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齊努力.快樂上學趣:注意篇
顧好健康.免疫力需要訓練以成熟運作
一直生病
柏仁婦幼醫院副院長王志祿指出,不少孩子初上幼兒園約3至5天就生病了,「可能上學第一天就被病毒感染,潛伏期約3天,然後就發病」。再者,有父母認為,「孩子自從進幼兒園,感冒就再也沒好過」,他說,「這話僅對一半,通常感冒一次病程約7至10天結束,確認所有的症狀都沒有,如沒痰、沒鼻水、不夜咳等,才算痊癒,可能孩子好不容易病癒,又被第二次感染,因此,並非同一個病都好不了。當然也可能前病未完全好,又再次感染。一般而言,如果孩子有五天以上,完全沒有症狀,之後如果再次出現咳嗽,流鼻水等感冒症狀,理應重新再算一次新的病程!」。兩、三歲的孩子,從原本單純的家庭生活環境進到群聚好多孩子的校園,對發育尚未健全的免疫系統本來就是一項考驗,「免疫系統如新兵,需要接受新生訓練,但只要接受6至8個月的訓練,表現就如同正規軍一樣」,王志祿醫師請父母放心,「免疫力在磨練(對抗病菌)的過程中,表現會一次比一次更成熟」。
Tips
病程是指生病的過程,一般感冒從發病到痊癒約7至10天,如果初上幼兒園的孩子一直反覆生病不易痊癒,可考慮在家休息7至14天,讓整個病程痊癒乾淨再去上學,家長也會比較放心。王志祿醫師補充,「為避免病情反反覆覆而出現併發症,或是很快又被感染,最好可以在家休息兩星期,讓免疫系統好好建立起防火牆,這樣再回到學校,面對病菌,免疫力的運作將會更成熟」。
健康守則
為何幼兒園的孩子容易被傳染疾病?王志祿醫師指出,「孩子們玩在一起,彼此近距離接觸,加上孩子習慣東摸西摸,只要有一個孩子生病,帶著病菌的手摸過任何物品,很快就會傳染給其他孩子」,雖然父母多知道,讓生病的孩子上學時戴口罩,但他表示,「孩子多戴不住口罩,而且手摸過自己的鼻子、嘴巴,再去摸其他的物品,就容易傳染給別的孩子,因此建議至少發燒的孩子最好暫時不要上學,以避免傳染較嚴重的疾病」。也許對於雙薪家庭而言,要把生病不能上學的孩子送哪照顧,的確是一大困擾,但為了孩子健康著想,無論如何還是得想辦法才是。
Tips
如果孩子確診為腸病毒,王志祿醫師強調,「腸病毒的傳染力很強,一定要讓孩子請假,並主動告知老師」,因感染後平均有1至3天的潛伏期,可以經由腸胃道或呼吸道傳染,其散播途徑主要為口沫及接觸傳染,在幼兒團體中有很高的傳染率,「一週內同一班有2名以上(含2名)幼童經確診為手足口症或疱疹性咽峽炎時,政府教育單位會強制該班停課,以避免傳染蔓延,擴大病情。原則上,該班須停止上課10至14天」。
穿著物品.輕便簡單好活動
輕便衣物
幼兒喜歡活動,玩耍、跑跳是免不了的,加上幼兒園會安排動態的課程,如律動、體操,為了讓孩子活動自如,高豔芬總園長提醒,「穿著寬鬆舒適的衣物,不但方便活動,也安全,並易於穿脫替換」。前一陣子,她觀察女孩因為喜歡《冰雪奇緣》的艾莎公主,上學時穿得就像艾莎公主一樣,但長紗裙的裝扮實在不適合參與很多動態活動,如滑溜梯、跑步,這時該讓孩子勉強參加,或是請孩子在一旁等候呢?有時,連短裙都不太方便,「雖然老師會教兩性平權的觀念,但孩子尚未建立明確的觀念前,難免因好奇而有一些不適合的舉動」,建議女孩的父母,應讓孩子穿適合上學的衣物,不只方便活動,也是自我保護的方式之一。
Tips
孩子活動會流汗,建議平時讓孩子穿著吸汗的純棉衣物,避免汗水黏在身上而對皮膚造成刺激,產生不適。高豔芬總園長提醒,可幫孩子放一套備用衣物在學校,當孩子玩得太高興而讓衣服濕透,就可適時更換。
物品簡單
高豔芬總園長提醒,請父母不要忘記孩子天性活潑好動,身上的配件愈簡單愈好,儘可能不要配戴項鍊、手鍊與戒指等飾物,以免活動間掉落而引起意外,或避免不慎遺失。除必要的物品外,建議父母平常時候不要讓孩子帶其他非上課需要的物品,如玩具、糖果,因為這些特別的物品可能引起其他孩子的好奇,但擁有者可能不願分享,萬一有孩子執意想看想摸,一來一往間,往往容易引起爭執而造成不必要的誤會,若是老師的處理方式又不如家長的意,有可能讓原本很簡單的事變得複雜。
Tips
幼兒園多會安排分享日,在這特定的日期,孩子可帶自己喜歡的玩具到學校,在原班與同學分享。在這一天,大家手上都有一項特別物品,彼此也較願意交換著玩,學習分享、輪流的意義,不致發生「搶」別人玩具的事情發生。
親師互動.看重老師為孩子付出的努力
參與活動
為了讓家長與幼兒園有更多的交流,會不時安排請家長參加的活動,如親職講座、親子活動等,高豔芬總園長表示,「請家長關心並儘量排除萬難參加活動,有助於了解孩子成長與發展的狀況」。若真的無法參與,也可利用家庭聯絡簿、學習檔案或電話連繫,做為親師互動的管道。由於老師照顧與教育孩子頗為辛苦,有機會的話,請家長多給老師肯定與鼓勵,讓老師更有動力為孩子付出熱情,這才是孩子的福氣。雖然有的時候,父母對老師的喜好會影響親師溝通的品質,「比起自身的好惡,還是請家長多看老師為孩子所做的努力」。
Tips
通常家長會有幼兒園負責人的手機,但不會有帶班老師的私人電話,高豔芬總園長指出,「如果家長有特定事情要與帶班老師親自溝通的話,可事先透過園長約時間,或是利用接送的時候,早一點來或留晚一點,跟老師當面溝通」,雖然有的班級可能會設Line群組以便親師溝通,「透過文字溝通意見的效果,不如面對面的眼神交會來得有效」。
態度一致
不少父母疑惑,為何孩子在學校會聽老師的話,但回到家裡就有如小霸王,高豔芬總園長指出,「孩子善於察言觀色,他們會選擇有利自己的行為和動作,因此,在家面對父母和在學校面對老師,經常有言行不一致的情形」,受此困擾的父母該怎麼做?她說,「應多與老師溝通配合,堅持原則、決不妥協,只接受並鼓勵孩子的正確行為,同時不忘每天抽空跟孩子分享上學的趣事,使其對環境能產生正面認同,而願意持續表現正確的行為」。
Tips
面對孩子的脫序行為,請家長主動與老師溝通,討論可以怎麼做,讓孩子知道怎樣做才是對的。高豔芬總園長表示,「老師的堅持態度,常常是父母所缺乏的,才讓孩子有可趁之機,請父母與老師溝通並取得一致的態度,讓孩子沒有耍賴的空間,讓脫序行為有改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