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好.寶寶情緒穩定&身體健康
對處於發育階段的寶寶來說,「睡眠」是促使其成長的重要能量來源之一。耕莘醫院兒童發展中心主任陳培濤表示,生理發育成熟的成人,可能只要好好睡上幾個小時,就能補足體力;但寶寶因成長所需以及控制睡眠的中樞神經尚在發育階段,所以我們常會發現寶寶們整天睡個不停。
睡眠.寶寶成長重點
每個寶寶都是獨立的個體,且正處於成長、發育的未成熟階段,自然不能以成人的角度來看待。陳培濤主任表示,睡眠影響的層面除了生理方面的身高、體重、體質、器官功能、內分泌等正常發育之外,更是深深影響到寶寶們正常心理方面的發展,包括社會情緒、認知學習、氣質等。因此正常良好的睡眠品質以及足夠固定的睡眠時間,對於寶寶健康的影響可大可小,不容忽視;呼籲父母如果想協助寶寶養成好的睡眠習慣,從新生兒時期就要開始喔!
2種可能影響
‧荷爾蒙分泌:在嬰兒沉睡時,體內生長激素的分泌會比清醒時高出許多。而生長激素是生長所需,唯有足夠的量,才能促進神經系統、腦部、肌肉等成長,進而使身高、體重、心智能力、免疫系統等等發展更好。
‧腦部成長:完整的睡眠時間,不但能讓身體好好休息,大腦也能在這期間重新整理白天與清醒時所接收到的資訊;如果睡得不好或不穩定,學習、專注力及認知相關能力發展,將可能受到影響。
何謂「睡得好」?
然而,尤其對於新手父母來說,時常看到寶寶處於睡眠狀態中,「但怎麼知道是否睡得好?」對此,陳培濤主任認為,睡得好就是「睡眠品質佳」;他另外歸納幾個簡易的方向,提供家長做為評估與了解寶寶睡眠的依據。
1 生長狀況:寶寶的身高體重是否逐月按照生長曲線圖正常成長?
2 食欲狀況:寶寶對各種類食物感興趣,攝取的分量也足夠?
3 精神活力:寶寶每天是否心情愉悅,即臉上顯露「滿足感」,且精神奕奕?
時間長短非絕對
一般人提到睡眠,最常以「時間」判斷,如睡得短可能代表沒入睡或睡得不夠深。但陳培濤主任表示,睡眠時間的長短,並不能代表睡得好或不好;如果「睡得長但品質不佳」,並不會比「睡得短但品質佳」來得好,因此如何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讓寶寶們的睡眠品質維持在最佳狀態很重要。
1歲內寶寶的睡眠階段
整體而言,出生六個月內寶寶大多數時間,都處於睡眠狀態,畢竟這是幫助順利成長的要素之一。以新生兒來說,平均一天睡眠時間約18~20小時,慢慢地時間縮短,到一歲內則平均落在每天12~14小時。
0~3個月
正常的睡眠會有多次的睡眠週期,一般三個月內的寶寶,每次睡眠時間約3~4小時,並且不同於成人6~8次的睡眠週期,寶寶們每次睡眠約兩次睡眠週期,而睡眠週期又以快速動眼期為主,所以常會看到他們在睡時,有微笑、肢體動作頻繁或哭鬧一下的情形,其實這些現象並不是代表寶寶已睡醒,而是他們正處於睡眠週期中的快速動眼期。因此,父母應儘量減少在這時候叫醒寶寶,相信只要稍微安撫一下,他們很快會進入另一次睡眠週期。
另外,新生兒在三個月大左右,慢慢開始會有「日」與「夜」的分別,這與腦部睡眠中樞的發展有關。
4~7個月
滿四個月後,嬰兒的睡眠狀態更穩定,不同於前三個月,寶寶每次的睡眠時間可進展到連續睡6~8小時。不過,陳培濤主任表示,這期間的寶寶大多仍以快速動眼期的週期為主,即睡眠時會觀察到寶寶身體動作多、突然的笑或發出聲音、可看到眼皮下眼球轉動等等,很多家長常擔心寶寶是否有狀況而驚醒,其實主要排除寶寶沒有疾病的問題後,大多是正常的。
由於此時大部分寶寶的睡眠已有晝夜之分,建議家長要慢慢降低夜奶頻率;更建議六個月後,父母應讓寶寶戒掉夜奶習慣,使他們可以晚上睡滿8小時,讓足夠及良好的睡眠,帶給寶寶更好的健康。
8~12個月
這個階段的嬰兒,大多數都能夠穩定「一覺到天亮」。在家長正常的引導和訓練下,其實六個月以上的寶寶,睡眠週期就會比較接近成人,並且也較能自行入睡,與較明顯的淺眠期、熟睡期轉換(但仍需練習)。
小心缺乏睡眠的影響
前面提到,新生兒的睡眠週期短,又大多處於淺眠期,雖然入睡時間不固定,但整體仍處於睡眠狀態為多;陳培濤主任建議,父母別因為寶寶有任何一點疑似醒來的動作或表情,就急著安撫(抱起或言語等),反而可能不小心打斷他自身習慣的睡眠週期,長期下來,將促使寶寶無法好好適應與學習良好的入睡習慣,甚至還可能造成以下問題:
1 睡覺時間已到,卻難以入眠。
2 無法養成固定「一覺到天明」的習慣,可能夜間易驚醒、甚至哭鬧。
3 寶寶的整體情緒穩定程度不佳。
照顧者作息密切相關
他也提醒,「主要照顧者睡眠習慣」也間接影響孩子的睡眠狀況。舉例來說,父母因忙碌而日夜顛倒,平日精神常不佳,連帶會造成孩子不正常的睡眠情形,時間久了更會造成孩子情緒不穩,易哭鬧、躁動和很難帶的問題,大一點的孩子甚至影響到學習、專注力等。此外,睡眠環境應避免有電視、燈光明亮或太多吸引孩子的玩具,這也會影響寶寶們正常入睡的時間。
時有所聞的睡眠問題
對於一歲內寶寶易遭遇的睡眠狀況,陳培濤主任表示,門診中最常碰到父母對「日夜顛倒」感到困擾,其他如「半夜突然醒來」也有時會被諮詢到。
日夜顛倒
雖然寶寶六週後,慢慢能感受日夜分別,然而「想養成固定的入睡習慣,需要家長與孩子們互相的經驗去累積、學習」,寶寶在日復一日的清醒和睡眠之間,調整自己的生理時鐘,循序漸進到接近成人的睡眠狀態。
因此,他提醒父母別太心急,剛開始讓寶寶自然睡、睡得飽最重要。等到寶寶稍大一些,如果父母想引導寶寶養成「日夜有別」習慣,建議應注意以下事宜:
1 當寶寶下午想小睡片刻,別讓他睡太久,最多睡1~2小時左右即可,以免晚上精神仍佳而較難入睡。
2 如果寶寶下午不小心睡得太久,不妨多和寶寶玩耍互動,稍微消耗他的精力,夜晚可能較好入睡。
3 每次哺餵母乳的時間可漸漸拉長些,即哺餵到後奶有泌出,因為後奶含脂肪,能讓寶寶有飽足感,撐的時間較長;建議算好餵奶的時段,尤其每天最後一次哺乳時間就排在寶寶睡前較好。最重要的,滿四個月後可嘗試慢慢戒夜奶。
4 寶寶睡覺環境的周遭燈光不要太亮;建議窗戶掛上簾子,白天拉開、晚上拉起。
半夜突然醒來
有時候面臨到寶寶半夜突然醒來,他建議「維持房間內原有光線,家長不要和寶寶說話」,讓寶寶感覺到自己仍在睡覺時間和狀態,自然就會再度進入另一個睡眠週期。
另一種情況是,寶寶出現莫名哭泣、掙扎動作等類似成人說夢話的狀況,通常代表正處於淺眠狀態(快速動眼期),建議家長不需要搖醒,稍等一段時間他自然會再入睡。除非寶寶明顯不舒服,否則毋須半夜刻意更換新尿布。
善用技巧.讓寶寶睡得更好
「訓練寶寶睡覺的黃金期在六個月至一歲間」,陳培濤主任表示,排除掉生理病痛因素,大多數健康寶寶都能順利養成良好睡眠習慣,且兩歲左右,孩子的睡眠時間會短於醒著時間;頂多偶爾有些許個體差異,如部分者小睡片刻就有好精神,而有的不睡滿八小時是無法睡飽。
他強調,睡眠習慣的養成沒有任何偏方,最需要的就是「時間」,至少要數星期至一、兩個月左右;而寶寶生理時鐘的養成,更深受家長的影響。
營造穩定且安全的環境
給寶寶一張專屬的睡床,且床面上別放過多的玩偶、小物、棉被之類,不但易引起寶寶注意而無法順利入睡,一不小心還可能成為影響呼吸(甚至窒息)的因素;枕頭方面,建議等一歲後再使用就好。如果須隨時看顧,則最好同房不同床,以避免大人的動作干擾到寶寶。
更重要的,「睡覺的床鋪、環境一定要固定」。他舉例,曾有孩子受家庭因素而被迫在不同親戚家輪流過夜,通常這類型的孩子不但睡眠品質和狀態都不佳,更特別容易缺乏安全感。
培養準備入睡的狀態
無論大人或小孩,維持平和的情緒,會較容易進入夢鄉。因此,睡前約1~2小時別讓寶寶從事過於激烈的活動;應進行「睡前專屬」項目,如說故事、洗澡,接著讓寶寶躺著睡覺,且最好都能由爸爸(或媽媽)固定一人來引導、訓練。如此不但讓寶寶睡得好,更能在其潛意識裡建立一段「誰帶我做完這些事,就是要去睡覺」的完整連結,進而深化成習慣。
特別提醒,部分家長會邊抱邊哄著寶寶入睡;建議父母多注意,當邊哄邊發現寶寶快睡著時,應趕快讓他平躺床上後才真正入睡,才能讓他慢慢學會「在床上睡覺」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