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中醫原理.產後提升免疫力
280天的懷孕期間,母體內的氣血等營養物質,會大量往胎兒處供應;等到生產時,數小時待產及分娩過程中,產婦經歷無數次的陣痛、耗盡氣力,才能完成分娩。長庚醫院中醫婦科主治醫師游景卉說明,生產時的母體,會流失大量的氣(用力而耗元氣、體力、精神等)、血(血液、胎盤等紅色的體液)、津液(羊水、汗水等體液),而這些都是造成產後女性身體虛弱、免疫力下降的主要因素。
產後易氣血虧損.陰陽失衡
游景卉中醫師表示,在中醫觀點裡,認為「氣、血、津液」是構成人體及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因此,當這些物質在生產過程中被大量消耗,便會導致母體「氣血虧虛、陰陽失衡」的狀況。
當產婦的氣血不足時,進而容易伴隨著疲倦乏力、頭暈目眩、口乾舌燥、腰痠背痛、四肢冰冷、冒冷汗、腹部寒冷或下墜感等症狀,甚至還可能發生掉頭髮、失眠、心悸等狀況。
提升免疫力大原則:休養
游景卉中醫師表示,為了補回大量流失的體力與免疫力,產婦最需要的就是「休養」,即休息與調養兼具的概念,而這也突顯出「坐月子」的重要性。
她進一步說明,睡眠充足不熬夜、減少情緒起伏、避免過度疲勞等,都是基本的休養原則;但並非完全躺著不動,更忌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不活動,如用眼、盤坐、彎腰、蹲踞、屈膝、站立等,否則就可能如同《黃帝內經》所提「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更容易疲勞而耗損氣血,產生不適症狀。
因此,「適度」休養格外重要,尤其可搭配進行「緩和、穩定、不勉強且能配合呼吸調息」的低強度運動,如溫和的地板伸展運動、緩慢的肌肉放鬆活動、散步等;更應避免搬重物、不從事需高度使用視力的活動,例如滑手機、看電視影集等,平日儘可能維持規律的作息。她認為,如此不但能使產婦舒筋活絡、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力,還能幫助產後肌力恢復、子宮復舊和體態的復原。
方法1:穴位按摩
根據中醫古籍的紀錄,「穴位」的發現,是來自於人類對自我身體的探索;在數千年的歷史中,穴位不但在治療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更在保健方面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游景卉中醫師表示,「穴位按摩」是利用穴位雙向調節的特性,來恢復身體機能之平衡。一般來說,任何時間皆可按摩,但如能在洗完澡或熱敷後進行,因為此時血液循環狀況佳,效果會更好。按摩在該部位,有「痠、麻、脹、重」的感覺,才代表按壓到正確的穴位。
3大補穴的功效
中醫學常提的「經絡」,由經脈(幹線)和絡脈(旁支)組成,縱橫交錯,而人體共有12條經絡。游景卉中醫師表示,其中的「陽明經」屬於多氣多血的經絡,而「足三里穴」與「合谷穴」又是其經絡上的重要穴位,不論採取按摩或針灸,都能幫產婦獲得補益與增強免疫力的功效。另外,「三陰交穴」是肝經、脾經、腎經三條經絡交會的穴位,統籌消化、泌尿、生殖、內分泌系統的功能,對產婦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1.足三里穴(足陽明胃經)
【位置】大腿與小腿成直角,小腿外側脛骨前外凹陷區,膝蓋直下三寸(四指併攏寬度)處,左右腳各一穴。
【功效】促進腸胃蠕動,加強消化功能,幫助吸收,補益氣血,加強循環,增進免疫力。
2.合谷穴(手陽明大腸經)
【位置】拇指與食指併攏時,兩指間肌肉隆起最高點處。
【功效】改善血液循環,預防感冒,調整腸胃系統,緩解疼痛。
3.三陰交穴(足太陰脾經)
【位置】小腿內側,腳踝尖上三寸位置,左右腳各一穴。
【功效】調節內分泌、生殖系統,補中益氣,消除水腫,安神助眠。
方法2:補益藥材
前面提到,產後的氣血消耗、陰陽失衡導致身體虛弱;游景卉中醫師表示,如想藉由中藥材來增強體力及免疫力,「補益藥材」則是首選,其作用是補虛扶弱,改善人體氣血、陰陽虛衰的狀況。補益藥材分為4大類,以下推薦較易取得、藥食同源的養生食材。
補氣藥
【功效】補益元氣。
【對象】氣虛體質,易疲倦、精神委靡,食欲不佳、產後腹瀉,面色蒼白者。
【種類】例如黃耆、西洋參、人參(哺乳者不宜)、白朮、山藥、紅棗、甘草、蓮子。
補血藥
【功效】補血養血。
【對象】適用於頭暈目眩、面色萎黃、指甲和嘴唇蒼白者。
【種類】例如當歸(產後出血過多、燥熱體質者不宜)、熟地、何首烏、白芍、阿膠、桂圓、黑芝麻。
補陰藥
【功效】滋養陰液,糾正陰液虧虛,滋潤人體,使陰液與陽氣達成平衡。
【對象】適用於口乾舌燥、眼睛乾澀、便祕、心煩失眠者。
【種類】例如黃精、枸杞、百合、麥門冬、玉竹。
壯陽藥
【功效】溫補陽氣、強壯筋骨,對人體起溫暖作用。
【對象】適用於畏寒肢冷、下腹冷痛、腰痠背痛、膝蓋無力者。
【種類】例如肉桂、杜仲、續斷、乾薑、核桃。
方法3:日常飲食
日常飲食,是維繫人體健康的關鍵之一;因此,少量多餐、定時定量與多樣化均衡飲食,是日常飲食的重要原則。針對產婦,游景卉中醫師表示,應以溫和易消化的食材為主;而她更提供相關攝取建議,以供參考。
◎以平性食物為主:即「溫和且不過於寒涼、燥熱」的食物種類。如避免瓜類(木瓜除外),少吃生菜沙拉、生魚片、涼拌料理等。
◎儘量吃熟食料理:儘可能自行烹煮較佳;且建議將熱性食物與寒性食物一起烹調(如薑絲炒芥菜),經由加熱過程,有助於緩和食材寒涼的本質。
◎避開刺激性食物:辛辣、太鹹、油炸、重口味等品項,不但易使腸胃道不適,還可能會導致水腫,對腎臟等內臟造成負擔。
◎多喝水少冰飲品:充足的水分不僅能協助新陳代謝、提升免疫力,更是產婦分泌充足母乳的要素之一。建議選擇溫熱開水或飲品,如每天1,500~2,000c.c.溫開水,或紅棗茶、桂圓湯、杜仲汁、紅豆水等,避免冷飲或冰品;更要減少茶或咖啡的攝取,主因在於咖啡因易使媽媽無法好好休息,進而促使免疫力下降。
食材+藥材.適合產婦4道料理
◎山藥排骨粥
【材料】白米半杯,山藥50克,豬排骨120克,胡蘿蔔30克,薑3片,白朮1錢(約3克),調味料(白胡椒粉、鹽)少許
【做法】1.白米、白朮分開洗淨,山藥去皮切丁泡水,胡蘿蔔切丁,備用。
2.排骨洗淨汆燙,備用。
3.排骨、薑片、白朮入鍋,先煮約20分鐘,再加入白米續煮成粥。
4.最後,加入山藥丁和胡蘿蔔丁,再煮約15分鐘,接著熄火、調味,即完成。
【功效】補益中氣,健脾開胃,提升免疫力。
【對象】適合產後胃口不佳、腸胃不適者。
【小提醒】白朮有些許苦澀藥味,和排骨一同燉煮至熟爛,不僅增加藥效,又可緩和其藥味。
◎焗黃耆豬心
【材料】豬心1個,黃耆3錢,當歸2錢,枸杞5錢,鹽500克,米酒少許
【做法】1.豬心切小口,洗淨內腔室;當歸浸泡米酒約15分鐘,晾乾;皆備用。
2.將黃耆、做法1的當歸、枸杞,依序全部塞入豬心腔室中。
3.將豬心表面的多餘水分擦乾。
4.將豬心置入鋪滿鹽的砂鍋中,包埋在鹽中。
5.開小火煮40分鐘,煮至豬心熟透,再剔除鹽及中藥材。最後將豬心切片,即可食用。
【功效】補氣養血。
【對象】適合產後氣血不足、容易頭暈心悸、視力模糊者。
【小提醒】中藥材須先洗淨、陰乾,再依黃耆、當歸、枸杞的次序塞滿豬心腔室,並根據豬心的大小,增減枸杞的分量。
◎芝麻核桃糊
【材料】黑芝麻80克,蓮子10克,松子5克,核桃30克,糖適量,熟米飯100克,鮮奶200c.c.,開水適量
【做法】1.將黑芝麻、蓮子、松子、核桃分別入鍋炒熱炒香。
2.將做法1的材料和其他所有材料皆倒入果汁機,均勻打至糊狀。
3.最後倒入鍋中,以小火煮沸即完成。
【功效】滋補肝腎精血。
【對象】適合陰血不足,產後掉髮便祕者。
【小提醒】對鮮奶過敏者,可換成豆漿。
◎海參豬蹄煲
【材料】豬蹄1支,海參2條,香菇100克,薑5片,肉桂1錢,杜仲3錢,鹽或醬油適量
【做法】1.豬蹄、海參分別洗淨、切塊;香菇先泡發,再切片;備用。
2.薑片和香菇片入鍋爆香。
3.再將豬蹄塊、海參塊和其他材料皆入鍋,加水2,000c.c.,用小火燉至豬蹄熟爛,即完成。
【功效】強筋壯骨、溫陽益氣,促進乳汁分泌。
【對象】適合產後母乳分泌不足者。
【小提醒】某些藥材雖然有益,仍建議先請示醫囑再使用,不建議自行加味服用。