剪開會陰部,胎兒娩出後用兩止血鉗夾住臍帶,再以剪刀斷臍,使胎兒能與胎盤分離。胎兒娩出後須以吸球或吸管吸出口中及鼻咽內的黏液,以免影響胎兒呼吸。在胎盤產下後檢查會陰傷口,再用持針器來縫合會陰傷口。
真空吸引器、產鉗
若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產程遲滯、胎兒窘迫或因母親生理狀況必須縮短產程等情形時,通常會藉由真空吸引器或產鉗來輔助生產;使用器械來幫助胎兒娩下雖有一定風險,但透過醫師專業操作安全性相對較高,對胎兒或產道的損傷皆可控制在一定範圍內,故媽咪們毋須多慮。
胎兒娩出
胎兒娩出後會先置於保暖嬰兒處理台上,觀察胎兒的呼吸、膚色、活動力、心跳及反射能力,並立刻擦乾胎兒身上的羊水、血液及胎脂,經過臍帶處理、點眼藥之後,測量並記錄胎兒的身長、體重、頭圍及胸圍。有時呼吸不是很好時,可以給予氧氣及吸管吸清呼吸道,也可給予刺激助其呼吸。若胎兒反應仍然不是很好時,則必須考慮給予正壓呼吸,如球狀急救器,甚至是氣管內插管。在經過適當的處理或急救後,胎兒心跳及呼吸常能很快地恢復正常。

Memo 產檯哺乳
近年來因大力推廣母乳哺育,因此產台上第一時間的母嬰接觸,就是透過肌膚接觸與寶寶本能的吸吮動作刺激媽媽體內乳汁的分泌,同時亦可增強嬰兒安全感與媽媽對寶寶愛的認同,媽咪們可得好好享受這難得的珍貴時刻喔!


《現場四》恢復室

When

當產婦完成縫合動作與產檯上的母嬰接觸後,會由護理人員或產房專屬的清潔人員幫媽咪換上自備的產媷墊,並由產台上平移至推床,再推入恢復室觀察二個小時;此時護理人員會檢查子宮收縮情形及惡露量多寡,同時觀察產婦的生命徵象(包括呼吸、心跳、血壓)、傷口、排尿情形等,確保一切正常且沒有產後大出血的情形即可推回病房開始母嬰同室。

What 發冷

進入恢復室後,有些產婦會覺得身體有發冷現象,此時會提供烤燈跟蓋被保暖。基本上,除了護理人員隨身測量的溫度計跟血壓計之外,在恢復室中不會特別用到其他醫療設備。


在「樂得兒」產房中,看來與一般病床無異的待產床在幾分鐘內可以瞬間變成一個功能齊全的產檯,不但免除了換床的不變及風險,相關醫療設備也多半隱藏在家具或是圖畫裡面.讓產婦可以在宛如住家的環境中放鬆心情迎接生產。此外,由於空間獨立也適合先生、家人陪產,不僅有助於穩定產婦情緒,也益於產後母嬰親善。

目前擁有「樂得兒」產房的醫院,多數集中在區域醫院層級且床位有限,此外多數需要自費,費用介於2000~4000元不等,且只適用於自然產且無特殊狀況的產婦,一旦發現有需要醫療措施介入或胎兒、母體異常之情況,就會轉出LDR改為一般待產方式。有興趣的媽咪不妨洽詢產檢院所看是否有相關設備,以利生產時選擇。

人性化的「樂得兒」產房
有鑒於傳統待產程序需要換床的不便,有許多媽媽開始尋求更人性化的生產模式;而從陣痛(Labor)開始,到生產(Delivery),恢復(Recovery),都在同一個房間內度過的「樂得兒〈LDR〉」產房是媽咪們的最佳選擇。

蘇鴻文醫師
現任/萬芳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經歷/萬芳醫院總醫師

 ~原文刊載於2009年1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