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時蔬鮮果.幫寶寶料理加分
Part 1 適合寶寶的四季時令蔬果
春季(2、3、4月)
蔬菜類
小黃瓜
產期:每年3月~9月。
營養素:維生素B、維生素C、蛋白質、纖維質、磷、鐵等。
對寶寶幫助:生津解渴,促進排便。
注意事項:不建議讓寶寶直接生食小黃瓜,因擔心生菌數過高及農藥殘留;最好要徹底清洗及蒸煮過,再給寶寶食用,衛生又安心。
建議料理:黃瓜米湯糊、黃瓜粥、香菇黃瓜雞肉湯麵、起司黃瓜派。
胡蘿蔔
產期:每年2月~3月。
營養素:β-胡蘿蔔素、纖維質等。
對寶寶幫助:維持視力並保護上皮組織健康,抗氧化以提升免疫力。
注意事項:最適合以油炒烹調。β-胡蘿蔔素屬脂溶性維生素,不易受加熱而被破壞,因此和油脂一起攝取,被人體吸收效果較佳。
建議料理:胡蘿蔔米湯、胡蘿蔔雞蓉粥、羅宋湯、胡蘿蔔豬肉丸子。
高麗菜
產期:每年12月~隔年4月。
營養素:維生素B群、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K、鈣、鐵、磷、鉀、葉酸、膳食纖維等。
對寶寶幫助:強健骨骼;促進腸胃蠕動;抗氧化;有益於新陳代謝。
注意事項:製作料理時,若高麗菜梗較硬而不好處理,可先將較粗的梗切碎再煮,會更快變得軟爛。
建議料理:高麗菜雞汁米糊、黑木耳高麗菜粉絲、高麗菜煎餅、高麗菜卷。
洋蔥
產期:每年3月~4月。
營養素:膳食纖維、粗纖維、維生素A、維生素C、鉀、鈣、鐵、蔥蒜辣素等。
對寶寶幫助:強健骨骼,有效阻止鈣質流失;有殺菌作用;提升免疫力。
注意事項:若寶寶有脹氣症狀,應避免食用過量。
建議料理:洋蔥菠菜米糊、洋蔥滑蛋粥、洋蔥鮮菇煎蛋、洋蔥味噌鮭魚湯。
彩椒
產期:每年11月~隔年5月。
營養素: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C、β-胡蘿蔔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鎂、鉀、鈉、鋅等。
對寶寶幫助:增進食欲;加強免疫功能;促進消化與吸收。
注意事項:挑選時,以完整結實、外皮亮麗、高光澤、無萎縮、無斑點者較佳。
建議料理:彩椒粥、彩椒濃湯、彩椒魚片、彩椒燉飯。
水果類
香蕉
產期:每年4月~6月。
營養素:蛋白質、脂肪、醣類、鈣、磷、鉀、鐵、胡蘿蔔素、硫胺素、菸酸、維生素C、維生素E、水溶性膳食纖維等。
對寶寶幫助:有助於消化吸收,充分潤腸,排便順暢;降低腸道內壞菌,增加好菌;消除疲勞,補充體力。
注意事項:不建議空腹吃,以免腸胃道不適;在飯後1.5~2小時當做點心食用較佳。
建議料理:香蕉奶糊、香蕉麥片粥、香蕉軟餅乾、香蕉派。
草莓
產期:每年11月~隔年4月。
營養素:醣類、膳食纖維、維生素C、生物素、鈣、磷、鐵、鉀、有機酸等。
對寶寶幫助:預防感冒;清理腸胃助消化;對身體組織有抗氧化的保護作用;提升食欲。
注意事項:部分寶寶對草莓易有過敏反應,建議先少量給予3~5天嘗試,確認無過敏反應後,再考慮添入副食品中。
建議料理:草莓母奶、草莓奶酪、草莓杯子蛋糕、三角草莓派。
夏季(5、6、7月)
蔬菜類
蘆筍
產期:每年4月~6月。
營養素:必需胺基酸、天門冬胺酸、各種天然微量元素(硒、鉬、鎂、錳)、膳食纖維等。
對寶寶幫助:提升體內代謝作用,維持腸道健康,還能消暑解渴。
建議料理:蘆筍米湯糊、蘆筍山藥瘦肉粥、蘆筍豬肉蒸餃、蛋皮蘆筍海苔捲。
南瓜
產期:每年3月~10月。
營養素:醣類、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磷、鈣、鎂、鋅、膳食纖維、類胡蘿蔔素等。
對寶寶幫助:提高免疫力;促使排便順暢;維持正常視覺和促進骨骼發育。
注意事項:所含類胡蘿蔔素不怕高溫烹煮,加油脂烹炒,更有助於人體攝取吸收。
建議料理:南瓜米糊、南瓜茶碗蒸、南瓜豆腐牛肉丸湯、南瓜米粉。
番薯
產期:每年7月~9月盛產,幾乎四季皆有不同品種。
營養素:蛋白質(含黏液蛋白)、醣類、膳食纖維、類胡蘿蔔素、維生素A、維生素B群、維生素C、鈣、磷、銅、鉀等。
對寶寶幫助:促進腸胃蠕動,減少便祕;保護呼吸道和消化道。
注意事項:容易脹氣的寶寶,須避免食用番薯。
建議料理:番薯粥、豆腐番薯湯、烤番薯餅、番薯煮肉丸子。
水果類
鳳梨
產期:每年6月~8月。
營養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C、鳳梨酵素、膳食纖維等。
對寶寶幫助:刺激腸胃道蠕動,改善腹脹、消化不良,促進排便順暢。
注意事項:若擔心鳳梨易刮嘴、刮舌頭,建議可先浸泡一下鹽水再烹煮食用;但不要泡太久,以免寶寶攝取過多鹽分。此外,對於剛開始接觸副食品的寶寶,不建議以鳳梨做為食材,因為有的寶寶會對此有較敏感的反應。
建議料理:鳳梨米湯、鳳梨魚片粥、鳳梨雞湯麵、鳳梨酥。
奇異果
產期:進口的全年可買到;每年10~12月盛產。
營養素:維生素B、維生素C、礦物質和奇異果酵素等。
對寶寶幫助:提升免疫力和活力,消暑解熱又開胃。
注意事項:由於奇異果的果籽較難讓寶寶消化,建議可用攪拌器或攪拌棒將果籽完全打碎,再給寶寶食用。
建議料理:奇異果米湯、奇異果玉米瘦肉粥、烤奇異果吐司、奇異果蔬菜餅。
梨子
產期:每年5月~8月。
營養素:蛋白質、醣類、粗纖維、鈣、磷、鐵及多種維生素等。
對寶寶幫助:穩定情緒;促進食欲,幫助消化;利尿通便和解熱作用。
建議料理:梨子粥、冰糖梨子汁、梨子燉肉、梨子起酥派。
秋季(8、9、10月)
蔬菜類
苦瓜
產期:每年5月~10月。
營養素:膳食纖維、維生素C等,並內含奎寧的生理活性蛋白物質。
對寶寶幫助:清熱消暑,促進食欲,並能增強免疫力。
注意事項:對於剛開始接觸副食品的寶寶,不建議以苦瓜做為食材,因為有的寶寶會對此有較敏感的反應。
建議料理:苦瓜米糊、苦瓜雞蛋粥、苦瓜煎蛋、蜂蜜苦瓜汁。
菇類
產期:四季皆有。
營養素: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A、維生素B2、維生素B12、維生素C、維生素D、鈣、磷、鐵、鎂、多醣體β-葡聚糖(β-glucan)等。
對寶寶幫助:促進消化,增強免疫力。
建議料理:香菇瘦肉泥、蘑菇玉米濃湯、洋蔥雙菇烘蛋、野菇蔬菜麵。
青花菜
產期:每年8月~隔年3月。
營養素:維生素A、胡蘿蔔素、維生素B群、維生素C、鈣、鐵、鋅等。
對寶寶幫助:保護眼睛;避免皮膚乾燥;安定情緒;提升免疫力;使骨骼強壯;預防貧血;保持精力。
注意事項:青花菜鮮甜易引菜蟲,建議烹煮前應多次以流水清洗或汆燙後再使用。
建議料理:青花菜糙米糊、青花菜馬鈴薯丸、青花菜豆腐湯、三色丼。
蒲瓜
產期:每年5月~10月。
營養素:維生素C、β-胡蘿蔔素、膳食纖維、鉀等
對寶寶幫助:保護心臟血管;有效抗氧化。
建議料理:蒲瓜粥、蒲瓜木耳炒蛋、蒲瓜雞肉湯麵、蒲瓜水餃。
水果類
酪梨
產期:每年6月~隔年2月。
營養素:植物性脂肪、蛋白質、胡蘿蔔素、維生素B群、維生素C、維生素E、纖維質、礦物質等。
對寶寶幫助:促進腸胃蠕動,維護消化機能;補充成長所需完整營養。
注意事項:宜挑選果形完整、無病蟲害、果孔略有斑較佳;如以拇指輕壓酪梨表面,感覺可繼續壓入,不會彈起,則表示可食。
建議料理::酪梨母奶、酪梨蒸蛋、酪梨布丁、酪梨壽司。
甜柿
產期:每年9月~12月。
營養素:β-胡蘿蔔素、維生素A、維生素C、鉀、磷、鐵、纖維質等。
對寶寶幫助:預防貧血與感冒;促使排便順暢,預防便祕;增進食欲。
注意事項:選購時應挑選果蒂完整,果肉紅潤者為佳。此外,對於剛開始接觸副食品的寶寶,不建議以柿子做為食材,因為有的寶寶會對此有較敏感的反應。
建議料理:柿子甜粥、甜柿優格、柿醬魴魚、甜柿彩椒燉牛肉。
蘋果
產期:每年9月~11月。
營養素:多種維生素、礦物質、有機酸、水溶性膳食纖維等。
對寶寶幫助:促進腸胃蠕動,使排便順暢,還能提升腸道內好菌活性,改善過敏體質及提升免疫力。
注意事項:不建議空腹吃,以免腸胃道不適;在飯後1.5~2小時當做點心食用較佳。
建議料理:蘋果米湯糊、蘋果木耳粥、烤蘋果香蕉吐司、蘋果派。
冬季(11、12、1月)
蔬菜類
菠菜
產期:每年10月~隔年4月。
營養素:β-胡蘿蔔素、鈣質、鐵質等。
對寶寶幫助:維護視力,促進骨骼發育,並避免缺鐵而貧血。
建議料理:菠菜米湯糊、南瓜菠菜泥、蛋皮菠菜山藥捲、菠菜雞肉丸子。
番茄
產期:每年11月~隔年6月。
營養素:茄紅素、維生素A、維生素B群、維生素C、磷、鐵、鉀、鈉、鎂、膳食纖維等。
對寶寶幫助:抗氧化能力強,可增強免疫力;維持生理機能。
注意事項:番茄屬中敏性食物,對疑似過敏體質寶寶,務必先確認其對番茄不會過敏,再做為副食品材料。
建議料理:番茄蛋黃米糊、番茄濃湯、番茄牛肉粥、番茄鮪魚比薩。
馬鈴薯
產期:每年11月~隔年4月。
營養素:醣類、蛋白質、維生素B1、維生素C、鉀、鈣、鐵、鋅、鎂、膳食纖維等。
對寶寶幫助:促進腸胃蠕動,消化作用更好。
注意事項:應挑選外形橢圓,外皮光滑較佳,避免挑選已發芽,或芽眼處表皮較綠的馬鈴薯,以防食用中毒。
建議料理:馬鈴薯濃湯、青花菜馬鈴薯煮物、馬鈴薯沙拉、馬鈴薯燉肉。
芹菜
產期:每年10月~隔年4月。
營養素:膳食纖維、β-胡蘿蔔素、維生素A、維生素C、鉀、鈣、鐵、鈉等。
對寶寶幫助:提高免疫力;促進腸胃蠕動;安定情緒,消除躁動。
注意事項:芹菜葉的β-胡蘿蔔素含量,比芹菜柄還高,建議可同時使用芹菜葉和柄製作副食品。
建議料理:芹菜蘋果汁、芹菜牛肉粥、芹菜蛋餅、芹菜鮭魚蓋飯。
白蘿蔔
產期:每年11月~隔年3月。
營養素:維生素C、鋅、膳食纖維、芥子油等。
對寶寶幫助:加強免疫力;有助於腸胃消化,減少糞便在腸道停留時間;提振食欲。
建議料理:白蘿蔔豆腐羹、干貝蘿蔔湯、蘿蔔糕、蘿蔔炒牛肉。
水果類
木瓜
產期:每年8月~12月。
營養素:多種胺基酸、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K、鈣、磷、鐵、鉀、β-胡蘿蔔素、木瓜酵素等。
對寶寶幫助:預防感冒及抗發炎;強健脾胃,有助於消化與吸收。
建議料理:木瓜粥、木瓜西米露、木瓜肉餅、木瓜牛肉麵。
柳橙
產期:每年12月~隔年2月。
營養素:醣類、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維生素C、類胡蘿蔔素、鈣、磷、鉀、檸檬酸、果膠等。
對寶寶幫助:保護細胞,對抗自由基,提高免疫力;促進消化、改善便祕;助胃液對脂肪物質進行消化,並增進寶寶食欲。
注意事項:挑選時,宜選擇果身有重量,果形圓潤,果皮細緻光滑者。
建議料理:橙汁粥、橙汁果凍、橙汁牛肉佐番薯、橙醬法式吐司。
--------------------------------------------------------------------------------
Part 2 選購與料理相關事宜
掌握大原則‧選購蔬果
台灣地處亞熱帶,屬海島型氣候,終年濕度偏高;四季都有適合生長的農作物,種類相當多元。亞東醫院營養師欒家菁表示,尤其新鮮的蔬菜與水果,不但是人們每日必備的美味佳餚,更是寶寶初次嘗試副食品的最好開端。
因此,在為寶寶選購蔬果方面,提供幾個大原則如下,供家長做為參考。
原則1:當令盛產品種
每個季節的溫度、濕度皆不同,空氣和土壤內的成分也有差異;而能夠適應該季節下的環境而生長的蔬果,除非碰到嚴重的氣候變異,否則多數能在標準的時程中,吸收環境中各方的養分,且毋須過量的肥料和農藥,就會順其自然度過「幼苗到結果」過程,生成豐碩的蔬菜和水果。
欒家菁營養師表示,當令蔬果品種不但在味道和外觀上都是最佳狀態,更比較不會殘留不明物質(如催熟劑、化學肥料、藥劑等),且產量一定夠多,因此價格實惠,想吃的時候隨時容易取得。
原則2:外觀比較新鮮
當季盛產的蔬果,由於是在最合適的環境下所養成,外觀大多都很漂亮;欒家菁營養師說,這就能做為選購時的重要依據。以此為基礎,她更歸納出盛產蔬果的特性。
‧外形完整:幾乎沒有缺損;如果偶爾有幾個疑似的蟲孔也無妨,可能代表此批蔬果的殘留農藥偏少。
‧質地脆嫩:挑選水果時,稍微用力按壓,可感覺到有微微的彈性;而新鮮的蔬菜(尤其葉菜類),莖和葉都會帶有清脆感。
‧重量十足:代表內在水分充足、果肉紮實。新鮮的蔬果通常在成熟後不久,就會被採摘下來,送往各地區市場買賣,因此會維持在一定的重量;如果置放太久,水分會流失,蔬果就會變得乾癟。
原則3:颱風時挑特定種類
不只是颱風,如果碰到氣候狀況變異大(暴風雨、雨水缺乏等),就算是當季蔬果,也可能一時承受不住劇烈的變化而受到損害。因此,欒家菁營養師建議,不妨在此時選用根莖類(如番薯)、瓜果類(如黃瓜),這兩類蔬果通常損傷較少,也含有豐富營養,適合寶寶食用。
蔬果食用禁忌提醒
大部分的蔬果,都能夠為寶寶副食品增添風味,幫助維持健康。然而,欒家菁營養師表示,有些蔬菜、水果或其他食物,並不適合相互搭在一起食用,甚至會對月齡小尚未發育成熟的寶寶生理產生影響,提醒家長務必先留意。
禁忌1:避免同時吃
‧草酸影響鈣質吸收:鈣在人體的腸道內會與草酸結合,形成草酸鈣,特性是不會溶解、不被吸收,大多會隨著糞便而排出。由此可知,如果想讓體內的鈣吸收率提高,最好不要同時吃富含草酸(如一般蔬菜類,或橘子、草莓、紫葡萄等)及含鈣(牛奶、堅果、乳酪等)的食物,建議兩者食用時間應間隔至少兩小時。
‧單寧酸與蛋白質作用會產生沉澱:富含單寧酸的水果(如柿子、石榴),加上同時吃富含蛋白質食物(如牛奶、豆漿),會使兩者作用而結塊、產生沉澱,對於腸胃道較
敏感的寶寶來說,可能會感到不適;建議兩者間隔兩小時以上再吃。
‧少吃易產氣的蔬果:某些蔬菜水果如洋蔥、豆類、番薯、高麗菜等,在人體的腸胃道消化期間,比較容易產生較多的氣體,因此會使得部分寶寶易發生脹氣的症狀,嚴重的甚至會引發腸絞痛。
禁忌2:易過敏者小心
由於一歲內的寶寶腸胃道機能還未完全成熟,加上有過敏體質的疑慮(如父母雙方是過敏體質,則寶寶也是過敏體質的機率較大),建議可先避開較容易誘發過敏症狀的食材,如蔬菜中的竹筍、茄子(含組織胺),水果中的芒果、草莓、橘子等。然而,畢竟每個寶寶狀況不同,大多數隨著長大後消化系統更成熟,可能就不再對這些蔬果過敏;如果家長仍然擔心,建議可先從單一食材且少量開始嘗試,再觀察寶寶是否有異常或不適反應。
料理前‧備妥完善工具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於許多父母來說,手邊能用來料理副食品的相關器具愈完備,相信在製作過程能夠更加順手。不過,目前坊間的副食品工具琳瑯滿目,讓人不知從何下手。
欒家菁營養師認為,家長應考量自己的能力、平常處理副食品的狀況,選擇最習慣、最合適的用具即可。
1 有坑紋的碗或碟:可搭配小木棒做研磨用,如果餐具上附有小磨板更好,可以做蔬菜泥、蔬菜汁、果汁等。
2 專用食物剪刀:處理一歲左右寶寶副食品時需要,如將麵條剪小段、把肉剪小塊。
3 砧板:務必分成「生食用」和「熟食用」,避免病菌交叉汙染。
4 攪拌器或攪拌棒:前者可一次製作大分量副食品,存放冰箱後分次取用;後者可少量製作,想吃多少再做就好。
5 磨板:又稱為刨絲器,可先將食材刨成條狀、絲狀或泥狀後,再料理給寶寶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