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感染嗜血桿菌!提升免疫力‧注重日常衛生
顧名思義,嗜血桿菌屬於細菌的一種,一旦入侵人體且造成感染,症狀將比病毒引起的症狀更為嚴重,雖然很少有因為嗜血桿菌而引起孕婦或胎兒死亡的案例,但嗜血桿菌其實存在於我們的周圍,準媽媽在懷孕期間應特別注意自身的衛教管理,才能避免在感冒、受傷時,合併其他嚴重的後遺症。
Part1 觀念篇
嗜血桿菌的類型
亞東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孫序東表示,嗜血桿菌可分兩種類型,分別是莢膜菌株與無莢膜菌株,前者的存活率與攻擊率皆較強,因此,通常在臨床上會引起嚴重感冒、敗血症、腦膜炎等,都是由莢膜菌株類型的嗜血桿菌所引起。
嗜血桿菌的全名為Haemophilus influenzae,莢膜菌株又可分成a型、b型、c型、d型、e型與f型,亦可簡稱為Hia、Hib,以此類推;其中,以Hib較為常見,又可稱為乙型嗜血桿菌,可能會使孩子罹患急性細菌性腦膜炎,也可能導致病患罹患蜂窩性組織炎等。大部分的嗜血桿菌都屬於機會性感染,它們平常會存在於人體的皮膚表層、口腔、喉嚨等任何器官,若身體處在健康的狀態下,嗜血桿菌並不會特別發作,但如果免疫力下降或遭受其他病毒感染,嗜血桿菌就可能會根據部位而引起不同的併發症,例如感冒、喉嚨炎、結膜炎,嚴重甚至導致細菌性敗血症、肺炎,甚至是腦膜炎,進而造成腦部化膿等嚴重後遺症。
孫序東醫師指出:「嗜血桿菌所引起的感染,就女性而言,較常見的還有骨盆腔發炎,以往也曾有從骨盆腔發炎的女性病人中,培養出嗜血桿菌。基本上,嗜血桿菌有可能在任何部位引起症狀而造成不同疾病,感染的表現和結核菌一樣可以很多元化。」
嗜血桿菌與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差異
嗜血桿菌當初是從罹患流行性感冒病人的體內被發現,所以最初曾被誤以為是流行性感冒的病因,到了20世紀時,學者發現流感病毒後,才得以將兩者進行區分。孫序東醫師表示,嗜血桿菌的傳染途徑和流感病毒類似,同為飛沫傳染,且常被誤認為普通感冒,但細菌比病毒的體積大,且較少見,雖然可使用抗生素治療,不過症狀相對較嚴重,尤其對5歲以下的孩子影響最大,若是由嗜血桿菌引發的腦膜炎,後果通常不堪設想,因此政府也極力推廣兒童施打疫苗,以達到預防效果。
Part2 孕婦篇
孕婦容易罹患嗜血桿菌?
孫序東醫師指出,日前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的一篇研究中提到,為了瞭解生育年齡女性感染嗜血桿菌後的臨床表現及其流行病學,英國公衛署自2009年至2012年之間,追蹤了英國及威爾斯地區女性的就醫紀錄,雖然女性感染嗜血桿菌的比率約為二十萬分之一,但在這些病例中,感染無莢膜型的病患較多,且懷孕女性發病的比例比未懷孕女性還要高出17倍,因此,對於「孕婦較容易罹患嗜血桿菌」的議題,有一說是因為懷孕女性的免疫力降低,才容易使這些細菌紛紛找到機會發作。
嗜血桿菌對於孕婦的影響
針對這篇研究報告,孫序東醫師說明:「英國公衛署的研究中提到,如果在懷孕24週前即感染嗜血桿菌且發病,有高達9成以上的孕婦會發生流產或早產,胎兒幾乎保不住;如果在懷孕後期感染,大概約有7%左右的準媽媽會流產,另外則有將近3成的機率早產,比起懷孕初期感染所帶來的影響輕微許多。」他表示,雖然國內極少有孕婦感染嗜血桿菌且造成胎兒死亡的案例,但這份研究在醫療界有一定的公信力,準爸媽也不妨參考看看。
Part3 幼兒篇
嗜血桿菌對幼兒傷害更大?
雖說英國公衛署的研究指出孕婦可能較容易罹患嗜血桿菌,但此篇報導僅針對女性採樣並進行統計,孫序東醫師表示,同為免疫力較弱的族群中,其實嗜血桿菌更容易會在嬰幼兒身上發病,像是莢膜型當中的Hib,常常是導致寶寶罹患上呼吸道疾病的主因,有9成以上會出現在5歲以下的寶寶,其中有一半以上的病例是1歲以下的寶寶,若引發急性細菌性腦膜炎,死亡率約佔10%,存活下來的病患當中,則有3成左右的寶寶會出現影響終生的後遺症,如:智能不足、聽力障礙、水腦等;無莢膜型的嗜血桿菌則可能引起幼兒感染中耳炎、結膜炎、肺炎等。
治療與預防
針對嗜血桿菌感染的治療,必須儘早給予抗生素,若感染部位不慎化膿,也會進行引流;至於幼兒方面,若非新生兒,醫師視病情將會考慮是否給予類固醇,且嗜血桿菌通常會在上呼吸道引起急症,所以也需注意寶寶的呼吸道是否暢通。
孫序東醫師指出,雖然並沒有專門給予成人的嗜血桿菌預防疫苗,但寶寶出生後即可免費施打五合一疫苗,可預防感染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小兒麻痺及b型嗜血桿菌,共施打4劑,施打時間為出生滿2個月、4個月、6個月與18個月時,但由於目前全球五合一疫苗出現缺貨情形,因此從今年1月起,第4劑調整至出生滿27個月時接種。
雖然根據調查顯示,在東方國家當中,b型嗜血桿菌的感染率比西方國家低很多,但台灣其實有多數幼兒曾在1歲以前出現感染後的抗體反應,且嗜血桿菌對5歲以下的幼兒又最具有威脅性,才會提倡父母務必帶著孩子去施打五合一疫苗,尤其是免疫力較弱的孩子,更身為應該接受疫苗接踵的對象。縱使感染嗜血桿菌之後,可使用抗生素加以治療,但抗生素可能無法完全根除細菌,甚至會使細菌的抗藥性逐漸增強,所以應以預防感染為優先考量。
此外,幼兒園或公共場合是較容易傳染病菌的地方,如果爸媽怕孩子在人多的地方被病菌感染,建議可以等寶寶5歲之後再把他送入幼兒園就讀,屆時抵抗力較好,就可減低被病毒或細菌感染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