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媽咪產檢大記事:懷孕中期
【影片】產檢的基本流程
【自費】第二期母血唐氏症篩檢
時間:第16~18週。
方式:抽取母體血液,至實驗室檢驗。
目的:藉由篩檢出的數值,評估胎兒為唐寶寶的風險是高或低。
萬芳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王樂明表示,第二期母血唐氏症篩檢,主要是藉由抽取母體血液,檢驗以下四指標:胎兒蛋白(AFP)、人類絨毛性腺激素(β-hCG)、非結合型雌三醇(uE3)、抑制素-A(inhibin-A),檢測率大約85%。
不過,這項篩檢僅代表胎兒可能罹患唐氏症的比例。因此,他說明,如果檢測出的數值為「接近或大於1/270」,代表胎兒罹患的風險偏高,此時醫師大多會建議孕媽咪進一步接受「羊膜穿刺」檢查,以取得更準確的分析。
【自費】羊膜穿刺染色體檢查
時間:第16~18週。
方式:超音波引導,以長細針穿入羊膜腔內,抽取羊水而檢驗。
目的:檢查胎兒染色體是否有構造、數量或其他異常情形。
只要滿34歲以上的孕媽咪,都會建議做羊膜穿刺檢查;母血唐氏症篩檢數值偏高、胎兒頸部透明帶過厚、或前胎曾有染色體異常的孕媽咪,也可來接受此檢查。國民健康署針對胎兒是遺傳性疾病高危險群的孕媽咪(34歲以上、經超音波篩檢胎兒有異常可能、血清篩檢結果疑似染色體異常機率大於1/270、家族病史、胎兒經診斷有疑似基因疾病等),提供每胎次補助金2,000元;更預計從今年開始調高補助金額,即高齡產婦每胎最高5,000元、低收入戶及偏遠地區產婦最高補助8,500元(起始時間未定)。
王樂明醫師說明,醫師先用超音波引導以確認位置,再取一支細長針,小心地穿過孕媽咪肚皮,逐步進入羊膜腔內,抽取約20c.c.的羊水量;再將羊水送至專門的羊水室做檢驗。由於羊水內有少許胎兒掉落的細胞,透過分析,可觀察到哪些染色體可能有異常,有助於醫師和孕媽咪提早做好相關準備。
此檢查的準確率高達99%,且16~18週是最佳檢查時間。小於16週,羊水不夠而有風險;大於18週,胎兒偏大,不但抽取羊水時可能有困難,如檢測出有問題想中止妊娠,也不太適合。
【自費】羊水基因晶片檢測
時間:第16~18週。
方式:超音波引導,以長細針穿入羊膜腔內,抽取羊水而檢驗。
目的:除了構造、數量等異常,更能進一步解析染色體微小片段缺失等狀況。
在抽取羊水後,除了進行羊膜穿刺檢查,同時可預留3~5c.c.,做進一步的「基因晶片分析」。王樂明醫師以一本書的架構,來對照形容羊膜穿刺檢查和羊水基因晶片檢測:前者可看到書中的大篇章節(染色體構造、數量等),後者則可閱讀章節下的每個段落(DNA基因分析,如微小片段缺失、重複等異常)。
新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潘恆新表示,透過基因晶片檢測,可以看到DNA的哪裡少了一段,再對照全球基因庫進行篩選,就能更準確地分析出可能罹患哪種染色體相關疾病。然而,目前此檢測的收費高(2萬元左右,視各家醫院而定),建議孕媽咪可多與醫師討論再決定。
【自費】臍帶血穿刺術
時間:第20週後。
方式:超音波引導,以長細針抽取臍帶血管中的血液,再送至檢驗。
目的:可進行胎兒的染色體、基因、血液等相關分析與功能檢查。
王樂明醫師表示,無論是進行羊膜穿刺、羊水基因晶片或是臍帶血穿刺,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取得胎兒的細胞,並透過精密儀器的檢測,了解胎兒是否有疾病或發育異常等情形。
除了能檢驗胎兒染色體的狀況,此項檢查還能進行血液檢查、血紅素分析、胎兒抗體測定、凝血功能測定等。然而,由於這是一項具侵入性、且難度較高的檢查項目,如果有家族遺傳病史、前胎曾有染色體異常、懷疑胎兒可能有遺傳性血液疾病等狀況,建議孕媽咪可主動向專科產檢醫師諮詢。
【公費】超音波檢查
時間:第20週。
方式:先在肚皮塗上凝膠,再以超音波探頭放置肚皮上,邊移動邊觀察。
目的:觀察胎兒大小和身體構造的外在狀況。
在產檢過程中,健保僅給付一次的超音波檢查,也就是第20週的這一次。王樂明醫師說明,主要是檢查胎兒整體的狀況,基本內容如下:頭(圍)、腹圍、手腳、體重、心臟的跳動(如心律不整否)、羊水、胎兒位置(頭朝上或朝下)等,大約需5~10分鐘。如果想要看到胎兒更詳細的狀況,孕媽咪則可考慮自費做高層次的超音波檢查。
除了這一次的超音波檢查,王樂明醫師建議,孕媽咪可以考慮在第35~36週左右,再做一次一般的超音波檢查(非高層次的)。接近預產期前的超音波檢查,主要可用來了解胎兒的動向與胎位,有助於醫師來評估是否讓孕媽咪採取自然生產或其他方式。
【自費】高層次超音波檢查
時間:第20~24週。
方式:先在肚皮塗上凝膠,再以超音波探頭放置肚皮上,邊移動邊觀察。
目的:除了外在構造,還能更進階看到中樞神經系統、心、肺等是否異常。
如果將一般超音波檢查比擬成Level I,那高層次超音波就是更高一等級Level II的檢查項目;需要的時間至少30分鐘以上,涵蓋的範圍更廣、更精細,且多由專任醫師親自檢查(部分超音波檢查,可能由專業超音波技術人員所執行)。
王樂明醫師補充,超音波檢查的目的,主要在於觀察生理構造等發育狀態的成熟度,不同層次則代表精細度的不同;但內在的器官功能、肌肉發展、智力等則無法確認。
※高層次超音波檢查範圍
1 頭:腦室(大腦、腦脊髓液、小腦等);五官(鼻、唇、耳、眼距寬度等)。
2 胸腔:心臟(四個腔室、辦膜、連結的四條大血管、血液流向等);肺臟(氣管、肺葉等);脊椎(頸椎、胸椎、腰椎、薦椎、尾椎等)。
3 腹腔:肝臟(位置、結構等);腸道(結構等);主動脈;腎臟(腎動脈、水腫否);膀胱(是否過大或其他問題);外生殖器(男或女)。
4 四肢:手(上臂、前臂、指頭數目、手掌等);腳(大小腿、指頭數目、腳掌等)。
5 羊水:羊水液體量多寡。
6 胎盤:胎盤位置與成熟狀況。
【公費】早產防治衛教指導
時間:第20週。
方式:問診,了解過往病史和臨床症狀。
目的:希望能先約略知道早產的可能性。
懷孕滿20週後,胎兒已經具有人體的雛形;如果是懷第一胎的孕媽咪,也會在這時候感覺到明顯的胎動。因此,王樂明醫師表示,此時會開始更進一步關注胎兒和母體後續的狀況,期望能平安且穩定度過往後的孕期,避免早產發生。
首先會採用「問診」的方式,初步了解孕媽咪的狀況:「會不會出血?平日的徵兆?前一次懷孕是否曾早產過或曾出現疑似症狀?」等等,而醫師也會去觀察母體的臨床症狀,再綜合所有相關資料,判斷孕媽咪屬於早產族群裡的高、中或低的危險群,以利於後續的衛教指導與相關安排。
【自費】早產風險評估
時間:第20週後。
方式:陰道超音波檢查搭配胎兒纖維黏連蛋白檢測。
目的:透過明確數據,確認是否有早產可能而預防之。
然而,問診畢竟僅是仰賴醫師的專業判斷,不算是直接證據,有時候難免會有預料之外的情況。王樂明醫師表示,為了更提高判斷的準確性,主要會藉由兩項檢查來觀察,幫助評估孕媽咪早產的機率。
‧陰道超音波檢查:首先,採用陰道超音波,觀察子宮頸的長度。如果子宮頸的長度在3公分以內,就會被懷疑有早產可能性。他舉例,如果照出來的子宮頸長度為2公分,但此時懷孕才滿20週,會建議孕媽咪安胎或在家裡躺著休息較佳。
‧胎兒纖維黏連蛋白檢測:另外一種方法,直接以無菌棉棒採集子宮頸黏液去做檢測。他說明,如果子宮狀態有早產或剝離跡象,會分泌出「胎兒纖維黏連蛋白(fFn)」,驗出的結果為陽性,早產的機率約70~80%,必須儘早安胎。
【自費】妊娠糖尿病篩檢
時間:第24~28週。
方式:先空腹喝糖水而後檢測;如超過標準值,再喝糖水檢測。
目的:了解母體內的血糖值,確認是否罹患糖尿病。
懷孕24週之後,潘恆新醫師表示,一般會建議孕媽咪接受「妊娠糖尿病檢測」。
(1)50公克口服葡萄糖耐受測試:先空腹喝下50公克的葡萄糖水,休息一小時後,抽血檢驗血液中的血糖濃度。
(2)100公克口服葡萄糖耐受測試:若上述的血糖濃度,超過140mg/dl的正常標準值,則需再接受「100公克口服葡萄糖耐受測試」。需空腹八小時、先抽血,再服用100公克葡萄糖水;喝下後的第一、二、三小時,各分別抽一次血。而這四次的血糖值,若有兩次高於標準值,就會確診為妊娠糖尿病。
他提醒,一旦孕媽咪罹患妊娠糖尿病,就必須妥善控制飲食和體重,否則可能引起種種併發症,如巨嬰、胎兒生長遲緩或畸形、母體子癇前症等,對於胎兒和母體都有極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