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的術後照護
對產婦與寶寶而言,自然產無疑是最安全、恢復最迅速的生產方式,然而考量到有些產婦在生產過程中的風險較高,必須採用相對安全的剖腹產方式,因此產婦在手術後的照護也受到重視。
「橫」「豎」比一比
亞東紀念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周龍生表示,過去做剖腹產手術時,以直的傷口所破壞的肌肉、筋膜組織最少,手術過程中更可視情況需要延伸;然而近年來考量到傷口的外觀及產婦愛美的心情,因此下刀時改以橫式,長度大約12-15公分,如此一來,可達到美觀的要求。
Dr. said 醫師怎麼說
一般來說,由於胎兒的頭顱直徑約9.5公分,加上考慮醫師在手術時需用手取出胎兒,因此剖腹產的傷口長度大約12-15公分,手術時切開皮下組織、筋膜層、腹膜層、子宮外圍後,取出胎兒後再縫合。
忌油膩.多吃熱性食物
剖腹產媽咪術後的飲食注意事項,通常與自然產媽咪共通的原則就是多吃熱性食物,術後一週內,不要吃蛋及牛奶以避免脹氣。另外,豆類、麵包等容易脹氣的食物則依個人體質不同,不可過量攝取。過於油膩的食物,有損剖腹產術後的傷口癒合,應盡量避免。
飲食注意原則
1. 不吃油膩的食物。
2. 不飲用刺激性的咖啡、茶、辣椒、酒等。
3. 多喝魚湯攝取高蛋白,可幫助組織修復。
4. 多攝取蔬果內的纖維質以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
5. 麻油雞及酒類應於產後一週才可食用。
6. 服用生化湯時要注意排出的惡露量過多時,需暫時停止服用。
術後傷口保持乾燥
剖腹產手術完成後,傷口上會以紗布及透氣膠帶覆蓋,目的是加壓止血以及保護傷口,6-8小時後麻醉藥效退去,媽咪們會有較尖銳的疼痛感,可在醫師建議下使用止痛藥物,減輕不適。由於藥物使用都控制在安全範圍,即使是哺餵母乳的媽咪,也無須擔心藥物影響寶寶。但由於此階段的媽咪們清醒程度較差,比較無法獨立照顧寶寶,因此非常需要家人在旁幫助。
Dr. said 醫師怎麼說
周龍生醫師表示,媽咪們因產後水氣排出,加上服用進補食物,較易流汗,一不小心弄濕傷口,有可能造成細菌感染。另外媽咪們也可以使用美容膠帶,目的是減少肌肉張力,避免手術後留下疤痕。一般來說,手術後2週須回診,倘若醫師檢查傷口癒合正常,就可以開始淋浴,淋浴後只要擦拭清潔、保持乾燥,或是利用防水貼布,避免弄濕傷口即可。
復原
日常生活多注意
溫和運動.切忌拉扯傷口
【緩和運動】一般自然產的媽咪們,恢復速度較快,下床後即可開始做些簡易的運動,然而剖腹產媽咪則因為傷口復原需要時間,因此術後應多躺臥休息,初期可進行較緩和的運動,例如散步,或是著重肢體方面的運動,盡量以不拉扯傷口肌肉為原則、避免腰部與骨盆方面的運動。
【復原時間】通常生產後2個月,傷口皆已癒合,經醫師診斷後,即使進行仰臥起坐等腹部運動也不至於有任何併發症。產後半年內,身體局部或傷口部位若有疼痛,稍作休息後仍無改善,則須儘速就醫。
傷口恢復需要時間,哺餵母乳同時又要照顧剛出生的小寶寶,剖腹產媽咪出院返家後所面對的挑戰,一點也不少。在居家生活方面,家人應多給予幫助,讓剖腹產媽咪能順利復原。
日常生活7大注意原則
1.會陰清潔和自然產婦相同,不可馬虎。
2.產後以束腹帶固定傷口,選擇的束腹材質要柔軟、透氣,肌膚較敏感者可在傷口與束腹間墊上乾布,避免長時間使用導致不舒服。
3.坐月子期間無論是下床、大笑、咳嗽等動作時,須小心避免拉扯傷口。
4.下床動作可先側臥,以手支撐身體起來,避免直接用腹部的力量坐起身。
5.可選擇材質較硬的床墊,以利上下床。
6.注意排尿頻率,並注意排尿時是否灼熱或刺痛的感覺,防止尿道感染。
7.不要因為怕傷口疼痛,太過小心翼翼,適度的散步與運動,可幫助身體恢復。
~原文刊載於2008年1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