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親子教養> 自我保護‧遠離危機:家長篇

自我保護‧遠離危機:家長篇

孩子不成熟的特性,著實讓許多家長提心吊膽,深怕嬌嫩的身體與生命,受到任何大小傷害。專家建議,父母應該放下大人的身段,從孩子的視線觀察環境,如此便能了解原因,並提供最適當的保護與引導。

基本上,一歲以上的孩子,生活中面臨風險的機率,比起嬰兒時期高很多。財團法人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說明,這與孩子會跑會跳、活動範圍變廣、身體構造頭重腳輕(頭部占比較大)有關係。 

 

了解孩子的特性

由於學齡前孩子還在成長、學習,因此很多行為都不是很成熟,難免會發生一些意外。林月琴執行長認為,在這些階段中,父母務必先了解孩子的特性、容易發生的狀況,才能設身處地,為孩子的環境營造來設想。

特性1:易跌倒

雖然學齡前的孩子能夠較熟練地抓握、手眼協調也大有進展,但準確性、承受度和穩定性並不高。因此,林月琴執行長表示,儘量不要讓年幼的孩子手持物品,軟、硬都不行,因為他們容易跌倒,手拿東西可能會造成更大的傷害。

如某些物品上有吸盤,看似柔軟,但不小心跌倒、讓吸盤吸住口鼻,就相當危險;很多小朋友愛拖著小書包,包包上有扣環、長繩等,如果書包的重量讓孩子重心不穩,進而被扣環、拖地的繩子絆倒,很容易跌落而受重傷。

特性2:上下樓梯不穩

有時候,會看到一歲的孩子愛往上爬樓梯,兩、三歲的小朋友會扶著手把往上慢慢走,但共同點是「不太會下樓梯」。林月琴執行長表示,這是因為孩子的重心較高(頭重腳輕),雙腳上下跨步易使身體不穩而有意外。

此外,一般屋內設備並非為幼童所設計。按規定,符合幼兒的單階樓梯高為14~16公分,且高度56公分處要有扶手可握,因此扶手寬約2.5~3.9公分,可讓孩子整個手掌圈握住。然而,一般住家光單階高約20公分、有的甚至沒扶手,對幼兒來說反而處處危險。

 

特性3:身高矮&視野狹窄

相對於成人,孩子身高矮,視野領域也狹窄許多;進一步來看,大人看到的(正面和眼角餘光)和小孩看到的(前方、直線),光是範圍、高度就有很大差異。林月琴執行長表示,在家裡的危險較低,是由於父母會陳設較低矮規格的櫥櫃、家具等,也大都會貼上防護墊;外出時就會有潛在風險,因為多數人的視線,只會看到另一個成人,而不會看到小孩,於是意外(如碰撞)容易發生。

特性4:語言發展不成熟

由於孩子還不太能說出完整的文句,因而可能在有狀況時,無法很及時地表達出來;舉例來說,如果孩子不小心吞了什麼小物,就算不舒服,通常也說不太出來。林月琴執行長表示,四歲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比例較高,四歲之後就會逐漸降低,這應該跟語言成熟度有關係;因此,提醒家長要隨時觀察,注意小孩的異樣,才能來得及因應。

特性5:記憶不太好

林月琴執行長舉例,小朋友今天看了一齣卡通片,覺得很有趣,笑得很開心;但明天再給她看一次,她還是會笑得很燦爛,彷彿第一次看一樣。學齡前的孩子大腦還不夠成熟,所以平日所遭遇的大小事,都是新鮮事;因此,對幼小的孩子警示或教育,成效有限,仍然需要大人隨時在旁邊關注與保護。

特性6:專注力低

與其說孩子專注力低,事實上卻是「只專注他想專注的」,不想要的就不會關心。林月琴執行長表示,這會為孩子生活帶來極大的風險,如去年曾有孩子趁阿嬤沒注意跑到馬路旁,突然看到姑姑,就直線衝過去,不幸被車撞而喪命;孩子只會看著目標物,其他的東西一概不理。她也提醒駕駛開車時,如果看到球滾到道路上,最好先停著觀看四周,通常緊接來的就是(眼中只有球的)孩子;而家長也應該避免讓他身陷危險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