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事誰人知 淺談遊戲治療
每個孩子都是爸爸媽媽心中的寶貝,也許給予愛的方式各有不同,但對孩子而言,爸爸媽媽就是他們看到的世界,是孩子模仿或學習的對象,然而,無論是因為孩子本身先天氣質或父母無心的錯誤引導,有時孩子會不小心關上心房或找不到自己,因而在需要建立正確價值觀、自我概念或自信的童年時期,卻可能因為創傷或挫折而讓心裡蒙上陰影,因此,隨著國內對兒童教育的逐漸重視,兒童心理諮商應運而生,遊戲治療不但專為幼童設計,且在西方國家已有百年歷史,目前國內也逐漸普遍應用於兒童的諮商個案中。
以遊戲探訪孩子的心中花園
國際遊戲治療大師 Garry Landreth 曾說:「鳥飛、魚游、兒童遊戲」,所以遊戲之於孩子,就像魚兒水中游般的自然而然,字彙量有限的幼童無法用成熟的語言表達,卻能透過遊戲來傳達。因此,遊戲治療即將治療的元素加入遊戲,讓兒童在遊戲中能用其最自然的溝通方式來完全表達及揭露自己的情感、想法、經驗、及行為,以發現孩子的內在世界,讓孩子能夠打開心房。諮商心理師也會與家長討論兒童的狀況及給予一些建議,讓家長了解與學習改變和孩子間的對話方式、教育習慣或相處模式,進而促成正向親子關係。
在遊戲治療中,玩具是兒童的字彙,遊戲是兒童的語言,所以在兒童語言發展尚未發展成熟時,透過遊戲,孩子會憑藉著自己選的玩具物件投射出其內在的渴望、感覺與想法,而諮商心理師必須受過良好的遊戲治療訓練,並利用不斷的反映性傾聽、同理心回應來理解兒童對這些經驗的感受、想法及行動,才能發現孩子心中的傷口或問題的癥結點。黃欣妏兒童心理治療工作室黃欣妏諮商心理師表示,有時家長求助的問題與孩子心中在意的事件完全不同,若非尋求諮商,可能永遠無法發現問題的癥結點在其他地方。
案例分享
求診原因:小一的小立時常感到焦慮,只要一焦慮就會摳手指,嚴重的程度已讓皮膚受傷見血。
遊戲治療發現:小立先天氣質本較為退縮,長期以來漸漸的缺乏自信、挫折忍耐力低。不敢與心理師眼神對視,只要與心理師說話即會摳手指。小立玩玩具或畫畫時總會問:是這樣玩(畫)嗎?這樣玩(畫)可以嗎?我不會玩(畫),你教我;你玩(畫)給我看;其他小朋友都怎麼玩(畫)的?諮商心理師評估:平時小立可能受到很多的限制。
其他可能原因:
1.父母對於小立的行為有諸多評價,例如:如何玩(畫)才是「對」或「好」的,造成小立覺得自己沒有能力、低自我概念。
2.父母凡事過度幫忙,小立逐漸覺得自己不行、能力不足,並開始對父母產生依賴,需要父母幫忙才能完成事情,如果有新的事件需要學習,就會感到焦慮,並開始摳手指。
診斷建議:除了在諮商時間給予遊戲治療,也請父母或家人改變與孩子的互動方式,以加強小立的自我概念與自信。
諮商心理師的角色
目前國內可進行遊戲治療的諮商心理師,除了需為具正式資格的認證心理師之外,還需接受遊戲治療課程的相關訓練,才能在治療過程中,較能敏感性了解,兒童的隱喻或象徵性的表達,且透過不斷的傾聽、同理心反映、治療性限制等,讓兒童在自我控制中學習如何面對生活,使兒童的議題獲得處理。例如:兒童常因生氣、挫折而丟東西或打人,在遊戲中可讓兒童從過去的挫折經驗重新學習新的情緒、想法與行為,讓他的行為能符社會規範並學習與人相處。
黃欣妏諮商心理師說明,在遊戲治療的過程中,諮商心理師對於兒童的表現不會給予任何評價,且不給予改變的壓力,並強調需隨著兒童的步伐,不嘗試去加速治療過程。例如:當孩子畫出任何色彩的雲朵,只是具體的描述(如:你畫了紅色的雲),而非含有價值批判的話語(如:天空有紅色的雲嗎?),及在遊戲中兒童沉默不語,沒有選擇玩玩具或不和心理師互動,心理師也會接納並表示同理。藉此以創造讓孩子感受充分自由的情境,孩子也會因為在對諮商心理師感覺信任,且覺得可以充分做自己的情境下,將内在的情緒透過玩耍來表達,並在表達後,學習面對與控制,進而發現自己的能力。
零評價
不評價孩子的表現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許多成人無心的評價(如:「樹不是黑色的」或「小狗不是長這樣」),可能讓孩子幼小的心靈感到受挫或造成低自我概念,因而不再樂於表達或逐漸沒有自信,而諮商過程中不評價,則會讓孩子感到被接納,黃欣妏諮商心理師也建議,1.5歲到4歲兒童其塗鴉作品,可能只是線條或是幾何圖形的組合,平時若孩子真心分享作品,除了鼓勵之外,當爸爸媽媽真的不知道如何正確回應孩子時,可直接告訴孩子「謝謝你故事(畫畫)的分享」。
接納及治療性限制.建立信任
在遊戲治療的過程中,諮商心理師會接納孩子的情緒表達,包含沉默、負面情緒或躲藏(桌子下或玩具後),但仍有治療性的限制(例如:不能打人、破壞東西等),其目的在於如何幫兒童了解責任所在,任何破壞的行為是不能被接受的,但允許用象徵模式表達(例如:打不倒翁)。
再者,對於孩子的作品表現只表示欣賞與接納,例如:當孩子將玩具以說明書之外的方式堆疊或操作,或者對於圖畫作品有特別的用色,全然的欣賞與接受,能讓孩子感受事物的進行與解決方式都存有彈性,而諮商心理師的接納,不但能建立與孩子間的信任關係,更讓他們感到自己有自我控制感、解決事情或自由表達的能力。
鼓勵選擇與決定
遊戲治療完全以孩子為主,在治療時間內,心理諮商師除了全心全意的陪伴之外,也將遊戲室的遊戲(玩具)選擇權交給孩子,透過鼓勵孩子自行選擇玩具與決定玩法,能讓孩子充分做自己並感受自己擁有完全的選擇自由。
父母需共同參與
遊戲治療的前提建立在孩子能主動拿取遊戲室中的物件(玩具),並自己主動操作、動手玩,因此最早可接受治療的年齡須達1歲半(最大可達12歲),而遊戲治療期間,也需要家長或家人的全力配合,亦即透過每一次的諮商,諮商心理師可建議父母,返家後如何調整與孩子間的互動與對話方式,以營造健康的氣氛或環境,讓孩子的心房能漸漸打開、情緒日漸穩定或不適當行為的改變。
遊戲治療室
遊戲治療不但需以玩具為媒介,獨立的諮商空間也十分重要,理想的遊戲治療室需具備以下條件:
1.陳列於遊戲室內的玩具須一目了然、避免密封看不見內容物。
2.不影響或不會被打擾的獨立空間,若有完善的隔音更好,可讓孩子的尖叫或哭泣不影響其他孩子。
3.保護隱私,若有對外窗須配置百葉窗或窗簾。
4.以可容納2~3個孩子活動大肢體的空間尤佳,以方便需進行團體或手足遊戲治療時使用。
5.遊戲室內擺設與櫃子的高度須以孩子的身高為考量。
6.選擇容易清潔的地板,避免使用地毯。
7.避免有損壞的玩具以維護安全或避免孩子遊戲時因為損壞狀況而感到挫折。
8.為方便於遊戲室內完成水彩等需要用水的遊戲,有小洗手台為佳。
遊戲室玩具種類
遊戲治療中,玩具是諮商過程中的重要媒介,所有類別約略包含六大類:
1.真實生活類:娃娃屋、收銀台、迷你廚房、可表示家庭關係的人偶、收銀機等。
2.撫育類:玩偶、扮家家酒遊戲中的鍋碗瓢盆,可供孩子餵食玩偶等器具。
3.角色扮演類:披風、眼罩、面具,例如:扮演壞人、防衛自己等。
4.探索類:會移動的球類與汽車,可幫助增加退縮孩子的主動性玩具。
5.創作表達與情緒宣洩類:沙子、積木、繪畫媒材、黏土等。
6.棋藝類:大富翁、UNO或象棋等,可幫助建立規範、培養挫折容忍度。
需要協助時.求助專業
每對父母其實都能成為孩子心中的那把鑰匙,兒童心理諮商,是在孩子需要幫助時,輔助孩子身心健康的方式之一,它能夠在需要時被選用,但並不適合被濫用,無論外界給予什麼建議,家長都需耐心的與孩子互動、予以傾聽後,再決定採取適合孩子的治療方式;雖然天下父母心,當孩子的行為出現異狀時,家長普遍不願意承認孩子需要心理諮商,但實際上,心理諮商如同感冒求助醫師,早期發現方能避免日後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無論對孩子日後的人格發展、家庭相處或成人後的社會群體融入,皆會有所助益,因此,在孩子需要幫忙時,與其否認孩子需要諮商,坦然的求助治療,更能幫助孩子的人格與價值觀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