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急救,醫院準備好了嗎?
每個媽咪都希望寶寶能平安地出生,然而在生產過程中,對母體和胎兒來說仍有些風險,還是可能因為無法預知的突發狀況,造成胎兒窘迫或生產窒息等需要急救的情形,這有賴第一線接生醫謢人員的觀察、反應與緊急處理,是寶寶存活與未來發展的關鍵。
新生兒急救的必要性
胎兒要通過生產的考驗,才能健康地生存下來,然而許多家長會有疑問,為什麼產檢時沒問題,生產時又有不同狀況呢?林口長庚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林瑞瑩醫師表示,不論是自然產或剖腹產,生產本身就帶有風險,母體和胎兒隨時都在變化,產檢無法百分百保證生產順利。舉例而言,在寶寶完全娩出母體前,胎兒還是要靠母體的胎盤和臍帶給予血液和氧氣,因此生產時若有胎盤出血的情形,除了媽媽的血液之外,包含胎兒的血液也會流失,就會造成胎兒的血量和血壓都不足。
另外一個常見的狀況,則是胎兒的臍帶脫出,是指生產時寶寶的頭應該最先娩出,但在胎頭下降時,臍帶卻正好卡在產道口,使得胎頭壓到臍帶,應該供給寶寶的血液被阻斷;或者生產過程中因為臍帶繞頸、纏繞到胎兒其他肢體,讓胎兒在分娩的過程中無法得到足夠的血液和氧氣,進而造成寶寶出生時需要急救的狀況。這些生產時可能遇到的緊急狀況,就需要醫護人員的警覺,並且立即做出處置,才能搶救新生兒。
林瑞瑩主任表示,新生兒大部分因在生產過程中所遭受缺血和缺氧性的傷害,必須要給予適當的急救,當媽媽的狀況有問題,血流無法給胎兒身體上各種器官與構造的需要,或血液裡面的氧氣不足,同時會影響使得胎兒缺氧,因此在臍帶還沒有斷之前,血液和氧氣依然透過母體供給,此點相當關鍵。
醫護人員必須接受課程訓練
對於專業的醫護從業人員來說,新生兒急救的步驟並不複雜,重點是必須和時間賽跑,在第一時間察覺並給予新生兒協助!林瑞瑩主任指出,許多用功的媽媽了解「阿帕嘉分數」的意義,是在寶寶出生後的第1分鐘和第5分鐘要評估活動力,但新生兒急救更是分秒必爭,在寶寶出生後每30秒就要評估一次,若發現呼吸、肌張力、心跳或膚色(血氧)等項目,任何一項不到標準,就必須馬上給予急救!
目前國內新生兒急救訓練由新生兒醫學會統籌,規畫所有新生兒急救課程的進行,需要一整天的講解和實作,始能習得新生兒急救的技巧。林瑞瑩主任強調:「不要小看這些急救的技巧,往往只要有正確的處置,寶寶日後的發展和健康都會有很大差異,尤其在大型教學醫院常會接到後送的新生兒,通常第一時間得到正確急救的寶寶,和關鍵那幾分鐘沒被協助的孩子,之後的健康狀況是天壤之別。」
國內現況.偏遠地區較缺乏
既然新生兒急救的訓練如此重要,國內的醫療院所都準備好了嗎?林瑞瑩主任指出,媽媽們不必太焦慮,認為一定要到教學醫院生產,目前並不建議這樣的做法,且教學醫院也無法容納大量產婦。
現在的區域醫院護理人員都具備新生兒急救的能力,較有規模的婦產科診所或醫院,在接生時也有小兒科醫師待命,所有的小兒科醫師都經過完整的兒科訓練,新生兒急救當然是他們的專業之一,因此家長不用太過擔心。
在人口稠密、高度發展的都會區,孕婦和產婦都毋需煩惱,但在偏遠的離島或山區,或者醫療院所人力不足的鄉鎮,就必須加強額外的訓練。林瑞瑩主任表示:「北中南部許多醫學中心,都會開設院內護理人員和醫師的訓練課程,這些訓練課程往往名額有限,能讓其他醫院或單位參加的機會不多;林口長庚觀察到地方上有此需求,特別在去年九月開設院外新生兒急救訓練課程,讓他院護理同仁來上課。」
新生兒急救的內容
林瑞瑩醫師表示,新生兒急救的重要性和內容,大部分的情形可以想像成「寶寶在生產時受到一些不可抗力的阻礙,造成呼吸或心跳有些不順,這時需要專業醫護人員即時給予正確的協助,寶寶的心臟就能繼續鼓動、呼吸也能順暢。」因此,新生兒急救內容中,保溫、呼吸和循環,是最重要的三個部分。
維持寶寶體溫
通常在進行接生寶寶的醫療院所的產房內,都會看到新生兒處理台,首先會在新生兒處理台上將寶寶身上的水分擦乾,處理台上設定維持新生兒體表在攝氏36〜37度左右的溫度,同時對寶寶心肺功能進行最初步的評估和處理。
協助呼吸
第二步就是清除寶寶的呼吸道,將寶寶的頭擺正,以抽吸管將口鼻內的分泌物、羊水等液體清出來。這時寶寶若沒有自行呼吸,醫護人員會先輕拍寶寶腳底、輕搓背部,刺激寶寶呼吸;若刺激後寶寶還是不能有效呼吸,就必須用面罩搭配甦醒球,以正壓輔助呼吸幫助寶寶,如果還是無效,最後一步是必須要插管,務必讓嬰兒正常換氣。
促進正常循環
新生兒的心肺功能包含呼吸和血液循環;如果寶寶在接受刺激後,無法自行呼吸、心跳速度也過慢(1分鐘不到60下),就必須在正壓輔助呼吸的情況下,同時進行胸外心臟按摩。正常新生兒的心跳在每分鐘120至160下,因此每3下的胸外心臟按摩後,必須緊接著1次正壓輔助呼吸;這樣三比一的循環,一分鐘要做90次。若遇到比較嚴重的情況,寶寶一開始心跳就是零,或是停止做胸外心臟按摩,心跳就馬上慢下來時,這時就需要使用強心的藥物,協助寶寶的心跳恢復正常。
媽咪必備急救常識
上述的新生兒急救內容,雖然是專業醫護人員才會用到的知識,通常是在新生兒剛娩出時,較容易遇到的突發狀況,但林瑞瑩主任也提醒,在月子期間,這時寶寶的狀況還不穩定,有時也會遇到寶寶突然缺氧、臉色發黑,甚至是心跳過慢的情形,這時該怎麼辦呢?
林瑞瑩主任強調,這時家長的急救處置就很重要,如果發現寶寶的心跳過慢、呼吸停止,必須在救護車趕到或到達醫療院所前,先給寶寶第一時間的急救,以下說明媽咪可以進行的急救步驟:
1.正壓輔助呼吸和胸外心臟按摩相較,後者比較重要,若只有一人可以協助寶寶,應直接做胸外心臟按摩。
2.胸外心臟按摩的定位點,位於寶寶胸骨(胸腔正中線)下1/3處,即兩個乳頭連線以下,避開劍突處即可。
3.按壓方式為環抱式,家長左右手四個手指互扣環繞在寶寶背部,以拇指按壓,壓的深度要到達整個胸廓的三分之一,必須直接擠壓心臟,手指加壓時血會從心臟擠出去,鬆開時血液才會流進來,幫助心臟血流繼續循環。
4.若有兩人可幫助急救,可以先清除寶寶呼吸道後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代替正壓輔助呼吸),施救者輕輕將寶寶鼻子捏好,整個嘴巴罩住寶寶嘴巴並且吹氣,同樣以三比一的速度進行,1分鐘做90次。
記得清除寶寶的呼吸道!
寶寶的心跳速度可透過觸摸胸部偵測,然而有時候嗆奶,鼻子和口咽部都會有分泌物,記得先將呼吸道清乾淨,除了可用吸鼻器之外,家長可在手指上套著紗布或毛巾,直接用手把堵住的東西挖出來。
需要注意的高危險群
除了生產時無法預料的風險,若產檢時就被醫師歸類為高危險妊娠的孕媽咪,即預知在生產時風險較高、較大機會有突發狀況,就建議到醫學中心生產,完整的設備和專業醫療人員,能儘量降低母體和胎兒在生產時遭遇的風險。例如:胎盤早期剝離、前置胎盤等,都會造成生產時胎盤流失血液,或是高血壓、妊娠糖尿病、有子癇前症的孕婦等,都屬於高危險群,務必與接生醫師仔細討論。
正確急救擁有寶寶健康
林瑞瑩主任提醒,新生兒急救可貴在即時和給予正確協助,一般出生的寶寶,會需要進一步的呼吸刺激,甚至是正壓輔助呼吸的情形,佔所有新生兒不到十分之一;若有需要最高階的急救插管、強心藥物和胸外心臟按摩者,大約才佔所有寶寶的百分之一,因此媽咪不需要太過焦慮。
但若需要初步刺激的孩子,沒有被觀察到而進行正確的處理,出生後好幾分鐘內,一直處於沒有好好呼吸和心臟跳動的狀態,就可能讓情況短時間變得危急!進行正確的新生兒急救之後,十分之一需要初步處置的寶寶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都能和一般健康孩子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