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親子教養> 豐富五感經驗‧培養多元能力:好處篇

豐富五感經驗‧培養多元能力:好處篇

(2019.1.29更新)親近自然,其實是人類的本性!特別是幼兒,對於大自然的奧秘與神奇往往充滿了高度探索的興趣,因為大自然就像取之不盡的百寶箱,繽紛的色彩、時令的變化與所有富有生命力的物種,無論何時何地都能盡情探索,從中豐富了五感經驗、培養了多元能力!

擁抱大自然的美好

因為有春夏秋冬的更迭,日月星辰的輪替,成就了大自然之美!無論何時,大自然都等著我們探索,而且結果永不會令人失望!趁著孩子正是對大自然充滿好奇的時候,多帶孩子擁抱大自然,然後,你將在孩子身上看到許多美好! 

對幼兒而言,親近大自然,有如打開學習殿堂的大門,就在這座蘊藏豐富的天然大教室中,清楚可見孩子的成長!

根據《失去山林的孩子:拯救「大自然缺失症」兒童》作者理查.洛夫長期關注兒童與自然議題,在書中點出自然棲息地的消失,以及人與自然環境的隔絕,如何使得現今在電子產品環繞中成長的下一代,大量出現過胖、注意力不集中、過動和抑鬱症狀等令人擔憂的兒童發展趨勢。若身為父母的你對此感到震驚,請多與孩子一起親近自然,孩子的生命將因此更為豐富且充滿活力! 

美好1‧強健身心狀態

自承成長過程中「對自然很陌生」的展賦教育文創執行長趙介亭,在大兒子3歲,小兒子1歲時,當起全職奶爸,關注孩子教養的他,2010年看到德國、挪威的森林幼稚園,不分天候,都在戶外上課的報導後,對於孩子在自然中成長心生嚮往,於是從10月開始帶著兩個兒子走入大自然,「幾乎整個冬天都在公園玩」。當然,剛開始不免擔心孩子是否會著涼生病,尤其兩個孩子屬於容易發燒的體質,一年要燒上4、5次,但長時間在戶外玩兩三個月後,即使孩子感冒,頂多流鼻水,不再那麼容易發燒,他知道,在大自然的洗禮下,孩子因充分活動,讓身體變得健壯,從盡情盡興的笑容也透露孩子的快樂心情!

的確,根據英國科學家指出,親近泥土不僅能讓人的心情愉快,還能增加人體抵抗力;亦有研究發現,小孩適度暴露在有細菌的環境,有助於調控免疫系統,避免發生過敏現象。

趙介亭執行長表示,他們有個Play Group,固定每星期會到戶外活動,風雨無阻。但偶爾遇到下雨、寒流,家有長輩者,總慣以「這天氣容易讓孩子生病」阻止孫子外出,「真正出來玩的沒生病,過度保護的反而生病了」。事實上,「只要做好禦寒或防雨的準備,不用擔心孩子生病」。 

美好2‧豐富五感經驗

趙介亭執行長指出,幼兒打開探索學習大門的管道,正是「眼睛看、耳朵聽、皮膚接觸、鼻子聞與舌頭嘗」,這些經驗都可從感受大自然的點點滴滴獲得!例如:用眼看五顏六色的植物因四季而變化顏色;用耳多聽蟲鳴鳥叫;風雨拂面、擁抱大樹、玩泥巴或光腳踩地,提供不一樣的觸覺感受,以鼻子聞花朵青草飄散的氣味;嘗試可食用的果實,吃出酸甜苦辣的味道……大自然的萬事萬物,無不能刺激孩子感官,真實身歷其境後成為經驗,不斷累積的經驗,即成就了孩子的能力!

此外,他補充,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因為玩不膩,無形中,訓練了大小肌肉的發展,精進了手眼協調的能力,「1歲半至3歲是孩子訓練精細動作的時期,透過玩泥巴、撿石頭,可讓手指變得更有力氣;爬樹則考驗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只要多倘佯在自然環境中,養成這些能力其實一點也不難。「雖然這些能力無法以考試測驗,卻是需要從小累積的關鍵能力」。 (推薦文章:活動大小肌肉.肢體小遊戲

美好3‧養成專注力與觀察力

雖然幼兒的專注時間有限,但如果是令他有興趣的事物,將可讓父母看到孩子的驚人專注力!趙介亭執行長指出,常見孩子在公園就盯著某一樣東西看,時間久到連大人都奇怪「好像怎麼看都不會累似的」!看小蟲、看雲、看花草……「只要是感興趣的事物,他都願意專心花時間觀察,看得愈多,愈能在當中找到樂趣」。他解釋,自然觀察是一切科學的基礎,幼兒藉由觀察自然現象發展原始本能,從初始的好奇與探索、疑問,進展至更深入的推論、求證與結論等過程,然後,領略到掌握知識的喜悅。

趙介亭執行長說,透過觀察,孩子了解「冬天不是所有的樹葉都會掉光光」、「不是所有的樹葉都是綠色的」、「微風、強風吹過樹梢,葉子會發出不同的聲響」,甚至觀察到平常不會靠近人類的松鼠,會因為要搶食物而接近人類……群家幼兒吳曉琳園長補充,孩子透過每天觀察同一處公園,從植物冒出嫩芽知到春天來了,樹葉紛紛落下,就可體認到四季的變化與運行。這些都不需要大人教,孩子透過感受、觀察,並從中找出差異之處。 

美好4‧激發想像力與創意力

對許多創意工作者來說,大自然就是創作靈感的來源!例如以金雕聞名的吳卿,最開始的作品是木雕螞蟻,憑藉對螞蟻的觀察入微,刻出一隻隻的螞蟻;設計師高田賢三以品牌KENZO聞名國際,其設計圖案往往取自大自然,特別傾心於花,因此,鮮豔的花案始終保持著一定的出現頻率。

 吳曉琳園長表示,「幼兒本來就具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也擁有在大自然中悠然自處的能力,就讓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或一魚一獸,以具體形象激發孩子無邊際的想像力,隨著能力的增加將蛻變為與眾不同的創意力」。

趙介亭執行長指出,「帶孩子走入自然,不要帶玩具,讓孩子各自找到興趣,就地取材並自由發揮創意」,如利用落葉可烹調出一盤盤的美味佳餚;沒有挖沙工具,就利用阿勃勒的種子當鏟子,一樣能鏟出一堆堆的沙;看到大大的姑婆芋,可拿來當成遮雨的傘;木棉花成了毽子或羽毛球……至於自然中千變化萬的顏色,在光影的映照下,更是激發孩子發揮想像力與創造力的最佳泉源!

他說,「一群孩子一起觀察蟻窩後,各自在紙上畫出自己認為的蟻窩,展現獨一無二的想像力」。 

美好5‧對生命的尊重

吳曉琳園長說,幼兒在初接觸昆蟲時,不免有恐懼之心,特別是女孩的膽子較小,碰到有些男孩看到蟲感到興奮而會抓起嚇女孩,於是女孩的尖叫聲此起彼落,不過,隨著接觸機會增多,無分男孩女孩,都會對昆蟲充滿惻隱之心。例如孩子們在戶外上體能課,看到椿象或馬陸,會異口同聲說「不要打死」或「用掃把趕走就好」,愛護動物的心表露無遺,「這就是一種生命教育」!

趙介亭執行長表示,「原本孩子看到昆蟲的反應不是逃,就是要打死牠,甚少停下來觀察,然而因認識而親近,讓孩子了解即使是螳螂、蜥蜴或螽斯等昆蟲,都需要受到保護」。

親子教養達人彭菊仙分享小兒子的經驗,「自從鈞鈞知道台北富陽生態公園充滿了生存力強韌、破壞力強勁的美國螯蝦之後,似乎心裡有了重擔,有了一股強烈的使命感,當他看到牠們大而有力的大螯時,好比已經預見一堆本土蝌蚪、小魚小蝦的葬送之地」。為了阻止螯蝦肆虐,鈞鈞甚至不怕在黑暗中跌落溪溝的危險,也要下水捕撈,還自告奮勇要加入荒野協會捕撈螯蝦的志工行列。她說,「孩子才10歲,小小單純的心意,有時真能化作無可阻擋的巨大力量!說實在,對生態的使命感,我完全輸給幼弱的孩子」! 

美好6‧培養同理心與責任感

與大自然接觸後,心,會變得柔軟!詩人總在悲秋傷月後,創作出優美的文學作品傳頌後世,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或許孩子還沒能力寫下曠世巨作,不過,當他了解自然界的點點滴滴,進而主動認識植物與人、動物及大自然的關係,學習如何讓彼此在和諧的關係下共生,無形中,養成孩子擁有一顆柔軟的同理心。吳曉琳園長說,每回讓孩子自己種空心菜或地瓜葉,「從一日看三回」的動作就可感受他們期待種子發芽的心有多麼急切。

彭菊仙則從小兒子鈞鈞的身上,看到喜歡親近自然的孩子,心思特別細膩,懂得關心周遭的人事物,並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也因為主動要求飼養動物而充滿責任感,她說,「讀國小三年級的鈞鈞,課業成績並不突出,可是同學依然選他當模範生,全是因為他喜歡為大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