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懷孕> 孕期百科> 罹患卵巢癌仍能保住胎兒嗎?

罹患卵巢癌仍能保住胎兒嗎?

有一位高齡孕婦在孕期中發現自己罹患了卵巢癌,經過手術治療後目前懷孕仍是進行式。醫師指出,並非每個罹患卵巢癌的孕媽咪都能如她一樣幸運,因為卵巢癌跟所有的癌症一樣,都需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今年年初,一則醫療新聞吸引了眾人的目光:有一位36歲的林太太在懷孕第13週的時候,因劇烈腹痛而就診,結果被發現罹患了卵巢癌。因為林太太想要保住這個促使她發現惡疾的寶寶,因此負責治療她的醫師--北醫婦產部劉偉民主任,率領醫療團隊為她進行達文西機械手臂立體腹腔鏡手術,在出血僅20c.c的情況下,將她生病的左側卵巢、腫瘤、骨盆腔及主動脈處的淋巴結,成功摘除。

一種相當沉默的疾病

目前,林太太已經進行了兩次化療,仍持續懷孕中,母子均安。劉偉民醫師表示,卵巢癌的患者除第一期分化良好的上皮細胞癌之外,大部分的患者都必須接受化療做為輔助治療。一般人都會擔心,後續的化療是否會對腹中胎兒造成影響?劉偉民醫師解釋,文獻中記載化療藥物對20週以上的胎兒相對影響不大,以林太太的例子來說,因為她的腫瘤細胞分化屬中度惡性,加上卵巢癌是一種會在腹腔中「到處亂跑」的惡疾,因此仍必須接受化療,預計待她懷孕至37週時剖腹生產,屆時才能確認寶寶及腹腔內癌症的真實狀況。

但是,並非每個罹患卵巢癌的孕媽咪都能如林太太一樣幸運,劉偉民醫師表示,林太太的卵巢癌尚屬早期,癌細胞沒轉移至淋巴,因此可以保住子宮與胎兒,若癌細胞已經擴散到子宮上,就必須切除子宮,勢必要中止懷孕。棘手的是,卵巢埋在身體的深處,所以卵巢癌是一種相當沉默的疾病,初期症狀不明顯,患者中約有70%的人發現時已屬三期以上的晚期,因此死亡率相對較其他婦科癌症高。

何謂達文西機械手臂立體腹腔鏡手術?

甫獲得亞洲第一位「達文西手術傑出醫師獎」的劉偉民醫師解釋,達文西手術號稱為外科領域的第二次手術大革命,進行手術時,是由醫師在控制台上看著螢幕遙控機器手臂為病人操刀,無須親自在床邊操作。透過螢幕看到的不但是立體,甚至也是顯微放大12倍的畫面,再加上機械手臂的前端部位可做270度的旋轉設計,因此減少了醫師的視覺死角、可以做更精細的操作和縫合動作,具有病患傷口小、較傳統腹腔鏡手術不痛、出血量極少、腸道較不易沾黏、更快康復的優點。

高危險族群要注意

有家族病史者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卵巢癌等婦科癌症較容易發生在中老年人的身上,但劉偉民醫師提醒:並非年輕女性就對卵巢癌免疫,而且他發現最近的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有家族病史的女性一定要對卵巢癌提高警覺,因為有研究顯示,若一名女性的直系親屬或姊妹中,有兩人以上罹患卵巢癌,或有一人罹患卵巢癌、兩人罹患子宮內膜癌或乳癌,那這名女性在一生中就有1/2的機率會得到卵巢癌,屬於高危險群最好提早防範。

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

另外,有些女性因經痛就診,被婦產科醫師告知有「子宮內膜異位症」,雖然,這似乎不是什麼大毛病,也容易被一般人忽略,但它不僅會造成經痛,也可能會導致不孕,而且現在有研究指出,子宮內膜異位症跟卵巢癌有些關連。

在劉偉民醫師眼中,子宮內膜異位症其實很類似癌症,原本該長在子宮內層的內膜組織,隨著血液流竄到身體其他部位,並在那個定點形成、生長,形成囊腫或腫瘤。它侵犯卵巢、骨盆腔內就會形成俗稱的「巧克力囊腫」,甚至也可能會直接侵犯腸道、泌尿系統。它是一種進行性的病變,會復發、轉移,更會破壞,約有8%的子宮內膜異位患者,在10年內可能會轉變為卵巢癌。

因此,劉偉民醫師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症需要積極治療,不能置之不理,每年都要做相關的追蹤檢查。

容易誘發卵巢癌的生活型態

劉偉民醫師指出,古早以前阿嬤時代的女性,十幾歲就開始生小孩,一直生到不能生為止,而且因為古早時候沒有什麼配方奶,都要哺育母奶,而懷孕與哺乳都會使身體暫停排卵,讓卵巢獲得充分休息,降低卵巢癌的發生機會。

現代女性因為普遍晚婚、少生、不生,生完後也不一定哺餵母乳,因此從青春期就開始持續排卵,一直到更年期為止,卵巢難得有機會獲得休息。不斷排卵會使體內荷爾蒙一直維持在高濃度,對卵巢的上皮細胞造成刺激,而且排卵期卵巢的表皮會不斷地破裂再進行修補,比較可能會產生不正常的細胞,增加誘發卵巢癌的機率。

徹底了解卵巢癌

卵巢癌的症狀

卵巢癌初期症狀不明顯,有時會伴隨月經的異常。等到腫瘤逐漸長大,壓迫到附近的器官,會有腹部不舒服、腹痛、消化不良、噁心嘔吐、體重下降等症狀,但是直到此時,可能會有些人以為是腸胃發生問題,而難以聯想到是卵巢腫瘤在做怪。若腫瘤持續變大,有可能會壓迫到腸子或膀胱,引起腹瀉、便祕和頻尿,最後,會出現腹水症狀。

因為卵巢癌的初始症狀很隱晦,因此一般人難以察覺。劉偉民醫師提醒,女性要關心自己的月經狀況,若有異常,例如經痛,別當做小毛病而置之不理。另外,為了提高早期發現的機率,女性可以定期進行骨盆腔內診與卵巢超音波檢查。若檢查出有腫瘤,不見得體積大的卵巢腫瘤就是惡性腫瘤,因為在劉偉民醫師的經驗裡,也曾發現過2~3公分小型的卵巢癌。

卵巢癌的檢查方式

目前女性健檢常會抽血驗CA-125腫瘤指數,來檢查是否有卵巢癌,不過劉偉民醫師指出,CA-125腫瘤指數的偵測準確度不高。因為子宮內膜異位症等疾病會導致CA-125指數上升,有人在經期也會驗出CA-125偏高,因此只能用來做為輔助診斷而已。

除抽血之外,目前醫界都是以內診與照超音波的方式檢查。如果照超音波時懷疑有問題,醫師會用「彩色都卜勒血流超音波」,來進一步檢查問題腫瘤組織的內部血流狀況,如血流速度的阻力(RI值),來判斷其是否為惡性腫瘤。

另外,醫師也會做電腦斷層(CT)、骨盆腔磁振造影(MRI)來輔助判定。若仍無法確定,最有效的方式是直接手術取出腫瘤組織,再做冰凍切片,手術中30分鐘內立即可確認是否為卵巢癌。

卵巢癌的治癒率

劉偉民醫師認為,一旦得了卵巢癌,就很難避免要進行切除手術,切除的範圍要看癌症為第幾期、及病患未來是否要生育而定。案例中的林太太屬於早期,加上她有繼續懷孕的需要,因此劉偉民醫師只切除掉她的左邊卵巢、輸卵管、大網膜和骨盆腔及主動脈處的淋巴結,再佐以6次的化療,希望能消滅術後可能殘存的癌細胞。

卵巢癌是一種很容易復發的癌症,平均復發時間大約一年半左右。即使完成了手術、化療的療程,仍不能掉以輕心,要持續追蹤檢查。劉偉民醫師就收治過一位曾抗癌成功,10年後卻仍然復發的卵巢癌患者,這個例子說明卵巢癌雖不一定是絕症,但是一種必須小心應付的疾病。

卵巢癌之所以致死率高,跟它往往太晚被發現有關。以抗癌的五年存活率來說,目前第一期患者超過90%,第二期約有60%~70%,第三期15%~30%,第四期10%~15%。因此卵巢癌跟所有癌症一樣,最好的治療方式就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罹患卵巢癌後仍有生育機會

有些罹患卵巢癌的患者還沒達成生育目標,因此很擔心就算癌症治癒之後,還能懷孕生子嗎?

劉偉民醫師以豐富的臨床經驗指出,若能夠在早期發現,就無須將子宮和卵巢全數切除,因此仍保有受孕的能力。雖然不一定每個患者之後都能順利懷孕,但是也不乏有成功的案例。在這些幸運的患者中,有一位媽媽化療過後3、4個月,月經就來了,之後竟然陸續生下兩胎寶寶,令人欣喜。

日日在手術台為病人操刀的劉偉民醫師分享他的經驗:身體自發的修復功能常常超乎人們的想像,例如卵巢,無論手術後被縫成什麼奇怪的形狀,經過2、3個月的修復之後,剩下的卵巢組織都會回復到原來「鴿子蛋」般大小,再正常排卵;這種情況也發生在子宮,有些女性因開刀取出上百顆子宮肌瘤,子宮貌似已經千瘡百孔,但是經過2、3個月的休養之後,不但能恢復正常形狀,還能發揮孕育下一代的功能。因此,即使是卵巢癌的患者,經過妥善治療以後,也無須喪失生育的信心。

把握「早生貴子」的時間點

若準媽媽要避免在懷孕後,才知道自己罹患卵巢癌等重大疾病,劉偉民醫師建議,所有想要結婚生子的男女,在婚前、孕前最好做一次詳細的健康檢查與諮詢,對彼此的健康狀況可以有一個大致掌握。

另外,因現代人晚婚、高齡生育的情況愈來愈普遍,當女性邁入30歲以後,婦科的問題逐漸湧現,高齡才想要生育的女性不僅要面對不孕的機率上升,也容易因各種潛藏的婦科問題使孕期更加不順,因此,劉偉民醫師認為,古人「早生貴子」的觀念其實是正確的,年輕夫妻最好把握新婚時的甜蜜早點做人,及早完成孕育新生命的人生大事,以減少日後不孕或是婦科疾病影響懷孕的機率。

 

劉偉民醫師
現任/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婦癌組召集人
經歷/台北榮民總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婦科微創手術負責人
學歷/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婦癌臨床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