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心臟負擔大.孕前常自覺心臟有怪怪的感受要主動告知產檢醫師 孕期出現5種不能輕忽的狀況應儘速就醫
懷孕不只改變了外型,更為生理狀況帶來許多改變,其中,心臟的負擔可說最重!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陳冠群指出,「懷孕過程中,為了孕育胎兒,母體出現很大的生理改變,以同時供應媽媽與小寶貝足夠的血液與養分,這對媽媽的心臟將造成很大的負擔」。
孕期心臟狀況的改變
陳冠群醫師表示,「整體而言,在孕程中,會增加30%〜50%的血液容量,因此,媽媽的心臟輸出功率每分鐘便必須增加30%〜50%」。與未懷孕時相比,孕婦的心跳速率會增加,呼吸時,也彷彿要用更大口且長時間的吸氣方式,才能吸進更多的氧氣以足夠血液中的含氧量,當然,偶爾會有呼吸不順暢的感覺出現,還有全身血管的阻力則會下降。
另外,懷孕期間,因荷爾蒙及血漿凝血因子的變化,發生血栓的危險性較同年齡非懷孕婦女高許多,產褥期可能甚至會上升達14倍。導致分娩時可能出現肺栓塞的風險(死亡率達萬分之0.03)。
生產時,當陣痛到子宮收縮的階段,子宮的血流量亦有很巨大的起伏與改變,造成準媽咪的心臟必須要承受很大的壓力,以度過整個分娩的過程。
他補充,「有些準媽咪會出現一些短暫的心律不整,如心房或是心室早期收縮,通常是良性的,對媽媽與胎兒不致有太大影響,若是出現的頻率太高或持續太久,提醒孕媽咪必須找醫師進一步評估是否是較少見的心律不整」。
產檢可考慮自費受檢了解心臟狀況
有些人的心臟有些小問題,不過,因平日症狀不明顯,且功能還能應付日常生活,並不會特別做相關的心臟檢查。陳冠群醫師表示,當心臟有中度問題者,日常活動時症狀可能不明顯,然而,一旦懷孕,就容易因為心血管系統的負擔增加而出現問題。他說,詢問這類患者的病史,多訴說自小即有不愛動、學生時代不愛上體育課或參加爬山等活動的傾向,因為身體覺得太費力而興趣缺缺,但又不致對日常生活造成明顯影響,而未有就醫檢查的動機。
因此,為了避免在孕期讓自身與胎兒受到影響,陳冠群醫師建議,最好在孕前可接受身體健康檢查,或是自覺「心臟常有怪怪的感受」,懷孕後應主動告知產檢醫師,以視情況轉介心臟血管科進行相關檢查。
他解釋,通常是透過以下兩種檢查了解心臟狀況:
.心電圖:可確認是否有心律不整的問題。
.超音波:可進行結構性的檢查。
如果孕婦擔心自身是否有潛藏心血管問題卻不自知,可詢問醫師是否需要自費接受心臟超音波檢查。
注意!不可輕忽的5徵兆
陳冠群醫師說,「一般而言,大多數孕婦的心臟有接受此一挑戰的能力,不過,還是要多注意自身有無特殊狀況,臨床上,仍有極少數的孕產婦會出現『周產期性心肌病變』,即在懷孕生產前後所發生的心臟疾病」,雖然發生機率不高,仍需要孕產婦多加注意,千萬不可輕忽以下症狀:
.呼吸困難
.昏厥
.心悸(尤其是摸到很快速的心跳或是不規則的心跳)
.胸痛
.咳嗽出現帶血的痰,或是晚上平躺時即會乾咳或喘不過氣。
他指出,「這些症狀可能與部分心臟疾病,如:心衰竭、肺水腫、心律不整、心絞痛、肺高壓、瓣膜狹窄或閉鎖不全相關,因此,一定要就醫並會診心臟內科醫師加以評估與檢查」。一旦確定罹病,則應積極治療,以免影響母體和胎兒的生命安全。
陳冠群醫師補充,一般來說,患有「周產期性心肌病變」的產婦多能在產後六個月內完全復原,但務必於產後定期回診追蹤心臟功能;且建議曾有「周產期性心肌病變」的婦女,能避免再度懷孕,因為「相同的疾病機轉再度發生相同狀況」。
孕期自我照護
由於孕期的心臟狀況負擔大,需要準媽咪多留意自身狀況,避免再增加心臟功能的負擔。陳冠群醫師請孕婦自我多注意以下狀況:
.避免體重增加過快:隨著孕期體重的日益增加,也同步加重了心臟的負擔,常見妊娠中後期,孕婦易有喘、胸悶的感覺,他提醒,「不要讓體重增加速度過快,尤其是看著體重數字增加,但增加的不是脂肪,而是水分快速累積的話,就要小心水腫狀況可能因心臟疾病而起」。他解釋,「若心臟功能不足,無法使靜脈血順利回流,體液就滲入組織間隙,形成水腫」。
.血壓/血糖的監控與量測:對於有妊娠高血壓或妊娠糖尿病的孕媽咪,居家進行血壓與血糖監控很重要,並配合飲食與藥物的治療,不但對孕媽咪有幫忙,對確保胎兒健康也很重要,「血壓高,容易讓母體有缺氧現象,這會造成胎兒生長遲滯」。他說,「目前國內有部分醫院有提供『即時居家遠端血壓、血糖』監控服務,孕婦在家中,可將量測血壓、血糖的數值同步傳輸到醫院,由醫院動態監控孕婦的血壓、血糖控制情形,必要時,建議就醫回診,讓問題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定時量測脈搏:如果孕婦有用血壓器量測血壓,即可同步了解心跳狀況,若未使用血壓器,陳冠群醫師建議,孕婦應定時為自己量測脈搏,如果心跳「快慢無常(快慢差異甚大)」,最好就醫檢查心臟是否有問題。
已有心臟疾病應於孕前接受評估
有心臟病的女性適合懷孕嗎?陳冠群醫師指出,「其實心臟病的種類非常多,嚴重度也有很大的差別,大部分的媽媽還是可以懷孕,只要在懷孕過程詳加追蹤、評估與治療;但如果原來的疾病本來就很不穩定時,可能就不建議懷孕了」,他舉例說明:
.瓣膜性心臟病:對已有瓣膜性心臟病或已經接受過人工瓣膜置換手術的女性而言,懷孕存有較高的風險,如果瓣膜的問題很嚴重,可能會對孕婦的生命造成威脅:包括感染性心內膜炎、死亡、肺水腫、呼吸衰竭等。此外,人工瓣膜患者因為需要服用防止血栓的藥物,因此,出血與血栓的風險也比一般人來得高。因此,這類型患者想懷孕的話,需要先接受完整的治療與評估或手術,而部分女性則可能不建議懷孕。
.心衰竭:原來就有心衰竭(心臟搏出血液能力下降)的患者,因懷孕會增加身體的血容量,將增加本來已經很努力收縮的心臟負擔,而有可能會加重原來的疾病。
.先天性心臟病:如果媽媽本身有遺傳性先天性心臟病,寶寶也易有比較高的遺傳機率,陳冠群醫師強調,「遺傳機會雖大,但不一定有」,尤其現在超音波儀器與技術的提升,許多(不是全部)結構上的先天性心臟病可在產檢超音波當中發現,「不過,有部分胎兒也可能面臨較高的早產發生機率」。
心臟有問題.5招確保母胎安全
有心臟疾病但經評估仍適合懷孕的女性,比起一般孕婦,的確有更多需要注意之處以確保母胎安全,陳冠群醫師表示,「一切的努力無非是期望這些屬於妊娠高危險群的孕婦,能達到足月生產的目標」。
.小心使用藥物.不任意停用藥物:由於在懷孕早期是胚胎發育的重要時期,不當的使用藥物可能造成畸胎或流產,而所有藥物(中藥或西藥),都有可能會影響到胎兒,他指出,「藥物使用並非一藥到底,若是患者有懷孕之意,就會調整用藥種類;加上孕婦用藥的思考點與一般人不同,會在視情況調整藥種,以使用『傷害最小,幫助最大』的安全藥物為最高指導原則,因此,懷孕前必須諮詢醫師,關於藥物的使用是否需要調整或可以暫停」。不免有些孕婦擔心影響胎兒而自行停藥,陳冠群醫師說,「若自行停藥而讓疾病控制不佳,對胎兒的影響反而更大,不可不慎」。
.定期回診與按時產檢:孕婦按時產檢是必要的,而原先就有心臟疾病的孕婦,不只按時產檢,也要定期至心臟血管科回診,讓兩科的醫師共同掌握媽媽與胎兒的狀況,任何不舒服發生時,都要與門診醫師反應,以利進一步的評估,如果需要服用藥物治療,也必須密切的與醫師配合。
.適度休息或午睡:陳冠群醫師說,「有心臟疾病的媽媽,適度的休息、午睡,可以讓心臟有休息的機會」,同時,不要做太粗重的工作,也可減少心臟的負擔。他提醒,「適度的活動如散步、伸展操,有益健康」。
.做好體重的控制:他強調,「不在短期內快速增加體重,是很重要的事,以避免加重心臟負擔」,如果有妊娠高血壓與心衰竭疾病的媽媽,鹽分與水分的攝取需要適度的控制。
.拒絕不好的生活習慣:如熬夜、抽煙、喝酒、服用非必要的藥品,都是不應做的事,此外,不建議自行服用營養補充品。
生產時慎選醫院
如果本身心臟疾病屬於較複雜,或在懷孕過程中常常有心臟的狀況,包括心律不整、瓣膜性心臟病、妊娠高血壓等,陳冠群醫師建議,「最好在有心臟專科的醫院進行產檢與生產,真有特殊狀況時,由兩科醫師共同進行照護」。
至於選擇哪種生產方式?如自然產或剖腹產,還是需要全身麻醉或脊髓麻醉,他表示,「這必須取決於產婦的心臟狀況、寶寶成長情形(是否有生長遲滯需提早引產)、胎位等諸多因素,且需要產科醫師、麻醉醫師、心臟科醫師共同整體評估」,同時需要孕產婦配合醫囑!
產檢時最好素顏.以觀察氣色
雖然不嚴重的心臟疾病可能沒有明顯症狀,但陳冠群醫師說,「仍可從某些小地方觀察到蛛絲馬跡,而能及早進行預防」。他以缺血性心臟疾病為例,「當身體有缺氧情形時,血液會分泌一些生長激素,刺激人體細胞,導致身體各部位組織有增生現象,如位在微血管末端的指尖有『杵狀指(指頭大大的、指甲尖下垂)』,並伴隨指甲呈藍紫色,與正常的淡粉色不同,若有此情況就要提高警覺」。此外,也可從臉色蒼白、眼瞼與嘴唇的顏色觀察,是否有潛藏心臟疾病的風險。因此,陳冠群醫師建議孕婦產檢時,最好不要濃妝豔抹和塗指甲油,利於產檢醫師觀察氣色或指甲顏色,以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