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好書‧建立親密親子互動:指導篇
5招教孩子愛上閱讀
第1招:給予寶寶選擇權
寶寶感興趣的事物一定不只一種,他可能會喜歡閱讀、看卡通、玩玩具、玩拼圖,但有些寶寶常在同一時間進行一種以上的活動,導致他養成「分心」的習慣,深深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自然也很難充分體會閱讀的美好。
李苑芳祕書長表示,碰到寶寶主動要求閱讀時,固然為一件喜悅的事,但如果讀到一半,寶寶突然想要玩拼圖,且還要成人繼續說故事時,家長就不能依著孩子的希望行動,此時就必須給予孩子選擇權。她分享了自己的經驗:「我有個親戚的孩子,會叫我陪他看卡通和讀繪本,但通常這種時候,我就會請他二擇一,要看卡通的話,我就會陪著他一起看卡通,此時繪本就應該先收起來,成人應避免同時滿足孩子一種以上的要求,才不會造成孩子三心二意,這種做法也有助於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第2招:選擇對的書本
依照寶寶的年齡來選擇相對應的繪本,是吸引他們愛上閱讀的基本條件,李苑芳祕書長表示,曾有家長對她抱怨過,自己1歲多的孩子很不愛聽故事,一問之下竟發現,媽咪選擇的故事是《白雪公主》,可見妥善選擇書單的重要性之大。
假如寶寶的年齡介於0~1歲,此時他的注意力便無法集中太久,能聽懂的單字少之又少,爸媽應該選擇結構簡單、節奏感強烈的繪本做為閱讀書單(例如《棕色的熊》),才能成功吸引寶寶的注意力。
不過,像是要學習「認知」這樣的議題,父母可以去尋找一些除了有「認知」功能外,還具備「語文」效果的書籍;像是《月亮晚安》這本書,「在一個巨大的綠色房間內,有一隻電話、一顆紅氣球和一幅圖畫……」它除了字彙外還加上量詞、形容詞,另外還具備了「音韻」的功能!對1~2歲的孩子,有一舉數得之效。
第3招:故事重複性高
相信不少家長都曾碰過孩子喜歡讀同一本書的情形,一旦聽過一次,就會連續好幾天都要爸媽講同一個故事,讓父母摸不透孩子的目的。李苑芳祕書長表示,寶寶過了半歲以後,就會對主要照顧者產生依附關係,只要出現危險意識或是遭遇不順,就會向主要照顧者討安慰,並不會對叔叔、阿姨或鄰居出現這種反應;不過,只要寶寶和照顧者建立起良好的依附關係之後,未來就較容易融入生活圈,若沒建立好彼此的關係,寶寶可能會無法擁有足夠的安全感。同理可證,孩子對書本也會產生依附關係,只要家長多為寶寶閱讀幾次同一本書,等時機成熟時,寶寶就能接受另一本新書了。
碰到這種情形時,父母應避免著急,如果一直重複一樣的內容,導致爸爸媽媽自己覺得枯燥乏味,建議可以雙方輪流陪伴孩子閱讀,如此一來,還可以同時為寶寶與較多人建立信賴關係。
第4招:要以愉悅的心情為孩子朗讀
有時候,孩子無法愛上閱讀,可能是來自於成人無形中給予的壓力。如果家長為孩子抽出時間來念書時,無法讓自己發自內心覺得愉快,甚至讓自己產生壓力,久而久之,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的焦慮,自然會認為閱讀是一件壓力很大的事。
第5招:不要有過多的期待
有時父母很積極地陪伴寶寶閱讀,但同時也期許寶寶能比其他同年齡的孩子更早學會認字與書中出現的物品,導致在共讀的過程中,會有過多的指導、提問,讓寶寶無法沉浸在輕鬆愉快的讀書氣氛當中,因而影響寶寶對閱讀的興趣。
如果父母認為孩子學會認知與表達能力的時間較晚,建議可以先帶著寶寶到醫院進行一些相關診斷,若醫師認為沒有問題,父母只要耐心等待孩子主動開口表達即可,畢竟每個寶寶學習能力都不一樣,寶寶不常開口說話或是對書中內容並未出現特別反應,不代表他沒有吸收書中內容,爸爸媽媽切勿過度心急。李苑芳祕書長表示,只要家長每天空出一點時間讀書給孩子聽,孩子到了4、5歲時,就能累積許多字彙,待時機成熟,寶寶也會主動問父母「狐狸」是哪兩個字,此時父母再教導寶寶認字,寶寶照樣能將字的形狀語發音連結起來。
李苑芳祕書長也補充說明:「10幾年前,我曾經調查採訪過一些國小老師,其中有很多國小老師都認為,在入學前沒學過注音符號的孩子,比入學前就學過注音符號的寶寶表現更好,且學習態度也較佳,這是因為已經學過的孩子,讓他再學一次一樣的東西時,孩子會覺得無聊,所以進入國小之後,上課第一件事情反而是學到『不專心』。尤其是孩子的小肌肉尚未發育好,就提早讓孩子學習握筆寫字,這個孩子只好用錯誤的方式握筆,影響甚遠。
Tips
雖說每天為寶寶念書,可慢慢培養孩子對書本與學習的興趣,但現代不少父母經常加班,回到家時已夜幕低垂,所以乾脆放棄親子共讀的時間。其實,每天只要為孩子朗讀10-15分鐘即可,只要持之有恆,就能帶來不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