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給予良好支持.有效降低憂鬱程度
為了讓更多人重視產後憂鬱的議題,台灣婦產科醫學會與《媽媽寶寶》雜誌於10月31日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行記者會,公布調查結果。
兩成孕產婦需要專業醫療協助
根據「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進行網上填寫的4千多份問卷顯示,約有兩成(20.8%)的孕產婦需要專業醫療協助,近兩成(18.9%)的身心狀況需要留意,身心狀況不錯的則有六成(60.3%)。另外,特別與北中南數家產後護理之家合作,進行200份問卷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近9成(86.7%)的產婦處於身心狀況不錯的狀態,只有2.6%的產婦需要專業醫療協助。
面對這樣的結果,現場與會者各自提出了看法: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祕書長黃閔照
產婦在產後護理之家坐月子少有憂鬱狀況,是可預期的結果,但並非每位產婦都有能力到產後護理之家休養。在家坐月子的產婦,因無法擁有好的睡眠品質而常常在半夜哭泣,應該是寶寶的照顧提供者,卻又無法適應新生活,不少產婦回診時,說到傷心處就痛哭流涕,因為過程太難熬。因此,該如何讓更多的產婦獲得好的社會資源與協助,應該是政府所要重視的課題。由於很多人不了解「產後憂鬱」,如果事前有一定的認識,親人對於有潛在憂鬱狀況的產婦自然會投入多一點的照顧,希望能將產婦住院時接受產後憂鬱的評估制度,推行至全國醫療院所。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謝卿宏院士
過去在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任內,即對關懷產後憂鬱不遺餘力,幾年前即與精神科醫學會合作,利用會員教育課程推動關懷此議題。從流行病學的角度來看,產後憂鬱是可以預防的疾病,若能及早知道,就可及早治療,避免狀況變得更嚴重。
《媽媽寶寶》雜誌社長鄧懿貞
2012年的調查結果,有8成孕產婦的憂鬱狀況已達需要專業醫療協助的程度;今年,愛丁堡產後憂鬱評估量表達13分以上,約占整體的兩成,不像上一次調查那麼嚴重。
這顯示社會對於產後憂鬱的重視程度日益提升,同時,比起過去,產婦有多元的管道可抒發個人情緒,不再因過分壓抑而導致心理疾病的發生。長期以來,《媽媽寶寶》用心關注此議題,希望從歷次的調查結果可做為相關衛教的參考資料。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黃建霈
在產後護理之家坐月子的產婦,有9成多的人處於良好支持系統而不會感到憂鬱,不過,全部的產婦僅有約不到兩成的人可住在產後護理之家,所以,其他8成的產婦缺少支持系統,建議政府應投入更多的資源照顧這些產婦。
由於憂鬱的情緒並不會一下爆發,建議全國各醫療單位的婦產科醫師應主動提供量表給孕產婦,讓孕產婦可隨時填寫以了解自身狀況,進行自我追蹤,當分數高過13分,則主動向婦產科醫師尋求協助。
馬偕醫院護理部婦產科督導古雪貞
曾有讓我印象深刻的個案,是一名臨時來醫院生產的婦女,過去因憂鬱而服藥,但懷孕期間擔心影響胎兒就自行停藥。在產後要出院的前一天,請老公去買午餐,老公回來卻看不到太太,原來她從某座橋跳下,結束生命。當時,所有的醫護人員都受到衝擊,若能早點察覺,或許能及時阻止這場悲劇。目前馬偕醫院會請住院安胎孕產婦、產後產婦填寫憂鬱量表,並視結果給予後續的追蹤或安排轉診,希望以此協助有潛在憂鬱狀況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