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懷孕> 孕期百科> 用對方法‧有助緩和產前陣痛

用對方法‧有助緩和產前陣痛

生產前的陣痛時期,是許多孕媽咪難以忘懷的「痛」。如果選擇自然產的孕媽咪,都需要面臨陣痛,那是否能運用一些方法,讓自己稍微緩和痛楚的程度,並幫助度過產前的這段等待期呢?

陣痛,指的是「子宮收縮產生的疼痛感」,通常是一陣一陣的、具有規律性。萬芳醫院產房護理師林靜怡進一步描述,「對於孕媽咪來說,最初的感覺是肚子處有一種緩慢、遲鈍的疼痛,腰部也可能產生痠痛感;之後,漸漸感覺疼痛頻率變短,且疼痛程度也隨之增加。」

陣痛‧規律增強的疼痛

林靜怡護理師表示,當孕媽咪察覺到下腹部開始悶痛感、卻還無法確定時,建議開始計算疼痛感出現頻率,如出現規則性的疼痛,並且隨著時間持續下去而愈來愈痛,通常這就是真陣痛。

當真陣痛出現,代表即將進入到產程。她建議,一旦孕媽咪開始陣痛(但沒有其他狀況,如破水),別急著馬上趕到醫院,可先打電話諮詢醫護人員。他們通常會先評估孕媽咪的主訴不適感後;接著協助孕媽咪及其家人做後續簡單處理。

  • 初產婦

由於是第一次懷孕,所以有時無法第一時間就察覺到是否「真的」陣痛,可能以為是肚子痛,或其實是假性陣痛;因此,儘量靜下心來計算頻率,如每3~4分鐘一次、或10分鐘內有2~3次疼痛,十之八九是真陣痛。

林靜怡護理師表示,因為是初產婦,子宮頸口開得較緩慢,產程時間通常比較久,可能要耗費20小時以上;就算馬上趕到醫院,很可能會被「退貨」。建議先穩定情緒,收好該帶的物品和證件,再由家人陪同到院檢查,經由進一步評估後再確認是否應待產。



  • 經產婦

有了前次的懷孕經驗,經產婦對於陣痛很熟悉,大多輕易地就能察覺到。只是畢竟已經生產過,無論是子宮頸口開幾指、整個產程,都會進行得比較快且短,通常一有規則性陣痛,建議儘快到醫院報到較佳。

  • 住院待產的標準

林靜怡護理師表示,以萬芳醫院為例,如果孕媽咪有以下狀況,婦產科醫師就會請孕媽咪辦理住院,準備待產。

1 子宮頸開口:經過內診檢查,若子宮頸口擴張到3公分,就必須住院。
2 破水:只要破水,一律建議住院,以免發生後續的感染問題。
3 特殊族群:高危險妊娠(如多胞胎、巨嬰)、過期妊娠(超過預產期未生產),經由門診醫師進一步評估後,大都會安排孕媽咪住院,以便於隨時掌控母胎狀況。

產程三階段

孕媽咪進入陣痛期,即代表進入生產過程。林靜怡護理師表示,產程主要可分為三階段。

  • 第一產程:子宮規則收縮~子宮頸口全開。
  • 第二產程:子宮頸口全開~胎兒娩出。
  • 第三產程:胎兒娩出~胎盤排出來。

其中,陣痛就發生在第一產程;而第一產程又可分為三個時期來說明狀況。她進一步說明,各時期的陣痛感覺、程度等都不同,在孕媽咪上產檯前,護理師會在一旁以合適的方式,協助孕媽咪減緩陣痛所帶來的不適感。

 

潛伏期‧站立&走動可減緩

子宮頸口:約開0~3公分。

舒緩方式:站立姿,散散步。

初產婦的潛伏期時間,可能會比較久。此時期疼痛頻率約每5分鐘一次,多數孕媽咪大部分還可以忍受;建議孕媽咪在身體狀況尚可的程度內,下床散散步。

林靜怡護理師說明,多活動可促使胎頭下降,能促進規則宮縮,協助子宮頸口的擴張,有助於加快產程;且在子宮收縮時,採站立姿勢是最能讓產婦感覺不痛,這是因為平躺會減少子宮血流導致肌肉缺氧,進而造成子宮收縮時更痛。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初產婦來醫院待產,子宮頸口只開1~2公分,護理師會先請她多走一走。

 

活動期‧生產球是好幫手

子宮頸口:約開4~7公分。

舒緩方式:左側躺臥、按摩,或使用生產球等。

疼痛的程度加強,而孕媽咪會感覺到整個肚子都很痛,特別是比較下方的位置。林靜怡護理師表示,這是因為胎兒下降,壓迫到的尾骶骨所導致。部分孕媽咪會因為忍受不了疼痛而情緒失控,只專注自己的狀況,任何的聲音都無法進入她的耳中,因此護理師或衛教師會在身旁大聲給予協助。

此時,如果孕媽咪的身體不會因疼痛而變得敏感、不讓人觸碰,護理師會採用以下方法,減緩她的疼痛。

  • 改變姿勢

停留在同一個姿勢太久容易不舒服,每隔一段時間稍微轉換個舒服的姿勢,能幫助緩和。另外,除非母體或胎兒有特殊狀況,大多建議以「左側躺臥」為主,這樣能夠增加子宮胎盤血流量,對胎兒較佳。

  • 按摩

周遭親人可使用手掌處或滾輪,在脊椎兩側、尾骶骨等處或感覺痠痛感比較明顯的地方,以適度力道按摩,但注意要避免直接在脊椎處用力。

  • 生產球

很多孕媽咪會在產前教育中,學到如何使用生產球;而生產球一般只在潛伏期和活動期使用(尤其活動期),不建議用在過度期。此外,如果孕媽咪在待產時有使用止痛藥物,因具有頭暈的副作用,通常不宜使用產球,以免發生危險;還有,若已破水者,因有感染、臍帶脫垂等相關疑慮,通常也不建議使用產球。

針對生產球的作用,林靜怡護理師說明,「當孕媽咪坐在生產球上面時,可適度轉移部分身體的重量,讓身體感覺輕盈,並可提供會陰部較好的支撐力量」。而生產球的使用在於「藉由身體及骨盆規律的擺動,增加骨盆的活動度,讓骨盆放鬆,並減緩背部疼痛不適的感覺」;骨盆放鬆,更有利於胎兒的下降,進展到下個時期。 




  • 熱療法

準備適量已浸泡過熱水的毛巾,覆蓋在孕媽咪下腹部比較痠痛、不舒服的部位,或是腰痠的地方;透過熱度,能夠促使身體肌肉稍微放鬆,進而達到舒緩疼痛的效果。

  • 正向鼓勵

上述的方法,都是很實際地根據孕媽咪生理症狀所提出的建議。除了生理上的舒緩,給予心靈方面的安慰同等重要。周遭的親朋好友應持續正向鼓勵,如「生產已經走到一半,快結束了,加油,可愛的寶寶即將誕生囉」!

過度期‧呼吸有方法

子宮頸口:約開8~10公分。

舒緩方式:拉梅茲呼吸法。

過度期的時間比較短,通常進入這時期的孕媽咪,很快就會進入到第二產程。這時候,胎兒的頭已經漸漸下降,促使孕媽咪會有不自主想用力的感覺(類似便意)。林靜怡護理師補充,也因為如此,過度期不適合使用生產球來舒緩,主因在於難以掌握孕媽咪是否會產生「不適當的用力」,而發生子宮頸撕裂傷、大出血等的狀況,因此多會請孕媽咪使用「呼吸─吐氣」方法緩解不適,直到評估子宮頸口擴張的程度後(初產婦擴張10公分、經產婦擴張8公分),才開始教導用力方式。

  • 拉梅茲呼吸法

到了懷孕後期,多數的孕媽咪會藉由媽媽教室,學習到拉梅茲呼吸法。林靜怡護理師表示,這種呼吸法主要是透過吸氣、吐氣、哈氣、憋氣等呼吸動作,幫助自身適度放鬆肌肉,進而減少子宮收縮所帶來的疼痛感。這時候,由於孕媽咪的專注力已被陣痛影響,通常會由護理師去引導進行拉梅茲呼吸法。

了解陣痛期間的情緒‧給予支柱

任何人對疼痛的敏感度和承受度都不同;而「陣痛」的程度往往強烈,許多孕媽咪都可能會因此出現「負面情緒」。林靜怡護理師認為,在邁入預產期之際,孕媽咪不只要做好心理準備,身旁的親人(尤其是丈夫)更要成為其重要的精神支柱,才能幫助孕媽咪順利度過最後的產程。

  • 立場動搖

她觀察到,許多產婦在陣痛初始,顯得輕鬆、話多、精力旺盛,對周遭環境感興趣,並對正要開始的產程顯得興奮。

然而,隨著宮縮增強、疼痛加重,孕媽咪緊張出汗、失去笑容,漸漸感到不安,表現出扭動身體、口乾、皮膚潮紅而濕熱的情形,與外界溝通也減至最低程度。此時,部分孕媽咪腦中開始浮現「放棄或撐下去」的抉擇,主因在於自覺到逐漸加劇的產前陣痛,超乎自己的預期與負荷極限,甚至還想以手術或其他方式,來中止待產。

  • 失去控制感

隨著產程的進展,產婦愈來愈覺得自己無法如往常一般,可以控制自己的身體功能和情緒。加劇的陣痛,促使孕媽咪對外界不再感興趣,於是只能將注意力轉向自己的內心世界。

林靜怡護理師舉例,有些產婦在感覺到無法忍受時,會以喊叫、哭泣或肢體行為,表現其情緒已失去控制的感受。此外,這時候的生理狀況已進展到子宮頸口擴張、胎頭下降壓迫直腸和膀胱,進而產生便意感、不自主用力,用力時大小便暫時失控等現象,也會讓孕媽咪產生強烈的失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