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生產> 哺乳> 孕期提升免疫力‧預防生出過敏兒:過敏原介紹與Q&A

孕期提升免疫力‧預防生出過敏兒:過敏原介紹與Q&A

每個人在忙碌一整天後,都希望回到溫暖可愛的家中,但如果居住空間變成過敏製造場所,可就一點都不健康了!在經過抽血檢驗,確定過敏原後,建議媽咪可針對過敏原進行居家環境的除敏大作戰!

吸入性過敏原-黴菌、蟑螂

黃立心醫師表示,常見的吸入性過敏原除塵蟎外,其次是蟑螂,蟑螂是夜行性生物,喜歡待在排水管、下水道,當媽咪看到1隻在家中橫行的蟑螂,代表下水道可能有720隻躲起來的蟑螂,常見包括身長1.5公分的德國蟑螂,以及3~4.5公分的美國蟑螂,其屍體、分泌物、排泄物都是過敏原。 

黴菌,是真菌的一種,大小不過1~10微米,其釋放的孢子隨風飛揚,會造成氣喘或是其他過敏症狀。只要是環境潮濕的地方,都容易產生黴菌,尤其是腐木、植物、窗戶、落葉等處都容易累積,而且一般人也很容易忽略黴菌的存在。 

最可怕的居家過敏原-塵蟎

黃立心醫師表示,如果媽咪有過敏或是家庭成員有人過敏,那麼一定要注意過敏界最可怕的過敏原塵蟎,台灣最常見的過敏原莫過於塵蟎,幾乎有9成以上的家庭都有塵蟎,其中約有80%對塵蟎有過敏反應,塵蟎的排泄物、分泌物、卵、屍體上的半胱胺酸水解酶都是製敏物質,不但和鼻過敏、氣喘有關,也與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結膜炎有關。

塵蟎有8隻腳,平常用肉眼是看不清楚的,台灣常見的塵蟎有16種之多,其中以屋塵蟎、粉塵蟎最多,最適宜的生長環境是在攝氏22~26度,相對濕度70%~80%以下,台灣長期潮濕,無怪乎過敏機率如此之高,居家中的灰塵、床單、床墊、枕頭巾、窗簾、絨毛娃娃、沙發、衣櫥、舊報紙等,都容易累積塵蟎,且塵蟎是靠人或動物的皮屑、毛髮過活,一個成人平均會掉落1~2公克的死皮組織,別小看這個數字,這樣就足以養活一百萬隻塵蟎了! 

可愛的過敏原-貓、狗等有毛寵物

黃立心醫師表示,貓、狗、兔子、鳥等有毛的寵物較容易誘發過敏,可能是對牠們的唾液、皮脂腺、肛門腺體、尿液敏感。尤其是貓咪,牠所造成的過敏強度排第一,研究發現,貓咪的唾液粒子小至0.5~2.5微米,是超強過敏原,不但會飄在空氣中,也會附著在衣物、地毯、窗簾、寢具。

如果媽咪本是過敏體質,天天抱貓狗或是親吻貓咪臉部的話,很容易誘發氣喘反覆發作,同時這些寵物的皮毛屑也是塵蟎食物來源,又加上貓狗食物、糞便也都是蟑螂喜愛的食物,如果飼養寵物,要不定期清理環境的話,呼吸道在貓狗毛、塵蟎、蟑螂的持續刺激下,很容易引發過敏症狀,因此,建議孕媽咪在胎兒免疫力系統發育(懷孕12~16週)前,先將貓、狗送到親友家寄養,等寶寶出生後再接回來,若要養寵物,也要定期清理居家環境,注意飲食衛生條件,避免蟑螂、塵蟎滋生! 

有過敏體質不等於發病!

有過敏體質與發病是兩回事,因此,媽咪從懷孕就要開始打造低敏環境,並且持續至寶寶出生後,仍要繼續維持清潔環境,根據研究,只要能在寶寶2歲前,避免誘發過敏反應,未來過敏體質發病的機率也會大大降低! 

飼養有毛寵物要小心

黃立心醫師表示,根據研究,若家裡養貓、狗等有毛寵物,確實容易誘發過敏反應,因此,媽咪懷孕期間最好避免飼養,如果已經飼養寵物,建議媽咪每週定期幫寵物洗澡和清理毛屑。儘可能將寵物飼養在室外,尤其是寢室更應全面禁止進入,因為寵物的毛皮也是塵蟎的溫床!家中建議不要有地毯、壁毯、厚窗簾布等容易累積貓狗毛過敏原的厚布料,每週2~3次以強力吸塵器吸地板、牆角,並持續使用HEPA濾網空氣清淨機,碰觸過寵物的衣服也不要穿到寢室內,避免過敏原跑到床上!

認識居家常見的過敏原後,趕快趁著假日打掃時,徹底消除過敏原,才能打造對媽媽寶寶都好的低過敏環境! 

孕媽咪的過敏症狀不可放任不管!

改善居家環境是過敏最好的特效藥,但孕媽咪如果已經出現過敏症狀,也不能放任不管,現在很多媽咪擔心吃藥會影響腹中胎兒,而選擇不吃藥,這是錯誤的觀念!當孕媽咪受困於過敏症狀時,無論是生理、心理反應,都會影響腹中胎兒,因此,建議過敏體質發作的媽咪,一定要尋找專門治療過敏的醫師,服用醫師開立的過敏藥,控制病情,才能避免寶寶日後致敏的機會! 

消除塵蟎有撇步

黃文心醫師表示,塵蟎喜歡潮濕環境,相對濕度70%~80%,因此,家中濕度建議控制在55%~60%以下,塵蟎就無法存活,除了擺放濕度表監測之外,也要在家中放置除濕機或有HEPA濾網空氣清淨機、吸塵器,且空氣清淨機、空調的濾網一定要定期更換,每週2~3次以強力吸塵器吸地板,之後再以濕抹布擦拭。

塵蟎最喜歡躲在有孔洞的地方,棉被、枕頭、地毯、沙發,都是塵蟎的藏身之處,尤其媽咪睡覺的地方也是塵蟎最愛的溫床,建議媽咪儘量2週一次,以55℃的熱水清洗床套、被套、枕頭套及家中織品,固定1週拿到戶外曝曬太陽,以殺死塵蟎,最好是購買防蟎寢具,如此可減少棉被、枕頭、床墊內的塵蟎滲漏出來,而針對無法清洗的用品、織品,則儘量避免使用。孕媽咪之後也要為寶寶添購防塵蟎的嬰兒床墊及棉被,另外,建議寢室內也不要有絨毛玩具或是玩偶,避免塵蟎滋生。 

居家建材也要注意! 

地板儘量使用木質或石材地板,並且減少使用地毯、壁毯、厚窗簾等容易累積灰塵的厚布料,或是經常乾洗,椅子以木材或金屬製為主,沙發椅、木椅或皮沙發為主,儘量避免挑選布質沙發墊。牆壁、地板若有漏水的地方需儘快補漏,臥房的天花板和牆壁不要貼壁紙,避免吸濕,增加塵蟎滋生機率。 

(推薦文章:全台媽咪票選愛用空氣清淨機第一名!「Honeywell小純空氣清淨機」榮獲年度菁品大獎.用心守護全家大小的呼吸健康

避免黴菌、蟑螂有效招

黃立心醫師表示,廚房是蟑螂的大本營,一定要落實廚房清潔,每餐食用完畢,須馬上清理菜餚殘渣,廚餘立即密封或是倒掉,地板也需清潔。蟑螂最愛沿著下水道或排水孔進入家中,尤其是晚上睡覺前,媽咪應不厭其煩地將廚房、浴室、地板、洗臉盆出水孔蓋住,或是以細濾網隔住,而地板、牆壁接縫、紗窗或孔線出入孔,也應使用矽膠填補,並放置滅蟑餌劑於牆角、管道出口。避免餌劑刺激過敏,媽咪也可以自製滅蟑餌劑,以硼酸1盒,混和奶粉1匙、砂糖1匙、洋蔥末250公克,搓成球狀數10顆,風乾後即可使用。

濕氣是黴菌生長第一要素,所以除濕機是相當重要,濕度最好控制在50%以下,此外,使用HEPA濾網空氣清淨機,可以幫助過濾空氣中的黴菌孢子!居家環境包括窗台、冰箱橡膠黏貼處、浴室隔板、洗臉台下、冷氣機排水管等黴菌易生長處,應每週以漂白水擦拭,以去除黴菌。 

過敏大小事Q&A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長大,尤其深受過敏所擾的家長,更是殷切盼望孩子別遺傳到自己的體質,或是能夠順利延緩發作的頻率與病情。以下是一些常見的過敏相關問題,不管是孕前、懷孕中或是產後,只要媽咪做足後天的努力,也能讓寶寶遠離過敏。 

過敏發作之後,能完全復原嗎?

從西醫角度來看,一旦過敏的「機制啟動」,就無法完全復原,必須藉由飲食、藥物、環境等方式,減緩發作次數與病情程度;而中醫則認為過敏是一種現象,患者必須想出辦法與這種現象和平共存。但不管是哪種說法,總括來說,只要曾經發生過敏現象,往後就會有反覆發作的機會。

彭溫雅醫師指出,不管是中醫或西醫,第一步都會建議病患在懷孕前先找出致敏物質,並儘量避開這些物品,讓過敏症狀能儘早復原,之後再利用運動、飲食等生活習慣,調整好自己的體質,未來才有機會讓胎兒遠離過敏。 

發生過敏時,打針會好得比較快嗎?

彭溫雅醫師表示,如果過敏反應太嚴重,打針的確能馬上抑制身體的發炎反應,但如果依舊持續接觸外來的過敏原,身體還是會處於很發燒的狀態,並無法完全根治,待下次碰到過敏原時,又會發生同樣的狀況。

她建議,如果生活環境中,過敏原無所不在,例如家中開花店,會對花粉過敏,但又怕打針會影響到腹中胎兒,就可以改用穴道按摩的方式,早上起床時先喝熱開水,並且按摩鼻部的迎香穴、鼻通穴、合谷穴,再用溫水刷牙洗臉,保持肺經、的溫暖,能有效舒緩鼻過敏的發作頻率。 

寶寶出生後,應如何調整他的飲食?

徐世達醫師表示,如果父母雙方都曾經出現過敏症狀(例如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及氣喘),寶寶未來也有高達八成的機率會發生相同的情形,因此遺傳正是導致嬰幼兒往後是否成為過敏體質的一大關鍵因素。

(推薦文章:預防孩子過敏從孕期開始打底,打造抗敏環境不嫌早!

遺傳因素固然不可抗力,但寶寶的體質並不會就此不變,飲食可以在有限的範圍內幫助寶寶調整體質,減緩過敏反應,家長可給予寶寶富含抗氧化功效的新鮮蔬果及含有維生素的食物,預防自由基對人體的傷害;不過,他也指出,待寶寶成長至3歲以後,食物輔助的效果開始會降低,除了繼續維持健康飲食之外,爸爸媽媽應注意,寶寶生活環境中是否存在一些致敏物質,最常見的莫過於空氣汙染、塵蟎及塑化劑等,只要持之以恆避開這些容易引發過敏反應的因素,就算當初寶寶不是經由自然產的方式出生,也可以讓寶寶在舒適的環境下健康成長。 

台灣最常見的過敏原是什麼?

徐世達醫師指出,台灣最常見的過敏原即為塵蟎,像是貓狗等有毛寵物,或是堆積灰塵的骯髒環境,都可能引發過敏免疫反應,甚至連黴菌也是常見過敏原之一,相較之下,反而食物過敏原較少。一旦過敏,就可能因為天氣變化、溫度、溼度、悶熱及流汗而對身體產生影響,若天氣已經能影響皮膚的過敏情形,其實就代表過敏狀況相當不穩定了。另外,像是化學刺激物也是刺激過敏免疫反應之一的兇手──例如前陣子討論得沸沸揚揚的塑化劑,除了生殖系統外,影響最大的其實是免疫系統;有些新衣服上也含有甲醛,所以當爸爸媽媽幫寶寶買了可愛的衣服回家之後,要記得先清洗過後才給寶寶穿。

(推薦文章:更多育兒小撇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