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眼睛水汪汪好可愛,小心可能是疾病的徵兆!
縱使多數新生兒誕生時會哇哇大哭,但其實幾乎沒什麼眼淚。亞東醫院眼科專任主治醫師劉耀臨表示,大約等寶寶滿四至六週左右,淚腺逐漸發育完成,才會看到明顯的淚水流出。
為何寶寶「眼眶含淚」?
一般來說,寶寶出現疑似淚眼汪汪的狀況,不外乎以下兩種原因。
1.鼻淚管阻塞
鼻淚管乃淚水由眼睛排出至鼻腔的管道,若阻塞會使正常分泌的淚水無法順暢排出,而有眼睛水潤的感覺。
2.受到刺激
眼睛分泌淚水,以防禦及排除眼睛表面的有害因素。
至於寶寶淚眼汪汪是上述哪一種狀況,須由專業眼科醫師才能正確判斷。劉耀臨醫師表示,若父母發現寶寶有這樣的現象,最好先帶寶寶至眼科就診檢查,由醫師正確判斷,給予必要的治療,才能避免往後可能發生的不好的狀況。
淚眼汪汪背後的可能原因
無論是否真的看到眼淚流下來,對於淚眼汪汪的寶寶,醫師必須正確判斷背後的原因,是屬於眼睛受到刺激,還是寶寶本身鼻淚管構造異常所造成,才能給予正確的治療。
先天性鼻淚管阻塞
大多數寶寶的淚眼汪汪(或甚至帶有黃、白分泌物),都是因為鼻淚管阻塞造成,是最常見的原因。劉耀臨醫師說明,鼻淚管上端開口在眼瞼內側的上、下方,下端開口在鼻腔,讓淚水可以從眼睛流到鼻腔,若寶寶生下來這個管道不通暢,就是所謂先天性鼻淚管阻塞,淚水無法由此排出,就會囤積在管道內,甚至回流至眼睛,促使寶寶看起來「水汪汪」。
另外,淤積在管道內的淚水也會造成細菌孳生,因此寶寶除了淚汪汪之外,眼睛也可能會有黃白分泌物,就和水槽的排水管不通,積水發臭是一樣的道理。
【好發者】與每個人天生的鼻淚管構造有關,因人而異,並沒有特別好發的族群。
下眼瞼贅皮合併睫毛倒插
如果寶寶的眼瞼下方皮膚較肥厚,多了一層皺褶,稱為「下眼瞼贅皮」,有這個情況常容易造成睫毛倒插;因為眼皮皮膚肥厚,會將眼瞼邊緣往眼球表面推,促使眼瞼睫毛的方向不對,原本應該往外的睫毛,變成往內貼在眼球表面,摩擦到眼角膜及結膜,導致眼睛受刺激、流淚,寶寶也可能容易揉眼睛。
睫毛倒插通常不會有分泌物,但可能造成角膜表面損傷。若症狀嚴重需要手術矯正,仍不可輕忽。
【好發者】一般認為東方人眼睛偏小、下眼皮較高,因此發生下眼瞼贅皮併睫毛倒插的機率比較大,在台灣算是臨床上很常見的小兒眼科疾病。
先天性青光眼
此種眼睛疾病發生的機率很低,但卻是很嚴重的疾病,必須及早診斷治療。劉耀臨醫師表示,先天性青光眼的寶寶眼壓數值高出標準甚多,有三種常見的特徵「畏光」、「流淚(而看起來水汪汪)」、「眼瞼痙攣」,主要均由於眼壓過高,造成角膜水腫而受刺激引起。先天性青光眼的寶寶,通常在出生三個月內,就會出現症狀,一發現就要儘早處理,否則眼壓持續過高,會造成視力永久受損。
【好發者】很少見的疾病,研究發現有特定基因的異常會有先天性青光眼;家族有遺傳病史者,可能罹患先天性青光眼的機率會偏高。
4招對症改善鼻淚管阻塞
現代每戶人家的孩子數偏少,幾乎每個嬰幼兒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靈魂之窗的問題更不能輕忽。劉耀臨醫師建議,父母只要察覺到寶寶眼睛不對勁,如泛紅、有黏稠且黃色的分泌物等,就應主動就診,儘早尋求醫師的協助,不應誤信偏方,才能正確診斷,把握時機治療。
針對造成寶寶淚眼汪汪最常見的原因:先天性鼻淚管阻塞,劉耀臨醫師說明相關治療方式如下:
給予殺菌藥物
當寶寶眼睛經檢查,確診鼻淚管有阻塞的可能,醫師一開始會先開立殺菌藥物,如軟膏或藥水,讓父母定期點入寶寶的眼睛,預防細菌孳生而產生更嚴重的急性淚囊炎。他表示,多數的輕微阻塞問題,從幾星期到幾個月,通常最遲在一歲前會自行改善,建議父母可先密切觀察。
每天輕柔按摩
由於先天性鼻淚管阻塞通常是鼻淚管的的最末端(靠近鼻子處)不通,因此醫師也會建議父母,每天針對鼻淚管加以按摩。他說明,照顧者的雙手指甲不宜過長,先洗淨,再以指腹在眼瞼內眥處,往內側鼻骨方向輕柔施力(不是直接壓側面的鼻樑),由上至下反覆按摩,目的是希望藉由這樣的按摩擠壓,直接讓末端阻塞處疏通;長期下來,或多或少對鼻淚管的暢通有所幫助。
淚管探針貫穿術
小寶寶的鼻淚管阻塞,醫師通常建議先以上述兩種方式保守處理,因為研究顯示先天性鼻淚管阻塞的小孩,有90%在一歲前都會自己好,不需要進一步治療;但若一歲以上還是沒好,自行改善的機率就變低,必須進一步治療。所以有些醫師建議觀察到一歲以上,如果真的沒好,再安排全身麻醉,做鼻淚管打通的「淚管探針貫穿術」治療,成功機率高,若再輔以「淚管氣球擴張術」及淚管留置管置放,則成功機率更高。
然而,有些醫師認為滿六個月但還不到一歲的寶寶,由於還小、力氣不大,其實可以在門診局部麻醉,並在護理人員幫忙壓制下,直接幫寶寶進行鼻淚管探針貫穿的治療,成功率也很高,好處就是可以直接改善寶寶淚汪汪的症狀,又不需要承受全身麻醉的風險。兩種處理方式各有好壞,並沒有絕對,父母可以和醫師詳細討論後再決定。
小心細菌感染
劉耀臨醫師表示,當寶寶有先天性鼻淚管阻塞,淚水淤積時易造成細菌孳生,因此給予殺菌藥物和按摩,就是希望減少分泌物,避免細菌引發嚴重感染。
萬一真的細菌感染,寶寶的眼瞼內眥會紅腫熱痛,就是所謂的急性淚囊炎,嚴重的話造成感染,甚至會蔓延到眼睛其他部位,此時就必須住院,給予其全身性抗生素治療。
因此,父母要注意觀察寶寶有無發生這個現象,如果發生,就要帶寶寶儘速就醫。除了抗生素治療之外,醫師也會建議手術治療,即直接將淚管打通,以免寶寶反覆發生感染。
觀察平日跡象.最忌自行判斷
寶寶還不懂得完整表達出自身的感覺,或許有的懂得以哭鬧情緒、躁動的肢體動作等,傳達出異狀,但更多時候可能是沒有明顯表現。劉耀臨醫師提醒,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務必更細心照護寶寶;如果察覺到以下狀況,一有不確定,最好還是就醫比較妥當。
‧眼睛總是充滿濕潤感。
‧容易有不明分泌物。
‧常常眼睛泛紅、眨眼、揉眼睛。
‧眼神、視線不太自然。
雖然小寶寶的眼睛疾病,一般較大人單純,但疾病種類仍是各式各樣:急性結膜炎、睫毛倒插、先天性淚管阻塞,甚至罕見但嚴重的疾病如先天性青光眼,都可能會有上述症狀。建議父母切勿自行判斷,應尋求醫師,做正確的診斷與處置較佳。
應尋求專業小兒眼科
根據《兒童健康手冊》內容建議,孩子三到四歲時,父母應帶孩子去做一次「眼睛檢查」,不少父母或甚至其他科醫師,常誤以為孩子要到三歲才能配合眼科檢查,因而到這個年紀才比較認真關注眼睛問題。
但劉耀臨醫師說明,孩子的眼睛從出生後就一直不斷發育,到6歲都是視覺發育的關鍵期;因此,眼睛檢查其實並沒有年齡限制,年齡小仍可以做檢查,而且很多疾病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一旦發覺寶寶眼睛不對勁,無論年紀多小都可以就診,且建議最好尋求「小兒眼科」專科醫師診治;由於此類醫師受過診療嬰幼兒的相關訓練、接觸的病例較多,因而更能在較短時間內,掌握關鍵,做出更適合寶寶眼睛狀況的判斷與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