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懷孕> 孕期百科> 調養脾胃&腎 中醫角度.看孕期飲食原則

調養脾胃&腎 中醫角度.看孕期飲食原則

「飲食」在懷孕期間,占有重要比例。除了大家習以為常的西方飲食概念外,其實自古流傳的中醫專業角度,也能為孕媽咪提供健康又養生的飲食觀念喔!

調養脾胃&腎 中醫角度.看孕期飲食原則

從中醫的角度切入,每個人都會有比較偏向的體質類型,且會進一步顯現在日常生理特徵上,影響到平日的飲食習慣。吳明珠中醫診所院長吳明珠說明,體質主要分為「寒、虛、熱、燥」,如寒性體質者的手腳常冰冷,通常會避開冰涼屬性的食物等,甚至會比較常喝熱飲。

懷孕的體質相關變化

然而,無論原先是偏向某類的體質屬性,大部分女性在懷孕後,或多或少都會有所改變。吳明珠醫師表示,就孕媽咪來說,懷孕初期常出現「血虛、氣盛、肝氣上逆、胃氣不降」等狀況,因此容易噁心、頭暈、飲食習慣變化等;到了中後期,日益擴大的子宮往上頂到胃和橫膈膜、往下壓迫到直腸,因此除了上述現象,還會影響到母體的腸胃道和排泄系統狀態。

注意胎兒是否穩定

隨著胎兒不同的成長階段,營養需求逐日增加,連帶會影響母體的體質狀況。她舉例,胎兒約6~8週時開始有心跳,需要較大量的鐵質及其他能供血、供氧的營養,因此部分孕媽咪此時容易出現頭暈等徵狀。反過來看,如果女性本身的氣血相當不穩,不但容易讓胎兒處於不安定的環境中,甚至還有導致胎死腹中的可能。

另外,部分女性本身就有頻尿問題,如白天水一多喝就會常跑廁所,半夜還須爬出被窩小解才行,吳明珠醫師表示,這在中醫來看就是「腎氣較不足」。腎虛者受孕不易;一旦懷孕,如果沒有補足腎氣,除了母體本身易發生腰痠、頻尿等狀況,還可能促使胎動不安、甚至滑胎,必須儘快安胎。

調養重點部位:脾胃&腎

吳明珠醫師認為,女性在平日就應該關心自身,調理內外狀態,因為有時某些小徵狀看似不影響生活,卻可能導致受孕不易,或是在懷孕後才誘發出症狀、甚至程度加重;如果是突然的懷孕,建議最晚從確定懷孕那刻起,也要開始好好調理身體。唯有把母體養好,才能給予胎兒良好的發育環境。

脾胃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吳明珠醫師說明,脾胃與消化功能密切相關,如果脾胃功能不佳,體內氣血易虛弱;另外,脾胃還會影響代謝系統,倘若腸胃功能差,則可能促使內分泌失調。由於內分泌無法以自我意識來控制,因此我們可透過調養脾胃機能的方式,進一步將消化與代謝系統維持在良好的狀態,例如少吃寒涼性食物,以免傷害脾胃

由前面得知,氣血對於孕媽咪的重要性。因此,當女性在懷孕期間將脾胃調養得宜,能促使身體更有效吸收食物中的營養,體內機能運作穩定,就比較不會感到不適(反胃、便祕等),也能為胎兒營造良好的發育空間(子宮)。

中醫認為「腎是先天之本」,主藏精氣,是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的根本。吳明珠醫師表示,倘若孕媽咪腎氣虛弱,將導致身體能量不足、免疫力下降,容易出現手腳冰冷、精神不濟、頻尿、腰痠、感冒……等徵狀,除了在懷孕期間易感不適、容易生病外,甚至可能影響胎兒的穩定性,嚴重時還有小產的可能,不可不慎。

她進一步說明,除了先天體質所致,如果孕媽咪過於疲勞、壓力大、睡眠不足等,都可能會影響到腎氣狀態;建議要儘可能放鬆心情,多補充含腎氣食物(如核桃、山藥、黑色食物等等)。而脾胃和腎相輔相成,只要兩者好好調養,相信能讓孕媽咪充滿活力地度過孕期。

藥食同源的概念

中醫學有句話為「藥食同源」,即是傳統中醫學和生活飲食融合的概念。吳明珠醫師說明,這主要是指「日常食物中,有很多蔬菜水果都具有藥物般療效」,同時「許多屬性溫和的中藥材,其實也可被歸類在平日的食物中」。

因此,她認為在中醫婦科中,倒沒有刻意強調孕期不能吃藥,但是一定要在醫師的診斷下,有一些適應症才能使用治療性用藥。如需安胎、崩漏時,會使用一些補氣、止血、調腎的中藥;但以下某些種類的中藥,則必須特別小心。

.瀉下類:有通瀉大便、排除腸胃積滯、或攻逐水飲的藥,有損胎氣,不能使用。

.祛風濕痹痛類:以祛風、散寒、除濕止痛為主要功效的藥,因其內有活血之牛膝及辛熱之川烏,都有損胎兒,更不能用。

.理血類:即有活血祛瘀、理血通絡的成分,易致流產,也要慎用。

.有開竅醒腦功能的中藥:辛香走竄,易損胎兒之氣,孕媽咪用之,恐致墮胎。

.有驅蟲、消積、止痛功能:能驅除腸道寄生蟲的中藥,易致流產、畸形等,更是禁用。

也就是說,孕媽咪生病時要給醫生看診,不要自己亂吃藥,但是如果病情較重時,不能因噎廢食,概不服用,以免延誤病情,影響胎兒和孕婦的健康。另外,要根據個人體質的需要,給予適合的飲食內容(如慎選食物、搭配藥膳料理等)。

平日飲食

不只是營養學,「營養均衡」在中醫學也是很重要的飲食觀念,只是須建立於個人的體質基礎上。吳明珠醫師表示,中醫認為孕媽咪吃進體內的食物,都可能會影響胎兒,因此更需要慎選食物種類。

以海鮮類為例,很多人擔心會影響母體和胎兒,其實只要夠新鮮、煮得熟透即可。不過,由於懷孕期間的女性體質易變得燥熱敏感,通常會建議少吃或不吃螃蟹、蝦子等食物;但孕期需要大量的蛋白質與鈣質,而這兩類營養素又較容易流失,因此建議可多攝取小魚乾、深海魚類等。

藥膳調理

吳明珠醫師補充,某些新鮮食材其實也可以與溫和的中藥材按比例一起烹煮,成為溫補的「藥膳料理」。一般來說,中醫師會開立一些健脾胃、補腎氣等有助於養胎、顧胎的藥材,讓孕媽咪搭配烹調來食用;如山藥、蓮子,其營養成分能經由脾胃的吸收轉換成人體所需能量,讓孕媽咪的子宮狀態更好;其他藥材如四君子(人參、白朮、茯苓、甘草)、杜仲、紅棗、桂圓、黑棗、當歸、西洋參……等,各自都能為母體帶來幫助。

唯吳明珠醫師特別提醒,有需求的孕媽咪,應直接諮詢中醫師,最忌自行到中藥行抓藥來吃,畢竟每個人體質不同,所需要的藥材種類、分量皆不同,如果吃得太多或太少,不但無法對身體有所幫助,還可能造成傷害。

調養脾胃&腎 中醫角度.看孕期飲食原則

適合孕媽咪的中藥材

1.當歸:補血和血,調經止痛。

2.黃耆:補氣升陽,利水消腫。

3.白朮:補氣健脾,燥濕,安胎。

4.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

5.艾葉:溫經止血,散寒調經,安胎。

6.杜仲:補肝腎,強筋骨,安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