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動、宮縮、陣痛,幫你解答孕期中的大小事!
懷孕初期,胚胎在子宮著床後,慢慢發展出形體、器官、手腳等等,逐漸也會有動作產生,如無意識的反射動作,但這通常是準媽媽無法感受到的。馬偕醫院淡水院區婦產部生育保健學科主治醫師林珍如表示,通常到了懷孕中期,孕媽咪才能明確地感受到胎動。
推薦閱讀:產前30天.認識3大產兆
(懷孕中期開始感受到胎動。/圖shutterstock)
胎動
胎兒活力的表徵
懷第一胎的準媽咪,大約在懷孕20週左右,才會感覺到第一次的胎動,如曾有媽咪形容像是「有東西滑過去」的感覺。林珍如醫師表示,其實更早之前胎兒就有動作,但新手媽媽還不知道、沒有特別感覺;甚至還有人剛開始以為是腸子咕嚕叫、抽筋等狀況,後來才驚覺到「原來是胎動」。
第二胎以上,胎動更明顯
懷第二胎以上的媽媽(又稱經產婦),常常提早到約17~18週左右,就感受到腹中胎兒的動靜。林珍如醫師說明,這跟孕媽咪已經熟知胎動的感覺有關係;其次,由於曾懷胎,子宮被撐大過因而相對比較鬆,因此寶寶的活動範圍變大,動作更明顯,胎動也就比第一胎來得厲害,有的還會讓媽媽以為是「過動兒」!
胎動的影響
胎動,不只是胎兒生命的表現,更顯示出胎位的狀況。林珍如醫師表示,一般來說,第一胎約九個月左右,胎頭才會下降,加上體內鬆弛素的分泌,孕媽咪的骨盆腔會產生鬆開的感覺,出現較明顯的痠痛;但第二胎之後,部分媽咪可能在六至八個月間,就開始很不舒服,這是因為胎兒動得比以往還厲害,胎頭可能提早下降,胎位變動大(而較慢固定),且母體本身也比較鬆一點,所以骨盆腔對於胎兒往下沉的支撐力會比較差,導致痠痛感會提早出現。
因此,就整體懷孕過程來看,懷第二胎以上的經產婦,會比第一胎來得辛苦,除了對胎兒重量的支撐力較差外,還可能發生其他狀況,如:年紀漸長體力不足、需要邊養育第一胎、胎位還不正(而使胎頭頂到橫膈膜,導致母體感覺到喘)、胎兒活力旺盛(可能碰到某些器官部位而導致母體疼痛)。不過,生產時,的確比第一胎還要好生得多。
小心胎動次數變化太大
相信很多孕媽咪在感受到胎動的第一時間,都是既興奮又感動。事實上,胎動的頻率,還可以做為判斷胎兒生命跡象穩定性的參考依據。林珍如醫師表示,以準媽咪的感受為基準,當胎動次數的前後落差明顯(如今天的胎動頻率,比昨天的少很多,或最近胎兒不太動的感覺),建議可儘快就診檢查,以確定是否有問題。
3方法確認胎兒動靜
1.裝上胎兒監視器,進行非壓力性測試(Non-stress test,NST),就能觀察到胎兒心跳速率、血液循環等狀態。
2.可透過超音波檢查,看到胎兒的動作、心跳等。
3.有時會碰到胎兒在睡眠等狀態,而使胎動不明顯,但又很想確知是否沒問題時,會採取聲音振動方法來刺激胎兒,即vibratory acoustic stimulation test(VAST)。
透過上述檢查後,確定無恙,就算動得比較少,準媽咪也不需要過於擔心。造成胎動減少的原因很多,如胎兒窘迫(而造成缺氧),通常狀況一發生,生命跡象等變化很快。因此,及早警覺就醫、平時密切觀察,才能讓醫師在最短的時間內發現異狀,進行相關的急救處置。
(子宮肌肉收縮是懷孕必見現象,媽咪勞累、壓力大、血液循環差都可能導致。/圖shutterstock)
宮縮
懷孕必見現象-宮縮
有別於胎動的感覺是「腹部軟軟的」,宮縮給人的第一感覺通常是「緊緊或硬硬的」。宮縮,顧名思義,即「子宮的肌肉收縮」。具體描述其感覺,「就很像是月經到來,有點悶痛、緊緊的,集中在整個腹部的不舒服」,而非單側疼痛或腸子絞痛的感覺。
可能宮縮的情境
林珍如醫師表示,在懷孕過程中,「宮縮」是必然會出現的狀況。至於可能導致孕媽咪產生宮縮的情況如下:
.當孕媽咪勞累或翻身的時候,身體承受到刺激,可能會影響子宮的收縮。
.胎兒週數比較大時,動的力量和範圍比較大;如果正好貼近到子宮,就可能引起子宮的反彈與收縮。當然,並非每一次都會發生,要比較大的動作才會。
.壓力很大(如工作或家庭),可能會造成精神和生理的緊張,進而導致宮縮。
.如果發生母體血液循環不佳的狀況,也有較高機率會引起宮縮,如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或某部位受到壓迫等。
就林珍如醫師的門診經驗中,發現很多上班族孕媽咪,在黃昏時有較明顯的宮縮現象。她推測,可能是工作一整天,長期處於壓力下,累積一定程度的疲累,因此傍晚時會覺得腹部很硬、不舒服。所幸大多數的狀況,是回家稍做休息、躺臥,就會改善許多。
隨時關注自身宮縮狀況
然而,畢竟宮縮的感覺並不舒服,許多新手媽咪難免會緊張、甚至擔心胎兒會不會突然要出生?林珍如醫師舉例,如果準媽咪有疑似宮縮狀況,一整個小時都緊緊硬硬,或有點撐、但不規則,這樣的情形通常不用過於擔心,可能是因為胎兒的腳踢到、背頂到子宮,只要孕媽咪躺著休息一下,就會好很多。
對婦產科醫師而言,比較擔心的是「規律性的宮縮」。林珍如醫師說明,「宮縮是陣痛的前兆」,如果宮縮狀況是很規律、持續的,不排除會進展到產程的可能性。此外,部分特殊狀況的孕媽咪,如曾被診斷出有早產傾向、需安胎、早發性子宮收縮等,一有收縮,更要特別留意。
觀察宮縮頻率
基本上,懷孕期間偶有的宮縮現象,並不會對準媽咪產生太大影響,如一天只有幾次的話,沒有關係。然而,如果真的擔心,或感覺一個小時內很多次似乎都在收縮,林珍如醫師提出以下建議:
.先休息,平躺在床上。
.如果狀況沒有改善,找個時鐘對照,心中默算收縮次數。
.倘若一小時內至少有五次以上的宮縮(等於每十多分鐘就一次),可考慮就醫。
林珍如醫師表示,一旦孕媽咪因此來就醫後,經醫師診斷與評估,會先確定是否為陣痛或其他狀況,以決定準媽咪要直接在醫院安胎或回家休息;如果待在醫院,通常醫護人員會先裝設胎兒監視器,偵測子宮收縮的頻率與強度,以便於後續的治療準備。
宮縮的陣痛
宮縮的延續
陣痛的感覺,如同前面所述,即規律且持續性的宮縮,除了緊緊的,強度更大、更痛,甚至讓部分媽咪難以忍受。還有「假性陣痛」(推薦文章:肚皮好像繃繃的,我該去醫院了嗎?!),常發生在生產前一個月左右,收縮程度更強,可能比宮縮更痛,但不會持續、無規律性,通常休息一下就好。
(陣痛為宮縮的延伸,規律陣痛要注意!/圖shutterstock)
第一胎可能宮縮陣痛較久
針對第一胎的準媽咪,「規律的子宮收縮」是第一個警訊,代表即將邁入產程;但這時候,由於子宮頸口開得不夠大,還需要再等待一陣子,導致常有因陣痛就醫但被「退貨」的情況發生。
林珍如醫師補充說明,一般第一胎的生產過程,通常需要一定強度的陣痛,子宮頸才會打開、整個生產時間也較長(部分例外,如急產);對懷第二胎以上的媽咪來說,可能陣痛的規律與強度沒那麼明顯,但檢查後卻發現子宮頸已開到兩、三指,甚至有些稍微大痛幾次就生產。由於經產婦的子宮頸較鬆,有時沒什麼痛感,子宮頸就有點張開;稍微陣痛幾下,可能就已開到一定程度,因此從陣痛到生產的時間,變短許多。
宮縮需要緊急就醫的狀況
林珍如醫師提醒,規律的陣痛開始後,如果孕媽咪有較明顯的落紅、疑似破水等狀況(推薦文章:產前30天.認識3大產兆),建議儘快到就近的醫療院所做產科檢查,以確保母體和胎兒的安全。
明顯的宮縮落紅
懷胎足月的孕媽咪,如果落紅只是一點點的量,倒不需要那麼緊張;但如果明顯到只要一擦掉就出現,幾乎等於月經量,最好就診觀察。她補充,倘若是未足月、或曾被判斷可能早產者,通常只要有落紅,就要儘快就診,才能提早確知胎盤是否有問題(如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子宮頸已打開否。
破水
大部分的破水發生在開始陣痛後;但早期破水較易被輕忽,因為孕媽咪可能沒有任何陣痛與特別徵狀,要小心預防,以免受到感染。破水分為大破(低位破水)和小破(高位破水),前者因破水位置低(近陰道)、量較大,感覺明顯;後者破水位置高,慢慢滲漏,這種不明顯的破水常會讓孕媽咪覺得有分泌物流出,但又看不出來,通常用石蕊試紙才能確定。然而,一旦破水,最怕發生胎頭太快掉下來、臍帶脫出而卡住,所以只要懷疑或真的破水,一定要儘快就醫待產。
延伸閱讀
.跟著做就對了!孕期消除疲勞沒煩惱!
.掌握胎動變化.確保母胎健康
.胎動是什麼感覺?護理師:就像小魚在肚裡面吐泡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