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不適問答集-四肢軀體
16為什麼總是在清晨的時候抽筋?
到了懷孕後期,抽筋的情況會更加明顯,石光興醫師表示,抽筋和全身血流分配不均關係較大,後期胎兒需要較多的血液,血會集中到胎盤,孕媽咪身體其他部分的血液就變少,尤其四肢末端的循環會變差,若加上較冷的天氣,因為滲透壓的關係,血液中的鈣離子跑進細胞,血鈣的濃度不夠,就會引起抽筋,所以清晨的溫度較低,是孕媽咪抽筋的好發時間。
預防抽筋的方法
想要有效預防抽筋,要從引起抽筋的原因來下手改善,石光興醫師認為,引起抽筋主要有幾個原因:血流分配不均、缺乏鈣質、孕期肌肉較敏感、姿勢不良和氣溫太低。所以,孕媽咪不想清晨被抽筋鬧醒,可以做些預防。其中血液循環較差和肌肉敏感是孕期必經的過程,無法避免;建議準媽咪養成運動的習慣,增進血液循環。冬天注意保暖,睡覺時可考慮加穿襪子,早上起來不要讓腳接觸冰冷的地板,一定要穿室內拖鞋;飲食方面則可多攝取鈣質,並視情況補充鈣片。
17懷孕25週之後,發現以前的鞋子都穿不下,為什麼腳的尺寸會變大?
當準媽咪發現腳塞不進孕前買的長靴時,可能就是水腫惹的禍,試著以手指腹用點力氣壓一下腳板,發現肌膚凹下去的地方無法馬上回彈,就表示孕媽咪的腳產生水腫了。石光興醫師表示,當胎兒的體積日漸增加,孕媽咪的腹壓會上升,下肢的靜脈迴流變差,水分滲透到血管外跑到下半身去,尤其懷孕的中後期,水腫是常見的不適症狀。
多方因素影響水腫程度
水腫是許多孕媽咪懷孕後期的惡夢,手腳和下半身肌膚會變得緊繃,別說鞋子穿不下,有些準媽咪連戒指和手錶都戴不上去。石光興醫師表示,懷孕時期的荷爾蒙變化和胎兒體積增加會引發水腫,但飲食習慣也會影響水腫的程度。
石光興醫師建議,飲食方面儘量低鹽低鈉,並且少吃冰冷的食物;因為鈉離子會讓水分滯留體內,吃冰品則會使體內溫度變低,而低溫讓水腫的情況加劇。除此之外,在日常飲食中多攝取優質蛋白質,每天的質和量都要兼顧,孕媽咪吸收足夠的蛋白質能幫助水分代謝,至於坊間有很多消水腫的偏方,建議還是先諮詢醫師後再嘗試喔!
18抽筋痛起來很不舒服,該怎麼辦?
因為孕媽咪的肚子較大,沒辦法自己按摩到小腿,所以可以準備電熱毯或熱敷袋等工具,熱敷在抽痛的部位。當然,這時準爸爸應該伸出援手,幫辛苦的孕媽咪按摩,減緩抽筋帶來的不適。
19聽說喝「紅豆水」能消水腫,真的嗎?
所謂「紅豆水」不是指坊間買的紅豆,而是「赤小豆」煮的湯,可千萬不要搞錯了。至於喝了是否能消水腫,要視個人體質而定,比起喝紅豆水,建議從改變飲食和生活習慣著手較安全。
20懷孕期間怕水腫,所以不能喝太多水?
石光興醫師認為,雖說攝取的水分和水腫有關,但也不必斤斤計較一天只能喝多少水,身體自有平衡的機制,只要覺得口渴就可以喝水。如果擔心水腫,多吃含鎂的蔬菜能幫助排出水分。
21孕期的身體痠痛、水腫和抽筋,會影響到胎兒嗎?
其實這些因懷孕產生的不舒服,除了準媽咪感覺疼痛會較辛苦外,對胎兒沒有直接的影響,但如果這些感覺會影響到孕媽咪的睡眠和情緒,造成失眠或沮喪,對胎兒就有較明顯的影響。孕媽咪的睡眠對胎兒非常重要,不管是品質和時數都要兼顧,石光興醫師表示,腎上腺素分泌增加、血壓增高和血管收縮強度變大,都和睡不好有關係,這些情形容易造成胎盤的血流不足,相對增加早產的機率,間接影響胎兒。
嚴重抽筋的危險
雖說抽筋是每個孕媽咪都可能遇到的,但若不舒服的情況異常嚴重,就必須馬上到醫院尋求協助,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徵兆。石光興醫師表示:「一般清晨好發的小腿軟性抽筋不用太擔心,如果是四肢強烈抽筋到無法控制,甚至開始有全身抽搐的狀況,就要馬上到醫院報到,很可能是妊娠毒血症的徵兆,對胎兒和孕媽咪都有很大的危害」。所以,孕媽咪對抽筋也不能輕忽。
22懷孕除了腰痠背痛外,為什麼關節的地方也好不舒服?
愈到懷孕後期,孕媽咪會感覺到胎兒體積增加給身體肌肉帶來的壓力,石光興醫師表示,有60%~70%的孕媽咪會感覺到下背痛,下背部是承受最大壓力的部位。至於在懷孕6個月後,為了讓之後的產程順利,身體會分泌一種「鬆弛素」,讓骨盆的關節韌帶變鬆,以利生產時能讓胎兒通過產道,但鬆弛素不僅針對骨盆,也會影響到全身的關節,所以有些孕媽咪會感覺關節痠軟使不上力。
23好擔心生完肚子會變醜,到底為什麼會有妊娠紋?
妊娠紋的產生大部分和遺傳及體重增加太快有關,會在懷孕的中後期出現;也有一些孕媽咪是受荷爾蒙影響,皮膚變得敏感而失去彈性,也許在懷孕初期就會出現妊娠紋也不一定。當肚子被快速撐大時,皮下組織的膠原蛋白纖維容易斷裂,甚至是微血管的出血,肚皮、臀部和大腿等部位,都有可能出現粉紅色或紅紫色妊娠紋,呈現長型細條的紋路。
如何預防妊娠紋
除了遺傳和荷爾蒙之外,孕媽咪的體重增加太快,容易讓肚子一下撐得太大,身體其他部位也會受影響,因此石光興醫師提醒孕媽咪,控制體重是預防妊娠紋的基本功夫。而有些懷了雙胞胎甚至多胞胎的孕媽咪,肚子會比一般孕媽咪來得大,這時候勤加保養皮膚和補充足夠的膠原蛋白,就有助於預防肚皮上的妊娠紋出現,像是多吃軟骨、豬皮、雞爪和豬腳等,富含膠質的食物,就能攝取到膠原蛋白,讓皮下的膠原蛋白纖維變得強韌,不容易斷裂而產生妊娠紋。
孕媽咪的皮膚本來就較孕前敏感,容易乾燥,因此可適度使用乳液保養肚皮、大腿和臀部的肌膚。由於妊娠紋的出現和先天體質有關,建議孕媽咪不要太在意。
24四肢的血液循環不佳容易引起抽筋,可以喝薑茶改善嗎?
薑有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可適度飲用改善手腳冰冷,但因每個人的體質不同,石光興醫師建議還是要先諮詢過中醫師再喝較好,且薑茶不要放糖,以免吃進太多熱量。
25每天腰痠得直不起來,是為什麼呢?
由於懷孕的體重大約會增加10公斤左右,石光興醫師表示,這時候孕媽咪不管是走路、睡覺或坐和站的時候,重心都會改變,身體也會不由自主往後傾斜,這時腰和背部肌肉承受的壓力變得更大,因此會老是感覺腰痠背痛。
26聽說多吃牛肉補充鐵質對胎兒好,對孕媽咪有什麼影響嗎?
牛肉的確富含鐵質,有補血的功效,但若是抽筋非常嚴重的孕媽咪,石光興醫師建議不要吃太多牛肉,多吃白色的瘦肉,像是雞肉、魚肉等。紅肉中的磷含量很高,而身體中磷和鈣的吸收會相互排擠,磷吸收得多、鈣就吸收得少,尤其吃太多牛肉會使抽筋的症狀加劇。另外,鈣質和鐵質若一起吃,會降低吸收的效率,如果吃了牛肉之後,記得不要馬上吃鈣片喔!
溫敷、按摩和保暖
除了從飲食方面來改善抽筋外,也要謹記溫敷、按摩和保暖3個原則。冬天溫差較大,中午太陽露臉,有時還有接近20°C的高溫,早晨和晚上可能降到10°C左右,可穿戴襪子、手套保暖之外,也可善用暖暖包、電暖扇等小工具保暖,記得使用時不要緊貼皮膚以免慢性燙傷。
洗完澡後可以再放一點溫水,溫敷並按摩小腿,舒緩緊繃的肌肉並促進血液循環,都有助於減緩抽筋不適,記得泡腳或溫敷的水不要太燙,才不會刺激皮膚,使腳上的皮膚更加乾燥,敷完後可擦上乳液保濕。
27腳上有一條條藍紫色的血管浮出來,這是為什麼呢?
子宮內的胎兒會壓迫到下腔靜脈,造成血液循環不佳,下半身的血流不回來,若沒有適時改善,久而久之會發現腳上有一條條藍紫色的血管浮出來,就是所謂的「靜脈曲張」。而通常有靜脈曲張狀況的孕媽咪,會合併有下肢水腫的現象,因此,要預防靜脈曲張的產生,方法和解除水腫一樣,主要就是促進血液循環,讓下肢的血液迴流,例如穿彈性襪。
28身體痠痛什麼事都不想做,有方法改善嗎?
除了胎兒之外,加上羊水和胎盤的重量,在生產前孕媽咪的身上必須「帶著」5公斤左右的肚子到處跑,難免會產生腰痠背痛。石光興醫師提醒孕媽咪們,維持正確的姿勢,以及留意不要長時間壓迫到身體某一部位,如果可以的話,做些輕度的運動增強身體柔軟度和肌力,也能減輕生理壓迫帶來的痠痛。如果孕媽咪的痠痛已經非常嚴重,甚至到了必須坐輪椅,就要求助醫師。
解除痠痛這樣做
坐和站的時候,不要維持同一個姿勢太久,並儘量維持正確姿勢,避免彎腰駝背或翹腳坐,1至2個小時就要改變一下姿勢,尤其孕媽咪不適合久站,更要多加留心。所坐的椅子一定要穩固,最好是沒有輪子的,上班族孕媽咪可使用腰背靠墊,還有托腹帶等輔具,幫助支撐肚子的重量,減輕肌肉骨骼的負擔。
睡覺的姿勢也很重要,如果平躺會使孕媽咪呼吸困難,可以嘗試側躺的姿勢,也可選擇孕媽咪專用的減壓抱枕,解除睡覺時肚子重量帶來的不適,泡溫水也是不錯的方法。如果準媽咪的痠痛程度,已經到了躺下後自己無法起身的程度,記得到醫療院所報到,可能肌肉或韌帶發炎,或是腰椎因承受不住重量已經受傷。
29是不是肚子愈小的孕媽咪,愈不會有妊娠紋?
通常妊娠紋的產生是因為體重「短時間內」增加太快,和孕媽咪肚子的大小沒有直接關係,而是建議準媽咪必須做好飲食控制,讓整個孕程平均、穩定的增加體重才對。
30肚子裡的胎兒還無法分辨日夜,因此孕媽咪熬夜也沒關係?
雖然胎兒無法分辨日夜,表示在孕媽咪睡著時,胎兒依然繼續成長。就算孕媽咪每天睡滿8小時,但卻是日夜顛倒的作息,仍舊會影響胎盤的血流,甚至會增加胎盤早期剝離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