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調查結果公布:育兒花費知多少?
問卷調查
調查日期:2015/03/09~2015/03/25
調查方式: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有效份數:1,150份
Part1問卷結果篇
現代家長重視教育投資
從《媽媽寶寶》雜誌進行的問卷調查可清楚得知,家長把金錢花費在培養孩子教育學習的比重為兩成左右,是僅次於生活必需品的主要開銷,第三名則為保險投資。
以往社會單純簡樸,且物價不如現在高,家中有兩、三個以上的兄弟姊妹,是很稀鬆平常的事,但隨著工商業發展蓬勃,已逐漸被「什麼都漲、什麼都貴」的現象所取代,面對這股趨勢,許多人一談到結婚計畫,便忍不住大喊吃不消,不敢輕易在毫無計畫的狀況下生孩子,成為所謂的「頂客族」,或是只生一個,反而形成父母「很願意投資孩子」的風潮。
康和證券董事黎奕彬指出,教育花費的比例之所以會僅次於生活必需品,可推論為現代父母孩子生得少,許多爸爸媽媽擔心唯一的孩子輸在起跑點,加上目前市場也擁有許多學科、才藝等五花八門的課程,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驅使下,便進而提升為孩子投資學習方面的意願。
他以自己的實例分享:「因家長工作關係,我小時候在非洲長大,在國小5、6年級以前,我並沒有寫回家功課的觀念,但換我當了父母之後,發現寫回家作業除了是台灣孩子的基本例行公事之外,在與其他孩子的父母聊天時,也得知不少家長都有送孩子去補習的計畫,無形間會認為自己沒將孩子送進補習班,似乎有些對不起他們的未來,所以縱使原本沒有這項打算,在耳濡目染的影響下,也會自然而然在孩子的學業方面多做投資。」
提前為孩子準備保障
邁入高齡化社會是許多地區共同的問題,就連台灣也不例外,加上少子化現象,有不少父母心疼孩子往後須負擔較多生活費用,且若碰到臨時急需用大量金錢的狀況,只怕一時之間湊不出足夠數目,向親朋好友到處借款後,就必須背負還債的沉重擔子。因此,有些爸爸媽媽從寶寶出生後,就開始為孩子規劃保險投資,過去為孩子購買壽險仍有最高保額200萬元的限制,但自從2010年保險法修訂之後,只要是替未滿15歲孩子購買的壽險,就不再有額度限制的問題,這也讓不少爸媽趨之若鶩,為孩子提早一步做好未來保障。
Part2評估建議篇
養兒須花數百萬.慎選投資方式
基於天下父母心,在有限的能力範圍內,爸爸媽媽都希望能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環境,但撇除生活必需品及娛樂等花費,一個孩子從小到大的教育費至少150~200萬元,若欲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栽培他學才藝、出國念書、遊學,金額甚至可達600萬元左右,對許多爸爸媽媽來說,無非是一筆沉重的負擔,且現代觀念與以往相差甚遠,不少父母已不再秉持著「養兒防老」的觀念,畢竟孩子成家立業時,還有下一代需要撫養,所以在育兒的同時,也會替自己的養老金進行規劃。
復華投信行銷企劃部協理黃淑芳表示,有鑑於養育兒女須花費一筆大金額,所以約有七成的父母願意進行理財,但實際做到的卻僅有五成,其中有不少父母甚至是用孩子的壓歲錢投資,若選錯方式,不只無法「錢滾錢」,還剝奪了孩子原先應有的「甜頭」。
不過,從本次投票結果來看,採用活存與定存的父母比例最高,顯示不少家長在儲蓄養兒基金的過程中,皆採取較保守的方式;雖然活存及定存的風險較小,但相對地,儲蓄的進度可能也趕不上孩子成長的速度。
針對所需.選擇最適合的投資方法
風險較大的股票與期貨市場,通常都不會是父母投資育兒費用的首選,在對於各種投資理財方式略懂皮毛的狀況下,有些父母就會選擇基金或債券投資。很多人會把基金投資同時使用在兩個目的,分別是孩子的教育基金及退休金規劃,認為這種投資方式一舉兩得,但其實這兩種目的差異性頗大,畢竟有些人不見得有小孩,且教育基金不太有討價還價的空間,所以應針對所需,分別採取最適合的投資方法。
黃淑芳協理舉例:「如果單以投資孩子的教育基金來看,爸爸媽媽通常都希望孩子未來能有更好的潛力,所以在一定的經濟能力範圍內,除了義務教育之外,可能免不了讓孩子補習、學才藝,如果經濟狀況穩定的家庭,甚至會考慮讓孩子出國念書,為此父母應把握的投資第一原則便是『穩健保守』。為了保險起見,制訂目標後,投資心態也不可過於樂觀,畢竟需要花較長時間經營,且時間到了必須強制性買單,比起高風險投資,一定要選擇穩健型投資,否則一旦大賠將會使孩子的教育中斷。」
產業型基金.不見得較好
幾年前,由於石油價格屢創新高,加上原物料價格不停上漲,便興起一股投資原物料的風潮,雖然優點是風險不如買股票高,買賣方式也比基金更方便,但若碰到不對的時機,也可能會賠四到五成,可謂兩面刃。若投資產業型基金,也容易隨時受到其產業或產品週期性、同行競爭、政策法令等因素影響,雖然獲利的可能性頗高,但由於集中投資單一產業,也會帶來較高風險,且可能無法完全配合孩子的成長階段提供資金,較適合有經驗的投資民眾嘗試,反而不推薦追求穩健投資的父母採取這些方式。因此,黃淑芳協理建議,比起投資原物料,使用複利或許是更好的方法。
何謂「原物料」
原物料(commodities)指的是可大量提煉出或能夠大量種植、生產之自然界原料,也可稱為「大宗物資」。原物料可簡略分成四大類,分別是穀物類(玉米、小麥)、能源類(天然氣、原油)、貴金屬類(金、銀)、纖維類(棉花、蠶絲)。
利用複利.從小錢累積財富
黃淑芳協理表示,孩子從剛出生到長大,每個階段皆有不同的成長需求,為有效利用時間賺取育兒基金,從小錢累積財富是最佳途徑,所以爸爸媽媽不妨考慮利用複利來投資。「複利」即為所謂的「利滾利」,簡單來說,就是將每次賺到的獲利再繼續投資,利上加利、一路滾利上去。
她舉例說明:「假設每個月定時定額投資5千元,一年可存6萬元,十年即儲存60萬元,如果年報酬率為8%,最後會獲得92萬元;一旦投資時機越早,時間也會站在父母這一邊,獲得的利潤便越多。此外,若只打算投資1~3年,可採取債券或定時定額投資法,尤其對理財較無頭緒的爸爸媽媽,剛入門時選擇定時定額是較安全的做法,且不需花費太多時間精算;預計投資3年以上者,則建議搭配單筆投資。」
莫忘初衷.多增加親密相處時光
縱使父母為了孩子的教育基金做足準備,但終究必須將初衷回歸到健全的家庭教育。黎奕彬董事表示,父母應花在孩子身上的投資成本,除了金錢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親子之間相處的時間,若孩子學習諸多才藝,卻無法維持良好品行,一切皆屬枉然,他說:「從小學才藝,不代表這些技能可以陪著孩子一路成長,因課業繁忙而無法繼續培養的例子隨處可見,但這並不會帶來負面影響。不過,如果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讓補習的時間過度取代親子相處的時光,無形中會使孩子漸漸失去家的溫暖,這些無形的物質,是再多金錢也無法取代的寶物,所以當父母在為孩子規劃未來時,不妨適時停下腳步緩一緩,給孩子一些擁抱,栽培他成為獨立自主的人,未來到社會上才可獨當一面,成為能為自己負責任的優良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