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兒> 嬰兒照護> 寶寶不怕生,怎麼辦?

寶寶不怕生,怎麼辦?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有的孩子分離焦慮嚴重,有的孩子則是見到誰都笑嘻嘻,只要有好吃好玩的,就馬上給陌生人抱抱了,媽咪不禁會擔心起來,寶寶非常不怕生,這種情形該怎麼辦才好?

浩浩目前1歲3個月,很喜歡引起別人注意,會一直叫到別人理他為止,不管是在醫院、餐廳等公共場合都一樣。在坐火車等大眾運輸工具時,浩浩也不時會伸手摸旁邊的人。即使遇到不認識的人,也會手舉高高要別人跟他玩。

除此之外,如果有陌生人要抱浩浩,或是餵東西給浩浩吃,他都是來者不拒,若是浩浩吃到來路不明的東西,媽媽心裡會覺得不舒服,但若是打擾到其他陌生人,主要照顧者也很不好意思,到底該怎麼辦呢?

天生氣質.趨避性低、適應性強

每個孩子天生的氣質都不相同,因此面對同一件事情時,也會有不同的反應,財團法人天主教聖保祿修女會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黃琦棻表示,依照浩浩狀況來看,屬於對外界環境刺激趨避性低、適應性又強的寶寶,是天生情緒本質較正面的寶寶,就個性來說是很好的特質。

9大氣質

孩子對外界環境有很天生的行為方式,一般會用9大氣質來了解寶寶平時活動的特性,包含活動量、規律性、趨避性、情緒本質、適應性、反應強度、注意力分散度、堅持度和反應閾,針對不同的孩子,父母應採取不同的引導方式。

發展陌生人焦慮

雖說外向的寶寶情緒本質很正面,不免會擔心寶寶是否「親疏不分」。黃琦棻醫師指出,4至5個月大的寶寶就可稍微分辨熟悉者和陌生人的臉,寶寶看到陌生人會保持比較警戒的狀態,或是張大圓圓的眼睛先觀察,所謂「陌生人焦慮」的反應從這時候會開始慢慢顯現。

到了8至9個月大時,分辨親疏的能力會更成熟,通常怕生的狀況就會出現。在浩浩這樣的寶寶身上,似乎看不到陌生人焦慮的反應,但不代表沒有發展,是因為他被太多好玩的事物吸引,對人事物的適應性強,蓋過焦慮帶來的排拒,因此願意主動和陌生人互動,看起來就好像不會分辨親近和疏遠的人。

陌生人焦慮不明顯的寶寶並不一定是缺點,願意和他人互動的特質是正面性格,年紀小時媽咪會擔心寶寶被誘拐,但對孩子未來人際關係或融入團體生活來說,有加分效果。因此黃琦棻醫師建議,媽媽應該在不扼殺正面特質的情況下,儘量創造有所限制的安全環境給寶寶。

發展親密的依賴關係

健寶園劉慧貞主任表示,從寶寶出生開始,就與父母建立親密的依附關係,家長給予孩子適當的回應與互動,都會讓孩子建立安全感,也會對人際關係有很大幫助,學習尊重和信任他人,有更良好的社會互動與新環境適應能力。

因此,當孩子會主動與他人互動時,表示孩子正在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同時家長也要觀察,當孩子在家時,是否和主要照顧者也有好的依賴、信任關係,如果兩者皆有,則表示寶寶是在富有安全感的環境長大。

因材施教

在引導孩子的過程中,也考驗著家長天生的個性,必須與寶寶的特質做磨合,黃琦棻醫師表示,如果是天生趨避性高、較敏感害羞的家長,遇到可以馬上和陌生人打成一片的寶寶,可能會覺得比較困擾。這時建議家長順著寶寶的個性走,適時給予限制,但不需要刻意教他對陌生人產生敵意。家長過於主觀的行為反應與示範,讓孩子感覺到「那是危險的!」訊息時,或許會不經意的壓抑了孩子的探索能力。

適度減少或避免太多外在刺激

對1歲左右的寶寶來說,還在似懂非懂的階段,黃琦棻醫師指出,家長可以給孩子一些適宜的行動限制,從環境上減少或避免孩子太過主動的狀況。以外出用餐為例,外向的寶寶看到新的人事物都會很有興趣,可以請餐廳提供兒童座椅,或家長自行攜帶兒童餐椅,限制住孩子能活動的範圍,用方法讓孩子好好坐在位子上。另外,也可以在餐廳選擇坐在背向其他人眼光的位置,限制孩子的視線,避掉一些外來的刺激,寶寶會一直想要跟陌生人事物互動的情況也會少一點。

如果擔心孩子太主動,可能會有安全上的疑慮,例如被陌生人抱走、或是吃下來路不明的東西,這時就需要家長看緊孩子,在公共場合時,人多就把孩子抱在手上,人少就牽在手裡,儘量讓寶寶在大人的視線範圍內。

讓寶寶「忙」一點

在大眾運輸工具上,較難避開他人給予的刺激,因此黃琦棻醫師建議,媽媽可以在出門前帶一些能吸引寶寶注意或孩子喜歡的東西出門,讓他在大眾運輸交通工具上玩,分散注意力,就能減少孩子打擾別人和受其他東西吸引的機會。媽媽若必須帶著孩子出門辦事,無法全心陪伴寶寶,就提早列好清單,儘量快去快回,降低帶著孩子在外面閒晃的機會,寶寶就沒空和陌生人互動,出現情緒上太High的狀況。

從同儕相處中學習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依照別人給他的反應,去調整自己對待陌生人的態度,尤其是同儕的相處最有效果。當寶寶做了一個不恰當的行為,別的孩子可能不理會,甚至生氣、有動作的推擠等,孩子從別人給他的反應中學習,他就能漸漸了解「原來大家不喜歡這樣,這可能是一種打擾」,寶寶下次就知道該怎麼跟別人相處,慢慢學會自我控制。但這些學習都必須透過生活經驗慢慢累積,黃琦棻醫師建議家長放寬心,給孩子時間與空間,過度介入反而剝奪掉孩子學習的機會。

家長的示範很重要

在與陌生人的互動中,家長所表現的態度也很重要。劉慧貞主任表示,家長的親身示範對孩子來說是很棒的社會互動!孩子喜歡跟其他人互動,這是一種善意的表示,建議家長可以在一旁觀察,並身體力行示範如何「有禮貌且保持安全距離」的與他人互動。例如:浩浩主動靠近另一個孩子,這時家長可以在一旁提醒「浩浩是不是想要跟他玩?我們可以揮揮手,對他打招呼喔!哇〜你看,他也對我們笑了,浩浩做得真棒!」用正確示範加上口頭鼓勵,孩子彼此在互動時都會得到最好的機會教育,多試幾次之後,孩子就會學習調整與他人互動的模式與距離,讓自己與他人的關係更融洽!

正面增強.不壓抑寶寶

面對外向的寶寶,劉慧貞主任建議可以使用「正面增強」的方式,來讓孩子記得自己表現好的時刻,當孩子表現正向行為時,多用鼓勵方式,避免一直「糾正」孩子的行為。隨時觀察孩子,當他想要多接觸人、與人互動時,家長除了鼓勵,更重要的是適時引導「如何與他人互動」。

家長放寬心.適時給予限制

黃琦棻醫師表示,如果外向寶寶的情緒本質是正面、輕鬆的,媽咪就不需要把自己繃得太緊,可以較放鬆的態度看待孩子的行為。如果認為寶寶對別人造成困擾,或他人的行為可能讓孩子的安全有所顧慮,家長可以有禮貌的介入,不必覺得不好意思。

 

黃琦棻醫師

現任/財團法人天主教聖保祿修女會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
         宇寧身心診所兼任主治醫師

經歷/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總醫師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畢業

劉慧貞老師

現任/健寶園課務部主任

經歷/國際嬰幼兒按摩協會(IAIM)認證講師
   台灣幼兒早期教育協會專任講師

學歷/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在職碩士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