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親子教養> 東西方寶寶教養大不同

東西方寶寶教養大不同

在這個多元文化的社會,世界已變成一個緊密的地球村,但東方人和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及態度還是有非常大的差異性。因此,了解東方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和西方國家有何不同,也是父母們不可不知的事,使爸媽在教育孩子上更有方法!培養家中寶貝擁有東方的傳統文化並學習不同國家的優點,能使孩子的未來更具競爭力。

教養

教養為何大不同

天下的父母無不希望自己的寶貝成為一個有家教且受到眾人喜愛的對象,因此有些新手爸媽在孩子出生以前就買了許多書籍來閱讀,想從別人的經驗裡學習如何帶孩子;也有許多父母承襲上一輩的教養觀念,讓孩子接受跟自己一樣的教育。但不論是哪一種方法,都還是會受到自己國家傳統觀念的影響,因為環境使得東方文化深植在我們的心。親職作家張美蘭表示,東西方教養之所以會如此不同,就是因為文化有差異,而這可以追溯到早期東西方哲學觀念的不同。

簡單來說,東方人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相當深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階級概念,在以往封建制度上是每個人都必須遵守,也因為這樣,東方人很講求尊卑的階級觀念,對孩子也不例外;西方國家以前也是如此,和東方一樣有由上而下的階級制度,但它們比東方早好幾百年開放民主,彼此平等的觀念比我們深遠,它們講求在守法的觀念之下彼此尊重,對待孩子亦是如此。因為這些歷史,而造就東西方文化上的差異,而身處在不同環境下的父母,自然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教養守則!

東方教養一把罩

我們常聽到身邊的父母對著孩子說「你不能···」、「我不准你···」、「你應該要···」諸如此類的話語,身在東方國家裡,大多數父母會承襲老一輩的觀念,他們相信自己知道什麼是對孩子最好的;什麼路是孩子應該走而不會跌倒的。

這些想法使得東方父母會過度保護孩子,怕孩子受傷或遇到挫折,所以總是替孩子的未來鋪好了路,也因為這樣,許多父母會對孩子較苛求,希望孩子照著長輩規劃出的藍圖去走,但同時也侷限了孩子的想法及自由。

張美蘭表示,台灣有許多文化是外國人所沒有的,好比孝順的觀念。但是東方人因為受到尊卑觀念及其他威權制度的影響,許多父母會希望孩子能夠達成自己心裡的要求,因此從小就讓他們補習、學才藝,但孩子往往長大了才發現,一直以來所學的東西是他自己想要的嗎?

當然有許多孩子在父母安排下慢慢探索自己的興趣,進而發展成自己的專業;但也有許多孩子為了達成父母期望,而忘了去問自己什麼才是「我想要的」。人們常說嚴師出高徒,這話不是不無道理,給孩子適度的壓力固然很好,但張美蘭也建議爸爸媽媽:「給孩子要求的同時不妨也多給他們一點空間,讓他們有更多自由去嘗試不同的事物,不用害怕孩子跌倒,因為那也是成長的一部分。」

東西方寶寶教養大不同

東方孩子.拘謹重細節

父母的教育模式影響孩子的性格,兩者之間的關係相輔相成密不可分。東方的父母偏向嚴格教育,從孩子出生之後對於子女的言行舉止都有一定規範,保護孩子的心態也使得父母沒辦法完全放手讓他們探索新事物,因此,從西方人角度看東方孩子,其特質多半都是過於拘謹,較怯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因為害怕自己會犯錯、說錯話。

張美蘭表示,她在過去幾年住在美國時發現,東方的孩子在班上較寡言,做事情時都會非常小心,她覺得雖然這並不是一件壞事,但是很多表現就不如西方那些勇於表達的孩子亮眼!她還提到:「東方人很講究群體合作,團體的利益高於個人的利益,因此在一個團隊中,東方孩子的個人特質與想法就會被壓抑」。謹言慎行、接受和自己不同的想法都是很棒的特質,但她也鼓勵家長應該要多給孩子一點信心,教孩子勇於表達想法,才能為自己的未來爭取更多機會。

西方教養一把罩

張美蘭說:「記得我住美國的時候,去參觀兒子的小學,門口貼的校規第一條就是尊重,這讓我印象深刻,因為在台灣,尊重通常不會是校規的第一條。」她提到,在西方國家裡,父母和孩子之間就如同朋友一般,不會有「因為我是你父親」、「因為我是你母親」,你就要照著我的話去做這樣的想法。

曾經有研究調查,西方父母對孩子多是採用開明權威的教養型態,給予孩子空間但不會放縱他們為所欲為,雙方彼此尊重。她也表示,我們都會認為西方的孩子比較有想法及創意,但其實不然,而是因為西方父母「敢」讓孩子去創新,不會因為害怕孩子受挫而侷限他們,在大多數西方父母的想法裡,受傷了就是再爬起來,而這也是訓練孩子獨立自主的機會。

張美蘭也觀察到,西方人很注重讓孩子到戶外去運動,她在美國居住的某一年春天,收到來自兒子導師一封很不可思議的信:「春天到了,外面的雪已經融化了,所以我最近將不再出回家作業,因為現在正是讓孩子好好運動的季節!」她表示,這種信在台灣小學是不可能出現的,因為台灣的孩子不可以沒有家庭作業;沒有出作業,就表示老師不夠認真,而這就是東西方對運動重視度的一大差異。

西方父母讓孩子從三、四歲起就開始打棒球,不是那種專門給兒童玩的樂樂棒球,而是真正堅硬的棒球,父母不怕孩子被球打到而受傷,他們就是希望孩子以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去成長及學習。也因為他們從小就教育孩子要運動的習慣,因此西方人的體育能力比東方人要強健許多。他們認為:「體能的鍛鍊就是給孩子一生的禮物」。

教養

四大教養型態

根據西方學者Maccoby和Martin提出的四大教養型態,以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及回應孩子的程度可分為以下四種:開明權威(高反應高要求)、專制權威(低反應高要求)、寬鬆放任(高反應低要求)以及忽視冷漠(低反應低要求)。

西方孩子.熱情善表達

西方父母給孩子的觀念是:「要忠於自己,你做這件事情是為了你自己好,而不是為了順應別人」,這也養成了西方孩子勇於表達自我的特質。張美蘭表示,在西方人的想法裡,個人利益高於團體利益,因此他們自主意識非常強烈,他們勇於表達,總會在有限的空間裡發揮他們無限的想像。

她提到,全家人搬回台灣初期,自己孩子在班上非常愛表達意見,老師問什麼他都會舉手搶著發言,久而久之,老師卻開始忽略他,漸漸地自己的孩子就不愛舉手了,這就是東西方文化差異造成的結果。但她認為讓孩子學會觀察環境、順應環境,也是一種不錯的教育。畢竟孩子已經回到台灣,不在美國了,若一直自以為的猛舉手,同學也會排擠他,所以知道入境隨俗,也是生存之道。提及西方孩子的特質,在《小熊媽的無國界創意教養》一書中也談到,因為西方的孩子從小就養成運動的習慣,在一場又一場的比賽當中,也會培養出他們重友誼、守規矩、有國際觀的性格,面對陌生的人事物也較放得開,不會拘泥於小地方。

父母不可不知

曾有調查發現,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結果中,學生家長採取開明權威的管教方式,對其子女的成熟程度有正面影響;相反的,另外有近三分之一的家長採取忽視冷漠的態度,其子女的成熟程度較低。由此可知,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性格特質有直接的影響。

東西方寶寶教養大不同

孩子的未來.從小培養

張美蘭表示,自己在台灣生活多年,也有過在美國的七年經驗,加上觀察自己的三個兒子之後發現,無論是東方孩子或是西方孩子,她建議爸爸媽媽有幾項特質是不分國界、從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要慢慢培養,教育孩子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1.樂觀正向

讓孩子快樂成長的前提就是孩子必須要有面對挫折的勇氣,並且能夠以樂觀的態度去應對。張美蘭表示,在美國的時候,孩子從四歲就開始打棒球,一直打到上小學,每天每周的練習、比友誼賽,一個夏天可能打了將近快五十場比賽,而每場比賽當然都有輸有贏,孩子在面對一次又一次的挫敗之後,慢慢就會發覺比賽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跟夥伴們一起努力的過程。這樣的觀念也會間接影響到孩子面對其他事情時的態度,降低自己的得失心,自然而然也能夠輕鬆面對每一件事情。讓孩子多聽、多看、多體驗,培養他們積極正向的思考。

2.自律

讓孩子自動自發地寫功課、能安排好自己的時間,聽起來簡單,但卻是現在孩子相當缺乏的一項特質。給孩子足夠的空間是有必要的,但絕不能養成他們濫用父母給的空間而為所欲為。「不想約束孩子又希望他們能夠自律,就是要先跟孩子約法三章!」她表示,自己最近讓孩子辦了facebook的帳號,因為孩子也國小畢業了,需要跟同學聯絡感情,但前提是他們約定好一周只能玩三十分鐘的電腦,不要過度沉迷或是盲目地追隨流行。她提到,把孩子當成朋友一樣,不要過於嚴苛,你信任他,孩子也會自然而然地遵守你們的約定。讓孩子適性發展並且當他們最得力的推手,時時給予鼓勵及叮嚀,養成孩子自律的好習慣。

3.誠實並忠於自己

張美蘭常建議孩子:「你要勇敢做自己,不要太在乎別人的眼光;你做的每件事情只要對得起自己,就可以去做。」蘋果電腦創辦人Steven Paul Jobs 也說過類似的信念:「時間有限,不要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陰影裡;不要被教條所惑,盲從教條等於活在別人的思考中;不要讓他人的噪音壓過自己的心聲」。這更是她謹記在心的道理。另外,她也建議父母,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不要嚴厲的斥責抑或是打罵,這樣的習慣會讓孩子認為犯錯就會被懲罰,進而衍生出想說謊掩蓋過失的念頭;父母應該是多給孩子一點空間,讓他們了解到,承認自己的錯誤且爸媽會在身旁一起解決,因為沒有什麼事情會比誠實更可貴。

東西方教養.兼容並蓄

東方與西方的教養方式都各有特色與值得學習的地方。東方父母注重教養的過程,所以會給孩子較多的管束與灌輸自己認為正確的價值觀。

東西方寶寶教養大不同

而西方父母較在乎孩子是否能獨立自主,可以自己去思考摸索並擁抱新事物。這些教養方法都能引領孩子邁向成功的路,只是看父母是如何把它們帶給孩子。張美蘭表示,身在東方國家,其實就有許多非常棒的文化值得去傳承,而過去能有機會到美國定居,對她來說也是一個很棒的學習機會,能夠和孩子一起體驗西方的生活。她認為:「在育兒的路上,和孩子一起飛,才能飛得高、看得遠」。

最後她也表示,我們身處在台灣,不用崇洋媚外,因為東方文化有很多好的地方,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它們學好;但也不要畫地自限,要激勵孩子做個世界的公民,多吸收不同的資訊。她建議爸爸媽媽,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掌握住自己的優勢,但也不要排斥外來文化好的地方,編撰一套適合家中寶貝的創意教養法,培養孩子開闊的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