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運動技能發展「密碼」:粗動作篇
文章目錄
在新生命成長的第一年,寶寶每一天醒來,他的成長就往前邁進了一小步。從軟趴趴躺著的嬰兒,慢慢能控制頭頸、能坐直、會爬行、學站立、大步走,隨著粗運動技能越來越成熟,意味著寶寶的行動力越來越好,從頭到腳都能行動自如,直到寶寶週歲生日時,他已成為一個能靠著自己意識行動的「小人兒」了。
三大發展趨勢同步進展
粗運動技能是寶寶運動發展技能之一,也是嬰兒發展五大特徵中的其中一項,其他技能還包括了精細運動、語言、認知、社會發展與遊戲。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復健科治療師黃慶凱表示,嬰兒運動技能的發展,有一定的順序,且包含了三種發展趨勢:從頭到腳、從近端到遠端、從粗動作到精細動作。這三種發展趨勢會同步進展,只要基本生理條件成熟了,寶寶自然會做出符合發展里程的動作。
不過,現代父母過於保護孩子的育嬰方式,反而可能限制了寶寶自由探索的機會,進而影響寶寶的運動技能發展。如何幫助寶寶發展良好的運動技能?除了耐心等待,勿操之過急之外,提供有利於寶寶運動技能發展的環境、善用親子互動時間,都能幫助寶寶日後成為身手矯健的行動高手。
早期反射動作過強或未消失,要小心
在出生的第一個月,寶寶與生俱來的反射性動作還存在著,黃慶凱治療師舉例說,弓箭反射就是其中一項非常典型的反射動作。讓初生嬰兒保持仰躺姿勢,當他的頭轉向右方時,右手會跟著伸出,左手則維持彎曲的姿勢,整個人看起來就像是一名弓箭手。
他解釋說,弓箭反射讓寶寶在轉動頭頸時,自然能看到自己的手,有助於整合日後手眼與頭頸動作發展之間的連結,這是寶寶腦部訊號和肢體動作在整合過程中的正常發展進程。隨著寶寶成長,這種與生俱來的反射性動作會漸漸由自主性動作所取代,如果寶寶滿3個月大之後,反射性動作仍然存在,父母就得提高警覺。
第1~3個月大~反射動作期
寶寶從出生起,身體裡早已設定好了發展密碼,只等著肢體發育成熟、各項條件到位之後,就能肆意運用自己的肢體,展開邁向獨立的人生旅程。
粗動作發展良好對精細動作發展大有幫助
寶寶在每個成長階段所花的時間都不一樣,有時候似乎很快從一個階段進展到下一個階段;但有時候,似乎停留在某個階段的時間比較長,有些寶寶則可能直接跳過其中某個階段。
黃慶凱治療師表示,看寶寶的粗動作發展不能只看單一項目或時間表,而必須看整體的發展,包括頭頸部控制、軀幹(身體上半部和下半部)以及足部的控制。此外,寶寶的身體軀幹能否移動,是影響粗動作發展的關鍵。而粗動作發展的良好,也能為寶寶的精細動作發展打下穩定根基。「寶寶手臂大動作與頭頸的穩定度,對日後手指運用等精細動作的發展有很大幫助。」
趴姿有助於加強寶寶頭頸的穩定度
一般而言,他建議當寶寶醒著時,讓寶寶練習趴臥,因為趴著時手腳不能動,寶寶會嘗試用手臂支撐身體,這個動作能幫助訓練寶寶頭頸肌肉、手臂、肩膀等部位的肌肉力量,並加強頭頸的穩定度。也因此,經常趴著的寶寶比起長時間仰臥的寶寶,前者的大肌肉發展較好,也較早學會翻身和爬行。
寶寶的小腳丫子也存在著原始反射動作,腳趾頭受到碰觸會自然抓緊;當寶寶逐漸長大之後,這種原始反射動作就逐漸消失了。
滿月之後,寶寶兩手能逐漸往身體中間靠攏,讓寶寶開始注意到自己的雙手;兩腿能打開變成比較放鬆的姿勢。
3個月大寶寶,被大人抱著時能夠挺直脖子,不再搖頭晃腦了。將寶寶直立抱著時,寶寶頭頸部位會自然用力,這個姿勢比起仰躺更有助於加強寶寶頭頸肌肉的力量。
注意!如果這時期寶寶的脖子還是軟趴趴的,無法挺直並往一邊傾斜,應請兒科醫師評估。
粗動作發展技能:1~3個月
第一個月:躺著時蜷起身子,就像在子宮裡一樣。頭能勉強抬離床面,但能維持的時間非常短暫。
第二個月:四肢放鬆,躺著會呈現半伸向外的姿勢;抱著坐起時,脖子無法挺立。
第三個月:四肢能整個伸展開來,抱直立時,腿能做出踏腳踏車的動作。頭能抬得比小屁屁還高,被抱起時,頭部能穩定不會再左右搖晃。
讓寶寶趴著,粗動作發展比較好?
讓寶寶趴著,的確有助於寶寶的運動技能發展。但若寶寶的肌肉較軟,無法將頭抬起來,趴睡發生窒息意外的風險高。所以,想要讓寶寶趴臥時,應有照顧者在旁,且須注意若寶寶脖子的肌肉比較軟,則應避免讓寶寶趴睡,以防寶寶脖子力量不足,被悶著時無法轉頭就容易發生窒息意外。
第4~6個月大~翻身學坐期
寶寶會翻身之後,世界變大了。寶寶看似隨意揮舞手腳的肢體動作,經過腦部修正之後,動作的幅度變小,且動作也變得比新生兒時期平順許多。
良好的平衡感有助日後粗運動技能發展
寶寶學爬、學站、學走路,這些粗運動技能都需要良好的平衡感,幫助寶寶轉移身體重心,才能成功讓自己的身體遠離地心,行動自如。但是,平衡感與寶寶頭部所處的位置很有關係,仰躺的姿勢,則因為寶寶轉動頭部的角度有限,視界也較受限。
因此,黃慶凱治療師建議照顧者,不妨利用幫寶寶換尿布的時候,跟寶寶玩「抬屁屁」遊戲:將小屁屁抬起來,讓寶寶的腳可以練習踢踏動作,加強腿部肌力訓練。此外,也可以讓寶寶的右腿倒向左方,左腿倒向右方,讓寶寶有重心移動的感覺,對於寶寶練習翻身很有幫助。
仰臥姿勢,會讓寶寶頭部轉動的角度受到限制。
寶寶從仰臥姿勢到翻身,必須先學會如何轉移重心,而寶寶平衡感與頭的位置很有關係,當寶寶學會如何控制頭的位置,就能讓自己自由的往左或往右翻身。
寶寶是先認識自己的手,進而認識自己的腳。隨著寶寶下半部軀幹的肌力越來越好,大約4~5個月大,寶寶會自然做出抬腿動作,當寶寶能夠將腳趾頭伸長到自己的臉龐時,就會用嘴巴的觸覺來認識自己的腳了。所以,寶寶「啃」自己的腳趾或手指的行為,其實是寶寶認識自己肢體的方式。
從0個月起,媽媽就能採取這個姿勢,讓寶寶仰躺在自己的大腿上,跟寶寶玩遊戲。輕輕拉著寶寶的手腕處,寶寶會反射性用力,只要媽媽一拉,寶寶自然就能坐起。如果寶寶的手臂肌力較弱,媽媽輕拉時沒有感覺到寶寶有在用力時,建議調整部位,改為輕拉寶寶的手前臂位置,讓寶寶練習起身。這項遊戲能幫助寶寶加強頭頸部的肌力。
寶寶出生後的六個月內,還不會爬行,軀幹移動較受限。媽媽可以讓寶寶趴在自己大腿上,這個姿勢能訓練寶寶使用下背部的肌力,對日後坐姿發展很有幫助。
粗動作發展技能:4~6個月
第四個月:在有支撐的情況下,雙腿能做出站立的動作;趴著時,會嘗試用雙手支撐身體,頭能抬高九十度,並能左右轉動一百八十度,也能倚著自己的手肘休息。
第五個月:已經能從俯臥變成側躺,變成在支撐狀態下能坐在地板上,但還無法獨立坐穩。趴著時,能靠著雙手和腹部的力量,搖晃身體往前移動十公分。能用手抓住自己的腳趾頭。
第六個月:不用別人幫忙就能短暫獨立坐著,會用雙臂幫助保持身體平衡,但經常會突然傾倒。傾倒也是寶寶感覺身體重心的方式之一,照顧者需注意讓寶寶在安全的環境中,自由練習坐著和傾倒的動作。
第7~9個月大~匍匐前進期
寶寶的下半身肌力越來越好,不僅能坐得很穩,還會用有力的雙腿撐住自己的身體站著,爬行的技巧也越來越好,輕輕鬆鬆就能跨越各種障礙物。
每個寶寶爬行的方式和速度不同
寶寶爬行大賽」是許多新手父母熱愛參加的活動,看著每個寶寶在跑道上花招百出的爬行姿勢,真是非常逗趣的畫面。不過,每個寶寶爬行的方式和速度是不同的,起步的時間點也不盡相同。儘管如此,大部分寶寶爬行的發展順序卻大同小異:能獨立坐穩、用手試圖搆身前的玩具、身體向前撲、用上半身在地上匍匐蠕動的姿勢前進、慢慢進展到能用四肢離地的拱橋姿勢爬行。
探索的動機能刺激寶寶發展技巧性大動作
爬行對寶寶來說,是高難度的動作。從寶寶爬行的發展順序來看,想要探索的「動機」是促使寶寶將身體往前傾,進而學會靈活運用自己肢體動作來達到目的的誘因。黃慶凱治療師表示,嬰兒早期大動作(出生後半年內)的發展較不受心智影響,不過,隨著成長,技巧性大動作的發展受心智影響的程度就更多。如果寶寶技巧性大動作(爬行、學步)的發展進程落後,則需要進一步確認是因為環境中缺乏誘因?還是因為寶寶在認知發展上的問題所致?
寶寶會用手支撐身體,幫助自己坐穩。
心智發展會影響寶寶爬行和學步等技巧性大動作的發展,寶寶必須對探索環境有興趣,才會促使他將身體往前傾,手腳並用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個階段的寶寶,雙腿的力量足夠支撐身體,是練習站立的好時機。
從水平姿勢變成直立姿勢,寶寶的世界不同了,想要探索的欲望會激勵寶寶用手抓住任何的家具、物品,幫助自己站起來。當寶寶發現自己可以穩穩的站好,臉上自然流露出快樂神情。
粗動作發展技能:7~9個月
第七個月:能從左邊或右邊翻身,會手腳併用來移動物體或玩具。
第八個月:能坐得很穩,並將身體前傾拿到眼前的玩具;爬行的姿勢進化,能用手和膝蓋爬行,有力的雙腿能支撐身體,讓寶寶攀扶時就能站起來。
第九個月:爬行的姿勢越來越協調,從爬行到坐穩的姿勢能轉換自如。
寶寶跳過爬行,會影響運動技能發展嗎?
許多育兒專家都建議父母要讓寶寶多爬,並強調爬行對寶寶好處多多。但是,臨床上有些寶寶就是會跳過爬行階段,有些寶寶爬行的時間就是不如父母預期的長,黃慶凱治療師表示,其實,爬行和走路的發展里程並非在同一條平行線上,不一定要經過爬行才能學會走路。
不過,兩種動作給予寶寶的感官經驗不同,只要寶寶各方面的發展正常,時候到了自然會走路。因此,不建議家長為了贏在起跑點上,而讓寶寶太早起步走,如果寶寶想爬,儘量還是讓他爬。
第10~12個月大~邁步獨立期
爬行、側扶移動身體、推著小推車趴趴走……寶寶的行動力越來越強,並開始會做出更高難度的動作,例如從彎腰蹲下到站起、爬行的速度更快。
練習站立有助日後穩健邁步
寶寶從4~5個月大就會做出踢腿的動作,到了8~9個月大,寶寶下半身粗運動的技能發展越來越好,黃慶凱治療師表示,寶寶的雙腿具有正向支持反射及負向支持反射,正向支持反射讓寶寶的腳碰觸到地面時,會想要用力以撐住自己的身體;而負向支持反射則幫助寶寶的雙腳在撐住後學會放鬆,這兩種反射能力的整合,才能讓寶寶成功踏出人生的第一步。因此,建議在寶寶9~10個月大會扶站時,就是讓寶寶練習站立的好時機,能讓這兩種反射能力整合得更好,幫助寶寶穩健的邁步向前行。
發展進程落後70%,要提高警覺
掌握寶寶的發展時程密碼,並不是為了讓寶寶的運動技能有超前的表現。黃慶凱治療師表示,寶寶的運動技能與生活中是否有足夠的經驗累積有關,有些寶寶的發展時間表比同齡寶寶晚一些,是因為生活中缺乏足夠的刺激所致,這就像是鬆了的發條一樣,只要上緊發條,寶寶很快就能跟上進度。
但是,若是發展里程比同齡晚70%以上,就需要注意是否有發展遲緩的問題。發展遲緩若未能及早發現,隨著成長,寶寶與同齡孩子的發展差距將會越來越大。例如,發展落後70%的寶寶,滿週歲時,其技巧性大動作的程度約只相當於9個月大寶寶的程度,當孩子滿6歲時,意味著他的運動技能只達到3歲孩子的程度。
當寶寶能夠行動自如之後,他活動的範圍越來越廣,將玩具放在小櫃子上,能刺激寶寶努力爬行、站立,有助於訓練寶寶的肢體協調性和肌肉力量。
寶寶能做出蹲下、站立的連續動作,給寶寶一些玩具,能激勵寶寶多練習。
注意!但若寶寶對玩具或生活物品沒興趣,太安靜、太好帶的乖寶寶,可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反之,照顧者須提高警覺,如有需要可諮詢兒童復健科治療師或小兒科醫師,進一步了解寶寶的發展情況是否跟不上進度。
粗動作發展技能:10~12個月
第十個月:能爬上樓梯,但還無法下樓梯。能扶著家具左右側移身體。
第十一個月:在小推車的幫助下能穩健的踏步,能被大人牽著手走路。
第十二個月:第一次自己走路,但肢體協調還不太好,兩腳分得很開,經常跌倒。
讓寶寶使用學步車,可以早起步?
嬰兒學步車的發明,如果謹慎使用,對寶寶而言,也是一項蠻有趣的遊戲,但由於有越來越多研究顯示,長時間坐在學步車裡的嬰兒,會影響其在運動技能方面的發展,因為學步車讓寶寶在上半身的神經發展能力還沒完全準備好之前,不花一點力氣就能輕易的移動身體,對寶寶的整體發展並沒有好的幫助。
黃慶凱治療師表示,寶寶學會走路需要肌肉和骨骼發育成熟,且肢體協調度足夠,當寶寶的能力不足,使用學步車反而容易造成骨骼發育問題,所以,不建議讓寶寶使用學步車當做代步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