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懷孕> 孕期百科> 羊膜穿刺一定要做嗎?

羊膜穿刺一定要做嗎?

為了預防生染色體有缺陷的寶寶,孕媽咪可進行羊膜穿刺,但是完成羊膜穿刺檢測後,就能確定寶寶出生後真的能擁有健康的身體嗎?不少孕媽咪擔心做了羊膜穿刺,會導致流產風險,也因而猶豫不決。

文章目錄

流產風險的迷思

萬芳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仇思源表示,進行羊膜穿刺時,需將細針從肚皮刺進羊膜腔中,到達子宮後,抽出羊水進行細胞培養。孕媽咪最擔心醫師一針刺進去,傷到腹中胎兒,但在目前先進的超音波技術引導之下,用肉眼即可看見胎兒位在何處,醫師在確認不會有危險之後,才會將針刺進孕媽咪的肚皮中,更會仔細注意到胎兒有無被針傷到。雖然很多孕媽咪都會擔心扎到胎兒,但其實機率非常小,而且羊膜穿刺所使用的針,管徑相當細,就算真的不小心輕輕扎到胎兒,也不會造成大礙,更遑論流產,所以經醫師評估需要進行羊膜穿刺進行的孕媽咪們,可以安心進行穿刺手術。

最適合的手術時間

羊膜穿刺

孕媽咪懷孕16~18週這段期間,是最適合羊膜穿刺的時機,就算不是這段期間來進行羊膜穿刺,也能檢測出胎兒的其他現象,例如快要生產時進行此手術,可以透過羊水中的物質,來觀察胎兒的肺部成熟度。

不過,仇思源醫師建議,為了確定胎兒染色體有無異常,還是儘量在懷孕20週前進行檢測,畢竟培養細胞需要花上2~3週的時間,胎兒週數越大,細胞培養又會更加困難,花的時間也較長。

此外,國內的優生保健法中有提到,妊娠24週內,如果發現胎兒可能造成孕媽咪或家庭的身心不適,可以選擇性地中止妊娠,但懷孕24週後才知道胎兒狀況異常,就需要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倫理委員會從中協調,進行評估,才能確定孕婦是否能夠中止妊娠。

羊膜穿刺檢測過程

步驟1

首先,醫師會用超音波觀察胎兒的頭圍及大腿骨,確認週數,也會一併觀察孕媽咪的羊水量是否足夠,若週數理想,但羊水量不足,醫師就會建議孕媽咪延後一週再來進行手術。

步驟2

進行羊膜穿刺之前,一定會用碘酒在孕媽咪的肚皮上消毒,如果針筒上有細菌殘留,可能會造成子宮內感染,所以設立無菌區的觀念非常重要。

步驟3

羊膜穿刺

抽出羊水時,醫師會觀察羊水是否清澈或發生異狀,確認沒有問題之後,就可以送去化驗,檢驗後培養出細胞,可觀察胎兒的染色體排列。

步驟4

術後醫師會拿OK繃幫孕媽咪把小小的傷口貼起來,孕媽咪記得躺在床上多休息,基本上隔天就可以恢復正常作息了!

風險與後遺症

現今的羊膜穿刺雖然已經將危險降至最低,但還是有些特別情況可能會導致孕媽咪流產或早產,仇思源醫師表示,羊膜穿刺屬於侵入性治療,會使孕媽咪的子宮發生收縮,若孕媽咪本身患有子宮頸閉鎖不全,加上太早進行穿刺,胎兒週數不足,才可能造成流產;而選擇懷孕後期執行羊膜穿刺的孕媽咪,也有早產風險。以往的超音波技術尚未發達,有些老一輩的醫師,會先聽聽看胎兒心跳在哪,接著就從另一端扎針進去,才使孕媽咪跟胎兒的生命安全產生疑慮,不過現在的醫師一定會經由影像嚴格進行確認,所以孕媽咪也不用太擔心。

篩檢也能檢測寶寶是否有唐氏症

有些孕媽咪不想進行羊膜穿刺這類型的侵入性檢測,可以採取篩檢的方式,而篩檢又分下列三種形式:

替代羊膜穿刺檢查法

年齡限制與國家補助

仇思源醫師表示,年齡偏高的孕媽咪,排出的卵子品質會跟著下降,就算沒有家族病史,也可能生出健康狀況異常的寶寶,所以34歲以上的孕媽咪,或是年齡未滿34歲的孕媽咪在篩檢或是超音波檢查後發現有問題,國建局都會給予2,000元的補助,讓孕媽咪進行羊膜穿刺,進行更精細的檢查。

哪些狀況需回診

孕媽咪進行羊膜穿刺後,若發現陰道出血,有水樣分泌物,肚子劇痛,或是過度換氣導致頭暈、頭痛、噁心、嘔吐及發燒現象,懷疑自己遭到細菌感染,就必須趕緊在第一時間回診。

專業醫師小建議

通常醫師都會建議孕媽咪在術後要在家中多休息,曾經就有孕媽咪在手術之後,並沒有覺得身體不適,就繼續大量活動,沒想到最後竟然造成破水,發生憾事;雖然羊膜穿刺所造成的傷口非常小,而且能夠很快就自動癒合,但若能避免刺激,臥床靜躺,是再好不過的選擇。

有些孕媽咪會好奇,羊膜穿刺是否需要做2次才能達到精準效果,仇思源醫師表示,碰到一些特殊狀況,才有這個必要,像是扎針進去孕媽咪的體內後,抽出來的液體顏色跟羊水很類似,後來才發現那是孕媽咪的尿液,就必須重抽一次,否則平時不太建議進行2次手術,如果對檢測結果有疑慮,醫師都會請孕媽咪先篩檢,除非有異常,才考慮做第2次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