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腹部腫脹的原因
腹部腫脹是正常還是警訊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建玫指出,在正常情形下孕媽咪偶爾會感到腹部緊縮、腫脹、甚至是變硬的感覺,也有媽咪會覺得下腹部變的很沉重,這種腫脹發生原因與孕期不同階段、行為具有關聯性,有些是正常生理反應,也有部分是警訊,提醒準媽咪務必小心。
懷孕初期
張建玫醫師說,懷孕初期胎兒正在成長,子宮被撐大,連帶肚皮會產生腫脹感,有些媽咪會感到疼痛,原因是「子宮圓韌帶(Round ligament Pain)」被左右拉扯,如同帳篷被撐開一般。孕媽咪疼痛位置大多在恥骨部位,會有類似MC來潮的感覺,且孕媽咪在初期若有孕吐問題,會因為腸胃蠕動變慢,產生隱約的腹脹感。
※ 醫學小常識
子宮共有三對韌帶,固定子宮於一定的位置--前傾位。這三對的韌帶主要有:圓韌帶、闊韌帶、宮?韌帶。而子宮圓韌帶(Round ligament Pain),從子宮角下方兩側、輸卵管近端的下方,向下與向前伸展至兩側骨盆壁,穿過腹股溝管終止在大陰唇上端,作用是使子宮維持前傾位。
懷孕中期
孕媽咪在中期時,肚形已明顯突出,皮膚也會產生緊實感。孕程中偶爾會因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工作緊張、提過重物品等因素,腹部感到緊繃與變硬的感覺,這種偶發性的現象是因為孕媽咪太過疲勞,可以暫緩手邊工作,坐下或躺下休息5-10分鐘,緩和這種腫脹的不適感。
懷孕後期
張建玫醫師表示,當懷孕進入後期,隨著胎兒成長已佔據子宮空間,因為肚子撐大與胎兒重量的加乘,腫脹的感覺會更加明顯。若孕媽咪懷孕滿30週以上,就必須小心注意腫脹感是否次數變多、頻率變快或強度增強等,就要立即就醫檢查,密切觀察是否為急迫性流產、早產跡象。
引發腫脹的原因
隨孕期進展,有些生理因素、行為也會引發腫脹的可能。例如,像搬重物會讓重心下移,產生垂墜感、盡量避免蹲下撿拾物品時,壓迫到肚子而導致子宮收縮腫脹,所以準媽媽需多加注意動作的輕與慢,除了準媽媽的生理與行為因素外,下列也是導致腹部腫脹的相關原因,請準媽媽要小心。
※ 壓力
職場孕媽咪較容易發生,因工作量太大又長期處於緊張的壓力狀態下,情緒影響生理,造成肌肉緊繃;過度疲憊亦是造成腹部腫脹的原因之一,所以準媽咪最好適度給予自己休息、喘息時間,放鬆心情對胎兒與母體都有幫助。
※ 運動
適度運動,對於孕媽咪儲備生產體力是有助益的,但張建玫醫師建議,懷孕後的運動量、強度不可高過於未懷孕前,若運動量過大、過強,都可能引發子宮收縮。最好維持一週3次,一次30分鐘的柔軟運動或簡單的散步即可。
※ 便秘
張建玫醫師說,有些孕媽咪到了懷孕中後期,腸胃受到胎兒壓迫,腸胃蠕動變差,會有脹氣、便秘問題。便秘引起的腸痛與脹氣的腹脹感,都會讓孕媽咪誤認為是腹部腫脹或疼痛,只要維持排便順暢,腫痛感就會消失。
※ 性行為
張建玫醫師表示,夫妻間的性行為也會導致子宮收縮,而產生腫脹、變硬的感覺,她強調初期因胎兒尚未穩定,若有腹痛或出血現象,暫時避免。後期則是媽媽的肚子較大,亦怕過度刺激誘發早產,建議於懷孕中期時進行較佳,且過程中只要孕媽咪有不適最好暫停。
※ 宮縮
張建玫醫師說,子宮收縮引起的腫脹是最需要擔心與觀察的,尤其孕媽咪懷孕約30週左右,會有假性宮縮(Braxton-Hicks Contra ction)現象,若還伴隨微細出血現象,孕媽咪在無法判斷是否為正常情形下,建議還是請專業醫護人員評估是否有早產跡象,宮縮劇烈與出血症狀若出現在懷孕早期,孕媽咪除了就醫 診治,最好多臥床休息。
※ 緩解之道
腹部腫脹,是懷孕過程每個準媽咪都會有的感覺,感受力因人而異,大部分情況是不需要擔心的,除非有明顯疼痛與出血現象、甚至發燒,必須立即就醫。建議孕媽咪可依照張建玫醫師提供的緩解方法,以減少腫脹的感覺。
※ 休息
孕媽咪最好避免過度勞累,適度分配自己工作與休息時間,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疲累時多臥床休息。
※ 善用輔助工具
張建玫醫師表示,懷孕到了中後期,建議孕媽咪可使用托腹帶,利用腰、背力量去支托被撐大的肚子,可緩和垂墜感、腫脹的機率。
※ 按摩
孕媽咪對於靠近恥骨處的疼痛,可以用藉由每天塗抹妊娠霜時、輕柔按摩腫脹、疼痛的部位,也能有所改善。
張建玫醫師
現任/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經歷/台灣婦產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婦女泌尿暨骨盆鬆弛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醫用超音波學會專科醫師
前台灣大學附設醫院醫師
認證/更年期醫學會『更年期荷爾蒙處方醫師』認證
英國Fetal Medicine Foundation『胎兒11-14週超音波檢查』認證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國立臺灣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主修遺傳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