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生產> 哺乳> 孕期提升免疫力‧預防生出過敏兒:孕前防護對策

孕期提升免疫力‧預防生出過敏兒:孕前防護對策

照顧過敏兒實屬不易,雖說後天環境可以經由人為力量改善,但通常夫妻雙方之中,只要有任何一方為過敏體質患者,生出過敏兒的機率就會高達三分之二,因此,在懷孕以前最好先了解自己是否有過敏體質,並積極治療、避開過敏原,未來才能讓胎兒處在越安全、健康的生長環境。

如何知道自己是過敏體質?

徐世達醫師表示,為檢測出過敏原,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抽血檢驗「過敏原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另一種則是皮膚測試,將過敏原放在皮膚上面,像是塵滿、雞蛋、牛奶等物品放在手上,靜待20分鐘後,若皮膚有紅腫現象,就能知道什麼東西是過敏原。

不過,如果患者沒有呈現臨床過敏疾病,就不必進行篩檢,只要從居家環境清潔及食用新鮮食品做起即可。 

簡易判斷自己是否為過敏族群

過敏性鼻炎的臨床症狀:打噴嚏、鼻塞、流鼻水,好發時間為早晨及晚間,症狀雖然來得快,但好得也快;異位性皮膚炎的好發族群則為:1.孩童期即呈現嚴重皮膚炎。2.有異位性皮膚炎家族史(合併有氣喘及過敏性鼻炎)。3.異位性皮膚炎曾經在1歲以前發作。 

 

生產方式也會奠定寶寶體質

以往曾有報導指出,氣喘患者的腸道益生菌,比起一般人還要少;其實,腸道益生菌的多寡,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會因為母親的生產方式受到影響。

徐世達醫師指出,在自然產的過程中,胎兒會受到擠壓及擴張,這些壓力將刺激胎兒擠出肺部羊水,並使胎兒產生類固醇及腎上激素,可讓胎兒的肺部較早趨於成熟,有助於早日學會以口鼻呼吸;且人類的產道及腸胃道能夠自然分離出益生菌,當胎兒經過產道時,附著在產道表面的乳酸菌及比菲德氏菌等益菌,也會快速在胎兒的腸道中滋生,提升免疫力;因此,為了要讓寶寶擁有良好的免疫力,其實,孕婦採取自然產的方式,就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提供寶寶許多益生菌,這也是為何醫界如此提倡自然產的因素之一。

剖腹產出生的寶寶,則無法受到這些具有好處的刺激,在沒有屏障的狀況下,一出生後還會接觸空氣中的細菌,才會有剖腹產寶寶較易過敏的說法出現。 

補充益生菌的三大關鍵期

為有效降低寶寶的過敏反應,除了在計畫懷孕前就要多攝取益生菌之外,懷孕之後,也要把握三個關鍵時期補充體內的益生菌數量,分別是產前、產後和哺乳。在生產前的4~6週,準媽媽就可以開始利用飲食吸收好菌(例如優酪乳或富含益生菌保健食品),讓產道及胃腸道充斥益生菌;邁入產後及哺乳階段,也要持續補充,益生菌才會經由乳汁不斷進入寶寶體內,調整寶寶體質,藉此降低往後罹患氣喘及代謝性疾病的機會。徐世達醫師表示,三個關鍵時期缺一不可,若媽咪僅在產後才開始補充益生菌,就算寶寶是經由自然產的方式出生,也無法獲得足夠益生菌。 

益生菌可降低過敏反應

人體的腸道會自然分解出數種菌落,這些菌落在感染人體的同時,且不會使人體產生疾病,反而可降低腸道酸鹼值,又能夠在腸道上皮細胞形成保護作用、抑制壞菌成長,便統一稱之為「益生菌」。一旦增加益生菌的數量,除了可以維持腸道菌叢平衡之外,也能刺激免疫細胞活性化,進而降低過敏反應。 

懷孕前應戒掉冰品

如果家族有過敏病史,且當初母親曾在懷孕期間發生過敏的女性,很容易遺傳其母親的體質,因此,孕婦務必要對某些容易致敏的食物忌口,避免這些食物的成分透過胎盤影響到胎兒,並建議女性在懷孕之前,就開始藉由食物及藥物來調整體質、控制病情。

以傳統中醫的觀念來看,為減緩過敏症狀,作法為「先驅邪,再補氣」,應該先驅除體內的風寒邪氣,再增強免疫力。患者平時就不應該多吃冰,一旦吃冰,會降低體內溫度,影響氣血循環,將會更容易引起流鼻水與打噴嚏等症狀。彭溫雅醫師表示:「雖說有些西醫認為過敏和吃冰沒有直接關聯,不過,吃冰之後會使內臟溫度下降,影響肺氣循環,貪涼和愛吃冰品易使寒氣入侵,讓過敏性鼻炎患者的症狀加重,同時反覆發作,如果進一步影響到脾胃功能,導致腸胃吸收不佳,在面對某些不易消化的食物時,身體就會常態性地出現不適現象,進而增加更多過敏原。」 

以天然食材調整體質

要減少過敏反應,除了少吃生冷食品之外,攝取的食物應以溫和的天然食材為佳,以鼻過敏的患者為例,寒性體質的人可多吃蔥、薑、桂圓等屬性溫熱的食物,熱性體質的人則可以多吃綠豆、薏仁等屬性偏涼的食物;有皮膚過敏的患者則建議多吃紅棗及土茯苓燉補。 

妊娠性蕁麻疹並非典型過敏

有些準媽媽並沒有過敏的家族遺傳史,但在懷孕過程中,會出現與一般過敏患者相同的蕁麻疹,若氣候越乾燥,症狀也隨之加重,常常使孕婦無法忍受有如萬蟻鑽洞的搔癢感,便動手去抓患部,出現濕疹、丘疹或紅疹等現象。

彭溫雅醫師指出,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狀況,是因為懷孕時體內的荷爾蒙變化,讓孕婦身上有許多部位都處於水腫狀態,同時懷孕時全身陰血聚積以養胎,容易產生陰血虧虛的症狀,在加上腹中胎兒阻礙了母體的臟腑運化,如果循環不好,身體水濕分布受阻,容易使水分積於一處而無法流動,聚而為「痰濕」,就會出現類似身癢等姙娠蕁麻疹等情形;不過,孕期蕁麻疹的症狀雖然與過敏患者大同小異,發生原因卻不盡相同,如果產後自然恢復,媽咪也不用太擔心寶寶成為過敏患者。

她也補充說明:「脾胃是『運化水榖』的臟器,脾胃不好的患者,調節水液代謝的功能不佳,無法順利將水分排出體外,因此建議過敏患者平時就應該少吃甜食、避免暴飲暴食、減少胃熱的產生、減輕脾胃運化的負擔;一旦減少體內水分滯留的情況,也能減少蕁麻疹的發作機會。」

不過,有些人是剛好在懷孕期間才首次出現異位性皮膚炎的現象,卻錯將異位性皮膚炎當成妊娠性蕁麻疹,且在不自覺中不斷接觸過敏原,導致症狀越來越嚴重。萬一碰到這種情況時,可以先從疹子的好發部位去推斷,若是單純的妊娠性蕁麻疹,通常只會出現在肚皮周圍及四肢;但若是異位性皮膚炎所引起的蕁麻疹,全身上下都有可能出現紅疹。她表示,不管是哪種原因,建議準媽媽都要儘量避免接觸塵螨、海鮮或雞蛋等常見的過敏原,畢竟讓自己處於越單純的環境下,懷孕時也較無後顧之憂。 

非過敏體質也須提防

彭溫雅醫師指出,擁有過敏體質的人,基本上先天就帶有這樣的遺傳因子,但出生之後是否就一定會發作,兩者並不能畫上等號。如果在平時調好體質,擁有規律的飲食及運動習慣,就可減少過敏原傷害,進而減少或延緩過敏發作的時間,就算不曾發作過的人,也要謹守這些生活原則,才可避免防不勝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