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媽咪產檢大記事:懷孕初期
【影片】產檢的基本流程
【公費】血液常規檢查
時間:第8~10週。
方式:抽取母體血液,至實驗室檢驗。
目的:檢驗白血球、紅血球、血小板、血球容積比、血色素、平均紅血球體積、血型、Rh因子等狀況。
黃建霈醫師說明,此檢驗可初步測出基本血型分類(A、O、B、AB型,及RH陰性或陽性),才能知道未來若需要輸血,要如何應對;同時檢測血色素(低於11gm/dl,可能有貧血)、紅血球大小(小於80fl,可能為地中海型貧血)、血小板數目(少於150,000/mm,可能有凝血問題)、白血球數目及紅血球數目正常與否,才能適時補充營養,以免影響胎兒健康。若夫妻同時為同型地中海型貧血帶因者,就必須再做絨毛取樣或羊膜穿刺檢查,檢測胎兒基因是否有異。
【公費】第一次梅毒血清反應檢查
時間:第8~10週。
方式:抽取母體血液,至實驗室檢驗。
目的:檢驗孕婦是否患有梅毒。
若第一次梅毒血清反應檢查(VDRL)反應為陽性者,可能患有梅毒,應提早採用抗生素治療,以降低腹中胎兒感染先天性梅毒、流產、死產及畸形的機率;若仍有疑慮,可考慮進一步做胎兒臍帶血穿刺檢查。
【公費】德國麻疹抗體反應
時間:第8~10週。
方式:抽取母體血液,至實驗室檢驗。
目的:檢測孕媽咪體內是否存在德國麻疹抗體。
若反應顯示為陽性,則表示孕媽咪曾感染過德國麻疹,並具有終生免疫力;反應為陰性者,應避免靠近德國麻疹疫區,以免受到感染。黃建霈醫師表示,若懷孕初期罹患德國麻疹,胎兒畸形機率高達80%;因此,如在16週前被感染,可和醫師討論,考慮是否停止妊娠,以避免生出畸形兒。
【公費】愛滋病毒篩檢
時間:第8~10週。
方式:抽取母體血液,至實驗室檢驗。
目的:確認孕媽咪是否罹患愛滋病。
愛滋病又被稱「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可藉由胎盤、分娩過程的血液或餵母乳等方式傳染給寶寶。黃建霈醫師表示,若孕媽咪及早得知可能罹患愛滋病,建議配合醫師來做治療,通常能讓胎兒感染到愛滋病的機率,從20%降為不到1%。
【自費】絨毛膜採樣檢查
時間:第8~12週。
方式:由超音波引導,將導管或細長的針穿過腹部或子宮頸,抽取胎盤中少量絨毛的組織切片。
目的:了解胎兒是否有染色體等相關異常。
絨毛膜採樣檢查(CVS)是為了要得知染色體異常、先天性代謝異常、基因遺傳相關的異常等疾病發生機率,黃建霈醫師建議,雖然絨毛膜採樣可比羊膜穿刺還早知道結果,但也有較高的流產風險機率(1%),建議孕媽咪有需求再做檢查即可。
【自費】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帶因基因檢測
時間:第10週以前。
方式:一般成人抽血2~3c.c.置於含EDTA抗凝劑之採血管檢驗;胎兒產前檢查則是抽取約10c.c.羊水來檢測。
目的:確認夫妻倆和胎兒是否為帶因者。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是屬於體染色體的隱性遺傳疾病,俗名為「漸凍人」。仇思源醫師說明,SMA在出生後無法看出異常之處,智力發展毫無影響,但病患肌肉將會逐漸軟弱無力、萎縮,尤其下肢及身體近端之處影響特別嚴重,之後更會蔓延到橫膈膜,導致呼吸困難。台灣人的SMA帶原率約3%,僅次於地中海型貧血;由於目前並未有具體治療方式,如能透過基因檢測,可降低發生率及經濟負擔。
通常2,500對夫妻中,會有1對同時帶有隱性基因(本人並不曉得)。因此,黃建霈醫師表示,若孕媽咪被檢測出為SMA帶因者,會請父親也來檢驗;只要父親是正常(非帶因者),胎兒也會是正常的。此項檢測的準確率高,一生只需檢測一次即可。
【自費】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
時間:第10週以上
方式:抽取孕媽咪的靜脈血約10c.c.;在採血前,毋須空腹。
目的:更能準確檢測出胎兒是否患有(三種)染色體異常疾病。
仇思源醫師表示,由於不少孕媽咪擔心侵入式檢查,會提高流產或感染機率,因此,「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NIPT)」便成為近年來的新選擇,且準確率高達90%以上。
此項檢查主要可分析母體血液中所含有的游離胎兒DNA片段,準確檢測出三種染色體數目異常疾病,分別是唐氏症(第21號染色體)、愛德華氏症(第18號染色體)及巴陶氏症(第13號染色體)。
【自費】第二代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
時間:第10週以上。
方式:抽取孕媽咪靜脈血約16c.c.,在常溫中保存及檢驗即可。
目的:更能準確檢測出胎兒是否患有(十種)染色體異常疾病。
第二代的NIPT(NIPT 2),除了可檢測第一代可測出的三種染色體疾病外,還能針對另外七種染色體疾病進行檢驗(性染色體異常、三套染色體症、狄喬治症、1p36缺失症、小胖威利症、天使症及貓哭症)。
不過,懷有多胞胎、一個月內接受過輸血、曾接受骨髓移植的孕媽咪,如果想要接受NIPT 2,建議先跟醫師討論,確認是否適合檢測。
【自費】第一期母血唐氏症篩檢+胎兒頸部透明帶檢查
時間:第11~13+6週。
方式:抽取母血檢測2項指標,並利用超音波測量胎兒頸部透明帶厚度。
目的:檢測胎兒罹患唐氏症的機率。
第一期母血唐氏症篩檢,主要的檢測項目為「二指標」:妊娠相關血漿蛋白-A(PAPP-A)、游離性乙型人類絨毛性腺激素(free β-hCG);而頸部透明帶檢查則是藉由超音波,測量胎兒頸部後側介於脊椎和表皮間的透明空間厚度。
黃建霈醫師說明,唐氏症以往被稱為蒙古症,主要是染色體異常所造成,在正常人體細胞23對染色體中,多出一個21號染色體。而這兩項檢查主要在判斷胎兒得到唐氏症的機率,屬於非侵入式檢查;當結果高於1/270,則需要接受絨毛膜取樣或羊膜穿刺檢查,確診是否為唐氏症。
【自費】早期子癇前症篩檢
時間:第11~13週。
方式:抽血檢驗、超音波掃描子宮動脈血流檢查及測量血壓。
目的:篩檢罹患子癇前症的機率以提早預防。
母體內的胎盤生長因子(PlGF)與PAPP-A,與早期子癇前症(俗稱妊娠毒血症)的發生有關係。相關研究指出,PlGF濃度愈低,子癇前症發生的時間點愈早;而第一期母血唐氏症篩檢會檢測的PAPP-A,則可提高子癇前症篩檢的敏感度。
透過抽血方式,可檢驗出PlGF與PAPP-A的濃度,儘早篩檢出早期子癇前症的危險群,篩檢率達80%;若進一步搭配超音波掃描子宮動脈血流檢查及定期測量血壓,則篩檢率可提高到95%。黃建霈醫師指出,接受此篩檢,若先得知罹患症狀的可能性偏高,便能提早用藥以降低子癇前症發生率。
【自費】X染色體脆折症檢查
時間:第12週左右。
方式:抽取母血2c.c.檢驗母體是否為帶因者;如果是,需採集羊水以進行胎兒基因分析檢查。
目的:確認胎兒是否罹患X染色體脆折症。
X染色體脆折症的病因在於X染色體的FMR1基因產生突變,變得較脆弱、易斷裂,導致腦細胞連結異常;是最常見的智能遲緩疾病之一,僅次於唐氏症,但唐氏症絕大多數並非來自於遺傳,而X染色體脆折症則是100%具遺傳性。
仇思源醫師表示,家族若曾有人被診斷罹患X染色體脆折症、曾發生不明原因的智障或遲緩、過動或自閉案例等,建議孕媽咪主動諮詢與檢測較佳。
【自費】葉酸代謝MTHFR基因檢測
時間:第12週。
方式:抽取母血,透過儀器檢測基因片段。
目的:了解母體是否為葉酸代謝異常的高風險群。
在台灣,孕媽咪普遍有葉酸攝取不足且吸收不良的狀況;一旦缺乏葉酸,可能造成自發性流產、早產、嬰兒易夭折、嬰兒體重過輕或罹患巨母紅血球貧血。因此,透過基因檢測,能事先了解母體是否為葉酸代謝異常高風險群,以提醒孕期適時補充葉酸,避免憾事發生。
【自費】TORCH篩檢
時間:第12週。
方式:抽取母血,至實驗室檢驗。
目的:確認母體是否受非細菌性病原體所感染。
TORCH分別代表如下:T(Toxoplasmosis)是弓漿蟲感染;O(Others)是其他,如水痘、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等;R(Rubella Virus)是德國麻疹;C(Cytomegalovirus)是巨細胞病毒感染;H(Herpes Simplex Virus)是皰疹病毒。
透過這項篩檢,可避免非細菌性的病原體入侵母體而感染,進而能避免透過胎盤而垂直傳染給胎兒,導致先天性感染,嚴重者恐會引起早產、流產、死胎、畸胎、神經系統障礙、肝脾腫大、生長遲緩等問題。
產檢小提醒
黃建霈醫師建議,一旦確定懷孕,應儘快接受產檢,如有問題才能提早發現;因此,孕媽咪千萬別自認為健康無虞而不去產檢。尤其在懷孕初期,會有1/3到1/2出血的機率,孕媽咪更需小心謹慎;一旦有出血狀況,應儘早就醫檢查,必要時得安胎,以降低流產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