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五感經驗‧培養多元能力:環境篇

步道‧觀察健行兩相宜
步道,顧名思義就是以步行為主的道路,最有價值之處在於讓身在紅塵繁華的人們,隨時可沿著步道通往世外桃源,享受山林之美。臺灣各地都有步道,是假日休閒的好去處。趙介亭指出,簡單而言,有的步道沿途有豐富生態,有的則是純粹漫步健身,就看個人喜好!如果帶幼兒初體驗,可選擇有好走的階梯和石頭路,讓孩子願意自己邁開腳步,開心迎向大自然的懷抱。
相關資訊
全國步道查詢系統:http://recreation.forest.gov.tw/RT/RT_index.aspx
規劃時間:約半天至一天。
建議穿著:長袖衣褲、包腳鞋、遮陽帽、冬天則需要保暖衣物。
裝備:飲用水、糧食、毛巾、雨具、隨身包等。
就是這樣玩
玩法1‧走多遠隨孩子高興
剛開始,孩子可能對於長時間走路有些抗拒,但沿路的景致必會激起孩子的好奇心,而展開探索的本能,建議父母放慢腳步,讓孩子慢慢走,慢慢看,隨時駐足停下觀察他認為有趣的事物。趙介亭表示,「走多遠,隨孩子高興,不一定一次就要走完全程,把自主權交給孩子,讓他決定是否要繼續走下去」。
玩法2‧用心觀察沿途風景
步道的兩旁風景,就是等著孩子探索的寶藏,趙介亭指出,「步道兩旁存在萬物,不要自我設限一定要看到什麼,隨遇而安」,可能是小花小草,可能是溪溝中的各式生物,孩子想看什麼,就停下腳步等待,讓他看個夠。即使只是拾起掉落在地上的植物,也值得用心觀察;如果是昆蟲,不妨來個近距離接觸,讓孩子學習用友善的方式對待大自然。
玩法3‧與沿途指標拍照
隨時與標示海拔高度或步道長度的指標拍照,可以做為孩子挑戰步道健行的寫真紀錄,並以此激勵孩子,「再走多遠,我們就會到達……」,讓他對於「還要走多遠」有個心理準備。另外,也可拍下各類說明牌,做為自創主題資料庫或圖鑑的素材。
都會公園‧交通方便隨時可去
不管是大型都會公園,或是住家附近的小型社區公園,都是孩子最愛的「遊樂園」!對於工作忙碌的父母來說,這裡可說是最方便到達的大自然!即使孩子對於大自然還沒多大興趣,也可在玩滑溜梯、搖搖馬等人工遊樂器材時,與自然有所接觸:清風拂面、聽鳥鳴、聞花香,只要時間一久,孩子去公園一定不再只安於玩滑溜梯或盪秋千等遊樂器材。
趙介亭表示,這些年,不少公園規劃沙坑讓孩子玩,而他也為了帶孩子玩沙,跑了大台北的好幾處公園,讓孩子體驗到各個沙坑有不一樣的風貌。大自然不遠求,就從住家附近公園開始吧!
相關資訊
公園查詢系統:可上各縣市政府工務局網頁查詢
規劃時間:1〜3小時。建議避開上午10點至下午2點紫外線強烈期。
建議穿著:長袖衣褲、包腳鞋、遮陽帽。
裝備:飲用水、點心、雨具、隨身包等。
就是這樣玩
玩法1‧孩子玩追逐遊戲
剛開始,孩子可能還沒有觀察的目標,但置身在寬廣的空間,幾個孩子自然而然的玩起追逐遊戲,肢體因此得到解放,流下汗水的身體更見活力與精神。奔跑間,孩子會聞到植物散發的味道,看到活動於草木間的昆蟲,時間一久,都會是孩子專注觀察的目標。
玩法2‧隨心所欲的觀察
下雨過後,公園中的水窪是孩子的最愛,可以玩水,也可以觀察水中有什麼東西?隨手拿起樹枝戳一戳,說不定會有意外的驚喜喔!
玩法3‧利用素材創造玩具
掉落的大王椰子有著好大一片的樹葉,看起來頗為堅固,就讓這片大葉子成為孩子們路上行舟的工具吧!可以是父母在前面拖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想辦法移動位置,都是好玩又新鮮的遊戲。不要忘記,大家排隊輪流坐喔!
玩法4‧利用素材成為工具
玩沙一定要帶鏟沙工具嗎?答案是:不需要!撿拾掉落在地上的阿勃勒種籽,長長的、硬硬的,很適合用來挖沙喔。看看誰鏟沙鏟的深?又可以從沙中挖出什麼東西呢?
鏟沙鏟出一個小小的洞,做成「螞蟻的冰箱」,再把自己帶來的點心藏在這個洞裡,讓螞蟻隨時打開冰箱就有食物吃喔!
休閒農場‧多元主題互動多
休閒農場的活動兼顧寓教於樂,還規劃讓民眾親手體驗的DIY主題課程,互動性極高,相當適合全家親子出遊。這些年,台灣休閒農場發展速度快,為塑造市場競爭力,各家農場有不同的獨特主題,包含種稻、種花、捕魚、養牛等,多元化的主題休閒農場,讓人眼花撩亂。最重要的是,透過專人的詳細說明導覽,是讓大人小孩快速了解某一領域生態的最佳管道。
如果父母有心的話,不妨系統化的規劃出遊目的,讓孩子在玩樂中認識各種生態,並體驗與自然結合的生活方式。或許就此打開孩子的興趣大門,朝向專業的領域發展。
相關資訊
休閒農場查詢系統:http://gofuntaiwan.net/columnpage/travel/farm.asp
規劃時間:可視農場設備規劃半日遊、一日遊或住宿。
建議穿著:方便換脫衣褲、包腳鞋、遮陽帽。
裝備:飲用水、點心、雨具、隨身包等。如要住宿,視需要打包行李。
就是這樣玩
玩法1‧跟著主人學……
阿美族人在馬太鞍濕地上發展出獨特的「Palakaw」巴拉告生態捕魚法,利用中空的大竹子、筆筒樹的樹幹與九芎枝幹等天然材料,製作出一個三層的結構物放入水塘中,讓魚蝦在其間棲息繁殖。這個漁網會讓小魚流走,只留下大魚。聽完解說後,就下水親身體驗吧。孩子的能力可能不足,建議大人小孩合作完成,熟練後,不妨來場親子比賽,看哪個家庭的默契最佳!
玩法2‧DIY 好有趣
如何將圓糯米搗成Q彈的麻糬?自己動手做才知道,要花多少的力氣和時間啊!所以,要靠大家合作,才能順利完成Q彈的麻糬喔!
玩法3‧學習傳統文化
想一窺阿美族的文化,豐年祭是一定要參加的活動,而舞蹈又是祭典中的重頭戲。藉由專人教授,孩子不僅活動了肢體,也對原住民文化有了特別的體驗。
玩法4‧藝術創作我最棒
利用隨手可得的自然素材,讓孩子進行藝術創作,即使使用的素材都相同,但在孩子的創意發想下,每個人的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曠世巨作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