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從小做起 打好美力基礎:繪畫美術篇
Kisskids格林童畫藝術總監羅貫庭指出,繪畫是為了表達與溝通,是人的天性,像寶寶自然會想走路、說話一樣,拿起筆就會開始畫畫。父母該做的,是讓繪畫成為與寶貝溝通的工具,並且變成孩子成長的最佳記錄。
從繪畫看寶寶的發展
繪畫是一種表達的方式,就像說話一樣,當孩子隨意地拿起筆來塗鴉,是為了訴說此刻他的發現與認知。只不過,寶寶想要表達的東西太多了,沒辦法一一清楚說明,因此會看到寶寶在紙上畫出各式各樣的線條,好似速速地帶過了所有掠過他腦海中的想法、想說的話。
塗鴉期(0~3.5歲)
羅貫庭老師表示, 0~3.5歲孩子的繪畫能力是屬於塗鴉期,塗鴉的特色是不成具象形體的,可能會畫出點或橫直交錯線條。爸媽只要給孩子一張紙、一枝筆、一個安心的角落,讓孩子隨意地塗鴉,並傾聽孩子訴說畫中的世界,也許有一天你會發現,孩子畫出了一個歪歪斜斜的圓。
第一個圓
就兒童畫的發展來看,寶寶畫出第一個頭尾相接合的線是有意義的,需要高度的手眼協調。而這個歪斜的圓代表了一個符號,更多的圓,就可以變成形體構成一幅具象的畫作,這也代表寶寶要告別塗鴉期了。
圖式期(3.5~8歲)
3.5~8歲左右的孩子繪畫處於圖式期,此階段孩子畫的是他腦中所想、所認知的事物,而不是描繪眼睛所見的形象。常有家長不解,為何孩子一直重複地畫著車子、恐龍或公主?這其實正印證了孩子在此階段的繪畫都是在畫他所想、所喜歡的事物。
羅貫庭老師認為不用太擔心這種現象,因為大人不也常會嘴裡哼著同一首老曲調?而創作是為了表達自我想法、心靈的休閒與發洩,所以只要讓孩子開心地畫畫,就對了。
如何在家帶孩子作畫
很多父母一想到讓孩子在家畫畫,會一陣頭皮發麻,如果只是用蠟筆、彩色筆安分地在紙上畫畫還好,但若要用水彩、顏料等來玩顏色,加上寶寶不受控的天性,爸媽還真的很怕一片牆壁、一套沙發就這麼毀了。
不只弄髒的問題,家長還常會問:「該準備什麼材料?」、「我自己不懂繪畫怎麼教孩子?」羅貫庭老師指出,不同於美術教室提供的專業場所,孩子在家畫畫,難免有許多先天限制,父母所能做的,就是儘量提供安全的空間、給予孩子最好的陪伴。
提供一個可以任意作畫的空間
父母可在家中挪出一個固定、能讓孩子任意作畫且安全無虞的空間,也許是一間遊戲室、或者是一張專屬的書桌、或房間裡的一面牆。父母可和孩子約定,只要在這個專屬空間裡,他可以盡情抒發自己的感受,甚至父母也可以加入「創作」的行列。但若孩子在這個專屬空間以外畫畫,也請不要過度責備與禁止,以免壓抑了孩子創作的興致。
幫助孩子提升觀察力
「觀察」是最好的美術老師,視覺尚未被電視、漫畫、電玩、各種概念封閉的bobo,最能藉由觀察、透過繪畫去表達。父母能做的,是給予孩子足夠的視覺經驗和日常生活體認,例如去動物園、植物園、科學館、看戲等等,都是很好的視覺歷練,可為孩子的繪畫提供更多素材。
避免無心的禁止與責罵
孩子在學習語言與開始塗鴉的階段,最需要的是一個「聆聽」者,父母當然是最直接的角色。但對於孩子信手拈來的塗鴉,若又恰好畫在「不該畫」的地方,爸媽可能會禁止、批評與責罵,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不願再畫。所以大人需體認的是,美術教育不該「上課才開始,下課就忽略」;而且繪畫應該是孩子與父母交心的媒介,而不是孩子孤單時的消遣。
避免過多干預
越重視孩子美術教育的家長,越容易介入太多指導,甚至會覺得寶寶畫得不好、不對,忍不住把畫筆搶過來自己幫忙畫!切記,一定要留給孩子天馬行空、隨意揮灑的空間,父母要做的只是讚美與鼓勵。鼓勵孩子創作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幫孩子的畫作高掛展示,甚至裝框裱褙,並不時表達對這幅畫作的欣賞,如此一來,不但使孩子信心大增,更能拉近親子互動的距離。
善用不同類型的電視節目
現在孩子的發展比你我想像都快得多,學齡前孩子不一定只能看天線寶寶或巧虎,讓他多看一些科學的、生物的、甚至旅遊節目,讓孩子被眼前漂亮的景物所吸引,而不只是接受誇張的聲光刺激,如此才能有效發揮電視傳播教育的功能,進而培養孩子美學觀察的能力。
讓美術館成為親子活動空間
其實現在的爸媽都很願意栽培寶寶,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點!坊間幼兒的才藝課是愈來愈多了,只是不免有人懷疑,花錢送孩子去上才藝課,是否就等於接受足夠的美感教育了呢?
羅貫庭老師指出,台灣的文化水準是提升了,家長知道要讓孩子去學才藝,但還有很多人沒有把美術帶進生活的習慣,學才藝是在課堂上接觸藝術,下了課後,再次與藝術相遇又要等一個禮拜以後了。
父母的身教很重要,把閱讀當休閒的家長,孩子自然就會看書,常常在刷手機、打電玩的父母,孩子也會跟著刷手機。其實台灣有許多大小展演,其中不乏優質的作品呈獻,全家一起去看展演,是一種教育方式,就當做是上一堂親子共同參與的藝術課程。
如果假日時一家人不是窩在一起看電視,而是常常去美術館參觀,孩子自小養成了習慣,自然而然,去美術館就會是他以後休閒娛樂的主要選擇!
不只是看畫
羅貫庭老師指出,很多人早上匆忙趕著上班,經過桂花樹叢而沒有發覺,下班再度經過時,也許是因為腳步放緩,終於能感受到桂花撲鼻的芬芳!走進美術館裡,會發現那裡的空氣不太一樣,可讓人慢慢走,帶孩子知道看畫的規矩,讓他自己用眼睛看畫、觀察,此時看到了什麼圖像、什麼色彩?聽聽導覽的藝術家是怎摩詮釋作品的?親子間可進行輕聲討論,透過討論,能慢慢訓練孩子的觀察力、鑑賞力、延伸想像,養成美感。
羅貫庭老師強調,美感教育不侷限在藝術的範疇,傾聽藝術家的自述,提出自己的想法,就是一種人際的互動與學習!看畫不只是看畫,透過接納不同型式風格的作品,可擴張到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這是美感教育更重要的一種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