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帶寶寶外出.更輕鬆&方便:背巾.背帶.媽媽袋
Part 1 背巾與背帶
背巾和背帶,是功能幾乎相同、但使用方式稍有不同的兩樣用品,共通點都在於輔助自身更省力地托抱與支撐住寶寶。新光醫院婦產科護理長曾雅惠表示,每個媽媽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與偏好,選擇使用哪一種用品。
背巾:承重度高.使用時間長
許多人對於背巾的印象,不外乎「很多色彩亮眼的款式」、「用一條布就能抱起寶寶」或「好像很難學」;對此,曾雅惠護理長表示,背巾對於第一次使用的新手媽媽來說,確實是不好立即上手,大多需要透過他人、DVD或網路影片等步驟式的示範教學,才能學會。
然而,一旦對背巾的使用熟練後,便能感受到背巾的運用靈活度相當高。曾雅惠護理長歸納出幾個背巾的特點,說明如下。
1.從新生兒出生起,就能夠使用。
2.單邊垂掛肩膀,依據不同成長階段,可順其體型,自由變換使用方式,如寶寶從一開始的橫躺到直立皆可。
3.可承重的的範圍大,因此使用時間很長。
4.可以整個包覆住寶寶,哺乳時很方便。
5.比較好收納,體積小。
哺乳時能包覆寶寶
近幾年,國民健康署在推動母乳哺育方面不遺餘力,更鼓勵如果寶寶有需求,媽媽可在公共場合哺餵母乳。然而,對有些媽媽來說,親餵母乳是自己和寶寶的親密時光,出門在外有時會不好意思、也擔心受別人目光的關注;因此,曾雅惠護理長表示,倘若使用背巾,只要採取標準的橫背法,就能有一處布面能整個覆蓋住寶寶的側上方,不但保護寶寶、給予安心感,也能維護個人隱私。
背帶:雙邊背輕鬆.外出方便
有別於背巾,背帶的樣式大多固定,使用者只要按說明書指示使用,即可輕鬆先掛在自己身上,再將寶寶穩穩放入。曾雅惠護理長表示,由於多數的父母第一次使用就能夠上手,因此近年來,背帶成為許多新手爸媽的首選用品之一。
1.雙邊平均掛在肩膀上,寶寶呈現直立式,可面朝內或朝外。
2.建議等寶寶滿三個月、脖子變硬後,再使用背帶。雖然近來有針對新生兒就能使用的款式,但父母務必先關注支撐穩固問題,再考慮是否選用。
3.可承重的範圍較小(對照背巾),尤其等寶寶接近學齡時,便可能無法再支托。
4.使用後好清洗,但因為樣式固定,可能比較佔體積而不好收納。
單獨帶寶寶出門的好選擇
曾雅惠護理長表示,原則上,要選擇使用背巾或是背帶,端視生活的需求與環境而定,如出門時是否有人協助、常搭乘的大眾運輸工具、平日遭遇的路況、無障礙空間的比例與友善度等等。
她建議,如果僅媽媽一人帶著寶寶出門的情況比較多,由於除了寶寶,還要攜帶媽媽袋,有時還要推著推車,或許背帶對此類型的媽媽來說比較方便;這是因為雙邊承重能減少重量負擔,且只要固定好寶寶,雙手還可以空出來做些小事。
使用注意事項
背巾與背帶,的確是許多父母不可或缺的輔助幫手,可以省不少力氣,也能減少媽媽手、網球肘等不適症狀的發生。不過,曾雅惠護理長表示,無論使用哪種用品,最重要的仍是先顧及寶寶的安全與穩定,還有照顧者的舒適度。
反覆&確實檢查很重要
背巾的常見綁法有:橫背、直背、側抱背、後背等,重點在於需檢查背巾和固定環之間是否綁得夠緊、夠穩固,且其布面是否有整個包覆住寶寶的身體。而背帶的方式雖然只有前背和後背,但她提醒,使用者將背帶穿戴好後,應先檢查、扣住要先行固定之處,再把寶寶放進來,待放穩且固定,最後再確認雙方的穩定性與舒適度等狀況。
實用是優先考量
由於背巾和背帶各有優勢,不少新手父母會認為都先買起來,要使用時隨時都能用。但曾雅惠護理長認為,確定有需要時,再購買就好,畢竟這也是一筆開銷,以實用為前提是最不浪費的考量。
試用過再買較佳
支撐的穩固與否,是背巾與背帶的重點;她強調,「能夠先試背、試用,會比較理想」。這類用品需實際用過,才知道應注意的細節(如扣環操作)、何種款式較適合自己;甚至最好請爸爸也試背,畢竟有時候一起出門,也要幫忙照顧寶寶。另外,她補充,「材質」的考量亦不可忽略,尤其在濕熱的夏天,選擇能吸濕排汗、好清洗的背帶,格外重要。
接收舊品.先確認是否耗損
有的父母會考慮接收親朋好友的用品來使用,對此曾雅惠護理長表示,背巾的延展性廣,通常續用的問題不大;但如果是背帶,則須檢查扣環、帶子等是否有因時間而鬆脫、耗損的問題,以避免潛藏可能的安全風險。
Part 2 媽媽袋
當需要帶著寶寶出門,為了寶寶隨時處在舒適的狀態,媽媽總是會帶著大袋子出門,裡面總是會備好所有寶寶需要的用品,因此,總是被暱稱為媽媽袋或媽媽包。
寶寶所需用品.一應俱全
曾雅惠護理長表示,這幾年來,愈來愈多媽媽重視媽媽袋的準備,因此坊間也紛紛推出專用規格:內部空間夠大,並有針對物品類別與大小的隔間、小袋子等設計,讓媽媽們毋須多動腦筋,輕鬆就能把尿布、棉花棒、奶瓶等放入與歸位,以便於往後可隨時取用。
職業婦女尤其適合
這類型的媽媽袋,相當適合家庭和工作兩頭燒的職業婦女,好處是不會手忙腳亂、漏東漏西。曾雅惠護理長以自身經驗為例,除了每天上班固定的包,還另外準備一個專屬的媽媽袋,裡面隨時裝好所有當下寶寶的需求品(每次出門返家後會檢查,有缺就補);如果她休假想帶寶寶出門,只要在媽媽袋中放入自己的皮夾和手機,提了馬上可走,相當方便。
不過,她認為,不一定非得要購買專門的規格來使用。只要找個空間夠大、好提好背的袋子,裡面的位置可自行規劃擺放,甚至還可用袋中袋來分隔,都能創造出最適合自己的媽媽袋。
內容物多元.慎選款式
曾雅惠護理長舉例,以一歲內的寶寶為例,光媽媽袋內,就可能包含以下內容物:尿布、濕紙巾、衛生紙、尿布墊、兒童健康手冊、棉花棒、水杯、餐具組(湯匙、叉子和碗)、食物剪、燜燒杯(口徑較大,可保存食物)、奶瓶與奶粉罐、簡易換洗衣物、小被子、小玩具或固齒器……等,且各自不只需要準備一份。由於東西這麼多,重量也不輕,並且隨時都可能取用;因此,她認為,一個好的媽媽袋,應該具備以下條件。
1.重量要輕,避免增加用品以外的重量。
2.袋子的表面要耐髒,最好能夠防水。
3.結構要夠堅固,尤其肩背或後背等負重的帶子不能太細,以免支撐力不夠或背了讓肩膀不舒服。
4.最好挑有「外袋」的款式,可放悠遊卡、寶寶水杯等需要及時、隨時拿出來使用的小東西。
建議試用再買.考量雙方需求
雖然媽媽袋的內容物,都是為了寶寶而準備,但實際執行與準備的畢竟是媽媽;曾雅惠護理長表示,表面上看到很漂亮的款式,規格與設計是否適合自身的需求,兩方面都是媽媽們在購買前,都應該同時思考的地方,因此她建議方便的話,最好還是到實體店面了解,或先商借親朋好友的試用,再決定購買與否。
Part 3 用品大匯集
市面上推出各式各樣的背巾、背帶與媽媽袋用品,建議可依所需功能,選擇最合適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