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媽咪別大意!了解孕期出血的原因,提高警覺避免流產風險!
女性每個月會有生理期的到來,就是為了孕育寶寶做準備,卵巢排出卵子並促使子宮內膜增厚,因此在懷孕期間,不會再有月經來潮,敏盛綜合醫院經國分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吳青芳提醒,從確認懷孕到分娩的期間,只要有任何出血,都是不正常的情形,建議孕媽咪請醫師診察。
推薦閱讀:為何流產發生在我身上?自然淘汰雖常見,但醫師提醒:連續流產兩次,夫妻應接受染色體檢查
(孕期出血原因大不相同。圖/shutterstock)
懷孕初期:胚胎不穩應小心
「醫生,如果懷孕前三個月出血,寶寶是不是就沒有了?」吳青芳醫師表示,有些容易緊張的孕婦,得知懷孕前三個月胚胎尚不穩定,對於風吹草動都很擔心,事實上,初期的出血不見得一定會流產,必須視胚胎是否順利著床來判斷。
常見的黃體素不足
懷孕初期最常見的輕微出血原因,是由於孕媽咪身體的荷爾蒙正在轉變,黃體素供應不足導致。吳青芳醫師指出,黃體素是懷孕早期非常重要的荷爾蒙,一開始由卵巢提供,直到懷孕9週之後,才改由胎盤擔負此任務,提供穩定且足夠的黃體素,因此在早期的胚囊時期到胚胎,卵巢供應的黃體素常有不穩定且量不足夠的情形,這時只要補充口服或注射的黃體素就可解決。
胚胎異常的自然淘汰
許多人會把出血和流產劃上等號,的確,有許多胚囊無法長成胎兒,稱為萎縮性胚囊。胎兒到了7至8週時,已經可以透過超音波確認心跳,但也有些胎兒在8週後突然沒有心跳。
吳青芳醫師表示,不管是萎縮性胚囊或胚胎後來沒有心跳,有60%左右是因為受精卵染色體異常,或受精卵本身有問題所致,是自然淘汰的結果。通常媽咪會出現腹痛和出血的症狀,即使勉強安胎,到最後胎兒也可能有構造上的重大缺失,孕媽咪不要因此而太過自責。
推薦閱讀:流產週數不長,仍要以坐月子方式調養身體!別因一次流產失去信心,中醫師建議半年後再懷孕較佳!
受精卵著床之脅迫性早產
除了上述的原因外,有些初期出血是因為胚胎不穩,只要經過妥善的安胎,胎兒就能順利成長。吳青芳醫師認為,當孕媽咪因為出血而來就診,醫師會先以超音波確認胚胎的狀況,如果胚囊的外型良好,而且胚胎成長也很正常,加上著床的位置正確,就不必太過擔心,只要充分的臥床休息,給予安胎的治療,就可以順利度過孕期,而這種狀況稱為「脅迫性早產」。
子宮外孕造成出血
顧名思義,子宮外孕就是指受精卵沒有落在子宮腔內正確的位置上著床,吳青芳醫師表示,大約有95%會在輸卵管,其他則可能在腹腔、子宮角或子宮頸口,只要不在子宮內膜的範圍內,都稱為子宮外孕。
子宮外孕有時也會以出血的方式呈現,若發現月經過期,有下腹悶痛及異常出血的情形,應及早就醫。基本上,子宮外孕胎兒無法長大,因此不會給予媽媽手冊,必須施打藥物或以腹腔鏡手術治療。
異常胚胎.葡萄胎
一般而言,懷孕5週時會看到胚囊,大約7週時長成胚胎,吳青芳醫師表示,葡萄胎是指染色體異常,通常是配子(卵子或精子)有問題,而產生雙套甚至三套倍數染色體的異常胚囊,這樣的受精卵雖然可以長成胚囊,但無法發育為正常胚胎,在超音波下會看到一串泡泡,就像葡萄一樣。
葡萄胎也是造成懷孕早期出血的原因之一,除了染色體的異常之外,和母體子宮內膜的健康也有關,若有葡萄胎的經驗,必須檢測絨毛膜激素(HCG),並追蹤測量的數值,若確認是子宮內膜為病因就可接受治療。葡萄胎也無法長成一般的胎兒,發現之後必須以子宮內膜刮除術清乾淨,才能準備下一次的懷孕。
醫師小叮嚀
懷孕初期最重要的就是胚胎的健康,只要可以從超音波看到胚囊著床,大致上不必太擔心,最怕的是著床位置不對,或者是胚囊看起來不健康、著床不穩等,就可能會保不住胎兒,因此只要有一點點的出血,建議還是請醫師判斷。
推薦閱讀:驗孕棒上出現2條線,竟不是懷孕?
懷孕中期:前置胎盤為主因
比起懷孕初期的出血,懷孕中期的出血會令人更擔心!初期可能因胚胎不穩,補充黃體素即可,但中期是孕婦最舒服且胎兒穩定快速發育的階段,若有出血就可能是較嚴重的問題,不能等閒視之。
前置胎盤造成的無痛性出血
吳青芳醫師指出,胎盤佔了子宮壁的三分之一面積,正常的著床位置,應該在子宮的底、前、後壁三處,若是胎盤的位置「很低」,靠近或蓋住子宮頸口的話,就是「前置胎盤」。
但要提醒的是,一開始大約有20%~30%的胚胎會著床在較靠近子宮頸的位置,隨著孕期的進展,子宮會被撐得愈來愈大,胎盤的位置也會往上,大部分不會演變為前置胎盤,一直到滿32週時,胎盤仍舊太接近子宮頸,才會確診為前置胎盤。胎盤的血流相當豐富,太靠近子宮頸時,母體只要有動作就會使之出血,吳青芳醫師提醒,前置胎盤可能有無痛性的出血,有時出血量頗多,必須馬上進行安胎。
前置胎盤的分類
前置胎盤大致分為四種,分類是依照胎盤附著在子宮頸口的位置來劃分:
1.低位性
胎盤的邊緣在子宮頸口邊緣;發生出血的時間不一定,出血量較小。
2.邊緣性
胎盤的邊緣在子宮頸口;出血量小,多注意早產現象,可至足月生產。
3.部分性
胎盤部分蓋住子宮頸口;出血的時間與出血量位於完全性與低位前置胎盤中間。
4.完全性(包覆性)
胎盤全部蓋住子宮頸口;與其他類型前置胎盤相較,出血時間比較早,量也多,常常一次大量出血,就有可能造成休克。
(孕期出血原因大不相同。圖/shutterstock)
出血合併宮縮.典型早產症狀
懷孕期間的分泌物較多,若出現點狀咖啡色、深紅色的分泌物,就可能是輕微出血。吳青芳醫師表示,常見孕婦因工作或家務等事情,累積過多的壓力與勞累,造成出血,甚至有些媽咪到院時已經有宮縮的跡象,這些都是典型的早產症狀,建議孕媽咪還是要多靜養休息。
外力撞擊需擔心胎盤剝離
在懷孕中期時,孕媽咪若不小心跌到、發生車禍,遭受到外力撞擊,無論身體有沒有感覺異常,一定要馬上就醫檢查!吳青芳醫師表示,很多媽咪都擔心受撞擊時胎兒會不會受傷,其實在這個階段,應該要先擔心胎盤是否受到影響。
胎兒在媽咪的肚子裡,外面有肚皮、脂肪、羊膜腔和羊水的保護,除非媽咪有腹腔的穿刺傷或外傷,否則大體上胎兒被保護得很好,反倒是胎盤比較脆弱。孕婦在受到撞擊後,可能產生胎盤剝離的風險,伴隨強烈的腹痛和不同程度的出血,只要胎盤有狀況,胎兒的情況就很危急,一定要分秒必爭到醫院緊急治療!
誤食促進宮縮藥物
除了出血之外,懷孕中期後更要留意宮縮徵兆,吳青芳醫師表示,藥物常是孕婦不自覺引起宮縮的原因,尤其是服用來路不明的中藥方和藥材,裡面可能含有促進宮縮的成分。
某種胃藥的副作用是促使子宮強力收縮,一般醫師皆不會開立,而且現已將它視為墮胎藥,但孕媽咪在就醫時仍要主動告知醫師懷孕的事實,提醒醫師開立處方時避開孕婦不宜吃的藥物。
懷孕中期出血應留意胎盤健康
吳青芳醫師表示,由於胎盤負責供給養分給胎兒,是胎兒在肚子裡維持生命最重要的支柱,胎盤只要在分娩前脫離子宮,胎兒會非常危險!臨床上如果發現胎盤狀況很糟,有血腫、剝離等狀況,甚是胎兒已經有缺氧狀態,這時不管胎兒是否足月,都必須先移出母體外進行急救,因此要提醒孕媽咪們,時時留意胎盤的健康。
懷孕後期:出血或落紅要分清
到了懷孕後期,尤其是接近預產期,有些孕婦分不清什麼是落紅或是異常出血,吳青芳醫師表示,其實分辨的方法很簡單,就是以預產期前一個月為界線,之前的出血都屬於異常的範圍,必要時應安胎;之後的出血為落紅,屬於產兆的現象,但若出血量大,即使過了預產期也不正常,應儘速就醫。
3%子宮破裂的機率
子宮破裂是非常危急的狀況,是指懷孕後期胎兒長得愈來愈大,導致子宮壁被撐破!吳青芳醫師形容,子宮像是胎兒住的房子,若房子被破壞,胎兒就變得脆弱不堪,母體也可能因為大出血陷入休克!一般來說,曾動過子宮手術的女性,要承受3%子宮破裂的風險,雖然機率不高,但一發生就非常危急,不可不慎。
子宮頸感染導致出血
上述的出血原因都和胎兒的安危較有直接關係,吳青芳醫師表示,懷孕期間若子宮頸被細菌感染,產生糜爛或長息肉的症狀,也會以出血的特徵表現,屬於母體方面的病症,透過內診就可確定,對胎兒不會有影響,放鬆心情治療即可。
出血量警示.多臥床休息
雖然孕期中任何出血狀況都是異常,一定要儘速找出原因並抑制出血情況,吳青芳醫師認為,孕婦也要先綜合評估自己的身體狀況,如果出血量非常少,沒有其他不舒服,可以先臥床休息觀察是否有改善,有時一發現出血就舟車勞頓跑去醫院,通車的過程中反而讓胎兒的狀況變得更差。
對於一般性的出血,臥床休息可有效降低出血的狀況和機率,直立性動物懷孕都會受到地心引力的影響,胎兒因重力的壓迫被往下扯,例如前置胎盤就是典型例子,孕媽咪站立或走動時就很容易出血,必須常常臥床休息。
延伸閱讀
.孕期出血、腹痛......可能是胎兒在喊救命!準媽媽必知的6大異常徵兆,發生原因、解決辦法一次掌握!
.4大常見胎盤問題.孕媽咪要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