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生產> 產後> 直擊!國家級兒童醫學中心紙上巡禮

直擊!國家級兒童醫學中心紙上巡禮

「媽咪,我不要去醫院,醫院很可怕!」也許你我都有這樣的經驗,小時候不論是做健康檢查或是生病了,最害怕就是到醫院。

隨著台大醫院兒童醫療大樓正式落成啟用,不僅宣示台灣首座具有國際水準之兒童醫學中心的誕生,也將徹底改變妳我對於醫院必然「冰冷,可怕」的刻板印象,透過紙上巡禮,邀您一睹國家級兒童醫學中心令人驚喜的「心」風貌。

     

台大醫院兒醫大樓以「健康森林」概念,打造兒童專屬空間,這是兒童復健與兒童臨床心理中心門診候診區台大瑞信兒童天地「奇樂森林」,為胡碩峰建築師所設計的,四周木造樹林的感覺裏,設有曲線造型的小型哺乳空間,按按看牆面的按鈕,還會有驚喜發現!

兒醫大樓歷史事件簿

‧ 1984年,呂鴻基教授提出籌建國家級兒童醫院構想。
‧1991年,衛生署署長張博雅組成國立兒童醫院籌設委員會,並列入國家建設六年計畫。
‧ 1994年,行政院函示兒童醫院案名稱修訂為「台大醫學院附設兒童醫院」,其經費由教育部循序向行政院申請。
‧ 同年10月1日台大醫學院成立「兒童醫院籌備處」,呂鴻基教授為首屆主任,並委任台大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及美國人民基金會HOPE為技術顧問,引進美國兒童醫院的設計經驗,甄選許常吉建築師為台大兒童醫院之建築師。
‧ 1999年,取得建造兒童醫院機電中心之經費,並在同年發包工程。
‧ 2000年,在黃榮村部長任內核定台大兒童醫院建院面積及建院總經費。前期經費由台大醫院負擔1/3,後期經費自籌。自此,台大兒童醫院改隸屬於台大醫院之下。
‧2003年10月兒童醫療大樓新建工程開工,並於2008年12月27日舉行開幕儀式。
資料來源/2008年6月台大醫院健康電子報 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張美惠

關於兒醫大樓

‧總樓地板面積約22,346坪,含地上22層樓、地下4層。總高度約100公尺,病床數共有460床,手術室共11間,含3間門診手術室。
‧建設總經費40億元,主體建築經費20億元,公共藝術建置經費約2千萬元。
‧ 公共藝術是以「健康森林」概念,打造兒童專屬空間,讓醫院有如兒童樂園。除了公共藝術之外,「台大瑞信兒童天地」是擁有8個不同主題、設計的遊戲空間,分布於1~4樓的兒童門診候診區,以及12~13樓兒童一般病房樓層,由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捐贈設置。
‧包含基因醫學部、母胎兒醫學中心、生殖醫學中心、婦產部、小兒部,提供從孕前遺傳諮詢及診斷、懷孕到產後、新生兒至青少年時期,最完整的兒童醫療照護及疾病預防。
‧ 有最完整的兒童內外科系及重症醫療,兒童內科系如腎臟科、腸胃科、過敏免疫科、新生兒科、神經科、遺傳科、內分泌科、胸腔加護科、感染科、血液科、心臟科;兒童外科系如眼科、耳鼻喉科、皮膚科、骨科、牙科、麻醉科、泌尿科、整型外科、心臟外科、神經外科,以及兒童心理科、兒童復健科、兒童營養科等等於兒童醫療大樓做整合性服務。

「運匠,我要到台大兒童醫院。」「喔,我知道,就是那棟色彩繽紛,有如兒童樂園的醫院吧!」眾所期盼的台大兒童醫院─正式名稱為「台大醫院兒童醫療大樓」(簡稱兒醫大樓)已經於去年12月27日落成啟用。只要曾經到過這座矗立於台北市青島西路、中山南路口的醫療大樓,必定會對大樓內色彩繽紛的牆面、活潑與趣味性十足的公共藝術留下深刻印象,甚至會有這樣的疑問:這真的是醫院嗎?為什麼我們需要這樣的醫院?除了這些肉眼可見的特色之外,還有哪些令人驚嘆的設備?就讓小編為您一一揭曉。

孕、產照護

1. 兒醫大樓內有兩間「樂得兒產房」,產房內有嬰兒處理檯、嬰兒推車、家屬休息椅、雷射導影手術燈等設備,讓產婦從待產、生產及產後的整個過程都能夠在此處進行,不必移動及更換病房,使用一次費用約5千元。
2. 2-1.母胎兒醫學中心引進兩台市值7百萬元的超音波儀器,能更精準的診斷出胎兒先天性心臟異常等疾病,及早做適當的醫療處置。

 

 

 

 

 

3. 特別設置特大「超音波布幕」,將胎兒超音波影像直接投影在布幕上。
4. 樂得兒產房有負壓設置,在緊急時期例如SARS時期,可以作為隔離區使用。
5. 每年約有近千例高危險妊娠個案轉診到台大醫院母胎兒醫學中心。李建南醫師建議孕媽咪,在孕期22週之前至少做一次高層次超音波,以便早期發現異常,再做適當的醫療處置。

 

 

 

 

 

提供從孕前到產後、新生兒至青少年期之醫療照護

兒童醫療大樓落成啟用之後,原在台大醫院新、舊大樓的基因醫學部、母胎兒醫學中心、生殖醫學中心、婦產部、小兒部等都將集中在兒醫大樓為民眾提供服務。台大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李建南表示,在人口結構高齡化及少子化時代,對於兒童健康品質的期望也越來越高,因此,台大醫院成立國家級兒童醫學中心,俾透過孕前基因遺傳診斷技術、高危險妊娠、高層次超音波、胎兒治療等醫療照護,降低產下重症兒的風險。
他透露,台大醫院每年處理的生產個案約有3千例,其中有高達1/3是從其他醫療院所轉診到台大醫院婦產部的高危險妊娠孕婦,高危險妊娠會提高早產機率,胎兒出生後成熟度不足,更需要仰賴新生兒科、小兒部等次專科醫療團隊來共同照護。因此,隨著兒醫大樓的啟用,將讓有需要這些服務的民眾省去了為病奔波往來不同醫院的困擾,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完整的醫療照護,提升醫療品質。

產後住院期間應減少訪客

為了落實推廣母乳哺餵,兒醫大樓產科病房皆採行「親子同室」措施,可以發現不論是三人房、兩人房或是VIP單人房,產房空間非常寬敞,產房內還設有嬰兒洗澡台。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婦產部護理經理張桂玲表示,原則上胎兒在出生後都將送到產科病房與母親儘早開始肌膚接觸,同時,護理人員也將親自到產房進行新生兒照護衛教,包括幫寶寶洗澡、哺乳、擠乳等,讓產後媽媽不需要特地到護理室就可以學習到如何照顧寶寶,也可以讓自己得到充分休息。

產後‧新生兒照護

1. 為全面推廣親子同室,產房空間都比過去更寬敞。
2. 張桂玲經理表示,由於新生兒都送到產房與母親在一起,因此,嬰兒室的空間變小了,只有特殊情況的嬰兒才會在此由護理人員協助照護。
3. 空間明亮寬敞的VIP單人房,共設有兩間衛浴,其中一間衛浴採用乾溼分離設計,還有免治馬桶、獨立的會客室、微波爐等設備。

4. 特別設置了嬰兒按摩及寶寶游泳教學空間。
5. 市價百萬的「全自動內診椅」,只要坐在椅子上,一個按鍵椅子就會自動旋轉並將病人雙腿就定位,讓有需要內診的媽媽們「一次到位」,降低內診時的尷尬及不適感。
6. 從電梯進入產科病房前,有門禁管制,以保障嬰兒安全,並提供母嬰更好的醫療照護品質。
7. 張桂玲經理表示,初生寶寶抵抗力較弱,而且產婦也需要充分休息,因此,她建議產婦及家屬,在住院期間應減少訪客。

 

 

 



打造兒童專屬空間 減少恐懼心理

從醫院大廳進入二樓兒童門診候診區,映入眼簾的不再是蒼白、冰冷的空間,候診區外的牆面上有一整排色彩繽紛的裝置藝術,進入稱為「比比‧米米的奇幻旅行」通道,還可以發現許多互動性高的衛教遊戲,例如生命的歷程、消化大富翁遊戲等,完全顛覆了人們對於醫院的刻板印象。
在台灣的傳統觀念中,人們對醫院總是敬而遠之,也因此,為什麼要將醫院「變成」兒童樂園?特別是在經濟不景氣的年代,真的需要花錢打造這樣的醫院嗎?相信很多民眾心裡會有這樣的疑問。積極參與籌劃兒醫大樓公共藝術建設,台大醫院小兒部兒童胸腔與加護醫學科主任呂立有感而發的表示,自己在加護病房照護重症病童多年,「當他們還不能理解生、老、病、死時,就得長期面對身體的病痛,與病魔抗戰,而我們傳統的做法只能告訴他們要勇敢,連大人都未必能夠勇敢面對,更何況是這些孩子們!」

嬰幼兒‧青少年照護

1. 不論是大人小孩,只要經過位於大廳的「滾球樂園」必定被其所吸引,雖然是引進國外藝術家喬治羅德的創作,但是樂園中可以看到許多台灣特有動物喔!
2.2-1. 走一趟兒醫大樓二樓「比比‧米米的奇幻旅行」,讓小朋友了解生命的歷程,還可以「環遊世界去」,兩旁的插畫都是插畫家謝介文親手直接繪於牆面上的精彩作品。這個是「台大瑞信兒童天地」裏,由龔書章建築師設計的空間。
3. 要如何讓小朋友了解「死亡」呢?呂立醫師表示,當比比、米米的奇幻旅行走到盡頭時,家人對在天國的爺爺奶奶(製作成布偶天使)說再見,象徵爺爺奶奶到了另一個世界,在天上護佑著全家人,讓小朋友不再畏懼死亡。


 

 

 

 

 

  

4. 為什麼會嘔吐、腹瀉?當小朋友有這樣的疑問時,就來玩玩「食物去哪了?」消化大富翁遊戲吧!
5. 穿過「奇幻旅行」通道之後,就進入了候診室。牆上的插畫繼續延伸至此,畫中的可愛動物們還可以在候診區的「光桌」上找到喔!


 

 

 

 

 

6. 健兒門診中有特製的小熊維尼造型床,讓小朋友不再害怕看病和做身體檢查。
7. 「台大瑞信兒童天地」裏由何俊毅與廖亮宜設計,以「諾亞方舟」為主題的「動物嘉年華」兒童門診候診區,獨特的牆面有成雙成對的動物造型,你發現了嗎?
8. 咦,稱為「洞洞牆」的圓柱上怎麼佈滿了孔洞?快發揮你的好奇心,看看裡面有什麼秘密?

 

 

 

 

比照國際標準規劃及設計

呂立醫師表示,兒童醫院在國外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要符合國際兒童醫院的標準,除了醫療技術之外,更重要的是醫療環境,必須親切、有趣,有如兒童樂園,這種概念稱為「深度注意力轉移」,讓病童不知不覺中轉移注意力,減少恐懼心理,心境也會跟著轉變,而願意接受治療。
為此,兒醫大樓撥出主體建築總經費的1%作為公共藝術建設費,約為2千萬元,另外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特別贊助了8個不同主題的兒童遊戲區「台大瑞信兒童天地」,並邀得國內知名設計師與建築師共襄盛舉,免付費協助設計及創作,這些色彩繽紛、互動性高的遊戲區,分布於門診候診區及病房區。
此外,兒童門診之間還有特別的「中央通道設計」,兩排門診採用「背對背」設計,門診之間保留中央通道,讓護理人員不需要從候診區開門關門,就可以直接利用中央通道出入診間,減少對病人看診的干擾。

 
~原文刊載於2009年0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