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生產> 哺乳> 家有寶寶要注意!秋冬常見5大疾病

家有寶寶要注意!秋冬常見5大疾病

(2019.12.17 更新)寶寶的抵抗力不如成人一般強壯,季節交替之時,突如其來的溫差很容易使他們感冒、著涼,病毒及細菌也會趁機來搗亂,如何從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照護寶寶、預防疾病,是每位爸媽都需細心注意的課題。

文章目錄

輪狀病毒

症狀

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總醫師林孟瑾表示,寶寶受到輪狀病毒感染後,一般常見的症狀是上吐下瀉,通常嘔吐之後就會開始拉肚子,病情嚴重的話,一天腹瀉10~20次都有可能,幾乎是水瀉,甚至排氣的時候也會噴出水便。最容易受到此病毒感染的寶寶,大約在2~5歲,年紀越小,病情通常越明顯,因為成人感染輪狀病毒後,能夠忍受幾餐不吃,待腸胃漸漸好轉就可以開始食用清淡食物,但是寶寶必須按時喝奶,不太可能隔餐進食,餐餐進食之下,嘔吐及腹瀉情況就會較為頻繁。

預防

為了減少寶寶感染輪狀病毒的機會,儘量不要去人潮擁擠的場所,除此之外,寶寶的小手常常會摸索週遭物品,抓完東西之後馬上進食,很容易就會病從口入,所以寶寶玩玩具或是抓握物品後,要記得幫他洗淨雙手,再讓他吃東西;爸爸媽媽平時也要定時為寶寶的玩具及家具清潔消毒,提升家中衛生品質,做好全方位的預防。林孟瑾醫師提到,大人在幫寶寶換尿布之前及之後,務必記得先洗手,這是因為成人的抵抗力較強,就算身上帶有輪狀病毒,也不一定有症狀,但這些病毒一旦沾染到寶寶身上,寶寶就可能會被感染。

疫苗

現今有兩種輪狀病毒疫苗,分別為輪達停輪狀病毒疫苗及羅特律輪狀病毒疫苗,兩者皆為口服,前者須在8個月之內服用三劑,後者則是6個月內要服用兩劑,在寶寶2個月大的時候就可開始服用。林孟瑾醫師表示,雖然疫苗保護力可達9成,但是並無法保證能夠徹底預防,服用疫苗的目的是為了讓寶寶得病後,症狀不會太劇烈,以減少住院機會,家長可視需求決定是否施打。

醫療處置

如果寶寶感染了輪狀病毒,首先要觀察脫水狀況,若病情嚴重(如嘴唇乾裂、哭泣時沒眼淚、精神活動力很差、發高燒),就需要住院注射點滴;若症狀輕微,醫師則建議在家休息即可,儘量不要吃奶蛋豆類的食品,避免油脂及蛋白質,可以食用稀飯或切邊後的吐司;至於補充水分,爸爸媽媽可以讓寶寶飲用電解水,避免頻繁腹瀉時造成體內電解質失衡。

流感

症狀

林孟瑾醫師表示,流感專指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感冒,平時常見的鼻病毒、腺病毒、冠狀病毒所引發的,則是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通常都發病地很突然,此病毒會讓寶寶發高燒、全身痠痛,整個人看起來病懨懨的,沒什麼活動力。

預防

除了在季節轉換之時,減少到公共場所的機會,林孟瑾醫師建議大於6個月以上的寶寶,都應該要去診所或醫院施打流感疫苗,而且每年流行的種類可能都不同,一年施打一次才有保護力,除非對雞蛋嚴重過敏的寶寶才要避免(流感疫苗是由雞蛋中培養出來的)。林孟瑾醫師提到,部分媒體報導指出,孕媽咪施打流感疫苗而流產,或是讓寶寶的病情更加惡化,這些消息都無須採信,因為之後的研究發現,造成上述因素的原因皆與施打流感疫苗無關。

疫苗

大部分的病毒感染是沒有特效藥的,不過流感較特別,有一種專門適用的特效藥「克流感」,若發現寶寶疑似感染流感病毒,爸爸媽媽要儘快到醫院就診,有些醫院會進行快篩,確定為此病後,醫師才有辦法調配出正確劑量的藥,而寶寶也要在48小時內服用才會有效果;但是,林孟瑾醫師提到,服用此藥之後,雖然能夠縮短寶寶的病程,但無法馬上抑制發燒及咳嗽,因此,爸爸媽媽無須因為看不到立即效果而擔心藥物是否無效。

醫療處置

寶寶一旦感染流感,平常須多喝水、多睡覺,除非寶寶無法吃喝、高燒不退或是意識改變,醫師才會建議住院,否則一般還是建議待在家中休息,儘量不要接觸人群,以免感染到其他寶寶;若出門在外,爸爸媽媽可以為寶寶準備口罩,記得勤洗手,並且到空氣流通的地方。

肺炎

症狀

林孟瑾醫師表示,細菌、病毒、黴漿菌,都有可能導致寶寶得到肺炎,2歲以下的寶寶較容易因病毒而引起肺炎,2~5歲的寶寶則較有可能也受到黴漿菌、肺炎鏈球菌或噬血桿菌的感染。寶寶得到肺炎後,會出現咳嗽、流鼻涕、鼻塞、打噴嚏及胸凹等症狀,情緒也比平時躁動,很難入睡,爸爸媽媽通常也不易安撫。

疫苗

2個月大的寶寶就可開始注射預防針,肺炎的預防針主要是針對肺炎鏈球菌,目前大多數醫院及診所都是施打10價及13價疫苗,未滿6個月大的寶寶施打4次,6個月~1歲的寶寶施打3次,1歲以上則施打2次。不過,林孟瑾醫師提醒,肺炎鏈球菌有90種以上的血清型,肺炎鏈球菌疫苗則是挑選最常見的幾種血清型來製成疫苗。有些爸爸媽媽可能會疑惑,為什麼寶寶打了疫苗卻還是感染肺炎鏈球菌?這是因為可能感染到其他沒有包含在疫苗內的肺炎鏈球菌血清型。施打疫苗的目的主要是預防最常見的幾種肺炎鏈球菌血清型,無法保證百分之百能完全避免感染肺炎。

醫療處置

若是因病毒感染的肺炎,沒有特效藥,也無需使用抗病毒之藥物,平時在家多休息,注意寶寶活動環境的衛生乾淨,待症狀緩解即可;如果是因肺炎鏈球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引起的細菌性肺炎,可能會有發高燒、精神萎靡、呼吸喘、肺部積水等症狀,此時醫師就會建議給予寶寶抗生素,甚至住院治療。

異位性皮膚炎vvg症狀

林孟瑾醫師表示,寶寶罹患異位性皮膚炎後,臉部、脖子、四肢及軀幹都有可能會長出一點一點、紅紅的疹子,皮膚狀況會比較乾燥,也容易有搔癢感,導致寶寶常常會用手去抓患部,甚至造成患部苔蘚化或是化膿,而容易出現感染危機。

預防

洗澡時,水溫不要太高,也不要使用清潔效果很強的沐浴乳,如此一來可能會將保護皮膚的油脂洗掉,症狀將更嚴重,林孟瑾醫師建議,平常其實使用清水清洗即可,洗完澡之後可以幫寶寶擦一點嬰兒乳液,保持肌膚滋潤。此外,爸爸媽媽也要幫寶寶剪短指甲,避免抓癢時造成皮膚受傷。

醫療處置

 若寶寶不停抓癢,導致皮膚紅腫或化膿,爸爸媽媽要趕快帶他到醫院就診,醫師會依據寶寶的症狀輕重,給予口服抗組織胺藥物或外用類固醇藥膏的治療。但有些爸媽可能擔心擦含有類固醇的藥膏會有副作用而不敢使用,不過醫師會處方含類固醇藥膏一定是仔細評估寶寶的狀況後才使用,表皮局部的使用並不會產生類固醇的全身性副作用,勿因對類固醇的過分害怕不治療而導致寶寶病情惡化。

寶寶5大常見疾病一覽表

輪狀病毒

症狀  

上吐下瀉,通常嘔吐完才開始腹瀉,嚴重時會排出水便。

疫苗  

輪達停輪狀病毒口服疫苗(8個月之內服用三劑)及羅特律輪狀病毒口服疫苗(6個月內服用兩
劑)

醫療處置  

避免食用奶蛋豆類食品,飲用電解水,並在家休息

 

流感

症狀  

全身痠痛、發高燒

疫苗  

流感疫苗

醫療處置   

勤洗手、多喝水 

 

肺炎

症狀    

咳嗽、流鼻涕、鼻塞、打噴嚏及胸凹等症狀,情緒也比平時躁動

疫苗    

肺炎鏈球菌疫苗

醫療處置    

多喝水、多休息,病情嚴重者,需住院施打抗生素

 

異位性皮膚炎

症狀   

臉部、脖子、四肢及軀幹出現紅疹,皮膚較乾燥,容易有搔癢感

疫苗   

醫療處置     

服用口服抗組織胺藥物或塗抹外用類固醇藥膏

 

氣喘

症狀   

早晨及夜晚容易咳嗽,呼吸易喘,並伴隨「咻咻」聲

疫苗   

醫療處置     

服用抗發炎的口服藥物或是吸入性類固醇,病情嚴重者,吸入氣喘擴張劑

 

林孟瑾 醫師

現任/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總醫師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