餿水油不可碰!小心6大有毒內容物
食用油,每人每日所需;餿水油,人人眼中不要的廚餘。誰想得到本應不相干的兩者,竟然成為同一樣產品,而且還出現在生活周遭?自新聞報導後,民眾一片驚慌,不知還有哪些食物可以相信;從現在起,唯有具備危機意識,並學會辨別、使用食用油品的基本方法,才可能在這一波油害中,減輕受傷害的程度。
食用油有兩大類
一般來說,烹調類食用油主要分為「動物油」和「植物油」兩種;前者最常見的為豬油,後者如橄欖油、大豆沙拉油、亞麻仁油等皆是。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系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表示,豬油的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對人體的幫助有限,而植物油含不飽和脂肪酸、抗氧化的維生素等,因此大多希望平日使用能以植物油為主。
油脂攝取應適量
不過,顏宗海主任也提醒,「就算是再怎麼好的油,適量、酌量即可,多吃無益」,原則上按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的「每日飲食指南」,油脂每日僅需要3~7茶匙即可,一旦超量,將可能為人體帶來負擔。
選擇純油‧少選混油
在選擇油品上,顏宗海主任建議「以純油為主」,如純橄欖油、亞麻仁油、麻油等,儘量少挑選混合油品,「大多數消費者並不了解混合的油種有哪些;此外,很容易給不肖廠商從中做假的機會」。
玻璃罐包裝佳
另外,最好能選擇盛裝容器為「玻璃罐」的油品,以「塑膠」材質(如PET)做為容器,長期下來,容器很容易釋放出塑化劑在食用油中,再被人烹調後吃下肚,反而吃進一堆不明化學物質,累積傷害。
聞之色變的「餿水油」
對於目前全民最關注的、被媒體泛稱的「餿水油」,顏宗海主任說明,「即已經烹調、食用過的油」,照理說應該只能丟棄,但不良業者卻回收再利用、淨化後再販售。類似的事件也曾發生在數年前的中國大陸,被稱做「地溝油」;在台灣,衛福部食藥署則定名為「劣質豬油」,主因在於出問題的多為豬油類製品。
4項辨別食用油訣竅
標準且新鮮的豬油,常溫下會凝固呈乳白色,加熱成流體時則呈清澈透明狀,就如同一般正常且新鮮的液態食用油品。對於消費者擔心購買或使用到不良油品的疑慮,顏宗海主任提供幾個辨別液態食用油的小訣竅。
1 輕搖晃:看瓶內底層是否有沉澱物,油的顏色偏深(標準油品無沉澱、清澈)。
2 聞味道:仔細聞是否有油耗味(標準油品多帶有原料清香味)。
3 用手摸:滴幾滴油在手心和手指,搓一搓、摩擦一下,是否有黏黏的、帶有殘渣物的感覺(標準油品的黏稠度不高)。
4 烹調時:油品入鍋後一加熱,馬上就會呈噴濺狀態,就像油鍋加水一樣(標準油品可穩定加熱)。
劣質油‧6大健康危害
顏宗海主任表示,當人體食用到所謂的餿水油、劣質豬油,雖然短期內看不出明顯傷害,但長時間下來,將可能受到以下六種健康危害:
細菌汙染
從新聞報導與畫面,得知餿水油的回收環境極差,因此很難避免會有細菌汙染的問題,入口後,將可能導致疾病發生。
黴菌汙染
餿水油的成分混雜,又輾轉經過一段時間,因此受黴菌汙染的可能性極高。
其中的黃麴毒素會對肝造成傷害,甚至肝硬化,也會增加罹患肝癌的機率(尤其B型肝炎帶原者);赭麴毒素會傷腎,也會增加罹患膀胱癌的機率。
重金屬汙染
劣質豬油的加工環境多半隱密且髒亂,沒有做好標準的管控;且有的不肖業者不只拿餿水油,甚至還以皮革廢油來製作食用油品販售!這些來源不明的廢油,可能含鉻(六價的才有毒)、鉛、砷等重金屬的汙染。長期大量暴露於六價鉻會傷肝腎,有致癌疑慮;鉛有神經毒性,會傷腎,也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砷則會造成皮膚病變,也有致癌疑慮。
致癌物質
油脂本身經過高溫加熱後,會產生苯芘,容易導致肺癌;如用油炸、炒等方式料理過肉類,則會釋放出異環胺,易造成大腸癌;而許多孩子愛吃的薯條等油炸澱粉類,透過連續高溫,將產生丙烯醯胺,是膀胱癌的元凶。
氧化物質
高溫加熱過的食用油,還會產生氧化性膽固醇、自由基等物質,不但會傷害人體的心血管功能、促使老化,甚至更有罹患癌症的可能性。
其他不明添加物
餿水油一定是經過加工才能販售,為了躲過標準機構的精密檢測、店家和民眾的耳目,勢必需要添加某些物質,如以鹼性的氫氧化鈉平衡油的酸值,使油不會呈酸敗的變質樣貌,更別說是否還加入其他不明且對人體有害的成分!
餿水油‧一滴都不能碰
顏宗海主任表示,雖然當前還看不出食用餿水油所產生的傷害,但光是這些劣質油所內含的眾多有害物質,本來就連一口都不該吃下肚。他以風險評估模式,進一步說明不該碰餿水油的原因。
1 累積作用
依據食物鏈,人類幾乎是位於最末端,舉例來說,如果浮游生物含毒素,再依序被小魚、大魚所吃,最後進入人類胃裡,這毒素也跟著一層層累積到體內,而且濃度並不低。
2 感受族群
累積作用促使人體容易積聚有害毒素;而肝、腎功能不佳的患者,由於代謝功能失調,事實上,連一點有毒物質都不宜食入。
對家庭的影響
為了家中寶寶的健康,多數父母都願意親手料理,衛生又安全;然而,如果連在家中使用的油品都有問題,所衍生的傷害更難以想像。
鉛
對寶寶的影響最嚴重,會損害腦部細胞,影響其發育;且國外研究更指出,如果讓寶寶發生鉛中毒,還會有過動兒的問題。
環境荷爾蒙
塑化劑就是其中一種,會對生殖系統、成長發育等造成傷害,如小女生性早熟、小男生生殖器官不明顯,甚至會有成年男性精蟲減少、女性不孕的狀況。
汞
油品的重金屬汙染如果含汞,將會積聚並對神經系統產生傷害,不但會影響到孩子的智力發展,還會產生腎臟問題。
新鮮食材‧有助排解毒素
接二連三的食用油問題,讓許多人驚覺:原來平日習以為常的油品,一點都不安全,甚至不知不覺已經吃進許多不明物質。如果想要排解毒素、改善身體狀況,還有什麼方法?
對此,顏宗海主任表示,最天然新鮮、單純的食物,對人體是最有幫助的。他提供幾個有助於解毒的食材如下:
‧白開水:多喝水,有助於排出水溶性的有毒物質,如重金屬。
‧深綠色蔬菜、水果:能夠幫助排出脂溶性的毒性物質,如黃麴毒素、苯芘。
至於前面提到重金屬毒物中的六價鉻,則可透過芭樂、奇異果等含維生素C的水果,幫助抑制其毒性進入體內。
少高溫‧低溫烹調佳
國人的飲食習慣中,喜歡大火快炒、油煎、油炸等料理類型;然而,顏宗海主任表示,這類「高溫烹調」方式,已經高過食用油的「冒煙點」(外觀可看到冒白煙),也代表油脂已經開始氧化,許多物質便會轉變成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因此,他建議,可根據不同食材選用合適的油,就能減少為了配合食物熟透而延長烹調時間,導致使用到冒白煙的程度;另外,減少高溫烹調次數,改採水煮、蒸煮等低溫烹調(最高約100℃)方式,不但減少油品氧化機率,同時也能保留食物的營養和原味。
大品牌、認證並非絕對
今日最大的問題,即長久以來大家所信任的GMP認證,其公信力被質疑。顏宗海主任認為,GMP的問題主要在制度面向,可從兩方面來看:
1.只認證被檢驗產品的流程,非產品本身。
2.GMP認證組織內成員,大多是食品大廠相關人員,沒有消費者、中小企業或攤商等,有「球員兼裁判」的嫌疑。
建議多嘗試不同油品
因此,目前在挑選食用油品時,不要只相信所謂的大廠商品牌、GMP認證等等,消費者還要能夠親眼去看、甚至親手去觸碰;平日也不要只獨鍾某一種油品,一次就買家庭號容量,建議輪流不同款嘗試使用,以分散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