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分幸福產檢-孕期幸福金三角
【醫師】醫院規模愈大、醫師名氣愈高,就是最好的選擇?
雖然資訊發達,醫療資源和技術也比以往來得豐富和進步;但為了腹中小生命的穩定與安全,準媽媽多半仍採取較保守的做法,寧可選擇相信「名醫」,或只願意到大醫院就診產檢,認為其設備和檢查較完備,胎兒的健康似乎比較有保障。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許多準媽媽最後可能會發現:醫院離家很遠,每次來回都半天過去,感覺好累;名醫的病人總是好多,每次都等好久,輪到問診時似乎沒看多久就結束……長期下來,難免身心俱疲。難道還要繼續忍受下去?
別忘了,在懷孕過程中,孕媽咪是主角,醫院或診所、醫師則是重要的協助角色。台灣的醫療領域都有一定水準,建議準媽媽可根據自身狀況和在意因素,尋找最適合自己的產檢地點和醫師,才能幫助自己悠閒地度過最愉悅的孕期。
【孕婦】例行產檢項目的目的?如何決定是否做自費產檢?
每個孕媽咪至少會接受十次的產檢(健保給付),還會根據孕程當中母體和胎兒的變化,穿插可能需要執行的自費產檢項目,如唐氏症篩檢、妊娠糖尿病篩檢、乙型鏈球菌篩檢……林林總總要檢查的項目這麼多,有的要付錢有的又不用,怎麼知道哪些檢查項目需不需要做呢?
原則上,跟著《孕婦健康手冊》的內容準沒錯。之所以需要例行產檢,目的在於定期追蹤母體和胎兒的狀況,以便於掌握變化,有問題時能即時處理,不會因措手不及而造成傷害。根據國民健康局的規定,每個孕媽咪都有十次公費產檢,超過十次可以掛號門診的方式就診檢查。
至於自費產檢,每週需要和適合進行的項目都不同,通常醫師會在問診時清楚說明,準媽媽可考慮是否要做這些自費檢查。不過,最好能理解,做了檢查不代表完全有保障(畢竟孕程隨時都在變化),但不做也不代表就會有問題,仍要視情況而定。
【胎兒】產檢能否保證胎兒沒問題?如果不行,為何要產檢?
胎兒是準媽媽的心頭肉,健康地成長發育,絕對是每個人的願望。但畢竟胎兒位於孕媽咪的子宮內,因此須透過定期的追蹤和一連串相關檢查,確保其生命跡象與生理徵狀是否穩定與完整。
既然每次產檢都會觀察胎兒,這次沒問題,是否代表之後也沒問題?如同前面曾提到,孕程隨時變化著,而胎兒的改變更是龐大而快速,每一次的產檢並不能真正預測下一次的狀況,這也是為什麼需要定期產檢的原因。胎兒的特徵和症狀,在不同成長週數都有所相異,唯有固定產檢,當有問題時,才能把握治療和處理的先機,及時將傷害降到最低。
黃貴帥醫師
現任/三軍總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染色體檢驗中心主任、國防醫學院婦產學科講師
經歷/美國貝勒醫學院產前遺傳診斷中心研究員、美國安德森癌症中心進修醫師
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醫學士
黃建霈醫師
現任/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資深主治醫師兼產科病房主任、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專科醫師、監事及產科品質提升委員會委員、台灣周產期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超音波醫學會婦產科超音波專門醫師
經歷/馬偕醫護專校及台北護理學院助產研究所兼任講師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林珮瑩醫師
現任/臺安醫院婦產部婦產科主治醫師
經歷/康乃迪克大學(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醫學院婦產科住院醫師、康乃迪克大學醫學院婦產科講師、中華民國周產期醫學會周產期專科醫師
學歷/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醫學院醫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