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消炎藥 懷孕後期須慎用
文章目錄
準媽媽感冒了,若不是非常不舒服,往往會選擇忍耐不吃藥。新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蕭國明表示,懷孕期間所使用的藥物確實需要非常謹慎,一般來說,懷孕初期是胎兒發育關鍵期,很多準媽媽都知道藥物會影響胎兒發育,但就算是到了懷孕後期,就快要生產了,使用任何藥物都不可掉以輕心。因為在這個階段使用的藥物,雖不會造成胎兒畸形,卻可能導致新生兒器官受損或器官功能出問題,帶來難以預料的後遺症。
胎兒一出生就缺氧
新光醫院在今年2月就收治了一名產婦,這名媽媽在預產期前一週罹患重感冒,吃了婦產科醫師開的感冒藥,因症狀沒完全好轉,這名媽媽遂又到診所看診吃藥,連續吃了5天之後返院產檢,產檢醫師發現這名媽媽的羊水量突然減少,且胎兒心跳不穩定,幾經評估之後採取剖腹產,胎兒一出生就出現呼吸不順、血氧濃度低等狀況,經小兒科醫師診斷為「新生兒持續性肺壓高」,因體內氧氣交換出問題,需要緊急插管,給予100%氧氣治療。
產前一週誤吃禁藥
這起個案引起新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劉明發關注,他在多年前也處理過「新生兒持續性肺壓高」的案例,當時個案在懷孕後期曾因感冒服用了「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縮寫NSAIDS),劉明發醫師查閱文獻發現此類藥物是引起「新生兒持續性肺壓高」的原因之一,因而也主動向這名媽媽取得藥單,並拿藥單諮詢藥師和婦產科醫師,才發現這名媽媽在產前一週吃的感冒消炎藥屬於NSAIDS成分。
蕭國明醫師表示,NSAIDS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物的總稱,多用於治療或舒緩關節炎、喉嚨痛、發燒、經痛、肌肉痠痛等症狀,非一般抗生素,是治療感冒時醫師常開的藥物,但在懷孕期間必須謹慎使用,因為這類藥物會影響胎兒腎臟功能,使用不當會造成胎兒腎臟功能受損、肺動脈導管提早關閉等後遺症。
懷孕8個月以後為禁用藥
根據《婦產科用藥》藥典,此類藥物在懷孕8個月(32週)以前使用是安全的,在美國疾管局(FDA)的藥物分類中,屬於B、C級用藥,但懷孕8個月以後卻被歸類為X級的禁用藥物,使用上有懷孕週數的限制,但是這一點卻容易被忽略。
因為一般來說,準媽媽會主動告知醫師自己懷孕的事實,但極少會特別說明懷孕週數,若醫師又未注意到懷孕週數的限制問題,而藥師在核對藥單時,並不會知道病人的懷孕週數,若藥單上又未加註警語,種種人為的疏忽下,準媽媽就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用了不能用的藥。
可治療羊水過多症
令人感到訝異的是,這類藥物既然會為胎兒帶來不良影響,為何不直接列為孕期禁用藥,而只是在懷孕週數上限制使用?蕭國明醫師進一步解釋說,胎兒會吞嚥羊水,再將吞嚥的液體經由消化道和排泄系統排出,形成子宮內的羊水循環現象。當胎兒腎臟功能異常時,羊水量會受到影響。因此,臨床上治療羊水過多症,會使用到此類藥物,以控制羊水量。
不過,由於此類藥物會引起胎兒肺動脈導管關閉,因此必須小心使用,持續追蹤,一旦發現胎兒肺動脈導管有關閉現象時就立即停藥,而關閉現象大部分可望在幾天後會自然恢復。
胎兒沒有足夠的時間恢復
由於羊水量在懷孕34週達到高峰,之後會逐週減少,羊水量減少可能會導致胎兒發生臍帶壓迫,而胎兒出生後必須靠著自己的呼吸系統呼吸,如果胎兒肺動脈導管在來不及恢復的情況下就出生,一出生後會因為肺壓無法下降,使得新生兒依然維持其母胎內胎兒血液循環之狀態,肺部無法進行空氣交換,以致於血氧濃度無法維持,就會造成缺氧狀態。若未及時治療,還可能會危及生命。
羊水量突然變少是警訊
因此,若準媽媽懷孕7個月吃了此類藥物,影響不大,因為當感冒好了,停藥了,若胎兒有足夠的時間在子宮裡,肺動脈導管會自然恢復,但若寶寶足月要出生了,加上後期羊水量減少,就像是這名媽媽是在懷孕39週吃,吃了藥物之後完全沒有羊水,當待產時子宮收縮就會壓迫臍帶,導致胎兒心跳突然變慢。
「這名媽媽就是在產檢時,被發現羊水量突然變少,雖然當時還沒有產兆,仍請媽媽住院觀察。沒想到3天後,羊水突然沒了,而且胎兒心跳會突然變慢,呈現不穩定狀態。」蕭國明醫師回憶當時的情景,當時他並不知道這名媽媽有自行吃了感冒藥,也無法知道藥物是引起異常狀況的原因,而且當胎兒肺動脈導管關閉,在心臟症狀還沒有表現出來的早期,從超音波也不容易看出來,往往是在出生以後才知道。
不過,羊水量變少就是一個警訊,他說,國外曾有案例,因為服用此藥物造成胎兒腎臟衰竭,出生後必須洗腎。所幸,因藥物造成的影響是短期的,經過洗腎治療之後,腎臟功能得以恢復。而這起個案中的寶寶,經過插管治療後,沒有留下後遺症,目前已出院返家。
新生兒持續性肺壓高原因
但是,若引起新生兒持續性肺壓高,未及時治療,死亡率高達30%。劉明發醫師表示,造成新生兒持續性肺高壓的原因,包括胎內缺氧、吸入胎便、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肺疾病發育不全、橫膈膜疝氣肺、藥物等因素,發生率約為千分之0.43~7。
那麼,如何確認是新生兒持續性肺壓高造成缺氧問題?劉明發醫師表示,剛開始不清楚為何這名寶寶會一直處在缺氧狀態,經過檢查發現寶寶體內氧氣濃度低,這有可能是肺部或心臟方面的問題,照了肺部X光之後確認二氧化碳濃度低,因而排除是肺部的問題。但若二氧化碳的濃度正常,氧氣卻上不來,就是心臟或是氧氣交換出問題。接著,又照了心臟超音波,發現並非先天性心臟病,排除其他因素之後,足月新生兒就會考慮是持續性肺高壓問題。
可以預防和避免的狀況
確認病症之後,劉明發醫師遂往回追查,這才發現了原來這名媽媽在產前一週曾經連續5天服用NSAIDS非類固醇止痛消炎藥。他由衷的表示,「由於這是可以預防和避免發生的狀況,所以,呼籲準媽媽和各科醫師都要提高警覺。」
因為,若是準媽媽自行吃了藥又未主動告知婦產科醫師,醫師並不容易察覺,而且若未確認造成原因,就容易誤以為是生產過程中發生的狀況,因而有必要提醒各科醫師,針對孕婦用藥須更為謹慎,確認藥物的機轉,以避免讓此類事件再度發生。如果此類藥物在懷孕期間有使用上的限制,若沒有絕對把握,應避免使用或請婦產科醫師協助確認。
其他用藥原則
1. 高血壓:有高血壓病史之孕婦,一旦懷孕後須調整用藥。因少數有一些控制血壓之藥物,孕期不可使用,會造成胎兒血管收縮、胎盤功能不良、胎兒發育異常等風險。
2. 癲癇或其他內科疾病須請醫師調整用藥類別或劑量,例如甲狀腺,服用的藥物是否會透過胎盤,安不安全?實證醫學都已相當明確。內科醫師必須協助確認,婦女若發現自己月經沒來就要驗孕,即使不是婦產科醫師也必須有正確的用藥觀念,發現懷孕後就要儘快換藥。
3. 有些抗生素是孕前常用藥物,但懷孕期間卻不可使用,例如對腎臟發炎有效的藥物,孕期使用會造成胎兒聽力受損,所以絕對不可使用。因此,如果有懷孕計畫,且月經超過一週沒來,應主動告知醫師自己可能懷孕,請醫師避免開立孕婦不可使用的藥物。
使用藥物前先諮詢婦產科醫師
準媽媽或許以為,自己只要注意藥物名稱中的NSAIDS成分,是否就可以避免誤踩地雷?但其實,NSAIDS只是藥物總稱,此名稱並不會出現在藥單上。不過,劉明發醫師表示,常用於頭痛、發燒的Voren(學名Diclofenac Sodium)、Ibuprofen、Naposin等都屬於NSAIDS,還有可舒緩肌肉痠痛的藥布也含有非類固醇消炎藥成分,有些並非醫師處方藥物,可自行在藥房買到,因此提醒準媽媽,為了安全起見,應避免自行使用。蕭國明醫師表示,準媽媽若感冒不適,建議仍應優先掛婦產科,用藥前先諮詢婦產科醫師,並讓產檢醫師了解個人病史及用藥情況。
掌握孕期用藥的分寸拿捏
蕭國明醫師補充說,針對懷孕週數有如此分明限制的藥物,此類藥物是少數幾種。由於無法以孕婦做臨床實驗,通常是因為孕婦誤食或動物實驗發現問題才開始警戒。雖然藥物對胎兒可能會有不良影響,但若過於小心,矯枉過正,造成病人不敢吃藥,醫師不敢開藥,擔心會因此延誤病情。
因此,他建議一般醫師在用藥時,必須根據美國疾管局(FDA)對藥物的分類使用,屬於A、B級藥物,在整個孕期的使用上是安全的,C級藥物在人類與動物實驗中並無適當研究,對胎兒的影響不明確;D級藥物有致畸胎的風險,須謹慎使用;X級藥物則絕對不可以使用。除了A、B、C級之外,還必須注意懷孕週數的使用限制,若不清楚,仍應請婦產科醫師協助確認。
除了NSAIDS這類藥物之外,還有哪些藥物在孕期使用也需要特別留意?蕭國明醫師表示,有些藥物在任何孕期皆不可使用,有些藥物雖然並非針對特定病症,但若使用正確,在對的時機使用也能達到治療目的,他舉幾個例子提供讀者參考:
藥物或治療方式 |
對寶寶的影響 |
四環黴素類抗生素 |
胎兒骨骼發育期間,若準媽媽吃了此類抗生素,寶寶出生後的牙齒會變黃,這是永久性的色素沉澱問題,無法改變。目前這類藥物已禁止使用在孕婦身上。 |
THALIDOMIDE |
早期用於治療孕婦噁心、嘔吐症狀。但此藥物被發現會影響胎兒發育,造成四肢發育異常有如美人魚的肢體,在孕期屬於X級禁用藥物。 |
CYTOTEC |
是一種胃藥,會造成子宮強烈收縮,使用上必須非常謹慎,孕期若誤食會造成子宮收縮,有流產風險。一般使用時機如下: 1. 懷孕早期使用:可用在早期流產,幫助子宮排得較乾淨。 2. 足月催生時使用:藥效非常強,一顆藥丸直徑小於1公分,只需要取1/8顆的劑量就會造成子宮收縮,如使用為陰道塞劑,劑量多一些會造成收縮過強,使胎兒缺氧。 3. 產後大出血:子宮收縮不好所造成的出血不止,使用此藥物可幫助止血。 |
BUSCOPAN |
治療胃痙攣用藥,實證醫學已證明此藥對子宮頸擴張有幫助,因會促進子宮頸擴張,若未足月不可使用。如早期流產,此藥加上RU486可讓子宮清得比較乾淨。 足月生產時,若子宮頸擴張較慢,可使用此藥物幫助子宮頸變軟、擴張,加速產程進展。 |
A酸 |
一旦發現懷孕就不可使用,不論用量、時間多長,對胎兒都會造成影響,因此連碰都不能碰。 |
整理/吳碧芳 審閱/蕭國明醫師
醫師小叮嚀
除了用藥之外,準媽媽也擔心孕期照X光會影響胎兒發育。蕭國明醫師表示,若有發燒、肺炎的疑慮,須照X光確認,孕婦照胸部X光,約必須照1千張以上才會達到影響胎兒之輻射劑量,即使直接照肚子的X光,也必須照到100張以上才會對胎兒有影響。但若擔心影響胎兒不願照X光,無法對症下藥,反而可能導致病情延誤。
另外,建議準媽媽看診拿藥前,應主動告知醫師自己的懷孕週數,若無法確認藥物是否安全,應先諮詢婦產科醫師,或在取藥時告知藥師自己的懷孕週數,並請藥師協助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