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兒> 嬰兒照護> 破解醫療迷思的52張牌:嬰兒腹絞痛千古之謎

破解醫療迷思的52張牌:嬰兒腹絞痛千古之謎

不知為何,出生才一兩個月大的寶寶每到傍晚,總會莫名哭泣,連續幾天都如此,無不讓父母心慌意亂,不知所措。即使做了詳細檢查,也沒能發現寶寶有什麼問題,這讓父母更不知如何是好?為何寶寶會這樣亂哭呢?又該怎麼做才好?讓資深兒科醫師一一為你說明白!


新生命即將到來之時,每位家長都會充滿期待,大家都相信這一定會帶來歡笑與幸福。無奈的是,在現實世界中,公主與王子的故事結局不一定圓滿,新生命帶來的也常是無奈的錯愕。

剛出生的新生兒,只會吃飽睡、睡飽吃,不太理其他人,爸爸媽媽可能會有變成餵食與換尿布機器的感覺。出生後2週至3、4月,許多小孩開始出現莫名其妙的哭泣。這種哭泣可能撼動大地,讓父母親不知所措。更無奈的是,找醫師也看不出什麼問題。久而久之,有的家長會陷入嚴重的焦慮與憂鬱,少數則把怒氣發在「不乖」的嬰兒身上,成為虐待兒童的常見誘因之一。

認識‧嬰兒腹絞痛

這些被稱為「嬰兒腹絞痛」的哭泣,會沒有原因地每天哭泣3小時以上,每週發作超過3天且持續發作超過3週。發作的時間大多在傍晚以後,嬰兒突然臉部脹紅且不斷哭泣,雙腿呈彎曲姿勢。經過一段時間後,哭泣可突然停止,有的會出現排氣現象。即使哭得鬼哭神號,但是再怎麼做詳細檢查,卻沒有發現什麼問題。如果真的發現問題,就不是典型的嬰兒腹絞痛了。例如,少見的奶類過敏可能會讓小孩在喝奶後出現腹痛等症狀,但這種病例非常少見。

不慌‧完全良性而無後遺症

雖然大家不太瞭解嬰兒腹絞痛的原因,但卻知道這是完全良性的。很多研究追蹤這些嬰兒,發現他們長大以後,生長發育都沒有異常。專家們也將所有可以想到的檢驗都做了,尤其是跟腸道功能有關的,但沒有發現特殊異常。所有教科書都說,如果沒有發現異常,小孩生長發育也都正常,就沒什麼好擔心的,唯一要做的是去安撫哭個不停的小孩,並對家長保證沒事。等一段時間,小孩長大了,這種情形就會消失。

推測‧動物進化的軌跡

嬰兒腹絞痛可算一種千古之謎,最近有人發現其他動物也有這種現象,才開始用進化論的觀點來看這問題。到目前為止觀察到的所有哺乳類動物,都有類似現象。進化論專家推測,哺乳類是恆溫動物,所以年幼動物亂哭,可能是敦請父母隨侍在側以維持體溫的意思。也有人認為,年幼動物需要保護,父母隨便出去外面應酬,容易讓幼獸陷入危機之中。幼獸大哭可以讓父母無法分心亂跑,這也有安全的目的在裡面。

佐證‧老鼠的研究

嬰兒亂哭可能是進化產物的理論,並非只是空談,而是有研究佐證的。此處略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發展心理學的Myron A. Hofer先生與其同僚,所做過的相關老鼠實驗。實驗發現幼鼠可以發出超音波訊號吸引自己的母親,當幼鼠體溫降低時,即使陷入昏迷狀態,仍然能發出超音波的聲音。母鼠則可感知訊號,並追尋超音波來源。顯示幼鼠發出的訊號,是向母親求救的意思。

讓幼鼠與陌生成年雄鼠接觸,會讓幼鼠陷入沉默。顯示幼鼠雖然會到處求救,但因為陌生成年雄鼠對幼鼠具有威脅性,所以會自動閉嘴。這些實驗中,幼鼠的超音波即相當於人類嬰兒的哭泣,都是嬰兒與父母溝通的一種手段。這種行為看來簡單,其實牽涉到複雜的進化與感知調控機制,並跟環境保持不斷互動,以維持自身最大的安全。

訊號‧嬰兒哭泣情緣

前述進化論的觀點是目前為止最令人信服的說法,因此,嬰兒腹絞痛可能根本不是肚子痛,而是嬰兒向外發出的求助訊號,或許稱之為「嬰兒哭泣情緣」更適當。有些人認為每次都去安撫,會寵壞小孩並養成壞習慣。從上述實驗可以發現,嬰兒不會無故哭泣,父母不可能寵壞嬰兒。有些研究發現,如果一直放任嬰兒哭泣不管,他們的哭泣雖然可能慢慢「改善」,但他們與環境的互動也會慢慢變差,等於是他們對這世界失望了。任何父母,都不應該讓嬰兒失望。

切記‧不可對嬰兒亂用藥

華人傳統上常在肚子上擦含有薄荷腦(menthol)的藥物來治療嬰兒哭泣,但是薄荷腦有引起神經副作用的可能,不應任意使用;八角則為另一種傳統藥物,前幾年移民國外者使用八角之後引起嬰兒抽搐,才被西方國家發現八角有神經毒性,所以已經被禁用。

傳統上使用更多的是八寶粉之類的藥物,很多這類藥物都含有汞、鉛之類的重金屬。筆者認為祖先們可能觀察到使用含有重金屬的這類藥物之後,嬰兒會減少哭泣,睡得也比較安穩,所以認為有療效。殊不知,嬰兒之所以停止哭泣,是因為神經系統被麻倒了!

筆者在網路上搜索,發現有人推薦使用吳茱萸治療。發言者指責西醫都沒用,但他家嬰兒在使用吳茱萸之後,當天馬上就不哭了,這一段話令我大吃一驚。一位嬰兒突然不哭,表示可能又被「麻倒」了。後來去查了一下吳茱萸的藥理作用,果然發現它有神經毒性。在此,提醒父母,不要以為讓嬰兒睡著不哭就代表正常,很多傳統藥物都會傷害嬰兒的神經系統!

安撫‧處置建議

在確定是單純的嬰兒腹絞痛以前,必須先看看小寶寶是否有其他問題,例如:便便是否有腹瀉或帶血的現象、眼睛裡面是否有毛髮刺激、腹股溝是否有疝氣突出,其他可能導致嬰兒持續哭鬧的原因還包括腎盂與輸尿管之間的阻塞、泌尿道感染、中耳炎等等,最好能夠讓兒科醫師確認沒有其他疾病造成嬰兒的不舒服。如果確定沒有問題,可以用各種刺激讓哭泣中的嬰兒感知父母的存在,包括抱起來、用搖椅、輕觸或輕拍、用布或帶子將小孩包在成人身上、唱歌、說話、放在嬰兒車中、坐在車中、規律性的聲音與震動、拍背、溫水浴等動作,這些安撫都會讓嬰兒減少哭泣。

科學研究證明嬰兒腹絞痛是對父母發出的訊號,是充滿進化智慧的表現。那不是不乖,以後也不會因此沒出息。如果已經排除了其他可能原因,當嬰兒又開始哭泣時,請父母們不要遲疑,趕快過去安撫他們,這些「小野獸」亟需幫助!

《破解醫療迷思的52張牌》讓真理之河永遠川流不息

被醫界習稱為「小李P(Professor,教授)」的李秉穎醫師,是感染症與兒科權威,在新作《破解醫療迷思的52張牌》的自序中,提到「多少真理,都是經過時間試煉後謬誤的化身。發現觀念上的謬誤、揭示醫學上的真理,是醫者責無旁貸的使命。」

本書豐富的內容即是李秉穎醫師在多年行醫過程中,秉持「柯南精神」,不斷對許多似是而非的觀念或做法提出質疑與辯證的私房心得,他希望能以此書幫忙可能因為錯誤觀念而受害的人,也希望大家持續地勇於挑戰謬誤的渠道,讓真理之河永遠川流不息!

書名:破解醫療迷思的52張牌

作者:李秉穎
出版社:原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