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生產> 生產> 居家生產經驗分享

居家生產經驗分享

在台灣,大部分的孕婦都是在醫院產檢和生產,分娩時按照醫療流程被一視同仁,內診、入院待產、胎兒監視器、產檯生產,但在這一連串的生產過程中,產婦也許有個別的需求,溫柔生產是以產婦的角度出發,讓孕媽咪用自己想要的方式迎接新生命。

Part1:溫柔生產‧分娩的另一種選擇

在以往的生產經驗中,有些產婦遭遇的是一連串的醫療處置,在簡媜的《紅嬰仔》一書中,曾經敘述生產媽咪的徬徨和無助:「大約七點鐘,我被推入真正佈滿刀光劍影的『產房』,住院醫師加上護士,四、五個人走來走去,各忙各的,不時傳來機械器具的聲音,……沒有一隻蚊子過來向我說明接著打算怎麼做?當然,更不會有安慰、鼓舞的話語。沮喪及無助籠罩著我。」

新生命的誕生本該是愉快喜悅,過程卻被忐忑和徬徨占滿,於是,有愈來愈多的婦產科醫師、專業助產師、護理師及產婦,察覺到生產的主體應是產婦和新生兒,現行的醫療方式是否適合每一位產婦?在醫院制度明快的節奏和制式的醫療施行中,產婦是否有其他的選擇?溫柔生產的概念油然而生,幫助產婦們找回生產時應有的溫馨和滿足,將生產這件人生大事,關注在產婦和新生兒身上。 

撰寫生產計畫書

三軍總醫院內湖院區婦產部染色體檢驗中心主任黃貴帥,在三軍總醫院推行溫柔生產已經行之有年,他表示:「孕媽咪剛懷孕時,我就會鼓勵她們去思考,自己想要以什麼方式迎接新生命,也就是撰寫屬於自己的『生產計劃書』;決定想要怎麼生之前,必須了解『生產』完整的過程是如何,產婦身體會有什麼變化?胎兒在肚子裡正在做什麼?這些都有賴於醫護人員細心的衛教,以及孕媽咪要有願意學習和了解的態度,生產才會更加順利。」

生產計劃書中應該包含什麼呢?黃貴帥醫師舉例:「產婦可選擇較少醫療介入的方式生產,像是不需要剃毛、灌腸、產前不需要禁食、減少內診和胎兒監視器的次數等,這些細節都可以思考。」黃貴帥醫師也鼓勵孕婦參加溫柔生產相關的媽咪教室,聽取助產師、護理師和陪產員的建議,並參考其他媽咪的生產經驗等,都有助於思考自己要用什麼方式生產。 

醫療院所中的溫柔生產

在醫院服務超過10年以上,三軍總醫院產房暨產後病房護理長孫良雯指出,溫柔生產除了規畫生產計畫書之外,更重要的精髓是與陪產醫療團隊建立默契和信任感,尤其「父親」的角色更是重要,傳統的爸爸只能在產房外面焦急踱步,其實從待產開始就可以給產婦很大的力量。

以三軍總醫院而言,從單獨的待產室、護理師協助不同舒緩陣痛方式及姿勢(生產球、待產散步),或者是自由選擇的生產姿勢等,「待產→生產→產後」這三個方面都要顧及。

目前三軍總醫院致力於在醫院裡推行溫柔生產,黃貴帥醫師表示,一開始協助的住院醫師對於這樣的接生方式都很驚訝,與他們在學校受過的訓練有些不同,但在幾次的協助生產經驗下來,發現只要給予產婦合適的環境、正確的衛教,她們都能讓生產過程更順利,去年底三軍總醫院甫通過國家品質標章認證─人性化生產照顧,足見溫柔生產在醫療院所內已經是一股力量,鼓勵媽咪選擇生產的醫療院所時,可以更明確表達自己的想法,並詢問醫療團隊配合的可能。 

Part2:居家生產經驗分享

溫柔生產並非死板的方法,因此沒有特定的步驟,或者一定要怎麼做才對,但最需要的是產前知識的收集,並且尊重產婦的決定和信心,當然,也要跟家人及陪產團隊取得共識。

生產是一件私人且溫馨的事情,當宮縮來臨時,產婦會希望用自己舒服的姿勢緩解,最好是在安靜、熟悉且充滿安全感的地方,由丈夫在一旁給予協助,因此有許多產婦選擇了居家生產的方式,藉由助產師協助,實踐溫柔生產的過程。本次經驗分享特別感謝邱明秀助產師的協助,身為資深助產師的她,協助過無數產婦居家生產,讓產婦們擁有美好的生產經驗,以下皆為邱明秀助產師接生過的個案,透過他們親身的經驗分享,讓讀者更了解居家生產的感受! 

Yvonne媽咪居家生產建議

想要進行居家生產的媽咪,務必記得生產是夫妻兩人的事,若老公反對一定是出於擔心、害怕和失去,夫妻別因此爭吵,一定要經過溝通,並諮詢助產師及定期產檢,再決定是否要實踐居家生產。居家生產需要完全的正面信念與能量,老公不要輕忽自己的力量,有另一半的支持與肯定,太太們能更堅強面對生產時的不適。只要經過充分了解,居家生產能帶給家庭另一種不同於在醫院生產的凝聚力,產婦相信自己和助產團隊,生產會是很美好的一件事! 

Yvonne媽咪&Jason爹地

小檔案:第一胎在醫院採用溫柔生產,第二胎決定居家生產,BABY剛滿月。

 

Yvonne媽咪是個非常好學的孕婦,對於各種孕產和育兒知識都非常熱衷,也很認同溫柔生產的概念。

Yvonne媽咪:會接觸到溫柔生產的概念,是懷老大時去上了孕婦瑜伽,才開始了解溫柔生產是什麼,覺得這樣迎接新生命的到來,真的很棒。一開始跟先生討論居家生產時,老公曾經很強硬的反對,擔心有個萬一,中間經過很多次的溝通,以及居家生產的分享會,他的態度才漸漸軟化,最關鍵的轉捩點是我們一起去跟明秀姐深談,確認一切都會很好,老公才首肯進行居家生產。

事前我們做了很多功課,也去上了催眠生產,催眠生產最特別的地方,就是不會提到產程中的痛,會用宮縮和衝擊等字眼,讓產婦練習藉由先生的按摩和生產球等幫助,度過不舒服的產程。不知道是否因為第二胎的關係,居家生產比第一胎在醫院快,早上6點開始宮縮,9點就生完了!當宮縮頻率達到最頂點時,上一胎的經驗,是每次宮縮來襲都要忍15秒,幾乎無法承受,但第二胎因為在自己家裡,身心都比較放鬆,就覺得15秒很快就過去了,比較能夠忍受宮縮的衝擊。

當然,能夠在家順利的生產,要感謝我的陪產團隊,明秀姐的專業與親和力,讓我可以很放心的把自己交給她,還有我的基隆媽媽及哥哥梓豪幫忙照顧老大,生完的當下能充分休息,更感激我先生Jason,有了他的支持才可能有這麼美好的居家生產經驗。 

黃依婷媽咪&林書賢爸爸

小檔案:第一胎在醫院想要溫柔生產但未能徹底完成,第二胎採居家生產,BABY滿3個月。

依婷媽咪的第一胎原定在醫院進行溫柔生產,可惜因為醫院人力交接的關係,沒辦法完整落實當初在生產計劃書上的內容,因此第二胎就決定以居家生產的方式迎接寶寶。

黃依婷媽咪:相較於其他的孕媽咪,我和老公滿快就達成共識,希望能夠以居家生產的方式迎接第二胎,由於我老公本身也是醫師(非婦產科),在第一胎時對溫柔生產就很認同,希望能親手接生二寶。我是透過學習孕婦瑜伽時,接觸到溫柔生產的概念,也聽了很多居家生產的分享,和老公一起做了功課之後,覺得居家生產是很可行、我們也很想去進行的生產方式。當然,前提是產檢醫師覺得我是一個低風險的產婦。

居家生產最棒之處,就是在宮縮來臨的時候,可以依照當下的感覺去舒緩,不管是自由的走動,或是適時喝水、採趴臥姿勢等,尤其生二寶的時候產兆是出現先破水,恐怕很少醫院會允許破水的產婦到處跑。

林書賢爸爸:我第一次看到居家生產的影片時,非常震撼,新生命就該在家人的包圍下誕生,這次我也很想讓老大參與,可惜二寶出生時她正在睡覺。當時見到明秀姐之後,就更加肯定我和老婆可以做這件事,提醒想要進行居家生產的爸爸媽媽,心理建設非常重要,要確認夫妻倆有一樣的共識,其次就是要相信老婆和自己的能力。當你一路陪伴妻子,親手接生孩子,那種感動真的非常不同! 

賴維倫媽咪&林貝爸爸

小檔案:第一胎就採用居家生產,BABY快滿2個月。

許多想要嘗試居家生產的孕婦,可能會遇到另外一半不同意的聲音,但林貝爸爸卻很支持溫柔生產的理念,希望能在家裡迎接兩人愛的結晶!

林貝爸爸:我老婆在大學時代曾接觸過溫柔生產,就滿認同應該要以這樣的方式迎接寶寶,加上我自己年輕曾有動過手術的經驗,留下不好的印象,也認為生產應該是一件自然又開心的事情,就決定嘗試看看。當然,居家生產並不是匆促的決定,從老婆懷孕之後,我們就收集了很多資料,醫院的產檢也按時去做,並與明秀姐密切聯繫。

至於生產風險的部分,我當然也有考慮過,但是當決定要做之後,我就把不好的念頭拋在腦後,專注在協助老婆居家生產的事情上,像是老婆每週做兩天瑜伽、幫忙勤做會陰按摩等,除了確定老婆的狀況能進行居家生產外,我也準備了很多器材,連氧氣罩和氧氣筒都備齊了。

而在老婆開始感覺到宮縮,一直到生下寶寶,其實過了滿久的時間,這期間不舒服的時候,她可以坐著、站著甚至坐在馬桶上,用任何她覺得舒服的姿勢,而我就在一旁給予她希望的協助,不管是心理上或要移動物品等,一直到BABY生出那一刻,我親眼看兒子滑出產道,並且親手接生我們的寶寶,那種感覺真的無可言喻!

不過也因為兒子的頭圍比較大,讓老婆比較辛苦一點,當下慶幸是在家裡生,若在醫院產婦不能隨意活動,可能會更不舒服。

包含產前接觸溫柔生產,一直到真的陪伴老婆生產的過程中,覺得這是很棒的經驗,生孩子應該是很溫馨自然的事情,感覺我和老婆、兒子之間的連結,也變得更緊密了。 

陳姮如媽咪&王心立爸爸

小檔案:第一胎就採用居家生產,Baby滿6個月。

姮如媽咪和老公透過原住民歌手以莉‧高露的臉書分享,開始接觸溫柔生產,後來姮如媽咪所參與的瑜伽教室中,也有媽咪分享居家生產的經驗,都讓姮如媽咪和老公對居家生產躍躍欲試。

王心立爸爸:我自己和老婆其實都是醫院的護理師,很了解醫院的流程和人力分配不足,雖然醫療人員都盡力了,但大環境因素造成很難做到盡善盡美,尤其當時老婆有一度早期宮縮去掛急診,綁上胎兒監視器之後,老婆怎麼躺都不舒服,覺得宮縮好一點了,很想快點回家,醫護人員也只能要求她躺到規定的時間才能走,這段時間反而讓她更不舒服;有了這次經驗後,我們想在家生產也許能讓老婆以更舒服、安心的方式迎接寶寶。

我們比較嚮往崇尚自然的生活方式,對居家生產一直很心動,但又有些不安,因此決定到花蓮找明秀姐,當時在助產所看了居家生產的影片,我們感動地不得了,甚至淚流滿面,明秀姐還嚇了一大跳呢!

決定要在家生產時,已經滿接近老婆的預產期了,但因為我們持續都有在做功課,產檢的數值也很正常,所以事前的準備足夠,也能不慌不忙地進行居家生產。執行居家生產時,老婆宮縮的時間不短,在明秀姐的指導下,我們很順利地迎接寶寶!

這次經驗讓我體認到,居家生產時老公要肩負重責大任,創造適合生產的環境給老婆,說真的是體力的大考驗,但是那種一起參與生產、親手接過孩子、幫孩子斷臍帶的感覺,真的很令人感動。當我跟友人分享這段經過時,都會舉例子,到院生產就像跟團出國旅行,居家生產就是自助旅行,自助旅行要做很多功課,也要考慮所有可能發生的問題,但每一個過程都有屬於你們和孩子的獨特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