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育兒百科》.協助家長育兒的知識庫
《華人育兒百科》是第一本由國內百位兒童專科醫師、護理師、營養師團隊與幼教專家聯合撰寫,根植於華人觀點與本土經驗,從孕前到產後,皆由專家及學者把關正確育兒知識,是獻給新手爸媽的最佳禮物書。
寶寶發展六大領域
寶寶的發展可分為六大領域,這六個發展領域彼此息息相關,每個寶寶在不同年齡階段均有不同的身心發展重點。六大發展領域如下:
1.粗動作
大肢體動作。如:翻身、坐、爬、走路、跑、跳、騎腳踏車等。
2.精細動作
小肢體動作。如:會張手抓取物品、會拍打東西、拿湯匙、拿筆亂畫、拉下拉鍊等。
3.語言理解與語言表達
了解他人非口語與口語訊息,同時也能適當以非口語或口語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或意見。如:聽懂大人講的動作名稱(如拍拍手),並可做出動作、1歲會叫爸爸媽媽、2歲會說短句等。
4.認知學習
認知概念的學習。如:會分辨大小、分類顏色、會正確玩形狀筒、拼圖、相對詞概念、數量概念等。
5.人際社會
對他人有適齡的人際互動興趣與社交技巧。如:認得媽媽的臉、懂得怕生與危險、分離焦慮、負向情緒能被媽媽所安撫、喜歡跟人一起玩、主動分享、關心他人的感受、一起玩或輪流玩遊戲的能力等。
6.生活自理能力
自我照顧的能力,如:自己拿奶瓶、喝水、拿湯匙吃飯、刷牙、穿衣服、背背包等。
如何協助嬰幼兒發展?
嬰兒在出生後一兩年內腦細胞數目長得快,神經的網路連結也大致在這段時期完成。
由此可知,在新生兒到幼兒階段,腦部發展與訓練是非常重要的。來自家長或主要照顧者的全面刺激,才能讓腦部有最好的成長與網路連結,而全面的刺激該如何進行呢?
1.視力發展的刺激
要常常看著寶寶、抱著他,跟他玩與說話。寶寶在0~6個月的階段,可以準備黑白視力圖卡來刺激他的眼睛。
2.聽力發展的刺激
出生後的嬰兒須全面做聽力篩檢,並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觀察嬰幼兒對於聽力的反應,若有異常,應及早就醫診療。此外,多跟小嬰兒說話,或是以各類可發出不同聲響的物品刺激聽力。聽音樂也是一種不錯的方法。
3.觸覺發展的刺激
多擁抱小嬰孩,除了可以得到觸覺刺激的效果外,還能使嬰幼兒獲得心靈的滿足。此外,撫摸、按摩,或給予一些適合抓握的玩具,也可以刺激小嬰孩的觸覺發展。
家長平常也須做好功課
對兒科醫師來說,「視病猶親」絕對不是一個口號,而是發自內心的熱忱。為小朋友診治疾病時,會把每個孩子當做自己的兒女與孫子來看待,以尋求最適當的醫療方式,但同時也要懇請身為家長的您做好以下這些功課:
.充實保健知識
閱讀聲譽良好的育兒書刊,以獲得正確的兒童保健資料,避免聽信人云亦云的謠言、或是網路上流傳沒有根據的種種說法。
.隨時仔細觀察孩子的變化
小孩生病時變化很快,年紀愈小變化愈快,尤其是小孩子如果有持續性激烈嘔吐、眼神渙散呆滯、活力欠佳、呼吸急促等現象時應馬上送醫,即使半夜也要送急診。
.學會正確、有組織地敘述孩子的病史
從關鍵症狀開頭,告訴醫生何時開始的、是否愈來愈嚴重、伴隨哪些事件(或是否有其他症狀),過去有沒有類似症狀,用過哪些藥物等。
.遵從醫囑服藥回診
如孩子的恢復不如預期或有新的症狀出現,或服藥後有副作用,都應該和醫師再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