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兒> 嬰兒照護> 讓bobo動起來,活用大小肢體:生活篇

讓bobo動起來,活用大小肢體:生活篇

就算是成年人,也可能不小心一個轉身就撞倒物品,既然大人都可能會犯錯,當然要給孩子更多的空間!台北市吉利幼兒園園長柯秋桂表示,3歲以前的孩子,應該要有很多犯錯的機會,需要爸爸媽媽放寬心看待。

少一點「不可以」‧出門動一動

爬櫃子、鑽椅子、跳沙發……,相信這是許多家庭每天上演的劇情,爸爸媽媽就算喊了一百遍的「不可以」,孩子們依然故我。現在育兒的環境和以往大不相同,不再有廣闊的院子可供孩子們活動,一般公寓的住家空間有限,bobo在屋子裡也只能找家具的「麻煩」,只要在人力支援許可的情況下,讓孩子多到戶外活動,或是找社區公園、親子館等,安全空曠的地區讓bobo活動。

 

1歲之後‧好奇心旺盛

從爬到站,加上能夠走路移動,改變了寶寶看這個世界的角度,更激發了孩子的好奇心,這時已有抓握的能力,會想要自己吃飯,但因為寶寶的手眼協調、及對自己身體的空間知覺還沒有發展好(無法將食物對準嘴巴),食物一定會掉滿地。

柯秋桂園長建議家長,首先要選擇好用的餐具給寶寶,有耳朵的小碗、大小適中的湯匙,接下來就是需要一點陪伴與等待,讓孩子練習吃飯,吃完再一起收拾,不要嫌髒就一直餵他吃,否則以後孩子可能就不肯自己動手吃飯。 

 

2歲寶寶‧想要自己做

俗話說:「2歲貓狗嫌。」用來形容2歲的bobo有多麼「難搞」。這時孩子的自我意識出現,柯秋桂園長表示,孩子在一些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上,已經能夠應付,就會更想自己動手做,或是孩子想幫忙時,有限度地讓他插手,例如摺衣服時想幫忙,可以拿小毛巾給他摺,不要立刻澆熄他的「熱情」。同時,孩子這時很喜歡規律的事物,因此讓他明白物品要如何歸位很重要,可以介紹他認識各種物品的「家」,也正是教他自己收拾玩具的最好時期。 

Tips

2歲可以做洗手時搓手的動作,但是還洗不乾淨,家長要從旁協助,大概要到2歲半才能獨立完成洗手。 

3歲以上‧收拾玩具

滿3歲的寶寶已經有較強的記憶和邏輯思考能力,因此可以分辨玩具應該歸位在哪裡,教孩子收玩具是很漫長的過程,建議從2歲就開始練習,一旦養成習慣,他們就能自動收拾了;否則,長大後,就很難要求孩子主動把玩具收好。另外,在陪伴孩子遊戲或收拾時,家長也可以觀察孩子對動作的順序是否有邏輯,若請bobo去拿球給媽咪,再到椅子上坐好,有的孩子會拿了球之後就去坐好,卻發現媽咪離自己好遠,沒辦法拿球給媽媽,而這就是孩子對於肢體動作順序的記憶和邏輯,還不是很熟練的緣故,不過這是可以透過練習來補強。 

收玩具‧收納別太複雜

有些媽媽抱怨孩子都不自己收玩具,但仔細詢問之下才發現,媽咪收玩具的方式太複雜了,玩具箱放在衣櫃裡,又要先開門、開衣櫃,還要把箱子拖出來,再分門別類將玩具擺進去,孩子根本做不來!柯秋桂園長表示,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盒子或罐子區分,bobo只要放進去蓋起來,再拿到指定的地方放即可,簡單的收納法可提高孩子收拾的動機,有賴於家長的巧思和規劃。 

謹慎挑選保母&幼兒園

柯秋桂園長提醒,為了讓孩子有足夠的空間伸展肢體,家長在挑選保母和幼兒園時,必須注意環境的空間大小及其陳設。保母家裡是否夠大?家具安排是否能讓孩子有較大的活動空間、是否安全?幼兒園的設備如何?是否安排戶外活動的課程?附近是否有安全的公園等,都是家長需要考慮的重點。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

戶外活動是孩子童年中最珍貴的回憶,可以讓孩子恣意揮灑,柯秋桂園長強調,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有陽光、風、雲朵和各類動植物,引發孩子更敏銳的感官知覺,透過家長的引導,陪伴孩子觀察外在事物、自然的變化,能培養孩子敏銳的觀察力─孩子會發現公園哪棵樹剛長出了嫩芽,哪幾棵樹在冬天葉子會全部掉光,大自然的養分將會滲透、滋潤孩子的身、心、靈,這是任何室內教具都無法取代的! 

肢體活動地點選擇

如果覺得家中的空間太小,目前台北市的行政區內設有親子館,裡面有許多遊戲教具或空間,都可以免費使用,也已經考慮到安全,另外也有付費的私立親子館,有些是專為幼兒體能活動設計,家長在時間和財力可以配合的情形下,也可以帶孩子去。在週末的時候,國小校園都會開放,操場、盪鞦韆和攀爬架,都是非常適合孩子練習肢體活動的遊具。

另外,社區公園也是滿好的選擇,柯秋桂園長提醒,通常公園內的遊具不會分齡,家長需要先判斷是否適合孩子玩,如果孩子比較小,攀爬架或是比較高的翹翹板、溜滑梯,就要避免讓孩子單獨去玩。另外,很多家長覺得危險的盪鞦韆,其實是很好的前庭刺激遊具,也是孩子平日較少有機會能接觸到的,附近公園若有此設施,不妨多帶孩子去玩,不過提醒家長,孩子在玩時必須陪在他身邊,注意他的安全,若孩子年齡較小,爸媽可以扶著他坐在鞦韆上,從後面輕輕地推,如此,孩子既能享受擺盪的感覺,家長也能兼顧他們的安全!

玩累時‧可給靜態活動

家長覺得孩子非常好動,不過仔細觀察,仍會發現寶寶的體力其實有限,有時候活動過量,反而會讓他們因為過累而吵鬧,大人可就平日對孩子的觀察,安排適量的活動,另外也可以規劃一些靜態的活動,像是看故事書、拼圖、畫圖、剪貼、堆積木等,可讓孩子練習小肌肉動作和靜下來學習。 

戶外活動‧家長請多參與

柯秋桂園長舉自身觀察到的例子,當他在公園陪幼兒園的小孩玩時,看到有家長帶著孩子來玩,卻放任孩子獨自玩遊具,自己則在一旁埋首於手機或平板電腦忙著當「低頭族」!過程中,孩子幾次因不懂玩法,或衝跑於遊具間,而險象環生。因此,在此仍特別要提醒家長,好不容易帶孩子去戶外活動,就要留心、陪伴孩子,如此孩子才能有「品質」、又能「安全」地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