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親子教養> 生命教育 學習認識自我與尊重生命:教養篇

生命教育 學習認識自我與尊重生命:教養篇

認識自我,是bobo生命教育中的首要之務,從嬰幼兒時期,爸比媽咪可先帶領孩子認識身體器官及五感作用,並且尊重他們的自我意願,呂曉華主任表示,待bobo對自我、生命有基本的認識,才能進一步教育包括照顧動植物、大寶寶照顧小寶寶等尊重生命的觀念。透過認識自我的小遊戲,輕鬆和孩子享受親子樂趣!

認識自我  是bobo成長的第一步  

照照鏡子 認識自己

鏡子是家中必備的用品,但照鏡子可不只是愛漂亮而已!當寶寶還不會走時,建議可以抱著寶寶多照鏡子,並且一邊拉著他的手,指出鏡子中的五官部位,讓他看到鏡中的自己,這是寶寶相當喜歡的小遊戲喔! 

五感體驗 指出身體部位

在寶寶還不會爬之前,活動範圍大多是在自己的嬰兒床,此時,家長可在嬰兒床中,寶寶的身邊擺放一些會發出聲音的玩具,刺激寶寶想抓握的動機,讓他們了解自己身體各部位的能力,待bobo可以自己站立後,就可以玩「找找看」遊戲,由媽媽出考題,先拿著玩具在頭上,再把玩具慢慢移到身體各部位,問問bobo「玩具跑到哪裡了?」讓bobo自己指出身體的部位,也能加入趣味的口訣,寶寶會更喜歡這個遊戲喔! 

看照片 觀察成長變化

相信媽咪都會爲寶寶整理保存從出生開始的照片,而這個成長相本不只是爸媽的回憶而已,和寶寶一同翻閱時,也可以讓寶寶了解自己成長的變化。可找出小BABY時的照片和現在的照片,讓寶寶做比較,看看有哪些不同的地方,這也是認識自己和身體的好方法!此外,每張照片的表情、動作也是媽咪可和寶寶討論的部分,像是「哇~這張妳在拍手耶!」、「這張妳跳起來了」等。 

認識誕生 了解成長故事

媽咪在為bobo講床上故事時,可以讓他們認識自己的誕生,像是「爸爸在書店遇到媽咪,爸比很喜歡媽咪,然後我們就結婚懷孕,有了你這個愛的結晶!」媽咪可以藉由繪本引導,幫助孩子認識生命起源及寶寶的誕生。從寶寶出生起,也要幫寶寶拍些照片記錄,例如滿月、抓週禮俗,讓他們了解自己成長的回憶!bobo開始學習講話時,慢慢教導他們簡單的自我介紹,像是告訴bobo「我是小美,已經2歲了!」反覆練習,待bobo開始講話後,自然能習慣在別人面前自我介紹! 

自畫像 畫出臉部細節

bobo到了2~3歲後,已經可以將筆握得很穩,同時,畫畫也較具像,媽咪可以和寶寶一起畫「自畫像」,不用擔心寶寶畫的不好,只要讓她畫出心目中的自己就好,兩人完成後也可以交換心得,討論自己的樣子,並請bobo再畫畫看爸比和媽咪長什麼樣子!媽咪也可以將bobo過去的自畫像拿出來,問問bobo兩者有什麼不同,讓他知道自己進步很多! 

人體輪廓找出身體部位

人體輪廓適合3歲以上的寶寶,媽咪可拿一張大紙放在地上,讓寶寶躺下,然後由媽咪畫出寶寶的身體輪廓,完成後,讓寶寶填上自己的五官、手、腳,甚至體內的臟器等等;媽咪也可以躺下,由寶寶畫出自己的輪廓,然後和寶寶一起討論器官的位置,目前市面上也有很多身體遊戲的教材,可以協助媽咪帶領寶寶一起認識身體!

認識家族成員  傳承生命故事 

每個寶寶的誕生,都是生命故事的延續,一代傳承一代,爸比媽咪除了帶領bobo認識自我、認識家人,也要讓他們對於家族有基本的認識,因此,建立家族樹不僅可以幫助bobo進一步認識親人及家族過去的點點滴滴,同時也能讓bobo與家族親戚維持良好的關係,串聯每個家族的生命故事。透過循序漸進的認識過程中,家長也可觀察到bobo的特質。 

什麼是家庭樹?

呂曉華主任表示,家長小時候是否常常會對家族中親朋好友的關係感到疑惑,或是對於無法記得那麼多的名字和稱呼而煩惱呢?其實,建立「家庭樹」就是個好方法,家庭樹是西洋家族裡記載世系的表譜,家庭樹以血緣關係為主體來製作家族世系的關係詳圖,可幫助孩子更進一步認識親人,媽咪平常可讓bobo一邊塗鴉、一邊認識家庭樹,並且透過家庭聚會的相處,讓bobo與家族成員打成一片,此時更是引導孩子用正面的態度接觸人群,給他安全感和自信的好機會,寶寶未來也會願意和其他人互動! 

搭配字卡、照片  認識家族成員

對於年紀還小的bobo,媽咪可以先從字卡、繪本及家族照片的引導,先慢慢讓他們對於自己的誕生、家族有基本認識,例如:「小美,這是爸比小時候的樣子!」、「爸比的家族中都是大眼睛,你看叔叔、奶奶的眼睛是不是都很大,你的眼睛是不是也很大呢?」、「你看這個人是誰呢?」協助他們認識照片,媽咪也可以在家族成員的字卡貼上照片,時間久了,bobo自然對家族成員有基本印象,此時可以透過故事的分享,讓他們更清楚自己誕生的家族有多麼地特別、有意義!

在家族認識的過程中,也是教導bobo認識「生死現象」的好時機,爸媽可以搭配圖畫書或繪本引導,不要以太嚴肅的語氣或態度說明,避免幼兒留下不愉快的印象,例如「爺爺過世了,已經變成天上的天使了!」至於家長若是帶bobo到醫院探視長輩,也許孩子會有些害怕,這時父母可以用溫柔的語氣告訴他們「長輩是因為生病痛痛,所以才會一直躺在床上,你看你是不是有時候也會發燒感冒,躺在床上呢?」利用舉例的方式,讓幼兒對臥病在床的長輩產生同理心,對生死現象有基本認知,進而教導尊重生命、追求人生美好目標的概念。 

家庭日活動  親近家族成員

每個月舉辦一個簡單的家庭派對,或是在餐廳舉辦家庭聚餐,帶著bobo

的家族成員,除了父母和照顧者外,讓寶貝多接觸家族成員,在視覺、語言、人際關係和認知上,都有正面的影響。此時,媽咪可以告訴孩子:「這是常買衣服給你的舅舅,他也有個比你年紀還小的女兒,是你的小表妹,以後你也可以當小幫手,幫忙照顧小表妹喔!」

親族的成員中可能會有跟幼兒差不多年紀的小孩,不管是和成年人,或是差不多年紀的小朋友相處,家長藉由孩子和他人相處的過程中,觀察到幼兒的特質,也可以藉此培養孩子分享、關懷等概念,讓孩子體驗將心比心的感覺,未來較容易與他人相處,當然,爸媽在引導孩子接觸親族成員時,要發揮耐心,多鼓勵孩子,建立幼兒的自信心,家長在拜訪的過程中也可以和家族成員培養感情。

認識大自然的美好 營造快樂童年回憶  

大自然是生命教育最優質的學習場所,接觸小動物、花花草草,是bobo體驗生命教育的巧妙機會,讓孩子懂得欣賞動物、植物之美,進而了解人與大自然關係,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需要更珍惜資源、保護小生命,這才是生命教育的真諦! 

五感體驗  和大自然溝通

0~3歲的bobo,必須透過五感官體驗,包括眼睛看、耳朵聽、鼻子聞、舌頭嚐、皮膚接觸,進而以心靈和大自然溝通,這是教導幼兒認識大自然的最基本原則。提供幾個具體做法供家長參考: 

善用繪本教材 

在bobo還小時,媽咪可運用天氣和地球變動的教材,或是透過多媒體素材如圖畫繪本、視聽媒體教材等,讓bobo具體了解大自然現象與變化。 

多到戶外走走

讓成人和小孩生活在大自然中,是最經濟且愉悅的做法。因此,一趟公園的散步,一次平凡的動物園、植物園、海洋公園造訪等,都可以讓幼兒感受不同生命的存在及意義。進而了解存在於人類與大自然之間共生共存的課題;避免對珍貴動物濫殺、樹木濫砍、植物踐踏等。 

「身教」重於「言教」

每個家長都是孩子的學習典範,因此,每個外出活動,都是生命教育的好機會,例如不浪費一張紙、不亂丟垃圾、不亂摘花草、不捕捉昆蟲等,都是家長帶孩子外出時的良好示範。 

親手栽種  體驗照顧植物

呂曉華主任表示,現在大部分的幼兒園都有田園體驗課程,也就是讓bobo在學校中自己親手栽種植物,或是到戶外體驗田園樂趣,透過小農具的翻土、放進種子、澆水,每個栽種的程序,讓bobo了解植物成長的過程,並體驗照顧植物的樂趣,孩子們學會照料自己的盆栽,並且會經常關心他的花、綠豆芽有沒有長大,這就是最貼近日常生活的生命教育。其實,除了在學校,家長也能讓孩子利用家中的一小塊空間,種植自己喜歡的植物,這些都可以幫助他們體驗照顧生命的樂趣。學校中也會有插花、花草貼畫的課程,媽咪假日時,也能帶孩子到戶外走走,帶些已掉落的花草,自己體驗DIY樂趣。  

 

 

生態、動物園區  落實生命教育

呂曉華主任表示,在幼兒園的教室內,設有昆蟲、動物區,放有竹節蟲、螃蟹、烏龜、小兔子等,目的就是希望bobo能親自觸摸、餵養小動物,體驗生命教育的樂趣。而在日常生活中,動物園、植物園,都很適合親子同遊,像近日貓熊「圓仔」的出生,家長就能帶孩子到園內走走,體驗各種動物的動態與生活習慣,可以問問孩子:「河馬怎麼洗澡的呢?」、「你看長頸鹿,跟你長的有什麼不一樣呢?」帶領bobo認識動物外,並教育他們保護小動物的觀念。而像紅樹林等水筆仔的特殊河岸濕地環境,經常會有可愛的招潮蟹、彈塗魚、鷺鷥等生物,科博館內也有許多關於蜘蛛、蝴蝶等昆蟲的介紹,非常適合家長教育孩子大自然的生態關係及保育概念,假日走上一回,絕對收穫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